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光 唐 華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第10屆、11屆全運會田徑比賽成績及獎牌分布情況的比較分析
李登光 唐 華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采用文獻資料調研、數(shù)理統(tǒng)計、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我國兩屆全運會田徑比賽成績及獎牌的分布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田徑競技水平雖取得長足進步,但整體落后的事實仍沒有得到實質性改變;田徑成績及獎牌總數(shù)位于前3位的華東、東北和華北仍保持穩(wěn)步上升勢頭,而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地區(qū)除少數(shù)田徑項目競技水平有提高,大多數(shù)田徑項目的競技水平相對較低;田徑項目設項不全、布局不合理等是各區(qū)域普遍存在的問題。強調政府主導與市場調控并舉,不斷優(yōu)化田徑項目布局,促進區(qū)域間田徑項目的協(xié)調發(fā)展,加強后備梯隊人才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等措施,為我國田徑競技整體實力的全面提高提供理論參考。
全運會;田徑成績;競技實力;項目;獎牌
全運會是我國水平最高、規(guī)模最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更是檢驗群眾體育成果、展示競技體育水平和培養(yǎng)后備人才的重要平臺。但從我國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田徑比賽成績看,田徑各項目比賽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但總體上沒有實質性變化,我國田徑競技整體水平仍相對滯后,與世界田徑運動水平相比差距仍比較大。此外,我國區(qū)域田徑競技水平發(fā)展不均衡,項目開展不全等問題較為突出。所以,使我國的田徑運動成績與世界田徑成績差距縮小,需要教練員和運動員長期性的艱苦工作,在繼續(xù)保持田徑優(yōu)勢項目的同時,積極開展和加強潛優(yōu)勢項目的發(fā)展,對于推動全國各省市田徑項目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因此,本文通過對兩屆全運會田徑比賽成績和田徑獎牌區(qū)域分布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揭示目前我國田徑運動發(fā)展所存在的問題,為加快我國田徑競技整體水平的提高,為我國田徑競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以我國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參加田徑比賽的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本課題的研究需要,查閱了中國體育信息網(wǎng)、中國體育年鑒以及相關研究文獻80余篇,作為研究的基礎。
2.2.2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我國兩屆全運會田徑項目比賽成績以及獎牌分布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采用Excel2003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3.1.1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男子田徑第1名成績的差值比較
從表1統(tǒng)計可知,第11屆全運會男子田徑參加的24個項目,其中有12個項目的第1名成績比第10屆全運會略有上升,占男子田徑項目的50%。有11個項目的第1名成績低于第10屆全運會成績,占男子田徑項目的45.8%。如短跨項目、中距離跑項目以及50km競走成績與第10屆全運會的成績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男子參加的8個田賽項目比賽中,除跳高、跳遠和三級跳遠第1名成績比第10屆全運會成績有所提高外,其余田賽項目的成績都出現(xiàn)了下降趨勢。由此可見,我國男子田徑競技水平不高是目前我國必須面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3.1.2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女子田徑第1名成績的差值比較
表1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男子田徑比賽第1名成績差值比較
從表2統(tǒng)計可知,第11屆全運會女子參加的22個田徑項目中,有13個項目的第1名成績低于第10屆全運會成績,占女子田徑參賽項目的59.09%,有8個項目的成績比第10屆全運會成績有提升,占女子田徑參賽項目的36.36%。但在第11屆全運會女子參加的13個徑賽項目中,除了200m和5000m的第1名成績略比第10屆全運會第1名成績有提高外,其它徑賽項目成績都呈現(xiàn)出明顯下滑態(tài)勢。而女子跳遠、跳高、鐵餅、標槍、鉛球和鏈球6個田賽項目的第1名成績都比第10屆全運會成績有提高,尤其是鐵餅和鏈球的成績增幅比較明顯,分別提高了1.47m和2.08m。女子三級跳遠第1名成績比第10屆全運會成績下降了0.43m,女子撐桿跳高的成績與第10屆比賽成績相比沒有改變。
表2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女子田徑比賽第1名成績差值比較
綜上所述,從兩屆全運會男、女田徑比賽第1名成績比較分析看,雖然有個別項目比賽成績達到了世界水平,但我國男女田徑競技整體水平仍然處于落后的局面,與世界田徑強國相比差距依然比較大,能夠沖金和獎牌的項目人才相對匱乏,只有少數(shù)項目有一定競爭力,但沒有絕對實力。因此,要改變這一落后局面,必須更新觀念,加強年輕運動員的培養(yǎng),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這是改變我國田徑競技水平落后的重要舉措。
3.2.1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男子田徑前3名成績差值比較
從表3統(tǒng)計可知:第11屆全運會男子參加的24個田徑項目中,有14個項目的前3名平均值成績要好于第10屆全運會的成績,特別是男子鏈球、三級跳遠和跳遠以及十項全能前3名平均成績提高幅度較大。而有10個田徑項目的前3名平均成績低于第10屆前3名平均成績,占男子田徑參賽項目的41.67%左右??梢?我國男子田徑競技水平在經(jīng)歷了一個全運會周期后有了較大的提升,尤其是男子跳遠、三級跳遠及110m欄等項目上涌現(xiàn)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年輕選手。所以,各田徑主管部門要充分利用政府主導,市場調節(jié)的兩大功能,繼續(xù)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加強后備人才的梯隊建設,使更多具備良好發(fā)展前景的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充實進來,為田徑運動的發(fā)展注入活力,是改變我國田徑現(xiàn)狀的根本保障。
表3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男子田徑比賽前3名平均成績差值比較
3.2.2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女子田徑前3名成績差值比較
根據(jù)表4統(tǒng)計顯示,第11屆全運會女子參加的22個田徑項目中,有14個項目的前3名平均成績比第10屆前3名平均成績有所下降,占女子參賽項目的63.64%,有7個田徑項目的前3名成績比第10屆前3名平均成績有提高,占女子參賽項目的31.82%左右,女子撐桿跳高前3名平均成績與第10屆相比沒有變化??梢?第11屆全運會只有少數(shù)女子田徑項目前3名成績比第10屆全運會有提高,多數(shù)田徑項目呈現(xiàn)下降趨勢。
表4 第10屆和第11屆全運會女子前3名平均成績比較
3.3.1 第10、11屆全運會田徑獎牌前10位單位排序情況
表5 第10、11屆全運會田徑獎牌前10位單位排序統(tǒng)計表
由表5統(tǒng)計可知,第11屆全運會比賽中,山東省和江蘇省分別以7金4銀6銅和6金7銀3銅列第1位和第2位,廣東省以5金1銀1銅由第10屆的第4位上升到了第3位,遼寧省由第10屆的第10位提升為第11屆的第4位,行業(yè)組沒有變化,仍排第5位,黑龍江省由第10屆田徑獎牌總數(shù)的第11位提升到第6位。而浙江省和廣西省由第10屆的第6位和第7位分別下降到第11屆的11位和13位,山西省由第10屆全運會的第3位下滑到第13位。從近兩屆全運會金牌、獎牌分布情況來看,山東、江蘇與廣東省田徑競技實力表現(xiàn)比較強勢,遼寧和黑龍江省田徑實力突飛猛進。可見,兩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排序雖有變化,但并不明顯,主要集中在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地區(qū)和田徑運動基礎好的省份。
3.3.2 第10、11屆全運會男女田徑獎牌區(qū)域分布狀況
根據(jù)表6統(tǒng)計可知,第10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排在前3位的區(qū)域有華東、華北和中南地區(qū),分別占獎牌總數(shù)的39.9%、12.39%和17.39%。而排在第4至第6位的東北地區(qū)、行業(yè)組和西南地區(qū),分別占獎牌總數(shù)的10.1%、8.0%和7.2%。但第11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排在前3位的華東、東北和華北地區(qū)獎牌總數(shù)分別占41.39%、16.79%和13.89%??梢?華東地區(qū)獎牌數(shù)約占各地區(qū)獎牌總數(shù)的近半數(shù),表現(xiàn)出很強的優(yōu)勢。而其它五大區(qū)域及行業(yè)組的田徑獎牌變化格局不明顯,沒有形成明顯的優(yōu)勢。
1)第10、11屆全運會田徑比賽第1名和前3名平均成績,男子多數(shù)田徑項目的成績有一定提高,女子多數(shù)田徑項目的成績呈下滑趨勢;雖有男女個別田徑項目成績達到了世界水平,但多數(shù)男女田徑項目的成績與世界田徑運動成績相比差距依然比較大。
表6 我國第10屆、第11屆全運會男女田徑獎牌區(qū)域分布情況
2)山東省、廣東省和江蘇省田徑競技實力依然較強,而其它省份沒有形成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
3)各省區(qū)田徑運動發(fā)展地域差異明顯,華東地區(qū)仍保持著很強的優(yōu)勢,其它區(qū)域的田徑運動發(fā)展相對滯后,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
4)華東、華北和東北地區(qū)田徑項目開展較為全面。而中南、西南、西北地區(qū)及行業(yè)組除了開展個別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外,其它潛優(yōu)勢項目的發(fā)展相對落后。
1)加強田徑教練員業(yè)務水平和執(zhí)教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教練員的理論知識和科學化訓練水平。
2)加強田徑后備人才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把培養(yǎng)有天賦條件和發(fā)展前景的運動員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
3)加強田徑運動隊伍的管理,培養(yǎng)和引進高水平管理人才,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以管理促訓練,為田徑運動隊伍建設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4)加強各種田徑資源的整合和社會力量的支持,為田徑運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5)不斷優(yōu)化各區(qū)域田徑項目布局,在繼續(xù)保持優(yōu)勢項目的同時、加強潛優(yōu)勢項目的建設,完善田徑項目深度和廣度的構建,為我國田徑競技實現(xiàn)全面提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劉青.四川競技體育——現(xiàn)狀與對策[M].成都: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112.
[2]陳立新,張明飛.我國高水平游泳教練員訓練理念與培養(yǎng)對策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5):27-30.
[3]劉向.競技體育中教練員信息認知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3):77-79.
[4]胡玉利,李巖,顏輝.山東省競技體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2):16-20.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thletics Result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edals between 10th and 11th National Games
Li Dengguang,Tang Hu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China)
The present paper compared and analysed the outcomes and distributionsofmedals in our two National Games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the researchmethodsofmathematical statisticsand contrastive analysis.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ough greatprogresshad beenmade in track and field, it does not progressed evenly:East China,Northeast China,and North China,which rank the first three in numbers of medals and scores in track and field events,saw a steady development,whereasmost track-and-field events in Central South,Southwest and Northwest are still in a relatively low level,except a few track-and-field events.Moreover,there are still other problems in all partsof the country,such as insufficient sub-sections and unjustifiable layout.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findings,the paper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goverment guidance and market regulation,ptimization of the layout of track-and-field evens,coord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and-field ev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reinforcement of the exhumation and fostering of backup manpower,thus enhancing the levelof scientific training andmanagement.In all,the paper purports to offer a theoretical referrence for enhancing the integral level of track and filed in our country.
the National Games;athletics reswlts;competitive ability;sports evet;medal
G82
A
1672-1365(2011)01-0036-04
2010-05-21;
2010-08-09
李登光(1952-),男,陜西靖邊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田徑教學與訓練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