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瑪麗安·桑博格 編譯/羅 顥
美國NBC《與媒體見面》欄目的新布景
文/[美]瑪麗安·桑博格 編譯/羅 顥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欄目需要為新節(jié)目準備一套新的布景。這套布景要求具有現(xiàn)代感和多種功能,既能滿足高清的要求,又能夠反映這個欄目60年的歷史。為此,這套布景綜合運用了模擬和數(shù)字技術,以及等離子顯示屏和書架。
整套布景的正面和核心是一張采用全新照明設備的桌子。這張桌子由一個發(fā)光的28英寸單軌索道構成,內(nèi)部采用LED照明,并通過錄音室的控臺進行DMX控制。桌子表面包括一個5英寸直徑的不銹鋼圓盤和一個獨立的手動旋轉的透明丙烯酸梯形臺面,二者均可沿著這個28英寸長的軌道移動和旋轉。這個設計要產(chǎn)生一種視覺聚焦的感覺,讓人可以360°觀看,而桌面上的圓盤、梯形臺面等負載也可以順著軌道移到任何地方。
這張桌子就像是漂浮的光刃,對布景里的開放空間進行雕刻。這些LED燈采用的都是RGB三基色LED,設計者把它們編入與高清攝像機相匹配的常規(guī)照明燈具中。燈箱是墻壁的一部分,從地板引入,與桌面相接,從視覺上看并不是一個整體結構。
桌子內(nèi)置一個被優(yōu)化的直流調(diào)光器,以便與節(jié)目的高清攝像機相匹配,避免由于LED調(diào)光器和攝像機的刷新率不匹配導致屏幕閃爍。
由于演播室現(xiàn)場的空間有限,布景的設計不能與最初的設想保持一致。設計者需要盡早著手解決問題,根據(jù)安裝條件對結構進行調(diào)整或者增加接口,完成布景的制作。對桌子的運輸、安裝以及確定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方面,設計者都要在設計時就把所有因素考慮進去。例如,桌子下面的照明燈光使用丙烯酸樹脂材料作為連接,從工程角度來看,這個結構有可能會下陷,所以,必須進行加固。使用者不希望每個接口處有光線漏出,在施工時引進博物館接縫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兩個接縫重合在一起不會漏光,但它們又以一種觀眾無法看到的方式隱藏了起來。實現(xiàn)結構上的整體性是這類互動式節(jié)目最重要的目標。
由于臺面轉動的原因,設計者無法得知哪個區(qū)域的承重將會最大。同時,為了保持燈光的流動感而又不影響結構的整體性,桌子每隔幾英尺就需要桌腿進行支撐。
進入實際搭建過程,一些難題出現(xiàn)了。例如,當一些彎曲的材料進場時,需要削掉懸臂部分的厚度,讓設計的結構看起來沒那么僵硬。施工中,有時需要增加一些結構,但設計師與施工方的想法往往有很大分歧,容易出現(xiàn)摩擦,這需要設計師從實物的角度而不是設計軟件的角度考慮問題。最終,設計者不得不尋找設計方案和現(xiàn)實的共通之處,做出一些改動讓設計變得可行。
在這個高清拍攝的演播室中,新布景所有元素的質(zhì)量看起來都提高了1~2個層次。設計者將一些華而不實的繪畫或裝飾材料從布景中移除,更多地采用木藝制品或高檔設備(更堅固、自然)。該欄目的執(zhí)行制片人貝特西·費希爾(Betsy Fischer)把這套布景稱作是“將現(xiàn)代設計元素完美地融合進了莊嚴的布景中,與節(jié)目悠久的歷史保持了一致?!?/p>
(本文編譯自《Live Design》雜志2010年8月刊《Seat The Press: A New Desk For Meet The Press》一文。)
(編輯 張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