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波,衣雪潔,王寶明,馬 毅,馬 鐵,王一涵,王 偉,王 博,趙 麗
(1.沈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遼寧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沈陽 110102;3.沈陽體育學院院長辦公室,遼寧沈陽 11010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及單板U型場地項目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與指標的構建
常 波1,衣雪潔1,王寶明2,馬 毅3,馬 鐵2,王一涵2,王 偉2,王 博2,趙 麗2
(1.沈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遼寧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沈陽 110102;3.沈陽體育學院院長辦公室,遼寧沈陽 110102)
目的:構建其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及其敏感指標對于教練員和運動員顯得尤為重要,該體系和指標的建立對于教練員科學制定和安排訓練計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方法:采用文獻法,依據(jù)項目自身特點結合相關或相似項目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和指標,以及多年對兩個國家隊備戰(zhàn)冬奧會的生物學監(jiān)控實際情況,初步篩選出該項目的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及生理生化指標。結果: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U型場地項目運動員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較敏感的生理生化指標相類似。在此基礎上,分別對這兩個項目的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況、運動負荷適應情況、運動疲勞狀況、運動員賽前狀況、過度疲勞狀況和運動員身體恢復狀況建立了敏感指標體系。結論:構建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項目的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及各體系中較為敏感的生理生化指標,為教練員制定和安排訓練計劃以及為重點隊員在重大賽事前調整狀態(tài)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單板 U型場地項目;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敏感指標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兩個項目不論是在我國還是在世界上都起步較晚,發(fā)展的規(guī)模也較小,在生物學監(jiān)控和醫(yī)務監(jiān)督等方面現(xiàn)成的理論和方法都寥寥無幾,這不僅給科技服務和攻關帶來很大的難度,更重要的是使教練員在安排訓練上缺乏科學的依據(jù)。通過備戰(zhàn)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屆冬奧會所進行的科技攻關和服務,多年來一直在摸索和探尋針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項目運動員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敏感的生物學監(jiān)控指標、方法、監(jiān)控體系。通過查閱有關國內外有關文獻發(fā)現(xiàn),由于該項目目前國內外沒有有關的資料可借鑒,為此,從該項目的技術特點和供能特征出發(fā),分析認為該項目屬于技術性很強的高危運動項目,運動強度較大,運動時間相對較短,爆發(fā)能力、協(xié)調能力、空中感知覺和控制能力要求較高,屬于以無氧代謝為主的技能類難美項目。同時,查閱了國內外有關類似的一些技能類難美項目 (如體操、蹦床、跳水、武術)訓練監(jiān)控體系的結構、方法、指標,并結合多次冬奧會科技攻關和科技服務的生物學 (生理生化)監(jiān)控的體會和經驗,初步探索、篩選和建立了有關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生理生化監(jiān)控方法、指標和監(jiān)控體系框架,在此基礎上,通過連續(xù)的跟蹤測試,進一步驗證和確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員生理生化監(jiān)控體系的結構、方法、敏感的監(jiān)控指標。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U型場地生物學監(jiān)控填補空白,為我國雪上項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以及與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相關性較大的運動隊備戰(zhàn)各屆冬奧會和夏奧會提供科技支撐和參考依據(jù)。
采取理論—實踐—理論—驗證實踐—修正理論—指導實踐,即理論依據(jù)—查閱國內外有關資料—參照國內外類似項目 (如:體操、蹦床、跳水、武術)生理生化監(jiān)控的資料—初步構建監(jiān)控體系框架和指標體系—運動員連續(xù)測試與評定—建立訓練監(jiān)控體系結構和進一步篩選有針對性指標—驗證監(jiān)控體系結構和指標體系 (運動員連續(xù)測試與評定)—建立訓練生理生化監(jiān)控體系和敏感指標—指導運動訓練 (科學化訓練)的技術路線。
2.1 運動項目的特點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U型場地項目均屬于技術性很強的高危運動項目,運動強度較大,運動時間相對較短,爆發(fā)能力、協(xié)調能力、空中感知覺和控制能力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
2.2 運動訓練監(jiān)控的理論依據(jù)
2.2.1 運動時機體供能特點及規(guī)律 運動時機體的三大供能系統(tǒng):磷酸原系統(tǒng)、乳酸能系統(tǒng)、有氧氧化系統(tǒng)。三大供能系統(tǒng)相互依存,共同參與機體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在運動中占的比例依據(jù)運動項目特點不同而不同。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在比賽、訓練 (專項、力量)時主要以磷酸原系統(tǒng)和乳酸能系統(tǒng)供能為主,此外,在長時間、大運動量的冬訓和夏訓期間隨著運動強度、運動時間不同,各供能系統(tǒng)均參與供能的比例不同,但無論任何運動機體恢復時均需有氧氧化供能來完成,可見,有氧代謝供能是無氧供能的基礎,運動訓練中要有針對性地重視和發(fā)展有氧代謝供能,有氧代謝供能能力強,機體運動后恢復就快。
2.2.2 運動項目的供能特點 供能特點屬于以無氧代謝為主的技能類難美項目。
2.2.3 運動疲勞的理論 不同的運動項目運動疲勞產生的原因、分類、機理及消除運動疲勞的方法和手段不同。
2.2.4 運動后機體能源物質恢復的理論 能源物質超量代償 (超量恢復)規(guī)律,是使 ATP、CP、肌糖原、蛋白質等能量物質的超量代償和存儲的過程。超量恢復是建立在充足營養(yǎng)和充分睡眠基礎上的。恢復過程簡要地分為三個階段:(1)運動時的恢復階段:運動時人體的能量消耗過程 (分解過程)占優(yōu)勢,恢復過程 (合成過程)也在進行,只是由于身體運動時間長、強度大,而消耗能量物質較多,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發(fā)揮最大的機能能力參與恢復 (再合成),也滿足不了消耗的需要,造成消耗多余恢復,體內的能量物質不斷減少,身體活動的機能能力下降。(2)運動后的恢復階段:身體運動停止后能量物質的消耗過程減弱,恢復過程就明顯占優(yōu)勢,這時各種能源物質和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能力逐漸恢復到原來 (運動前)的水平。(3)超量恢復階段:運動實踐證明,人體運動后的能量物質和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能力,在有一段時間里可以超過原來的水平,維持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原來水平上。
2.2.5 運動—疲勞—恢復—適應 (循序漸進)的特點 運動作為運動負荷 (生理應激),可以使運動員機體產生疲勞,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質,經過休息,機體產生恢復,反復的運動—疲勞—恢復過程,機體對該運動負荷產生適應,通過逐步加大運動負荷,使機體產生更大的適應,機體適應運動負荷能力增強,運動能力逐漸提高。因此說,沒有疲勞就沒有運動訓練,沒有恢復就沒有更好的訓練,沒有高強度的運動負荷適應就沒有獲得好成績的保證。
2.2.6 科學訓練理論 如何在運動訓練中逐步提高運動員對運動負荷的適應能力和運動能力,加快機體運動疲勞的消除,避免運動疲勞的積累,使機體達到最佳的機能狀態(tài),防止過度訓練的發(fā)生,是科學訓練理論的核心內涵。
根據(jù)訓練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在 2004年夏訓期間自2004年 7月至 2011年 2月,生物監(jiān)控組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運動員和單板 U型場地項目進行了近六十余次〔國內和國外 (包括賽前和賽后)〕系統(tǒng)監(jiān)測 (血液)和尿液測定,國外比賽的賽前和賽后也進行了多次監(jiān)測,同時又對其兩點辨別閾和閃光融合度及重點隊員的遙測心率進行了多次訓練課的測定,此外在國外賽前和賽后多次也進行了多項指標的測定,主要從訓練的不同時期 (陸訓和雪上訓練)運動員對運動負荷適應情況,運動員機體恢復情況、對重點訓練課機體適應和恢復情況、賽前和賽后運動員機能狀態(tài)和恢復情況對運動員進行測試與評定,對于教練員和運動員及時了解運動員機能狀況、訓練課運動負荷是否適宜、運動員賽前和賽后機能狀態(tài)及恢復情況提供了有效的反饋信息,以便于教練員及時調整運動訓練,減少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和非戰(zhàn)斗性減員,使運動訓練科學化。
其中,血液系統(tǒng)測試主要包括內分泌指標、貧血指標、免疫指標、神經感覺機能指標、物質代謝指標等主要 10項指標(血睪酮、皮質醇、鐵蛋白、血尿素、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RBC比積、紅細胞總數(shù)、紅細胞分布寬度、血紅蛋白含量、閃光融合度)和輔助性指標 7項 (淋巴 c百分數(shù)、單核 c百分數(shù)、粒 c百分數(shù)、RBC平均體積、RBC平均血紅蛋白、小紅細胞百分數(shù)、大紅細胞百分數(shù))}。
尿液的測定主要針對運動員腎臟功能及對運動負荷的適應情況進行了測定,測定尿液 10項指標,包括 (尿糖、膽紅素、尿酮體、尿比重、尿潛血、酸堿度、尿蛋白、尿膽原、亞硝酸鹽、白細胞),并將結果在第一時間反饋給教練員,為教練員指導訓練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
研究發(fā)現(xiàn),在監(jiān)控運動員不同訓練期機能狀況、運動員對重點課運動負荷 (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方法和訓練效果)適應情況、運動后機體恢復狀況、傷愈重點隊員恢復訓練后機能狀況以及對個別運動員生理生化指標異常的連續(xù)檢測與評定,采用血液指標監(jiān)控優(yōu)于尿液指標監(jiān)控,對運動訓練產生反應的敏感性更強,更能反映運動訓練引起運動員機體產生的變化。
單板U型場地運動員的生物學監(jiān)控,是在以往備戰(zhàn)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科技服務基礎上,參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的基礎上,初步篩選和建立單板 U型場地監(jiān)控體系和檢測指標,經過幾年的運動實踐 (實驗驗證),建立了其監(jiān)控體系和檢測的敏感指標。兩個項目運動特點類似,監(jiān)控體系和指標基本相同。
表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生物學監(jiān)控體系的系統(tǒng)和指標
表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況的評定
表3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對運動負荷適應狀況的評定
表4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運動疲勞狀況的評定
表5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賽前狀況的評定
表6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過度疲勞狀況的評定
表7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單板 U型場地運動員身體恢復狀況的評定
建議建立運動員個人數(shù)據(jù)庫,除了一些生理生化指標的測試以外,階段訓練前后,冬訓期前后各一次系統(tǒng)測試:包括身高、體重、坐高、皮脂、肺活量、Hb、有氧、無氧代謝能力、前庭機能穩(wěn)定性 (對本體、軀體感受器的影響)、爆發(fā)力 (上、下肢、腰部)、柔韌素質、速度素質 (60米跑)、耐力素質,月經初潮和遺精的年齡、本體感受器的靈敏度、磷酸原系統(tǒng)功能能力的測定、體位的改變對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
血睪酮 (T):男 3.6~12ng/m l;女:0.21~0.91 ng/d l(建議值 男 >5.8 ng/m l;女 >0.38 ng/m l)
皮質醇 (C)上午 50~250ng/m l(下午約為上午的一半)
血清鐵蛋白:40~150ng/m l
血清肌酸激酶 (CK):男:10~300U/L;女:10-200U/L
血尿素 (BUN):4~7mmo l/L;(建議值 男 <7mmo l/L;女<6.5mmo l/L)
血紅蛋白 (Hb)男:120~160g/L;女:110~150g/L(建議值:男 >150g/L;女 >130g/L)
白細胞 (WBC):4.0~10×109/L
淋巴細胞百分數(shù) (Lymph%):20%~40%
中間細胞百分數(shù) (Mid%):1%~15%
粒細胞百分數(shù)(Grand%):50%~70%
紅細胞數(shù)目 (RBC):4.00~5.50×1012/L
平均紅細胞體積 (MCV):80.0~99.0 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 (MCH):26.0~32.0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20~360g/L
紅細胞壓積 (HCT):男:0.40~0.54;女;0.32~0.47;(40%~48%)
紅細胞分布寬度 (RDW):11%~15%
血小板數(shù)目 (PLT):100~300×109/L
[1]馮煒權.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9-89.
[2]高建十.生物體育科學發(fā)展的新階段[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0(2):6-11.
[3]常 波,王寶明,高淑杰,等.我國單板 U型場地滑雪項目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備戰(zhàn) 2010年冬奧會生物學監(jiān)控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1):20-25.
[4]齊家玉,王和平,龐 瓊,等.我國優(yōu)秀藝術體操運動員大賽前部分生理生化指標的監(jiān)測[J].體育科學,2004,25(5):19-21.
[5]秦道公.談少年男子體操訓練如何避免過度疲勞的發(fā)生[J].遼寧體育科技,2004,26(1):95.
[6]劉巧俠.體操運動員心血管功能評定方法[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4):468.
[7]呂萬剛,郝紅兵.對中級后期男子體操運動員大運動量訓練生理生化指標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2):38-40.
[8]彭慶元,歐文勤.我國女子體操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訓練的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3,19(1):46-50.
[9]常 波,衣雪潔,龐曉峰,等.2006我國備戰(zhàn)第 20屆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員不同訓練時期機能水平的監(jiān)控[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1):125-127.
[10]李開剛,張忠秋,肖明珠.備戰(zhàn)第 27屆奧運會中國跳水運動員的機能水平[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3,22(3):304-306.
[11]馬 毅,常 波,王寶明,等,備戰(zhàn)溫哥華冬奧會雪上單板 U型池項目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不同訓練期的生物學監(jiān)控[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3):10-14.
[12]陳峰.男子蹦床運動員體能訓練監(jiān)控措施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3):403-404.
[13]王延麗,肖 振,肖文鹿,等.我國蹦床運動員力量訓練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4(4):47-49.
[14]崔志強,魏 勇,張 杰,等,武術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研究現(xiàn)狀與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2):44-47.
[15]胡柏林,經建坤.武術運動性疲勞的評定方法[J].遼寧體育科技,2003,25(5):35-36.
[16]潘 冬.武術運動員的能量代謝特點及其生理生化測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4(3):45-47.
[17]潘 冬.不同運動狀態(tài)下武術套路運動員無氧供能水平的實驗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6):93-96.
[18]莊亞軍,崔永琴.優(yōu)秀競技武術套路運動員下肢力量發(fā)展模式[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15(6):96-98.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dex for Freestyle Skiing Aerials and Half-pipe Snowboarding
CHANG B o1,YIXuejie1,WANG Baoming2,MA Y i3,MA Tie2,WANG Yihan2,W ANG Wei2,WANG Bo2,ZHAO L i2
(1.Dept of Human Sports Science,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3.Dean’s Office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Purpose: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build b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coaches and athletes.Furthermore,this system is significant for coaches to establish training schedule.Method: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field and 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of related project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eparing for two national team s,the authors preliminary screened 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using documentation.Result:It was similar to 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and sensitiv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during these projects.On this base,w e still built different sensitive index system for athletes,such as body function condition,exercise load adaptability,sports fatigue status,p re-match state,excessive fatigue status and body recovery.Conclusion:We have constructed a set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various sensitiv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for freestyle skiing aerials and half-pipe snow boarding.It prov ides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aches to establish training plan and for key players to ad just pre-match state.
freestyle skiing aerials;half-pipe snow boarding;biology;monitoring system;sensitive index
G863.1
A
1004-0560(2011)02-0058-03
2011-01-12;
2011-03-11
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項目編號為 2009BAK57B00。
常 波 (1964-),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優(yōu)秀運動員機能水平的監(jiān)控與評定。
責任編輯:喬艷春
?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