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張紹禮
(1.遼寧科技大學體育部,遼寧鞍山 114051;2.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遼寧沈陽 110102)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競賽焦慮與競技水平發(fā)揮關系的研究
趙 丹1,張紹禮2
(1.遼寧科技大學體育部,遼寧鞍山 114051;2.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遼寧沈陽 110102)
為探討我國田徑運動員的認知風格、競賽焦慮特征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系,采用鑲嵌圖形測驗和競賽狀態(tài)焦慮問卷的方法,對我國15個省、市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93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①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有場依存者和場獨立者,個體差異情況較大;田徑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低于田徑常模、軀體狀態(tài)焦慮顯著低于常模,狀態(tài)自信心顯著高于常模,場獨立運動員軀體狀態(tài)焦慮顯著高于場依存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更低而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②認知風格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顯著負相關,與軀體狀態(tài)焦慮、狀態(tài)自信心正相關,認知風格是影響認知狀態(tài)焦慮的一個主因素。③兩種認知風格運動員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率負相關,場獨立運動員競技水平發(fā)揮率更高;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的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更低,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負相關,競技水平發(fā)揮低組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負相關、與軀體狀態(tài)焦慮正相關,兩組運動員與狀態(tài)自信心正相關;回歸分析表明競賽焦慮的三個維度均不能預測競技水平發(fā)揮程度。
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競賽焦慮;競技水平發(fā)揮
競技體育競爭激烈,運動賽場上冠軍只有一個,獲得冠軍的人一定是發(fā)揮得最好的人,能夠將訓練水平充分發(fā)揮出來,不僅取決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技戰(zhàn)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心理潛能的較量:保持最佳心理狀態(tài),減少競賽焦慮。認知風格作為具有個體差異的變量,影響著運動員的認知和行為,進而影響競賽焦慮。認知風格[2]理論認為:人們對信息和經驗進行組織和加工時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是個人在感知、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經常采取的、偏愛的、習慣化了的態(tài)度和方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特金[1]提出了場依存性—場獨立性的認知風格維度,凡以外在參照為主的人成為場依存性者,凡以內在參照為主的人成為場獨立者。競賽狀態(tài)焦慮是運動員面對競賽情境的壓力所產生的反應[2],第二代競賽狀態(tài)焦慮問卷(CSAI-2)認為焦慮包含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和狀態(tài)自信心。認知焦慮是運動員的消極期望,軀體焦慮是運動員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激活或喚醒狀態(tài)的情緒體驗,狀態(tài)自信心是運動員對自己的運動行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2]。
以往研究表明認知風格是影響籃球運動決策的因素之一,與體育訓練有密切關系[3]。青少年武術運動員認知焦慮與比賽名次無顯著負相關關系,軀體焦慮處于中等水平成績較好,自信心與比賽名次有顯著相關關系[4]。高水平徑賽運動員的認知焦慮、軀體焦慮及自信心水平的高低均不能預測運動成績[5]。綜上,以往在田徑運動員的認知風格與競賽焦慮的關系及二者對運動成績影響程度的研究較少,值得深入探討。本文的研究新意在于研究對象全部為田徑協會注冊運動員、各省體工隊一線運動員;涉及田徑所有項目(除競走);賽事性質及背景為田徑項目中的年度錦標賽。因此本文著重探討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的認知風格、競賽焦慮的特點、二者的關系及其對競技水平發(fā)揮的影響程度,以便為不同認知風格的運動員培養(yǎng)適宜的競賽狀態(tài)焦慮提供實證性支持,從而促進田徑運動員良好比賽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以保證運動員在比賽中充分發(fā)揮競技水平。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6年全國田徑錦標賽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田徑運動員共93人進行問卷調查。平均年齡(21.31±3.02)歲、平均訓練年限(7.4±2.9)年。分布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qū)(男47人,女46人;健將級62人,一級31人;短跨33人、中長跑16人、跳高、撐桿跳高17人、跳遠、三級跳遠、鉛球、鐵餅、鏈球、標槍19人、全能8人)。發(fā)放問卷93份?;厥?3份,有效問卷93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方法
采用心理測量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進行研究。
1.2.1 認知風格測驗 采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特金編制的《鑲嵌圖形測驗》簡稱EFT,1981年12月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修訂。該測驗題目有三部分:第一部分9道題,供練習用;第二、三部分各有10道正式測試題,要求被試迅速從復雜圖形中找出并描畫出隱藏在其中的一個指定的簡單圖形。根據常模要求,成人團體每部分時限為4分鐘,共12分鐘。第一部分不計分,測驗分數以第二、三部分中正確畫出指定的簡單圖形總數計分。用斯皮爾曼—布朗公式校正后信度為r= 0.90,并經過效度檢驗,證明本測驗有較高的效度。評分標準為:每部分的1、2兩題,每做對一題記0.5分;每部分的3、4兩題,每做對一題記1.0分;每部分的5-10題,每做對一題記1.5分,所有做錯題目均不計分,滿分24分。
1.2.2 競賽狀態(tài)焦慮 運用馬滕斯等編制的競賽狀態(tài)焦慮問卷—2(CSAI-2)中國修訂版[6]。
1.3 研究程序
問卷調查在2006年8月完成,主試由研究者承擔。在各項目比賽的前一天進行鑲嵌圖形測驗和CSAI-2測試。測試地點:各代表隊駐地賓館。回收問卷后采用SPSS 11.5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
2.1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競賽焦慮的現狀分析
2.1.1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的認知風格現狀 為研究田徑運動員的認知風格類型和特點,對鑲嵌圖形測驗得分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平均分11.6,標準差4.3),為研究需要,把認知風格分成兩個維度,大于平均分的運動員為場獨立性被試,小于等于平均分的運動員為場依存性被試。最低分為2,最高分為22.5,離散程度較大,有極端場獨立者和極端場依存者。
2.1.2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的競賽焦慮特點 為研究此次參賽的田徑運動員競賽焦慮現狀及其與田徑常模[7]的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考察,結果見表1。
表1 田徑運動員的競賽焦慮特點及與田徑常模的差異
總體看,在認知狀態(tài)焦慮上低于常模、軀體狀態(tài)焦慮顯著低于常模(t=-6.151,P<0.05),狀態(tài)自信心顯著高于常模(t=6.893,P<0.00)。
為研究不同認知風格運動員的競賽焦慮特點及其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考察,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認知風格的田徑運動員競賽焦慮特點及差異
從總體看,在軀體狀態(tài)焦慮上場獨立者的焦慮更高,有顯著性差異(t=9.096,P<0.00)。認知狀態(tài)焦慮上場獨立者的焦慮更低、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均無顯著性差異。
2.2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與競賽焦慮的關系
為研究認知風格因素與競賽焦慮的關系,采用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與競賽焦慮的相關分析(n=93)
相關分析表明,認知風格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顯著負相關(P<0.05),認知風格與軀體狀態(tài)焦慮、狀態(tài)自信心正相關,無顯著性(P>0.05)。
2.3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競賽焦慮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系
2.3.1 認知風格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系 為進一步研究認知風格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系,采用不同的認知風格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率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場依存組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率負相關(r=-0.13,P>0.05),場獨立組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率負相關(r=-0.221,P>0.05)。并對兩組認知風格運動員競技水平發(fā)揮率的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t=0.314,P>0.05),場獨立運動員競技水平發(fā)揮率更高。根據李益群{8}計算競技水平發(fā)揮率的公式,對田徑各項目分別計算其競技水平的發(fā)揮率。競技水平發(fā)揮率的計算公式為:
2.3.2 競賽焦慮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系 為研究需要,把田徑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發(fā)揮率分成兩組,大于等于平均數為高發(fā)揮組,小于平均數為低發(fā)揮組,并對兩組競賽焦慮的差異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不顯著,但高分組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更低,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分別計算它們與競賽狀態(tài)焦慮的關系,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的競技水平發(fā)揮組與競賽焦慮的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表明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和低組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負相關;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與軀體狀態(tài)焦慮負相關、競技水平發(fā)揮低組與軀體狀態(tài)焦慮正相關;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和低組與狀態(tài)自信心正相關,所有相關均沒有顯著性。
為進一步探討田徑運動員競賽焦慮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系,以競賽狀態(tài)焦慮的三個維度為自變量,競技水平發(fā)揮率為因變量,做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競賽焦慮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率回歸分析(n=93)
回歸分析表明認知焦慮、自信心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RSquar=0.020、0.010,P>0.05,認知焦慮與自信心水平的高低不能預測競技水平的發(fā)揮度。
軀體焦慮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非線性回歸分析,其結果是沒有任何的RSquar是足夠大的,軀體焦慮水平的高低不能預測競技水平的發(fā)揮度。所有的Ps>0.05不能支持Martens的多維焦慮理論。
3.1 認知風格與競賽焦慮的特點
研究表明,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有場依存者和場獨立者。個體差異情況較大,有極端場依存者和極端場獨立者。認知風格呈雙極性,風格無好壞之分。威特金提出認知風格的一個主要維度是場依存性—獨立性的理論構想:凡在知覺因素中受背景因素影響大者屬場依存性特征,凡不受或很少受背景因素影響者屬場獨立性特征。場依存性者更依賴于場,在思維過程中,傾向于從整體出發(fā),關注周圍環(huán)境因素,就思維來說,指向外部反映了主動性,思維的外化引導人們的一系列行為表現。在競賽中,場依存性運動員的感知過程更依賴于場,在賽事中更容易受賽事信息所影響,因此建議場依存運動員在策略上接受積極信息、忽略或拒絕消極信息,把注意焦點放在自身,不產生消極聯想,調控自己的情緒,減少過多的焦慮,從而力求競技水平的最大發(fā)揮。
研究表明,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整體認知狀態(tài)焦慮更低,軀體狀態(tài)焦慮和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賽前一天的焦慮水平與符明秋[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場獨立運動員軀體狀態(tài)焦慮顯著升高,認知狀態(tài)焦慮更低而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越臨近比賽軀體狀態(tài)焦慮越高,越是場獨立者軀體狀態(tài)焦慮更高。場獨立者更傾向于從個體出發(fā),指向內部反映了思維聚焦,而思維的內化引導他們更多地關注于自己的內心世界、個體情況,表現得更有自主性,較少考慮他人的意見。這樣的認知風格也會帶來一系列固有的行為表現形式,即把思維和關注點指向自身及內部感受,因此,隨之升高軀體狀態(tài)焦慮,這提示教練員及心理學者在賽前應注意調節(jié)和控制運動員,特別是場獨立運動員的賽前軀體狀態(tài)焦慮,以免影響運動水平的發(fā)揮。
3.2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與競賽焦慮的關系
研究表明認知風格是影響認知狀態(tài)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越是場獨立者認知狀態(tài)焦慮越低,場依存性者則越高,這一研究結果支持了認知風格理論[1],作為個體差異,這一特征只表示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依賴內部或外部參照的傾向性,場依存運動員從整體出發(fā),更加關注比賽這一特定情境中的所有相關方面,如個人的身體情況、訓練水平、對手情況、天氣場地、教練員、家長、領導的評價、感受等情況,更多地考慮他人意見,對別人的想法和情感更加敏感,勢必導致認知狀態(tài)焦慮升高。因此建議運動員及教練員在賽前不要過多關注外部因素,將思維指向內部,關注自己狀態(tài),與自己較量,自信、堅定,超越自己,獲得成功。
3.3 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認知風格、競賽焦慮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的關系
研究表明鑲嵌圖形測驗得分越接近平均分的運動員競技水平發(fā)揮越好,場獨立運動員發(fā)揮更好。這一結果說明兩種認知風格的運動員,在感知、思維、組織和表征信息時采用和自己認知風格相匹配的、積極的方式進行,認知風格與能力不同,并無好壞之分,不能說哪種風格好于哪種風格,因此,均能在比賽中發(fā)揮自己的運動水平,取得佳績;二是影響競技水平發(fā)揮有很多中介因素,認知風格是個體差異變量,在此次競賽中不能作為影響競技水平發(fā)揮的主因素,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的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低,狀態(tài)自信心高,回歸分析表明三個維度均不能預測競技水平發(fā)揮程度。本研究結果與張峰、符明秋的研究結果相一致[4-5],未能支持Martens的多維焦慮理論,焦慮水平與比賽發(fā)揮的好壞無顯著相關。眾所周知,焦慮水平制約競技水平發(fā)揮程度,在賽前一天,田徑運動員的焦慮水平還較低,不能很好地預測競技水平發(fā)揮程度。通過與運動員訪談得知,運動員中確實有賽前高焦慮情緒及一系列的外化表現,在教練員及隊友面前卻刻意隱瞞,不敢正視和面對。如江蘇隊某一中長跑運動員,在賽前一天出現焦慮狀態(tài):整夜睡不好覺,隊友詢問他卻告知:不緊張。這是一種典型的刻意隱瞞自身真實心理感受及賽前狀態(tài),但在實施心理量表測試時卻無法量化的真實結果;焦慮水平隨時間深入而升高,可以預測,在賽前一小時到半小時,運動員的軀體狀態(tài)焦慮水平會升至最高,但在重要賽事中賽前1小時運動員已經進入封閉的賽前控制中心活動,故無法做到賽前半小時或即刻的焦慮測量,這也是本研究的缺陷,建議心理學研究者在得到國家管理層、運動隊運動員的支持與認可,在賽前控制中心進行測量,這樣的研究將更有意義及信度;我國的一線田徑運動員在賽前一天可以很好地調控自身焦慮水平,對運動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訓練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1)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有場依存者和場獨立者,個體差異情況較大;田徑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低于田徑常模、軀體狀態(tài)焦慮顯著低于常模,狀態(tài)自信心顯著高于常模,場獨立運動員軀體狀態(tài)焦慮顯著高于場依存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更低而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
2)認知風格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顯著負相關,與軀體狀態(tài)焦慮、狀態(tài)自信心正相關,認知風格是影響認知狀態(tài)焦慮的一個主因素。
3)場依存——場獨立運動員與競技水平發(fā)揮率負相關,場獨立運動員競技水平發(fā)揮率更高;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的運動員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更低,狀態(tài)自信心更高;競技水平發(fā)揮高組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軀體狀態(tài)焦慮負相關,競技水平發(fā)揮低組與認知狀態(tài)焦慮負相關、與軀體狀態(tài)焦慮正相關,兩組運動員與狀態(tài)自信心正相關;回歸分析表明競賽焦慮的三個維度均不能預測競技水平發(fā)揮程度。
[1]R.賴丁,S.雷納.認知風格與學習策略[M].龐維國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楊阿麗,馮秋實.射擊運動員目標取向與競賽狀態(tài)焦慮的關系[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5):8-11.
[3]董倫紅,周 威.認知決策與籃球運動訓練[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21(3):42-45.
[4]張 峰.我國青少年武術散打運動員賽前多維焦慮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4):123-126.
[5]符明秋.高水平徑賽運動員賽前焦慮的時間變化模式及賽前焦慮與比賽成績的相關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3):27-30.
[6]張力為,毛志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常用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7]周成林.運動心里測量與評價[M].呼倫貝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
[8]李益群.體能類項群重大比賽運動成績發(fā)揮水平評價標準的建立[J].體育科學,1991(6):24-28.
Relations among Chinese Elite Athletes’Cognitive Style,Anxiety and Performance
ZHAO Dan1,ZHANG Shaoli2
(1.P.E.Department,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shan 114051,Liaoning,China; 2.School of Sports Training,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among China’s elite athletes’cognitive style,competition Anxiety and performance,using Embedded Figures Test and the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 questionnaires,93 elit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from 15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①some elite athletes have large individual differences.Some are field independent.Cognitive anxiety for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was lower than the normal,and physical anxie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al;the self-conf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Body state anxiety for field independent athlet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or field dependent athletes.Their cognitive state anxiety was lower and state self-confidence was higher.②Cognitive state and cognitive anxiety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and somatic state anxiety,state self-confide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cognitive style was a main factor for affecting the cognitive state anxiety.③Two cognitive styles and athletes’competitive level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and field independent athletes performed much better in competition.Athletes who had higher competition level had lower cognitive anxiety and lower physical state anxiety,but higher state of self-confidence;for those athletes who had higher competition level,completive performance is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cognitive state anxiety and somatic state anxiety;while for those athletes who had poorer competition level,completive performance is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cognitive state anxiety and somatic state anxiety;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hree factors of competitive anxiety cannot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competition level.
elite athletes;cognitive style;competition anxiety;performance of competition level
G804.86
A
1004-0560(2011)04-0065-04
2011-05-12;
2011-06-19
趙 丹(1979-),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責任編輯:喬艷春
?博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