巴洛克時期伴隨鍵盤樂器古鋼琴和管風琴的普遍發(fā)展,復調音樂走向鼎盛。在巴洛克音樂發(fā)展的150年里,以蒙特威爾第作為起點,到1685年,歐洲在同年誕生了三位偉大的音樂巨匠,他們的出現不僅代表著巴洛克時代的巔峰,而且對后來的音樂發(fā)展影響深遠,他們就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喬治?弗里德里克?亨德爾和多美尼科?斯卡拉蒂。發(fā)展至1750年,隨著巴赫的與世長辭,標志著巴洛克時代復調音樂的終結,主調音樂的開端。
巴赫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可想而知他對音樂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其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魏瑪時期(1708~1717),主要的作品是管風琴;第二階段,柯登時期(1717~1723),是器樂曲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階段;第三階段,萊比錫時期(1723~1750),主要創(chuàng)作合唱曲。他的復調鍵盤音樂主要集中在第二階段,除六首圣經奏鳴曲外其余都是無標題音樂,有《小步舞曲》、《二部創(chuàng)意曲》、《三部創(chuàng)意曲》、《十二平均律》、《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哥德堡變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意大利協奏曲》等一系列協奏曲。下面以巴赫的作品為例,談談復調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價值。
在我們日常的鋼琴教學中,一般要進行練習曲、復調、奏鳴曲、樂曲四大板塊的學習,而接觸最多的復調作品就是巴赫的鍵盤音樂,它既是我們了解巴洛克音樂風格的橋梁,也是日常練習、業(yè)余考級、升學考試及音樂會的必彈曲目。復調音樂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各自具有獨立旋律線的聲部同時進行的音樂。或者說是由不同旋律線組成的一個縱向層次或者橫向立體結構的手部運動。學習復調音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還能增強學生對音色的辨別能力和樂感的培養(yǎng),可見其重要性。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對學生進行復調音樂的學習大致是這樣安排的。
1、初級階段:在程度較淺的時候一般會給學生彈奏一些巴赫的舞曲、《小前奏曲與賦格》。巴赫一生寫過很多首舞曲,這些作品既沒有編號,也沒有注明創(chuàng)作時間。比如說巴赫最出名的一首小步舞曲《G大調小步舞曲》,由于演奏技巧簡單、曲調動聽,成為了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多年來這首曲子不僅成為鋼琴初學者必練習的曲目,而且還編入了豎琴、吉它以及電子琴等學習的教程。推薦給大家一本教材《巴赫初級鋼琴曲集》,其中收錄了28首巴赫各類型的舞曲作品,包括有小步舞曲、布列舞曲、波羅涅茲舞曲等,是初學者最好的復調教材,有助于學生掌握雙手的基本協調和培養(yǎng)最基礎的復調多旋律概念。
2、中級階段:手指具有一定跑動能力后可以加深難度,彈奏一些創(chuàng)意曲、《法國組曲》。如巴赫的《二部創(chuàng)意曲》、《三部創(chuàng)意曲》,可作為彈奏平均律的準備,同時也是非常好的鋼琴教材。這兩部創(chuàng)意曲分別由15首樂曲組成,其調性次序為C(大-小)、D(大-?。?、bE(大)、F(大-?。?、G(大-?。?、A(大-?。?、bB(大)、B(大)。二部創(chuàng)意曲都不難理解,而且非常生動,可能因為它是巴赫為兒子創(chuàng)作的,所以注意到淺顯易懂。它在鋼琴教學中的價值非常高,而且沒有其他教材可以替代,應該盡量多彈,甚至每首都要彈,學生會受益不淺?!度縿?chuàng)意曲》較之二部而言,要難彈得多,用兩只手解決三個聲部,是比較困難的,它也不像二部那樣生動明快,有些曲子甚至情調凝重、沉悶。而《法國組曲》是巴赫作于1720~1724年間的古組曲體裁,共六組,基本由速度和節(jié)拍不同的四首舞曲組成,分別是阿列曼德、庫朗特、薩拉班德和基格。他們的調性統一,每一組前三首的順序是固定不變的,而在薩拉班德和基格之間可插入小步舞曲、旋律、加伏特舞曲等形式,由于由舞曲組成,所以曲調較為動聽。
3、高級階段:隨著學生手指技巧的不斷提高,對曲子也具有一定層次的理解能力后,可彈奏巴赫的《英國組曲》、《十二平均律》、《帕蒂塔》及各類協奏曲等。《英國組曲》和《法國組曲》大致相同,最大區(qū)別是在它的開頭都有一首篇幅較大的前奏曲,而且在組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稱為“帶前奏的組曲”,且較之《法國組曲》要難?!杜恋偎放c英國、法國組曲一樣,是巴赫復調的精品,且更加成熟,具有典型的意大利風格。不同的是它沒有那么固定,較自由?!妒骄伞饭矁删?,每卷24首,分別建立在24個大小調上,都由前奏曲和賦格組成。它包含了無限的音樂知識、全面的演奏技巧,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對后來音樂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巴赫復調作品的經典之作。
掌握巴赫的風格比較復雜,不僅因為年代久遠、作品形式古老,還因為巴赫的全部作品都不是為鋼琴而作。管風琴、古鋼琴是當時主要的鍵盤樂器,除鍵盤相同外與鋼琴的發(fā)聲原理是有所不同的。由于管風琴、古鋼琴樂曲的基本構成因素是旋律、復調和和聲,那時樂曲的構思、立意、趣味、情緒等等的核心,都可以在鋼琴上表現出來,所失掉的僅僅是巴洛克樂器的特殊音色而已。但同時,鋼琴上又能夠得到在巴洛克鍵盤樂器上所得不到的東西。所以當時的大量鍵盤樂器作品都被后人泛稱為鋼琴曲,無所顧慮地用現代鋼琴演奏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樂曲。例如,古鋼琴上不能漸強漸弱,但這不等于那時的曲調完全不需要漸強漸弱,這在鋼琴上就可以彌補古樂器的不足。不過這種彌補切忌過分。所以鋼琴教師在傳授巴洛克時代的作品時應時刻提醒學生,漸強漸弱、音樂處理不能過于夸張,夸張了,就會走味。同時由于當時樂器的音色限制,不像現代鋼琴音色那么干凈,所以復調音樂音的時值都不能彈得過于短促而且彈奏要嚴謹、節(jié)奏要統一。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裝飾音運用廣泛,尤其需要注意不同版本不同裝飾音的彈奏效果。
(1)彈奏復調音樂需要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音、連線、分句都要相當精確,不像浪漫主義或者現代音樂一樣,比較自由,能培養(yǎng)學生耐心和細心的素質修養(yǎng);(2)由于復調作品較之主調音樂具有多層次旋律線條,要求學生必須更加仔細地聆聽各條旋律,能鍛煉學生對旋律走向的把握;(3)復調音樂通常是一只手要擔負幾個聲部的彈奏,能加強學生各手指同時對各聲部音色不同力度的控制能力,對手指技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4)復調音樂較為工整,節(jié)奏速度一般都比較統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節(jié)奏感和樂感。
總而言之,巴赫的復調鍵盤音樂在日常的鋼琴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為學生鋼琴演奏技巧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也為巴洛克音樂的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