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川
(汕頭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廣東 汕頭 515041)
揭東縣磐嶺圍分為南河堤、北河堤,位于揭陽市榕城區(qū)之西,南臨榕江南河,北瀕榕江北河,西與揭西縣相接。堤圍全長35.718公里,其中屬揭東縣境內總長24.267公里,計南河堤11.987公里,北河堤12.28公里。圍內總集水面積133.64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受益地區(qū)包括揭東縣境內新亨、桂嶺、白塔、霖磐、月城五個鎮(zhèn)及揭陽市榕城區(qū)的一部分,捍衛(wèi)耕地面積12.47萬畝,人口56.38萬人。
磐嶺圍地處榕江三角洲腹地,地貌上為榕江南河水道北岸第四系一級階地,堤圍筑填土厚度0.7~8.0m,第四系由一套三角洲海陸交相互沖積層之粉質粘土、淤泥、粉土、粉砂、細砂、中砂、粗砂花崗巖風化土組成,厚度11.7~50.9m,在場地西部厚度較小,與下伏殘積土層呈不整合接觸,土層特征由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堤筑填土,由灰黃色粗中(細砂)、粉土、粘土組成,砂松散,中等透水~強透水,標貫12次,5~10擊,平均7擊;粉土、粘土可塑,液微透水~弱透水,標貫6次,5~12擊,平均8擊。本層堤頂筑填厚度4.40~9.10米。承載力標準值90KPa。
②粘土(含砂)粉土、中粗砂、細粉砂:灰黃灰白色,粘土、(含砂)粉土可塑,極微~中等透水,標貫4次,3~8擊,平均6擊,中粗砂細粉砂松散~中密 中等~強透水,標貫5次6~25擊,平均13擊。層頂標高5.95~2.20米,層厚0.00~7.50米。承載力標準值112KPa。
③有機質粉土、(含砂)有機質粘土、(粉土、粘土)夾中砂、細粉砂:青灰(褐)、灰黃色,有機質土飽和,流塑,高壓縮性含有機質及少量砂,極微~中等透水,標貫13次,小于1擊;中砂、細粉砂松散~中密,中等透水,層頂標高19.5~-5.40米,層厚1.00~18.20米。承載力標準值小于40KPa。
④粗中砂、細粉砂、粘土、粉土(局部夾有機質粉土、泥炭土):灰白、灰黃(褐)色,粗中砂為主,次棱次圓狀,成份主要為石英、長石、稍密~中密狀態(tài),局部松散,中等~強透水,標貫66次,6~25擊,平均17擊;粘土、粉土可塑,局部軟塑,極微~弱透水,標貫26次,2~7擊,平均5擊。層頂標高-0.06~-18.40米,層厚2.70~26.70米以上。承載力標準植250KPa(粗中砂)~150KPa(粘土、粉土)。
⑤全風化花崗巖:雜色,巖石全風化為粘(粉)土質砂、含砂粘土、粉土,可塑,微~中等透水。標貫7次,13~17次,平均15次。層頂標高-16.73~-23.30米,揭露5.50~8.00米未穿。承載力標準值230KPa。
揭東磐嶺圍雖經1990年~1996年歷時7年加固,堤身已按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加高培厚,抗洪能力有所提高,但已加固的堤段實質上也只是堤面加高培厚,堤身、堤基存在的滲漏問題并未消除,工程仍存在嚴重的隱患。
考慮到本堤段特點,本次除險加固防滲措施設計為振動沉模防滲墻,樁號為北河堤5+800~9+650,總長3850米。深度11.4~12.6m,其基本工作原理由以下幾部分組成:a)振動機械原理,振動沉模防滲板墻動力設備是振動錘,在其兩根軸上各裝有偏心塊,由偏心塊產生偏心力。當兩軸相向同速運轉,橫向偏心力抵消,豎向偏心力相加,使振動體系產生垂直往復高 頻率振動。振動體系具有很高的質量和速度,產生強大的沖擊動量,將空腹模板迅 速沉入地層。b)振動沉模原理,振動體系的豎向往復振動,將模板沉入地層。
由于模板在振動力 作用下使土體受到強迫震動產生局部剪脹破壞或液化破壞,土體內摩擦力急劇降低,阻力減 小,提高了模板的沉入速度。同時擠壓、振密模板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土層。c)振動模板的成墻機理。
振動模板沉入土層后,注滿漿體;當振動模板提拔時,同時漿體從模板下端注入槽孔內 ,空腹模板起到了護壁作用,由于造槽是在不釋放地基應力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因此不會出現(xiàn)縮壁和塌壁現(xiàn)象。從而成為造槽、護壁、澆注一次性直接成墻的新工藝,保證了漿體在槽孔 內良好的充盈性和穩(wěn)定性。
為了保證防滲板墻連續(xù)可靠,無縱橫向開叉,該項新技術采用了兩塊模板聯(lián)合施工工藝,先已沉入地層的模板可作為后沉入模板的導向,保證了各相鄰單板體在一個平面內緊密結合成墻。
模板在振動提拔時,對模板內及注入槽孔內的漿體有連續(xù)振搗作用,使墻體充分振動密實。同時,又使?jié){體向兩側擠壓,板厚增加。
振動沉模的模板作用、導向作用、振搗作用都使板墻接縫結合緊密。同時每個單板體板墻從震動沉模灌注完成時間很短,一般僅為10分鐘左右,在灌注材料初凝之前,可連續(xù)完成 多個單板墻施工。因此,幾個相鄰單板墻體漿液經反復震動而互相混合,使模板接頭處的漿 液溶為一體,不存在墻間接縫問題,從而保證了板墻的連續(xù)完整性。
本次設計對振動沉模板墻的技術要求有以下幾點:① 振動沉模防滲板墻的深度和長度按設計要求施工,雙板扣接,每塊板墻的灌漿量應等于或大于需求量。墻底要達到設計高程,其中墻底深度誤差不大于0.3m,施工軸線應在設計防滲墻中心線上,上下游方向最大誤差不超過8cm。②墻體的厚度≥8cm,墻體連續(xù)。③設計墻體抗壓強度P≥1 Mpa。④滲透系數R≤I×10-6cm/s。⑤墻體破壞坡降j≥300。
為了尋求適合本工程地質情況的施工工藝參數,工程于樁號8+215為起點,做了10米的試驗段,工程量約120 m2。
①通過試驗確定施工工藝方案和施工工藝參數。②通過開挖,現(xiàn)場直觀檢查防滲板墻的連續(xù)性和成墻厚度。③防滲墻開挖后取樣送檢,檢測板墻抗壓強度及滲透系數是否滿足設計要求。④主要施工機械系統(tǒng)的運行情況。
(1)施工工序
①樁機、模板就位。樁機就位在施工軸線上將樁機調平,調整完畢后使A模板就位,利用振動體系自重將板刃壓入土中,檢測調整模板和立柱的垂直度達到設計要求。②振動沉模。啟動振錘,將A模板沉入地層中,達到設計深度,然后將B模板沿施工軸線在A模板前側與A模板緊密并接,以A模為導向板,沉入地層設計深度。③灌注提升A模板。向A模板內灌滿漿體,然后邊拔、邊灌注,直至拔出地面,漿體留在槽孔內。灌注提升結束后,要保持漿體在墻頂設計高程。④再沉入A模板。A模板提拔出地面后,立即沿施工軸線移至B模板前側就位,以B模板為導向板,A模板沿B模板沉入地層達到設計深度。
a-A就位;b-A沉下、B就位;c-B沉下;d-A灌注提拔;e-A沉下;f-B灌注提拔;g-B沉下;h-A灌注提拔;
(2)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圖
(3)施工工藝參數
施工工藝參數值
成墻4天開挖進行外觀檢查,其墻體厚度大于8 cm,墻體連續(xù)。隨后取樣送廣東水電與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站進行檢測,結果為:墻體抗壓強度P=16.3>1PMpa、滲透系數R=4.88×10-8cm/s4.結論
磐嶺圍振動沉模防滲板墻通過試驗表明,其大大改善了原堤身堤基的水文工程地質條件,本工程于2007年8月完工至今3年,未再發(fā)現(xiàn)堤內有冒泉,漏水等現(xiàn)象,通過試驗及工程實踐證明:振動沉模防滲板墻能滿足堤圍的防滲要求,可達到保證大堤安全的目的。
[1]許澄躍,振動沉模防滲板墻技術在堤圍達標加固中的應用[J].廣東水利水電,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