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玨,陳 柳,劉亞娟,陳佩杰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 200438;2.上海市商業(yè)學校,上海 200072)
音樂有氧訓練法練習對中學生體質的影響
楊 玨1,陳 柳2,劉亞娟1,陳佩杰1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 200438;2.上海市商業(yè)學校,上海 200072)
應用音樂與有氧訓練相結合的方法對上海市 82名身體健康的在校中學生進行體質運動干預,了解音樂有氧訓練法對增強中學生體質的影響。實驗組實施音樂有氧訓練處方周期為 5個月,每周 2次,每次 40m in。運動干預前后分別對 20m往返跑、下肢肌力等指標進行測評,并與從事常態(tài)有氧練習的對照組進行比較,評估干預效果。實驗組男、女學生肺活量、下肢肌力及 20m往返跑成績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對照組女生的肺活量、男生的 20m往返跑顯著高于干預前,其他指標變化并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表明,音樂有氧訓練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在校中學生的體質。
音樂有氧訓練法;中學生;體質
青少年體質下降是世界性問題[1],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方法學的創(chuàng)新成為學校和家長關注的焦點。其中有氧練習提高身體素質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有氧練習的可堅持性是影響有氧練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音樂干預曾廣泛應用于青少年兒童心理治療、康復治療及智力開發(fā)等領域,如始于上世紀 90年代加州大學并風靡至今的“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等[2]。研究表明音樂節(jié)奏可調節(jié)人的情緒,并在生理層面影響心臟、血管、呼吸、肌肉、神經與代謝系統(tǒng)功能,達到改善血液循環(huán)、呼吸及肌肉張力。筆者采用音樂結合耐力素質訓練對中學生的體質進行為期 5個月的干預,效果顯著,研究為青少年體質干預從方法學層面提供了新思路。
1.1 研究對象
上海市包頭中學初二年級 3個班 14~16歲身體健康的學生 104人,其中男生 53人,女生 51人;初二年級 2班作為對照組 (共 22人,男生 8人,女生 14人),其余兩班為音樂有氧訓練組 (共 82人 ,男生 45人,女生 37人 )。
1.2 研究方法
設計音樂有氧訓練運動處方,實施周期為 5個月,每周 2次,每次 40m in,訓練時的主要部分強度控制在 60%~85%,最高心率 (最高心率 =220-年齡)。對照組同步進行常態(tài)化有氧練習,訓練時間、周期、運動類型、運動強度與量同音樂有氧訓練組。在實驗的前期及終期對各項體質指標,包括體脂率、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肺活量、心肺耐力進行測評。通過前后兩次測試的數據,綜合評估音樂結合有氧訓練運動處方實施效果。采用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主要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配對樣本 t檢驗進行比較。
2.1 音樂有氧訓練運動處方中音樂干預的原理及方法運用
漢斯里克(Hanslick)說音樂的原始要素是規(guī)律而悅耳的聲音。在音樂結合有氧訓練運動處方設計時主要考慮音樂成分中的規(guī)律和秩序,通過設計音樂將干預主體 (學生)在耐力訓練過程中的失序心理,如消極、煩躁等恢復成積極、樂觀、輕松的有序狀態(tài)[3]。
1)訓練過程的秩序——用音樂替代枯燥的口令,設置合適的開始集合曲、結束集合與解散曲。
2)接受式訓練音樂干預——聆聽,強調聆聽音樂以及聆聽所產生的各種心理體驗,包括音樂想象、音樂回憶、音樂同步。應用于訓練的準備活動、放松等環(huán)節(jié),可使學生從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中逐步進入美好事物的想象中,以輕松心態(tài)進入耐力訓練的主體環(huán)節(jié)。
3)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干預——歌唱與演奏,強調讓受訓主體(學生)親身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并配合各種身體鍛煉動作。這一方式的音樂活動是以過程為取向 (process orientation),強調過程的行為和反應。
2.2 音樂的選擇
2.2.1 樂器及輔助器具 無調性打擊樂器:中國鼓、三角鐵、碰鈴、響板;自制樂器:木棒和桶;身體樂器:聲帶 (歌唱)、手掌、腳及身體各部位。便攜式 CD播放機、光盤。
2.2.2 曲目 開始集合曲:兒歌、民謠《幸福拍手歌》、《吉祥三寶》;結束解散曲:童聲合唱《蟲兒飛》;小虎隊《再見》。
準備活動及結束放松的接受式音樂干預——聆聽:各類型不同樂器演奏的心靈音樂、古典音樂,每次不同曲目。
主體訓練環(huán)節(jié)的接受式音樂干預——聆聽:國語流行曲《自由飛翔 》、《我想要跳舞》;歐美流行曲 wonder girls《nobody》、《rabbitdance》電影插曲《灌籃高手 》、《冰河世紀 1》主題曲;節(jié)奏變化的無調性打擊樂。
主體訓練環(huán)節(jié)的再創(chuàng)造音樂干預——歌唱:自選;身體各部位發(fā)聲音樂。
2.3 音樂干預的耐力訓練處方 (表 1)人體各器官和組織,改善功能狀態(tài)延緩器官退行性改變,從而降低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4,5]。大多數公共健康關注焦點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代謝綜合癥等在高危風險因子的作用下,其病理生理的發(fā)生發(fā)展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了,兒童時期通過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強運動干預,有目的地參與體育鍛煉對對改善全民身體素質就顯得更加重要[6]。
表1 音樂干預的耐力訓練處方
表2顯示,音樂結合有氧訓練組受試者上肢肌力、原地縱跳在干預前后無顯著性差異,體脂率、下肢肌力干預前后有顯著差異,肺活量及 20m往返跑干預前后有極顯著差異;表 3結果顯示,進行常態(tài)化有氧練習對照組女生肺活量在干預前后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的 20m往返跑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各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
研究表明:有規(guī)律地參與中等或大強度體力活動可刺激
表2 音樂有氧訓練前后身體體質指標比較
表3 常態(tài)有氧訓練前后身體體質指標比較
本研究采用音樂與有氧訓練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學生體質進行運動干預,有效改進了中學體育教育中單一、枯燥的訓練模式,提高了學生進行耐力鍛煉的興趣,通過為期 5個月的音樂結合耐力訓練干預,受訓者普遍能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身體素質鍛煉。身體體質的各項指標變化明顯,其中肺活量和 20m往返跑指標呈非常顯著性差異,受試者下肢肌力在運動干預后成績提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身體成分有改善,說明耐力訓練結合音樂干預的音樂有氧訓練法是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有效手段之一。
采用音樂有氧訓練法有規(guī)律地對 14~16歲在校中學生進行體質運動干預。音樂有氧訓練比常態(tài)有氧練習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在改善中學生 20m往返跑成績、肺活量和下肢肌力上,音樂有氧訓練對體質測試成績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身體成分有明顯改善,說明耐力訓練結合音樂干預的音樂有氧訓練法是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有效手段之一。
[1]Katharine E,Darren ER,CrystalL,et al.Secu lar Changes in Shuttle-Run Performance:A 23-Year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9-to 11-Year-Old Children[J].Pe-diatr Exerc Sci,2006,18(5):364-373.
[2]Smith,R.D,Patey,H.M.Music Therapy[M].梅曉菁 ,繆 青 ,柳嵐新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3]Mercrdes Pavlicevic.Music Therapy in Context[M].蘇琳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4]Strong WB,Malina RM,Blimkie CJ,et al.Evidence based physical activity for school-age youth[J].J Pediatr,2005,146(9):732-737.
[5]Jonker JT,De LaetC,Franco OH,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life expectancy with and with out diabetes:life table analysis of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Diabetes Care,2006,29(5):38-43.
[6]Ruiz JR,Rizzo N,Wennl of A,et al.Relations of tot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tensity to fitness and fatness in children;The European You th Heart Study[J].Am J Clin Nutr,2006,84(3):299-303.
Impact of Music and Aerobic Exercise Combined on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 ts in Secondary Schools
YANG Jue1,CHEN Liu2,L IU Yajuan1,CHEN Peijie1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China;2.Shanghai Business School,Shanghai200072,China)
Music and aerobic exercise combined methods are applied to intervene 82 secondary healthy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 in Shanghai.The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is new approach on secondary studen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s aerobic training prescription including 5 months,2 times per week,each 40m in each time.Without music,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s the same aerobic training prescription.After and before exercise intervention,we com pared the change of performance on 20-meter shuttle run,lower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 and other fitness indicators respectively.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male and fem ale students’vital capacity,lower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 and 20-meter shuttle run scores w 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ung capacity of girls and the performance 20-meter shuttle run of boy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The other indicator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hange.The results show that music and aerobic exercise combined methods can b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s.
music and aerobic exercise combined methods;secondary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G804.49
A
1004-0560(2011)02-0124-03
2011-01-03;
2011-02-15
上海市第三期運動人體科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S30802),上海市科委重大專項課題(072705129)。
楊 玨 (1974-),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藝術教育、休閑體育。
陳佩杰 (1962-),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青少年體質,Tel:(021)51253626,E-mail:chenpeijie@sus.edu.cn。
責任編輯:喬艷春
?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