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民
李林是黨創(chuàng)建初期為數(shù)不多的黨員之一。他犧牲整整80年了,時間雖漸漸離去,但他為黨為人民作出的卓越貢獻仍將不可磨滅。
遠渡重洋尋求真理
李林,1886年8月23日出生于湖南寶慶府邵陽縣東鄉(xiāng)灣泥渡(今邵東縣牛馬司鎮(zhèn)明亮村)一個貧苦家庭。5歲時父親病故,母親改嫁,他過繼給叔父撫養(yǎng)。11歲時,養(yǎng)父病故,李林與繼母姚氏相依為命。全家僅有八分薄地,兩間木房。李林七八歲時便跟著繼母姚氏當腳夫,以挑煤為生,繼母用土筐挑,七八十斤一擔,顫顫巍巍朝前走,兒子用提籮挑,二三十斤一挑,一步三斜往后跟,每天在饑餓線上掙扎。在這種艱苦環(huán)境里,李林從小就培養(yǎng)了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對勞苦大眾的深刻同情。他白天隨母勞動,夜則在族中讀書,刻苦學習,進步很快。1912年族兄李笏山留日回國,任教于常德省立第二師范,他全力支持李林入正規(guī)中學求學。李林入湖南省立二師后,得李笏山親自教授,獲益匪淺。1913年轉入寶慶中學繼續(xù)學習,直到1918年中學畢業(yè)。
20世紀初葉,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國內軍閥混戰(zhàn),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李林在李笏山的全力支持下,決定赴法國勤工儉學。1918年8月,他去北京辦完手續(xù)后,先赴保定留法預備班學習一年,學習法語、應用力學、機械學、機械制圖、鉗工等課程。此間,他認識了到校演講的毛澤東和蔡和森,認為他們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們的理論,見識,使我‘頓開茅塞?!?/p>
1919年10月31日,李林與李維漢、李富春、張昆弟、賀果等162名青年,在上海乘寶勒加號郵船去法國。歷時38天,航程三萬里,于1919年12月7日抵達馬賽,12月9日到達巴黎。3個月后,李林被分到哈佛柳工廠做工,先做鉗工,后改做車工。1920年1月,李林在巴黎與李維漢、李富春發(fā)起成立工學勵進社(后改名工學世界社),初期會員有30多人,宗旨是“追求真理尋找出路”。他們向破壞勤工儉學的中外反動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同年九十月間,工學世界社邀請在法國的蔡和森參加會議,確定了“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實行俄國式的社會革命”的宗旨,與新民學會的宗旨完全一致。
1922年6月3日,由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發(fā)起,召集陳延年、王若飛、李林等51人在巴黎近郊的森林里秘密開會,成立了旅歐少年共產(chǎn)黨(后改名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李林是少共的骨干。方志剛等留法學生就是通過李林、薛世倫兩人培養(yǎng)、介紹入團的。
1922年8月,中國共產(chǎn)黨旅歐總支成立。許多少共團員入了黨。李林是第一批黨員發(fā)展對象,于1923年在法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24年7月,因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需要,周恩來準備回國。臨行前,旅歐支部31名成員在巴黎合影留念,李林坐在第一排緊靠周恩來。
由于第一次國共合作,革命形勢發(fā)展很快,從1923年起,旅歐黨團組織有計劃地分批選派黨團員去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周恩來親自負責此項選派工作。聶榮臻、李林等27人是第三批,于1924年9月22日離開巴黎去蘇聯(lián)。10月份進入東方大學學習。
東方大學的課程,包括十月革命史,俄共(布)黨史,世界革命工人運動史,政治經(jīng)濟學等。李大釗來莫斯科出席共產(chǎn)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時,曾親自找東方大學中國留學生談話,講授中國近代史、中蘇關系史和國內迅速發(fā)展的革命形勢,聽起來格外親切。
在東方大學學習了約3個月,1925年2月,李林等30多人被分批抽調到蘇聯(lián)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王一飛任翻譯。這個中國班對外是保密的,已納入紅軍編制系統(tǒng)。學校設在莫斯科城里,教師幾乎都是蘇聯(lián)內戰(zhàn)時期各個戰(zhàn)場抽調的高級指揮官。他們有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講課內容很實際,深入淺出,容易接受。李林近半年軍事學習收獲很大,這為他日后回國三次擔任軍事學校領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成回國弛騁疆場
為了滿足國內大革命對干部的迫切需要,東方大學及軍校中國班學員分批回國。王一飛、聶榮臻、葉挺、李林等20多人于1925年8月上旬離開莫斯科,先乘火車到海參威,9月上旬抵達上海。中國共產(chǎn)黨總書記兼組織部長陳獨秀接見了他們。陳獨秀介紹了國內革命形勢后,分配了他們的工作。聶榮臻、葉挺等12人到南方,主要是去加強黃埔軍校的工作,由聶榮臻帶隊。李林、范易、陳家珍等9人到北方加強馮玉祥西北軍的工作,由李林帶隊。
1925年10月,李林到馮玉祥部隊開始工作,初任國民軍第三混成旅第一團副團長。馮玉祥對李林很賞識,高興地拍著李林的肩膀說:“共產(chǎn)黨不錯嘛!到我們的部隊來,歡迎!歡迎!”又說:“李林兄,你大膽地干吧!出了漏子,有我馮玉祥來補?!?/p>
馮玉祥如此賞識李林,李林也不負所望。1925年11月,李林通過中共陜西省委派共產(chǎn)黨員高文敏帶領一批青年學生到其部當學兵,接受正規(guī)軍事訓練,形成骨干,使第三混成旅成為馮玉祥的王牌旅。
1926年春,第三混成旅奉命由陜西華陰廟轉駐河南洛陽西宮。部隊在洛陽駐扎3個多月,又奉命開往石家莊,在天津南的泊鎮(zhèn)打了一仗,打敗了奉系軍閥張宗昌。之后部隊又奉命轉移到長辛店。在此期間,李林曾到北京向中共北方區(qū)負責人李大釗匯報并請示工作。根據(jù)中共北方局指示,趁第三混成旅1926年四五月間整頓之機,創(chuàng)建了軍事政治學校。史可軒為校長,李林為副校長,王圭為教育長,高文敏負責黨團組織工作。共產(chǎn)國際派到馮玉祥部的3個軍事顧問,擔任軍事教員。李林兼授軍事政治課,教材是他親自編寫的。學員們經(jīng)過教育訓練,后來大多數(shù)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優(yōu)秀指揮員。
不久,軍事政治學校隨第三混成旅向綏遠轉移,在玫瑰營子地區(qū)和當?shù)匾淮蠊煞送皆庥?,李林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zhàn),學員們打得英勇頑強,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李林身中兩彈。戰(zhàn)斗勝利后,他被送往五原縣野戰(zhàn)醫(yī)院治療。手術后,李林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就奔赴前線。
1926年9月,國民革命軍北伐進抵武漢,革命形勢發(fā)展順利。9月17日,馮玉祥到綏遠(今內蒙古自治區(qū))五原鎮(zhèn)召集各路將領參加重要會議,共產(chǎn)黨人劉伯堅、李林、史可軒等應邀參加,會議決定成立國民軍聯(lián)軍總司令部,推舉馮玉祥為總司令,任命劉伯堅為聯(lián)軍總司令部政治部部長,李林為聯(lián)軍第五軍政治部主任,史可軒為聯(lián)軍總司令部警備師師長。
1926年底,國民聯(lián)軍進駐西安后,又重新進行改編,于右任任國民聯(lián)軍駐陜西總司令。黨組織決定,在于右任駐陜總司令的名義掩護下,于1927年3月在西安成立“中山軍事學?!?,為黨培養(yǎng)軍事干部。校長史可軒,當時是國民聯(lián)軍駐陜西總司令部政治保衛(wèi)部部長,李林任副校長兼教育長,鄧小平任政治部主任。李林雖然是副校長,實際上主持全校工作。
李林除協(xié)助校長史可軒主持學校行政外,還兼授軍事條令課和戰(zhàn)術課。他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和學員一樣,穿灰色列寧式粗布軍服,扎腰帶,綁裹腿,過嚴格的士兵生活。他負過傷的腰和腿,每當天氣變化時就一陣陣酸痛。他總是那么堅強,那么樂觀。他詼諧地說:“喲!又發(fā)布天氣預報了,這么準確。”
李林的愛人吳碧云,陜西省澄城縣人,1901年生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25年畢業(yè)于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同年與李林在西安結為伉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秋,黨組織派她去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短期學習,回國后任陜西省黨部婦女部主任委員,1926年生女李白華。為了專心黨的工作,他倆將李白華送到外婆家撫養(yǎng)。
正當被譽為“西北之黃埔”的西安中山軍事學校辦得紅紅火火時,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fā)生。1927年6月10日,汪精衛(wèi)和馮玉祥在鄭州舉行秘密會議,決定武漢政府北伐軍全部由河南撤回武漢以鎮(zhèn)壓工人運動,河南由馮玉祥國民軍占領。6月19日,馮玉祥與蔣介石在徐州舉行會議,決定寧漢合作,共同反共反蘇,馮玉祥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他假借召開政治工作會議的名義,擬將各師政治部主任和其他已公開身份的共產(chǎn)黨員“禮送出境”。李林、鄧小平等是公開的共產(chǎn)黨員,是“禮送出境”的重點對象。中共陜西省委及時傳來秘密指示,要李林和鄧小平迅速采取應變措施,離開西安。李林、鄧小平將計就計,借去鄭州開會之機,在途中“金蟬脫殼”,轉移到黨的秘密聯(lián)絡站去了。
地下尖兵功勛卓著
李林在去鄭州途中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黨組織后,中共陜西省委指示他和吳碧云迅速轉移。于是,李林重返西安,夫妻倆帶著不滿周歲的女兒李白華,化妝成商人深夜離開西安,幾經(jīng)周折來到上海。
大革命失敗后的上海,白色恐怖籠罩,黨組織轉入地下。李林到達上海后,黨組織安排他擔任上海市閘北區(qū)委組織部長(陳云任區(qū)委書記),吳碧云任上海地下交通員。李林以拉人力車為掩護,走街穿巷,深入工廠里弄,秘密發(fā)展黨員。他經(jīng)常更換姓名,轉移住處。有一次他在外灘碰見一位姓唐的老同學(當時是上海一家商行的經(jīng)理),李林蓬頭垢面,身穿八卦衣,腳踏草鞋,汗流浹背,拉著東洋車。這位老同學驚呆了,半天說不出話來,他不了解李林的情況,心想一個留學生竟落到這種地步,這是什么世道。當天下午,他送給李林一筆銀元。李林把這筆錢交給黨組織,作為黨的活動經(jīng)費。后經(jīng)黨組織同意,李林在這個商行里當了一名職員。但不久,商行倒閉,友人離滬回湘,李林送至黃埔江邊,依依離別。
大革命失敗后,黨的組織受到嚴重破壞,中共江蘇省委(駐上海)為了盡快恢復黨的組織,加強江北特別是南通、揚州、淮陽、鹽城等地區(qū)農(nóng)運工作的領導,于1927年11月決定成立中共江北特別委員會(駐蘇北阜寧),指定李林、王劍秋、陳墣、郭杰三、王四等5人為委員,李林為特委書記。李林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發(fā)展了一大批共產(chǎn)黨員,僅阜寧縣就發(fā)展了60多人,成立了8個黨支部、21個黨小組,在此基礎上,于1928年1月成立了中共阜寧縣委,李林兼任書記。1928年12月9日,閘北區(qū)委召開了常委會,書記陳云、組織部長李林、宣傳部長金諾等5人出席了會議。李林就組織工作作了重要講話。
由于李林出色地完成了上級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成績卓著,1928~1930年,他由江北特委書記升任江蘇省委常委,分管鎮(zhèn)江、南京等地黨的工作。他受中共中央和江蘇省委的派遣,奔赴江蘇、安徽以及香港等地籌措黨的活動經(jīng)費,并承擔聯(lián)絡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上級黨組織交給的艱巨任務。
創(chuàng)辦彭楊軍事學校
1930年冬,李林、吳碧云夫妻受黨中央選派,前往中央蘇區(qū)工作。他們心情十分激動,帶著女兒李白華,喬裝打扮,離開上海,輾轉來到閩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起初,李林、吳碧云和其他幾個同志一起,創(chuàng)辦《洪荒月刊》和《農(nóng)村月刊》,做黨的宣傳工作。不久,李林調任閩粵贛區(qū)組織部長。
1931年3月,黨在閩西虎崗創(chuàng)辦了彭楊軍事學校(為紀念澎湃、楊殷兩位烈士命名),共有學員500多人,隸屬中共閩粵贛軍事委員會,是培養(yǎng)排、連兩級軍政干部的學校。閩粵贛區(qū)參謀長蕭勁光任校長兼政委,李林任副校長兼教育長,吳碧云任學校機要秘書。蕭勁光因負有軍區(qū)工作重任,實際上由李林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李林辦軍校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從實際出發(fā),他根據(jù)學制短、學員文化水平低、培養(yǎng)基層干部和邊學邊打仗等特點,制訂了一整套教學計劃。實踐證明,他的教學計劃是切實可行的,但也遭到少數(shù)人的非議,說什么“不正規(guī)”,主張照搬蘇聯(lián)的一套。李林說:“我們不能囫圇吞棗,要結合中國實際?!?/p>
李林很重視對學員進行革命人生觀的教育。他親自兼授政治教育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講農(nóng)民起義領袖、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有時講得學員哈哈大笑,有時講得學員聲淚俱下。
李林對學校的管理很嚴格,從不松懈。在敵人嚴密的經(jīng)濟封鎖下,他和全體教職員都穿自制的土布軍服,戴上自己編制的斗笠,斗笠上面印著李林手書的“彭楊”二字。
軍校的經(jīng)費和物資給養(yǎng)很困難,每天由各排派出兩名學員管賬,學員日常零用錢靠分伙食尾子。李林和學員一道就餐,常常征求大家的意見,盡可能把伙食辦得好些。他愛吃辣椒,但總是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
軍校的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一天嚴肅緊張的“三操兩課”后,夜晚往往要搞有趣的軍事游戲,唱革命歌曲,使大家輕松一下。每逢節(jié)假日,學校舉辦文藝晚會,李林和李伯釗等帶頭登臺,和學員們同唱一支歌、同演一出戲,非?;钴S。有時他和吳碧云各自獨唱,有時又來個充滿情趣的二重唱。
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王明篡奪了黨的領導權,在閩西蘇區(qū)積極推行“左”傾錯誤路線,搞肅反擴大化,大抓大殺所謂“社會民主黨分子”和“反革命分子”。6月,彭楊軍事學校由龍崗向白沙轉移,中途休息時,學員黃鵠不慎把套筒步槍退子鉤弄斷了,受“左”傾思想影響的連長硬說黃鵠是有意破壞武器,把他當作社會民主黨分子抓了起來,五花大綁送交李林處理。李林調查了幾個和黃鵠在一起的學員,摸清了情況。正在這時,校長蕭勁光騎著騾馬路過,聽完李林的匯報,又安慰了黃鵠,批評了連長,然后召集全校人員嚴肅地說:“……今后沒有李副校長的命令,誰也不許抓人?!笔拕殴獾闹v話,充滿對戰(zhàn)友李林的高度信任。彭楊軍事學校在肅反問題上,由于以蕭勁光、李林為主要領導堅持抵制了王明“左”傾路線,沒有遭到大的損失,使全校500多人安全無恙地渡過了險境。
血染閩西浩氣長存
1931年6月,第二次反“圍剿”剛剛結束,蔣介石又調集30萬大軍,自任“圍剿”總司令,進行第三次“圍剿”。盤踞在閩西蘆豐的鐘紹奎部蠢蠢欲動,欲配合蔣介石主力進攻閩西紅軍。據(jù)親自參加過蘆豐戰(zhàn)役的伍修權1982年回憶:“1931年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當時閩粵贛軍區(qū)配合江西紅軍主力的反‘圍剿,組織了一次蘆豐戰(zhàn)役,敵人是地方部隊鐘紹奎的一個旅約2000人,我方參加的主力是彭楊軍事學校全體學員和軍區(qū)直屬隊的重機槍連、警衛(wèi)連等,由軍區(qū)參謀長蕭勁光同志指揮?!?/p>
6月28日,敵我雙方在上杭地區(qū)蘆豐至蘭家渡一帶擺開了戰(zhàn)場。鐘紹奎部來勢洶洶。李林一直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zhàn),6月29日上午9點左右,未受到重創(chuàng)的敵人蜂擁而至,向蘆豐街頭猛沖,彭楊軍校第一大隊被割裂,情況十分危急,李林率部憑山丘頑強抵抗。一顆手榴彈在陣地爆炸,彈片紛飛,伍修權受傷,鮮血直流。李林一邊組織搶救,一邊指揮還擊。這時,我主力部隊占領了蘆豐東山,一部分到蘆豐笠帽山打掩護,向敵人發(fā)起猛攻,鐘紹奎部死傷慘重,余部狼狽敗退。李林身先士卒,率部追擊,不料,幾個受重傷的頑匪在崖下大石頭后面同時向李林射擊,李林倒在血泊里,壯烈犧牲,年僅35歲。
李林犧牲后,彭楊軍事學校與閩西人民舉行了各種形式的追悼活動,沉痛悼念這位杰出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和優(yōu)秀的紅軍將領。
1986年5月5日,經(jīng)湖南省民政廳批復,追認李林為革命烈士。8月23日,邵東縣委、縣政府隆重舉行了李林誕生90周年紀念大會,宣讀了李林生前老戰(zhàn)友聶榮臻、李維漢、蕭勁光、伍修權等中央領導同志的來信及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