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征
十八歲,第一幅繪畫作品發(fā)表:二十八歲,作品獲得全國美展金獎,并躋身當代十大連環(huán)畫家行列:在七屆全國美展上一人奪得四個獎項,成為在一屆美展獲得獎項最多的紀錄保持者:為國家郵政局設計四套郵票并連續(xù)獲獎:美術創(chuàng)作之外,他依舊引入注目:江蘇第一家動漫公司總經理,被譽為“中國出版界的一匹黑馬”,出版社社長中的“法國紳士”。成為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組委會特邀中國出版界唯一的社長:2004年在江蘇省管理干部公推公選中一舉勝出,成為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并兼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期間,建成江蘇省美術館新館,成功舉辦了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
藝術家、企業(yè)家、出版商、文化官員,高云以其特有的才智和勤勉,成功地將這些毫不相干的角色,融于一身。高云的人生因豐富而精彩,卻不因精彩而流連,他不斷前行的動力,來自于他的勤奮、他的才情、他的智慧、他的修養(yǎng),重要的是,來自于他對于藝術的使命感。
校長心中最理想的中學生
少年時期的高云,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他性情沉穩(wěn)、善于溝通,舉止儒雅規(guī)范,是校長心中最理想的中學生。
高云的家境比較特別。父母是老師,父親更是酷愛收藏藝術品,收藏有很多齊白石、黃賓虹等古今大家的作品,還喜歡音樂,喜歡名表名車,是一個典型的玩家。
高云的印象里,父親熱愛藝術,對藝術有極高的鑒賞力,很會玩,很講究生活的品質,性情開朗,待人也格外寬厚。父親有一張齊白石的畫專家鑒定說是假的,父親就寄給齊白石,附上一封信,說如果畫是假的就撕掉,不用回寄了。結果,齊白石不僅沒有撕掉,還題了字再寄回來。父親有很多朋友喜歡畫畫,喜歡玩畫,常會有一些朋友向父親借了名家的字畫回家臨摹,臨完一張送還回來再換走一張。有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借了一張四尺整張的黃賓虹的畫回去臨摹,卻再也沒有還回來,據說是因病籌錢被他賣掉了,父親后來也沒有追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多數的家庭生活得很艱苦,業(yè)余生活也十分單調,一般人連聽廣播的條件也沒有,那時候,聽廣播要用礦石耳機,還耍在高樓頂上架一個天線,高云是幸運的?!澳赣H給我訂了雜志和報紙,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放學回到家里,安安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聽著礦石耳機,看雜志?!奔依飰Ρ谏喜粩喔鼡Q的名家書畫,隨處可讀的各類書籍,以及來來往往的文人墨客,讓高云自幼深受藝術的熏陶。藝術,是高云童年最親切的記憶。
家庭的耳濡目染,讓少年時期的高云對畫畫有天性的喜好和悟性。上了小學后,他就包攬了學校的黑板報,被稱為“小畫家”。中學時,高云更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功課好,運動好,還被學校安排去學習京劇,唱過李玉和。性情沉穩(wěn),善于溝通、舉止規(guī)范的高云,成為校長心中最理想的中學生。
高云是班級里好學生的標桿,從小學到中學都是“三好生”,學生干部,所以他的成績也是決定老師教學質量的標桿。一般的同學考不好是學生沒學好,而高云考不好,就是老師沒教好。有一次數學考試讓高云印象很深,那時候都是開卷考試,數學老師平時很嚴厲,在考試的時候,他走過高云的座位,看了看,然后敲了敲高云的桌子,示意有題目做錯了,高云心領神會,就檢查了一下試卷,發(fā)現沒問題。過了一會兒,老師轉了一圈過來見高云還沒有改過來,就動手把數學書翻開,指了指例題,高云一看,才明白錯在了哪里。
還有一件事,至今談起來還讓好學生的高云有一些內疚。在工業(yè)知識課上,老師叫一個同學起來回答問題,這個同學回答不出來,老師又叫了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這個同學又沒有答出來,連續(xù)叫了幾個同學,結果都是答不出來,老師就說:“這個問題如果班上的同學都回答不出來,說明是我教的有問題,如果有同學能回答出來,說明你們有問題。高云,起來回答!結果,高云站起來了也沒有答出來。其實,我平時并不是整天泡在書本中的,只不過應對考試我是一把好手?!袄蠋熀軆磪s被搞得沒了脾氣,只好重講一遍。
1972年底,16歲的高云初中畢業(yè),第一次報考南藝,考的是二胡,結果沒有被錄取原因是不夠專業(yè),之前的學習是自學,導致指法、弓法等基本技法都不夠規(guī)范。
首次考學失敗,促使高云放棄音樂,選擇了繪畫。兩年后,高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張繪畫作品:《小小神槍手》。
處女作:《小小神槍手》
《小小神槍手》的成功,堅定了高云終身為美術工作的信念,年僅18歲的高云,抱負卻十分遠大:要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一筆。
考學首戰(zhàn)受挫,高云離開校園下放到了蘇北宿遷農村插隊。干得很苦但是,聰明、好學、勤奮的高云,做農活也要做到最好。收割,翻地,打河堤高云往往能第一個做完,做得又快又漂亮。第一年,高云就被評為勞動模范。因為表現突出,高云被安排脫產搞起了農業(yè)生產科學實驗。
在蘇北農村,看到一些老農穿著老棉襖靠著土墻曬太陽,捉虱子還是一個小小少年的高云,不禁自問:難道我以后的日子就像他們一樣了嗎?他在心里回答自己:決不能!怎么辦?出路在哪里?高云想到了畫畫,于是,畫畫就成了少年高云用來改變命運的理想。
選擇了目標,就會為了目標鍥而不舍地努力奮斗,這是高云與生俱來的性格,這個性格幫助他走出最初的困境,也成就了今天的高云。
蘇北農村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早上六點基干民兵開始訓練,接著上工。所以高云每天提前兩小時起床對著昏暗的煤油燈畫畫。在那樣的條件下畫畫,沒有老師完全依靠自學。那時,高云手邊有一本好書,是蘇聯(lián)人編寫的《業(yè)余大學繪畫教材》,他就按照書中課時設計,一步步照著畫。桌子上放著兩盞煤油燈,一盞用來照著畫板,一盞用來照著瓶子鞋子等靜物。
不久,縣里有了展覽,高云送幾幅畫去參展,結果反響很好。很快,高云被縣里抽調去畫宣傳畫,跟著機遇就來了。“文革”后期,出版社要出版一些年畫、宣傳畫,就在揚州舉辦了一個繪畫創(chuàng)作班,創(chuàng)作班里畫得好的年畫、宣傳畫,可以由出版社選擇出版。創(chuàng)作班的學員大都是當時的江蘇名家,也有少數由基層推薦,宿遷縣屬于淮陰地區(qū),有兩個名額,其中一個是推薦名額,淮陰地區(qū)文化局推薦了高云。1975年,高云成為揚州第一屆省美術創(chuàng)作班年齡最小的學員。
剛到創(chuàng)作班,高云畫得很不好,因為這之前,他還沒有畫過一幅嚴格意義上的完整的美術作品。但勤能補拙,異常勤奮的高云,不久就畫出了平生第一張完整的繪畫作品:《小小神槍手》而讓高云自己也想不到的是,這幅作品被選中并出版了。
作品《小小神槍手》,畫了一位老人、兩個小孩、幾支槍。畫面上爺爺打的是真靶子,男孩拿著小木槍做打靶狀,女孩背著一支玩具槍,三個人物表情生動,英氣勃發(fā)。高云說,這幅畫是對生活的概括和提煉,畫面中的場景,正是那個全民皆兵時代的典型縮影,“解放軍光榮”的思想深入人心,女孩子都是“不愛紅裝愛武裝”。上世紀七十年代,各出版社都很困難,創(chuàng)作班的作品能被選中出版的不足百分之十,能夠出版就是莫
大的榮譽?!拔覜]有想到自己的作品能被出版,那時沒有稿費,出版后給了我一卷五十張的出版成品。看著鉛印的自己的名字,非常開心。那是我一生的轉變?!?/p>
全省繪畫創(chuàng)作班每年舉辦一屆,一共舉辦了四屆。創(chuàng)作班的目的性很強,就是為了出版年畫、宣傳畫而選稿,但是,客觀上起到了為江蘇美術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作用。四屆創(chuàng)作班,每一年的學員都有變化,一些被篩選掉,一些新人又進來,高云連續(xù)參加了四屆。沈行功,程大利,陳丹青、陳世寧,劉二剛等當代著名的畫家都曾是這個班的學員。創(chuàng)作之余,學員間彼此交流,互相寫生,高云和陳丹青就曾做過對方的模特。那個時期,大家一起創(chuàng)作,氛圍非常好,十幾個人住在一起,吃食堂,晚上熄燈后躺在床上講故事,說笑話,很開心,很有意思。大家畫畫也都很勤奮,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利益紛擾。每次創(chuàng)作班結束,還要開一個總結會,而后出版社總會選出一些作品出版發(fā)行,高云畫了四張,連續(xù)出版了四幅?,F在,他還珍藏著當年發(fā)行的老版本。
《小小神槍手》的成功,堅定了高云終身為美術工作的信念,年僅18歲的高云,抱負卻十分遠大,當有人問他:“你那么勤奮地畫畫,目標是什么?“高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一筆?!被貞浧鹕倌陼r期的“狂言”,高云笑說:“現在看,那是年輕氣盛,口出狂言。不過,我一直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這種責任感,使命感,不是外在的,而是發(fā)自我的內心?!?/p>
早年埋在內心的理想,成為推動高云往前走的內在動力。高云坦言自己是一個理性的人,做事有很強的規(guī)劃性、戰(zhàn)略性,他會給自己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但是,具體行動時,又會分步實現。這些年來,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高云都有自己的定位,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空間,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做,都有清晰的規(guī)劃,從不盲目。所以,有人評價高云“干什么都能成功”。對于這樣的評價,高云認為:“這并不是說明我的能力有多強,這與我的選擇有關,善于找到能夠實現自我的事情,從不好高騖遠?!?/p>
南藝校園里的“個別人”
高云學東西很快,從初學國畫到畫出《午憩圖》和《品牛圖》這樣的作品,時問不足一年。高云坦言:“只要我想學,就一定能學好。只要我想干,也一定能干成。”
1978年,高云如愿考進了南京藝術學院。
那時候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能成為一名大學生是極其光榮的,大家很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個個勤奮刻苦如饑似渴。每天畫到深夜十二點多,很累,很辛苦,但誰也不肯先休息。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如果你在畫而我沒有畫,那就吃虧了。比的是學習成績,比的是誰畫得好,那樣的氛圍真的就叫“比學趕幫超”。
進校前,高云已經出版了四張作品,入選了畫展,還應約為《新華日報》畫了整版的組畫,屬于已經小有名氣的學生。
名氣,一開始給高云帶來了一些壓力。比如,第一天上課,老師就說:你們當中有些同學,雖然在社會上已經有點名氣了,但是,進了學校,就得聽老師的,耍從頭開始,要靠真本事。當時高云感覺似乎就是講給自己聽的。于是他暗下決心要老老實實地學習。素描課結束時,班上有兩個同學得了95分的最高分,一個是高云,一個是張友憲。高云的表現,改變了老師的看法,老師還把他的文章推薦在南藝學報上發(fā)表。學生的文章能在學報上刊發(fā),在當時是很難的。
那時南藝都是重量級的老師在授課。王孟奇教水墨寫生,陳德西教寫意人物,沈濤教工筆人物,陳大羽教寫意花鳥,劉菊清教工筆花鳥,張文俊教山水,劉海粟給學生做示范畫,高云在校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向名師們踏踏實實地學。他知道自己缺什么,今后要什么,今天應該放棄什么。那幾年,高云抓緊一切時間,用功畫畫,放棄了一切與畫無關的交往,顯得不合群,有同學給高云起了一個外號,叫“個別人”。事實上,高云不是不愿意“合群”,而是沒有時間“臺群”,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一年級時,高云的文章發(fā)表在南藝學報上,國畫作品《午憩圖》,《品牛圖》八選第二屆江蘇省青年畫展。當時,陳德西老師看到高云的作品。曾對孫曉云說,”高云畫得好,此人今后會有大成就?!?/p>
二年級時,高云出版了第一本連環(huán)畫《燈花》?!稛艋ā返某霭?,高云得到了兩個意外的驚喜:一是得到了一筆“巨款”——稿費475元;二是想不到自己的畫得到出版社極高的評價,說如果早些送來完全可以代表江蘇參加全國的連環(huán)畫評獎,甚至獲獎。
三年級時,高云的作品獲得了江蘇省連環(huán)畫評獎的一等獎。
大學畢業(yè)的時候,高云已經出版了很多本連環(huán)畫。不久,高云創(chuàng)作出了連環(huán)畫《羅倫趕考》,這件作品后來被收錄進《中國七千年美術圖鑒》,實現了高云少年時許下的心愿——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一筆。
最年輕的連環(huán)畫大家
《羅倫趕考》讓年僅28歲的高云,成為中國十大連環(huán)畫家之一。
1983年,《連環(huán)畫報》雜志刊載了高云的連環(huán)畫作品《羅倫趕考》,新穎的畫風,飄逸的線條,豐富的想象力,飽滿的激情,無不顯現出畫家過人的繪畫天賦和才華,引起了全國畫界的轟動。1984年,《羅倫趕考》獲得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被載入當代畫史,高云也因此與張樂平,賀友直、劉繼卣、華三川,戴敦郭等前輩一起,被列為“中國十大連環(huán)畫家”,是唯一一位解放后出生的,最年輕的漣環(huán)畫大家。
連環(huán)畫源自傳統(tǒng)中國畫的線描手卷,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采用白描或彩色的連續(xù)畫面,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羅倫趕考》敘述的是一個拾金不昧的故事:一家主婦在洗臉時,將金鐲掉進臉盆,被侍女連水帶鐲一起潑掉。書生羅倫在進京趕考途中,撿到一只金鐲,發(fā)現后立即返回歸還失主。高云采用的是傳統(tǒng)中國畫線描的方法,以精美的線條、細膩的情懷,將《羅倫趕考》這一簡單的故事,表達得曲折委婉,跌宕起伏。在十幾幅連續(xù)畫面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閨中少婦鐲子已失的場景:畫面主角是鏡前少婦的背影,衣紋飄逸,如水如云姿態(tài)婀娜,同時,畫家對閨房內的設置也做了一番精心描繪,雅致的四扇屏隔斷,腋下夾著臉盆正掀簾而八的侍女,竹椅上的白貓、團扇,屏風上的出水荷花,妝臺半開的抽屜等等。這些細節(jié)的描繪,一方面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的情節(jié),另一方面也傳達出慵懶閑逸的深閨氣息。
《羅倫趕考》讓人們領會到線描的高妙,各地畫家爭相模仿,各大美術雜志上陸續(xù)出現風格相似的連環(huán)畫作品,許多美術高校采用這套連環(huán)畫作為線描教材之一。
當今的著名藝術家?guī)缀醵荚鴧⑴c過連環(huán)畫的創(chuàng)作。劉繼卣、程十發(fā),范曾、戴敦邦、陳逸飛、馮遠、劉大為、陳丹青,劉國輝、羅中立、俞曉夫等,都曾是著名的連環(huán)畫家。這些藝術大家的參與創(chuàng)造了中國連環(huán)畫史上無以倫比的藝術高峰,使連環(huán)畫成為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和許多中國畫大家一樣高云沒有繼續(xù)在連環(huán)畫這條路上走下去,他有自己很理性的選擇:“一個人要與時俱進,就要做一些當下需要做的事情,不能抱著過去的成績不放。
把藝術郵寄給大眾
畫家參與郵票設計,增加了郵票中藝術刨作的分量,豐富了郵票的藝術語言。
連環(huán)畫在全國獲得金獎之后,郵電部郵票總設計師邵柏林先生看中了高云,他約高云參與郵票設計。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今,近三十年的時間里,高云先后設計創(chuàng)作了四套郵票:《徐霞客誕生400周年》(三枚),1987年發(fā)行,獲當年全國最佳郵票獎,《梁山泊與祝英臺》(五枚),2003年發(fā)行,在波蘭第十屆國際政府間郵票印制業(yè)者大會上獲最佳創(chuàng)新一等獎,《京劇生角》(六枚),2007年發(fā)行,在阿爾及爾第十二屆國際政府間郵票印制業(yè)者大會評獎中獲得了最佳凹印獎;《儒林外史》,2011年3月正式發(fā)行。
1985年,邵柏林先生擔任郵電部郵票總設計師,他做了一項改革,將一直由郵票設計局內部輪流設計郵票的工作,引進了社會競爭機制,每個郵票選題推出三套設計方案,郵票設計局拿出一套設計方案,社會上征集兩套方案,最后請專家組投票。這一改革極大地提高了郵票的藝術質量,也提高了社會的關注度。高云幸運地成為郵票設計改革的得益者,他還舉薦了何家英等眾多畫家參與進了郵票的設計創(chuàng)作。
郵票是一種受到很多限制的美術創(chuàng)作,規(guī)矩很多。首先,它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名片,要能代表國家的水平。其次,它是服務大眾的實用藝術,要能“讓外行有熱鬧好看,讓內行有門道可瞧”。這些限制,讓郵票設計有了相當的難度。
高云的第一套郵票《徐霞客誕生400周年》獲得極大成功,小小的畫面上,高云以精湛的國畫技法,“表現了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業(yè)績。特別是以底色相襯托,僅用兩條豎線,使畫面渾然一體,郵票高而不瘦,尤如一幅美麗的畫卷?!?見1987年第五期《集郵》雜志)《徐霞客誕生400周年》郵票,不僅贏得專家的一致好評,更讓高云受到集郵愛好者們明星般的追捧,“郵票發(fā)行的簽售儀式,總是人山人海,排著長長的隊伍,四周有警察維護著秩序,往往簽不完,時間就到了,趕緊找邊門后門逃走?!蹦且欢螘r間,高云每天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求簽名,求回信,有時候還有集郵迷從上海,溫州等地趕到南京,直接摸到高云的家,索要簽名。
2003年,高云再次設計了《梁山泊與祝英臺》。此套郵票的發(fā)行地競爭很激烈,高云拒絕了外省以10萬元邀請出席首發(fā)儀式的誘惑,按江蘇省委宣傳部要求出席了在宜興舉行的發(fā)行儀式。這套郵票,高云“在表現手法上采用了民間年畫常用的勾線平涂的方式;在人物造型上則吸收了明代木刻插圖和越劇的造型語言,在著色上力圖將現代色彩的明快與傳統(tǒng)的古色古香相融合。在服飾道具上也刻意模糊了歷史的界定;同時,在畫面構成上,又相應地減弱了寫實的成分……這一切,均以滿足廣大集郵愛好者的審美情趣為前題,著力于‘民間傳說,‘民間情趣,‘千年歷史和傳統(tǒng)定見這16個字上?!?見高云《<梁山泊與祝英臺>郵票創(chuàng)作有感》一文)
2007年,高云設計的第三套郵票《京劇生角》面世,再次獲得大量好評,彭久孝先生在《中國集郵報》撰文評價《京劇生角》,繼承了之前《京劇旦角》、《京劇丑角》兩套郵票的設計特色,使京劇系列郵票完美,臺諧,更具整體性。更稱贊《京劇生角勢能大膽創(chuàng)新,以大眾普遍認可的六位京劇名生角的扮相入票,寫實的造型使人物更具風采,栩栩如生。
2011年3月,高云設計的第四套郵票《儒林外史》再度在全國發(fā)行。這一套6枚的郵票,包括《王冕畫荷》,《范進中舉》,《兩根燈草》,《馬二先生游西湖》,《杜少卿夫婦游山》和《沈瓊枝利涉橋賣文》。高云用國畫的技法,在郵票的方寸之間,將《儒林外史》這部古代市井文人生活集錦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并賦予這些古典形象以當代意義。此套郵票一面世,即成搶手貨,很快脫銷。時間僅僅過去數月,郵市價格就翻了幾番。
創(chuàng)作四套郵票,連續(xù)三次獲獎,江蘇唯有高云,全國也屈指可數。高云的成功源自他對美術這一概念的清醒理解:“我十分贊同李源潮(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所說的:美術,多是外行看美,內行看術,最好的,應該是美與術的高度結臺?!痹谶@一觀念指導下,高云在郵票設計過程中,首先做的就是對設計對象進行充分的理性的分析和研究,在確立了郵票的設計定位后再落筆。
優(yōu)秀的畫家參與郵票設計,不僅增加了郵票中藝術創(chuàng)作的分量,豐富了郵票的語言,同時,通過郵票,也將藝術郵寄給了大眾,將中國的風范寄向了世界。
工筆畫:了無一點塵凡氣
對繪畫,高云這樣總結:我的藝術是我的,我的藝術是大家的,我的藝術是有益于大家的。做到這三點,就可以進入美術史了。
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展,高云的作品獲得了四個獎項一銀,二銅,一個特別獎,由此,高云成為在一屆美展上獲得獎項最多的紀錄保持者。
獲得銀獎的作品《魂系馬嵬》,是高云與何家英合作完成的工筆畫,195cm×165cm的畫面,精細地描繪了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數十位人物,展示的是一個宏大而具有戲劇性沖突的場景。持刀怒目的紅衣武士,占據絕大部分的畫面。身著黃袍的唐明皇,背向觀眾面隅而泣,在紅衣武士浩大的氣勢下,唐明皇顯得軟弱而無奈,畫面的左下角,是一身白衫的楊貴妃,凄楚的神情,更彰顯一代絕色佳人傾國傾城的美艷,哀婉的目光投向畫面外無盡的虛空,白色的裙裾猶如繁花,托起的是幽怨與感傷,也是淡定與從容。
《魂系馬嵬》有著直指人心的感染力,獨具匠心的構圖,強烈對比的色彩,都起到了烘托人物性格和展現戲劇沖突的作用,而對人物表情、姿態(tài)的細膩刻畫,更揭示了歷史人物在特定歷史事件中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這樣的構圖和布局,正是高云的匠心所在:“我有意把武土布局在畫面的上方,原本的構思是上面一片紅,下面一點白,重壓之下,是一個美麗的單薄的凄慘的孤立無援的女子。我要通過這樣的富有沖突的畫面,表達我對歷史事件的觀點:大權在握的皇帝和那么多雄赳赳的武士,只會逃命,卻把責任歸咎到一個弱女子身上?!薄痘晗雕R嵬》讓我們思考:為什么歷史常常會把失敗、動亂和錯誤的根源指向所謂的紅顏禍水,她們真的有這個能量,該負這個責任嗎?《魂系馬嵬》的內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著名美術評論家聶危谷說:“《魂系馬嵬》使我聯(lián)想到那些唐代最偉大的人物畫作品:閻立本《步輦圖》,張萱《簪花仕女圖》、懿德太子墓室壁畫《儀仗圖》。”這幅作品被畫壇評價為:“將中國歷史人物畫推向了空前的高峰。
插圖《霍小玉》、連環(huán)畫《長生殿》在第七屆美展中分別獲得了銅獎,因為獲獎多,高云和何家英又獲得了一個特別獎。三件作品送展,件件入展,且件件獲獎,這是至今沒有人超越的紀錄。對此,高云笑說是自己運氣好。而高云的老領導程大利先生則認為是必然的,高云是繪畫的高手,“他的用功勤奮和悟性天賦都是一流的?!?/p>
高云的工筆人物畫,題材十分廣泛,有古裝仕女、圣賢高
士,禪僧羅漢,也有現代女性。他的《高士圖》里,有一種風骨和正氣,這不是高云的刻意追求,而是他與生俱來的氣質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他的《仕女圖》在構圖上很特別很新穎,加入了現代元素,有觀念,有構成。高云認為:“當年傅抱石,陳之佛從日本留學回來,都借鑒了日本繪畫。何家英也說過,要常看西畫以為借鑒。我的追求是把傳統(tǒng)技藝與現代審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力圖做到既精深又新穎?!?/p>
作品《還記得我們嗎》是現代女性題材,畫的是三個女新四軍,“對于歷史我們更容易記住的是領袖人物,是戰(zhàn)斗英雄而女兵、女護士我們卻很少關注,這一句‘還記得我們嗎?是從畫面上的女兵眼神里發(fā)出來的。“這幅畫線條平實渾然一體,三個美麗的女兵正用眼神和觀眾交流,向每一位觀眾索求答案。畫面情緒飽滿,令人動容。作品問世后有人覺得,畫面上的女戰(zhàn)士太漂亮,衣服太合身,太干凈了,高云對此有自己的解讀“我是在還原歷史的感覺。在當時,女新四軍就是最漂亮的,最干凈的,最美的。我還原的是記憶的真實而不是表面的真實?!?/p>
《了無一點塵凡氣》,入選第九屆中國藝術節(jié)優(yōu)秀作品展。畫面的色彩追求單純、純粹、寧靜,祥和,以肉色加白色,底色是黃昏般細膩的淡彩,渲染如水般純凈柔媚、典雅淑靜、超凡脫俗的女子,通過這樣純粹的,干凈的畫面,表達畫家的理想:摒棄浮躁,呼喚“了無一點塵凡氣”。這幅畫更追求超時空的氣息,強調線條的表現作用。
在高云的工筆人物畫中,“人們可以讀到晉唐人物畫的典雅,清麗、精妍,一絲不茍的鐵線功力和現代墨彩結構之美于氣韻生動的總體氛圍中溢出渴求寧靜心態(tài)的時代氣息,可謂引力和張力共存。這種品格的形成,來源于高云獨到的文化體悟和辯證的思維方式。師古而不泥古,取洋而不似洋,融西入中,獨辟蹊徑。”(馬鴻增語)高云認為,現代中國畫的追求方向應該是:院體畫與文人畫的結合傳統(tǒng)語言與現代審美的結合,主題創(chuàng)作與人文情趣的結合。而對于繪畫的最高境界,高云的定義是:“我的藝術是我的,我的藝術是大家的,我的藝術是有益于大家的。做到這三點,就可以進入美術史了?!?/p>
18歲時的理想,激發(fā)了高云三十多年來刻苦追求不斷前行,而今天的認知,則會讓高云對未來有了更加明確的奮斗目標。
出版界的一匹黑馬
在很多同行看來,高云在出版社的經營管理方面,已經做到出神入化。
除去中國畫家、連環(huán)畫大家郵票設計師等這些頭銜,高云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出版人,一個優(yōu)秀的出版社社長,更被譽為“出版界的一匹黑馬”、社長中的“法國紳士”。
大學畢業(yè)時,高云的理想就是進入出版社,理由很實際,就是待遇好,有住房,還能與各路高手(作者)交流。能如愿分配到出版社,得益于很多前輩的幫助,如高斯、張杰、陳汝勤、胡博綜等,連陳大羽老師也在背后幫了忙,這是事后才知道的,為此,高云很是感慨:“我這一輩子運氣好,碰到的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都是一些好人?!?/p>
在江蘇美術出版社,高云工作了23年。從普通編輯一直做到社長兼總編輯,這個過程,用高云的話說:”我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過來的,一步不耽誤,一步不提前,任期到了就提升。
談到二十多年做出版,高云有太多的感慨?!俺霭媸亲铍y做的,出版社的領導應該是政治家,學者和商人的三者結合體。首先得是政治家,這樣才能對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出版物有準確的把握,而后是學者,才能與飽學之士的作者們平等對話,必須是商人,才能尊重市場規(guī)律,尊重讀者去經營?!备咴频捏w會是,要做到這三者的結合,可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到的,也因此,出版社領導這個崗位,是對自己最好的考驗和歷練。
高云作為美術社的領導,在全國美術出版社中十分有影響力,成為全國發(fā)行集團的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出版研究會的副會長。高云的影響力來自他的編輯與經營方面的能力和經驗。在很多同行看來高云在出版社的經營管理方面已經做到出神入化,“經營一個企業(yè),得有超常的規(guī)劃性,我清楚地知道我眼前必須做什么,三年后應該做什么,五年后應該做什么?!?/p>
在江蘇美術出版社,高云率先于全國美術出版界做了三項制度改革,而且改得很徹底,比如,美術社有一個部門,六個人中有五個官,只有一個是兵,改革的結果,那個兵當了官,原來的那些官成了兵。對于改革,高云的體會很深?!懊鎸κ袌觯霭嫔绫仨毟母?,尤其三項制度改革。早改早主動,不改就是死路一條。通過改革,為每個員工裝上發(fā)動機,變領導要我干為我要為我干。”改革就會有壓力和阻力高云在改革過程中,十分注重策略。比如改革之前,輿論先行,讓大家討論。在討論中,高云把家底告訴大家,讓大家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同時,高云請來省黨校的老師給大家講國內外的形勢和趨勢,講國際成功企業(yè)的管理模式。接著,又組織大家去上海等地參觀,打開眼界等。這一系列措施,都是在為改革做鋪墊,讓改革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結果是:眾望所歸,大家一致要求改革。這時,高云則對大家說:既是你們讓我改革的,如在改革中我有什么地方開罪了各位,請大家多支持多包涵。
改革推行不久,“三講”開始了連集團領導也為我有些擔心。結果群眾投票出來了,高云的滿意率得票是全集團最高的,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這個結果給了高云極大的鼓勵和安慰,事實說明,改革得到了大家的擁護。
在出版社擔任領導的那些年,高云基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畫畫?!拔倚枰σ愿?,必須作出犧牲?!泵恳惶?,高云都要坐在辦公室里,他要與大家起打拼。
推行改革這些年高云有一個體會真正的改革也是對領導者自己的挑戰(zhàn),領導者應該意識到,自己手上的權力必須分給每一個員工,讓員工不必看社長的臉色做事,讓員工自己而不是社長來決定獎金和報酬的高低,讓員工參與制度制定,一切有制度可依,按制度辦事而不是由領導來主觀判斷:讓業(yè)績成為評價人才的決定因素而不是親疏與態(tài)度,讓作出特殊貢獻的人得到特殊的回報,而不是流汗又流淚等。這些,很多假改革者做不到,他們總是以改革的名義,把權力過度集中地抓在自己手上,讓下屬看自己的臉色辦事一個腦袋取代了眾人的智慧,這樣的改革不可能成功,即便一時收效,也絕不可持續(xù)。
江蘇美術出版社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改革之路受到業(yè)界的好評以及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改革的結果是增強了出版社的實力和競爭力,增加了員工的收益和凝聚力。
讓高云尤其感到欣慰的是,經人事改革超常規(guī)提拔使用的一批人才中,有三位已被提升為一把手:原副總編顧華明在繼任江蘇美術出版社社長后又調任江蘇教育出版社社長,原副社長張在健升任鳳凰新華印務集團董事長,原副總編周海歌升任江蘇美術出版社社長。他們有今天的成績是他們的努力也是美術社用人制度改革的成果。
今天的江蘇美術出版社已是全國優(yōu)秀出版社,營業(yè)額已上升到近四個億。高云當年對出版社的改革,現在看來,不僅是成功的,也是必要的。在江蘇,出版企業(yè)的改革,高云做得最早
最徹底,也最好。
為了美術事業(yè)參加公選
成為一名文化官旯,是高云對最初理想的回歸在更高的平臺上,為美術事業(yè)做一點實事。
2004年,高云參加江蘇省管理干部公推公選,成功角逐文化廳副廳長一職,至此高云離開了他工作了23年的出版行業(yè)。
高云作為出版集團的后備干部,盡管當時并沒有參與公推公選的愿望,但應組織要求,還是參加了,“我覺得公推公選是種社會的進步,坦白地講,我參加公推公選的目的就是希望為美術事業(yè)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p>
公推公選活動整個過程十分嚴謹,“活動是在一個賓館里舉行,大家都是被關起來的感覺,手機全部沒收,一張紙也不準帶,真正的裸身參與,坐電梯、吃飯都不準交談。早上8:30,面對一個論文題目開始寫,11:30交卷,沒有任何參考書。下午是演講,演講的內容是上午寫的論文,之后是隨機回答五個問題由評委打分?!备咴圃诨卮饐栴}的時候,三次被掌聲打斷。結果高云的分數是最高的,比第二名高出了近十分。
2004年底,高云出任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這是時代給我的機遇,沒有公推公選,我不可能有這個機會,同時,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我也沒有能力抓住這個機遇?!?/p>
擔任文化廳副廳長,迄今已近6年,在這個平臺上,高云為江蘇美術事業(yè)做了很多的實事。比如,為了摸清江蘇美術家底,耗時一年余,形成了近萬字的調研報告——《抓住歷史機遇,復興江蘇美術》,得到了省委領導的肯定,為江蘇美術發(fā)展走向制定了路線圖。積極建言,提出的五個品牌性項目均被列入省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并得到落實。致力建設和諧美術界,今天的江蘇美術界已形成了講團結、重創(chuàng)作、比水平的和諧局面。著力江蘇美術品牌的鍛造,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如《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林散之書法雙年展》,《傅抱石中國畫雙年展》,《美術創(chuàng)作精品工程》等品牌項目。著眼全省美術工作,將工作重心下移,支持蘇南蘇中,蘇北畫家的聯(lián)展和學術交流,每年舉辦的活動比以前翻了幾番。引領畫家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鼓勵大家以感恩之情更多更主動地參與政府組織的全國全省性大型畫展。同時,還成功地為江蘇爭取到了在全國美術界的話語權。
高云非常重視江蘇畫家在全國平臺上的亮相,每有畫家獲獎,高云都會親自打電話或發(fā)短信祝賀,會把獲獎者名字記下來。這些年,他每到一處講課,都會把獲獎名單不厭其煩地讀一遍。他認為:“他們獲獎就是為江蘇美術界做出了貢獻,我尊重他們就意味著對藝術的尊重,是為了不忘功臣,激勵后學?!?/p>
2006年,高云兼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這期間,他完成了江蘇省美術館新館落成的巨大工程。高云再一次慶幸自己很幸運,幾代人的努力在自己的手上得以實現。江蘇省美術館新館被評為全國重點美術館,新館落成后舉辦了一系列超大型展覽,尤其主辦的第五屆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被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譽為“是一次卓越的、無與倫比的會議”。
成為一名文化官員,是高云對最初理想的回歸,他急切地希望能在更高的平臺上,為江蘇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更多的做些實事,辦些好事。
在平衡中保持美感
追求平衡,在平衡中保持美感,讓高云干一行、愛一行、像一行、成一行。在藝術家、出版商、官員等不同的角色中,始終沒有丟掉自我的本色。
高云喜歡優(yōu)雅而完美的生活,在出版社時,一位采訪他的雜志主編給他一個雅號:法國紳士。
高云的理解,所謂優(yōu)雅,完美,紳士,實際上就是一種從容淡定心態(tài)展現出的平衡,以及平衡產生的美感。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藝術,高云都試圖在平衡中保持美感。
“一個藝術家有靈動浪漫的一面,也有嚴謹嚴肅的一面,這正是我對生活狀態(tài)的追求。繪畫上,院體畫嚴謹,文人畫率性,我追求的是院體畫和文人畫的結合。工作中,我講究秩序和程序,但同時追求秩序和程序產生的美感。總之,我力求對立統(tǒng)一中的平衡,不偏激。”做企業(yè),做領導,有很多規(guī)矩,很乏味,這樣的狀態(tài)中,需要一些有品質的細節(jié)來調節(jié),而細節(jié)往往才是靈魂,比如”聽戲,聽的是字正腔圓:看畫,看的是筆精墨妙?!边@就是細節(jié)的魅力。
“法國紳士”的雅號,就是同行們對高云注重品質、注重細節(jié)的贊賞和欽佩。以細節(jié)調節(jié)來實現某種平衡,已經成為高云的習慣。在出版社擔任領導期間,高云的辦公室,會議室里存放著進口的咖啡豆,開會時,高云常常是一邊喝咖啡一邊帶著大家討論問題,嚴肅的會議因為濃濃的咖啡香氣而有了親切的氛圍。每天上午工間為大家送上的免費牛奶,有效緩解了工作的緊張。員工生日時收到的賀卡鮮花和蛋禚,為相互間的競爭注入了潤滑劑。除此以外,每年高云還會安排全社員工外出旅游,回來后舉辦攝影大賽和展覽,獲獎者獎勵若干膠卷。他還給每個部門撥出專款,讓大家有創(chuàng)意地為自己的辦公室進行裝飾,然后組織評選“最美辦公室”,讓員工對辦公室有了一份家的感覺。每年年底還會評出最健康員工,并獎勵健身自行車或健身器材,這對倡導健身,減少醫(yī)藥費開支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高云對各部門的管理又非常嚴謹,首先要求員工每天上下班打指紋機,每個月會用各項數據考核大家的工作業(yè)績,每個季度公布考核結果等。
追求平衡,在平衡中保持美感,讓高云干一行,愛一行,像一行,成一行。在藝術家、出版商、官員等不同的角色中,始終沒有丟掉自我的本色?!皠优粍託狻保潜硐?,氣是內心,做企業(yè),做管理,高云能做到動怒不動氣,這就讓他可以始終把心安穩(wěn)地放在繪畫上。在出版社,在文化廳,甚至在美術館,高云常常面對不同的對象,面對不同的人和事,來來往往的客人中,談經營的,談繪畫的,談文學的,談管理的,期間跳躍性很大,高云都可以應對自如。因為,他的內心有一種力量,將自己調節(jié)到平衡的狀態(tài)。
高云很勤奮,但他坦言不喜歡苦大仇深?!拔以诠ぷ鞯臅r候可以很勤奮,很用功,很吃苦,但是我沒必要走到哪里都戴著一臉的辛勞。”高云很欣賞恩格斯,“恩格斯是一個革命者,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同時,他也是一個穿衣極其講究的紳士,他的衣服穿了一星期還能保持干凈,整潔。一個人的穿著就反映著一個人的氣質?!庇腥嗽u價高云,他的紳士形象和復雜的社會身份,讓人覺得他不像一個藝術家,高云笑著反問:“藝術家應該是什么樣子?是不是藝術家就一定是瘋瘋癲癲,行為怪異的?或者,藝術家就一定是非常自我,兩耳不聞窗外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中國歷代的大文人,大畫家不是這樣。中國書畫家中,大多是達官貴人或文人雅士,與他們關聯(lián)的詞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窗明幾凈,沐浴焚香?!?/p>
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除了有勤奮,還有才情,有修養(yǎng),有方法,更有能發(fā)現美的眼光,而這一切,必定可以構成一個有個性。有魅力的領導者。無疑,高云就是這樣的領導者。
追求品格,追求細節(jié),追求平衡,追求美感,這是高云的優(yōu)雅。而藝術對于優(yōu)雅的高云,是斷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