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濤,曹建雄,黃孟君,陳青,羅耀紅,楊靜宜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長沙 410007
多元化教學法在中醫(yī)院校學生院前急救培訓中的應用
陽濤,曹建雄,黃孟君,陳青,羅耀紅,楊靜宜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長沙 410007
目的:探討多元化教學法用于院前急救培訓的效果。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法將2個班學生分成兩組,對照組(1班)49名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觀察組(2班)53名學生在教學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法進行教學操作示范培訓,通過理論考試、技能考核成績及教學效果問卷等調查方法觀察兩組學生的培訓結果。結果兩組比較,觀察組學生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元化教學法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多元化教學法;院前急救培訓;中醫(yī)院校學生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yī)療體系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急診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醫(yī)學院校學生的院前急救知識培訓,是完善急救醫(yī)療體系,培養(yǎng)急診醫(yī)學新生力量,提高我國現(xiàn)場急救水平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1]。我院系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的附屬教學醫(yī)院,承擔著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的實習帶教工作。2008年4月~2010年10月,筆者將多元化教學法應用于碩士研究生的系統(tǒng)化院前急救培訓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03級醫(yī)療專業(yè)七年制本碩連讀學生共102名,已完成五年醫(yī)學基礎課程學習。按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1班)49名,其中,男22名,女27名,年齡23~27歲,平均24.2歲;觀察組(2班)53名,其中,男30名,女23名,年齡22~27歲,平均24.6歲,兩班學生年齡、性別、文化基礎、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急診醫(yī)學》教材為藍本,兩個班由同一教師授課,內容為院前急救中較為重要且發(fā)生率較高的心肺復蘇、傷口止血包扎固定轉運技術、氣道異物急救三項內容,教學時數(shù)總計22學時。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授課模式:第1周先由老師進行理論授課,第2周采用普通模型人進行操作示范,同學們分組進行反復練習。
1.2.2 觀察組采用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法,第1周以理論授課和示教為主,應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急救技能的標準操作,講解相應病例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檢查診斷、救護措施等,結束后將演練的案例題目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鞏固復習相關理論知識并自行組織預演;第2周由學生自由選配角色,扮演患者、患者家屬、醫(yī)生,其他學生充當觀察者,進行情景模擬演示。模擬演示結束后,所有學生圍繞整個模擬演示過程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和看法,老師負責回答所有疑難問題,并給予總結性的客觀點評和指導性建議,同學們再進行分組練習。
1.3 評價方法
課程結束后,兩組同學同時進行理論閉卷考試和隨機抽簽技能考核,每人考一項技能,包括操作前的準備、操作中相關問題的處理、操作后的整理工作等??荚嚱Y束后,對觀察組同學發(fā)放調查問卷,統(tǒng)計學生對多元化教學法的評價,發(fā)放調查問卷53份,回收53份,回收率為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結果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5.0版本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方差齊時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比較用成組t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校正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比較
經成組t檢驗,觀察組學生理論、操作成績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學生《急救護理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急救護理學》成績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t=2.719,#P<0.05;t=3.137,△P<0.05Note:comparedwith the controlgroup,t=2.719,#P<0.05;t=3.137,△P<0.05
組別理論考試成績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對照組觀察組80.8±9.2 85.9±9.7# 76.1±10.3 82.6±10.6△
經對觀察組53名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喜歡情景式教學法者51人,占96.2%;認為此教學法能激發(fā)操作練習興趣者48人,占90.5%;認為此種教學法能加強對操作技能掌握者48人,占90.5%;認為能提高急救應對心理素質者45人,占84.9%;認為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者45人,占84.9%。
3.1 傳統(tǒng)教學法的弊端
傳統(tǒng)技能教學采用的是示范-模仿的學習模式,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常以單項技能為軸心訓練,教師進行技能分析示范后學生開始練習[2]。教學過程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缺乏溝通與交流,無法體會急救的緊迫感與場景感,學生處于消極被動接受狀態(tài),綜合知識的應用應變能力較差,不能靈活機動地理解記憶。
3.2 多元化教學法的優(yōu)點
3.2.1 利于集中注意力,增強理解和記憶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了圖像、畫面、聲音、動作,使授課內容變得生動、直觀、形象,融視聽于一體,動靜結合,易于吸引學生注意力。
3.2.2 提高主動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老師根據(jù)需要選定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教學,能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剖析、討論,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3]。
3.2.3 增強實際操作能力,提升應變能力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們重點講授實習大綱要求的理論知識和儀器操作方法,而真正遇到實際病例時,學生們無法從容應對。主要原因是在教學中忽略了患者和環(huán)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處于緊張狀態(tài)時會影響個人能力的發(fā)揮,認知和智力下降或信心喪失[4]。情景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使學生通過新的體驗感受到急救現(xiàn)場的真實情景,縮短課堂與急救現(xiàn)場的距離,擴大學生與急救實踐的接觸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緒體驗,身臨其境地處于急診應急狀態(tài)中,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處理問題,突出了“急、快、緊”的特點。學生在情景模擬演示中,不但掌握了單項操作的技術要領,對貫穿于搶救過程中的各項操作的銜接、診療配合、醫(yī)囑執(zhí)行、醫(yī)患溝通、病例記錄等要求也有了系統(tǒng)的認識,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5]。
3.2.4 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心理素質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處于緊張狀態(tài)時會影響個人能力的發(fā)揮,認知和智力下降或信心喪失。情景模擬教學法設定急、危、重癥典型病例,營造緊張氣氛,使學生在練習中樹立自信,掌握技能,當再次遇到危急情況時表現(xiàn)出沉著冷靜的良好職業(yè)心理素質。
3.2.5 提高了帶教老師的教學水平情景模擬教學法要求老師掌握理論知識、熟悉臨床急救特點、熟練掌握相關急救儀器應用;案例教學結合典型病例設置問題,要求老師不僅要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還要將臨床經驗上升為理論[6]。因此,老師的帶教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通過多元化教學實踐,帶教老師的理論、技能、教學意識和教學水平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對臨床培訓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目前,全世界各類突發(fā)事故不斷發(fā)生,及時有效地現(xiàn)場急救對于降低創(chuàng)傷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的作用不言而喻。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在院前急救培訓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嫻熟的技術,而且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靈活的應變能力、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值得借鑒。
[1]劉瓊,周發(fā)春,陳建斌.加強醫(yī)學生院前急救醫(yī)學培訓的探索[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4,20(11):1061-1062.
[2]葛向煜,劉哲軍,周艷芳.情景教學法在創(chuàng)傷急救護理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6(22):1581-1582.
[3]馮立民.《護理學理論》案例教學中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05,19 (3):130.
[4]孫建玲,陶紅.手術室操作模擬訓練教學法的創(chuàng)立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2,17(8):564.
[5]劉建華,王建英.護患溝通情景教學的探索[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15(1):71-73.
[6]薄惠云.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急診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6,9(20): 2436-2437.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 students of application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training
YANG Tao,CAO Jianxiong,HUANGMengjun,CHEN Qing,LUO Yaohong,YANG Jingy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7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methods for the effect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training. M ethods:2 classes of students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49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class 1)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methods,53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classe 2)in the teaching approach used in diverse operating model for teaching training,through the theory test,skill test results and othermethod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survey observed 2 groups of students training results.ResultsThe two groupswere observed groups of student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diversity approa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promote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pre-hospital first aid capability.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methods;Pre-hospital first aid training;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424.1
C
1673-7210(2011)04(a)-122-02
湖南省教育廳教改研究課題(項目編號:NO.JG2009B012)
陽濤(1975-),女,講師,學士學位,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務科干事,從事教學實習管理工作。
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