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維
(廣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廣東廣州510220)
建立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之探討
陳曉維
(廣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廣東廣州510220)
要發(fā)展職業(yè)學校學生的體育特長,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同時發(fā)揮體育的功效,關鍵是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提高的平臺。那么,如何搭建適合中職學校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平臺,并依托這個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專項技術水平和發(fā)揮體育的特殊功效呢?本文就這個問題,以廣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為個案,對建立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進行探討。
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體育俱樂部
體育作為一項技能,是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一門學科。但學校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學校的教師都在尋找利用課外體育活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的方法?;谶@種情況,筆者對建立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的可行性與實踐進行了研究探索,以尋求一個更好途徑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延伸和重要補充;是學生運用和提高體育技能和檢驗體育課學習效果的實踐活動,也是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課外體育活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1)學生對某項體育運動有興趣、主動自愿參加;(2)內容選擇豐富多樣;(3)活動具有開放性。
我校建立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的基礎
目前,我校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都是以學生自發(fā)的形式開展,學生隨著自己的興趣參加,活動項目、時間、地點都相對自由。學校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所以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相對較低。表1是對我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隨機調查結果(共回收578份調查表)。
調查數據說明,一周只參加一次或沒有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比例高達70.1%,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在每周只參加一次或沒有參加課外體育活動(405名學生)原因調查中,選擇“沒人指導”的比例是56.3%;而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形式的調查中,高達77.0%的學生希望參加“有興趣并有人指導”的課外體育活動。因此,以自發(fā)的小集團性與個體性形式進行的課外體育活動已滿足不了當代學生課余體育文化娛樂活動的需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轉變原有的運行機制。參照兄弟院校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實施經驗,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在體育選項課的基礎上成立學生單項體育俱樂部,大力發(fā)展當代職校學生樂于參加的健身娛樂項目,建立一套完整的、適應職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與機構,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以學生專項體育俱樂部為平臺改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被動局面,實施專項體育運動技術的繼續(xù)學習與提高,這既能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又能增強學生體質。所以,繼續(xù)提高專項運動技術與健康水平,加強終身體育教育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對推動課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與發(fā)展意義。
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的運作模式
實踐證明,在我校建立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有效吸引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主力軍作用,由學生會體育部組織,學生自由報名入會;指導教師組織學生根據俱樂部運轉需要,通過個人自薦或推薦的方式,組建俱樂部的領導組織機構以及分配具體職責。在俱樂部組織活動過程中,所有的組織與學習內容都由俱樂部學生領導負責。在實施學習活動過程中,由具有較高技術素養(yǎng)的學生輔導初入門學生,指導教師輔導提高班學生,保證學生在參加俱樂部活動過程中有具體的技術指導者和學習引導者,使得所有參與俱樂部活動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幫助,并在指導其他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術素養(yǎng)。這種通過開展專項俱樂部活動提高專項運動技術與身體素質的形式,使學生得到了鍛煉,為將來進入社會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表1 我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隨機調查表
這種以學生的終身體育與健身娛樂為主題,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的課外體育專項俱樂部活動,在開展體育運動技術學習和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定期進行專項運動的理論知識、運動技術與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講座,使學生學習技能有比較豐富的理論基礎,這樣更能促進學生體育技能形成與提高。
俱樂部通過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項體育競賽和交流學習活動,發(fā)揮體育競爭性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好勝心,促進學生潛心學習。在學生的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在俱樂部中分層次進行競賽,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升級比賽,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中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在俱樂部競賽的基礎上,選擇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與兄弟學校的競賽學習交流。也就是說,俱樂部為每位參與學習的學生搭建了一個更大的學習和交友平臺,這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更受到學生的歡迎。
這種學生自主選擇、自愿參與、自覺學習的專項體育俱樂部是我校現(xiàn)在推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較佳方式。從我校成立兩個實驗性的俱樂部以來不斷增加的學生人數可以證明:師生乒乓球俱樂部由最初的十多位乒乓球愛好者,經過一年多的發(fā)展,現(xiàn)在俱樂部會員已接近二百人;學校的舞蹈俱樂部也由最初的十多人發(fā)展到今天的一百多會員。這種俱樂部讓學生帶著任務參加學習和運動,在提高技術、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同時,通過各專項體育活動,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參加專項體育運動鍛煉的良好習慣,以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活動達到促進學生提高專項運動技術并健身與娛樂的實際效果。
建立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的作用
(一)以學生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的建設深化我校體育專項選修教學
目前,我校正在進行體育專項選修的教學改革。在專項體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組建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能適應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與體育娛樂的需要。建立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促進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學習專項選修內容的完善和補充。隨著體育專項俱樂部教學的不斷改進、完善與發(fā)展,學生在完成了各自所學專項體育教學學時后,再到課外體育俱樂部中進行專項運動技術的學習,在技術和身體素質上得到進一步增強與提高,可以鞏固專項選修體育教學的學習效果,這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最佳途徑,也是專項選修體育課的延續(xù)。
(二)促進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
從表1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70.0%的學生希望參與有人指導的課外體育活動。建立學生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在專項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活動,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專項體育運動的興趣,發(fā)揮健身專項活動的娛樂性,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學習,沒有任務壓力,從而在學習專項技術時體會運動的樂趣,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良好習慣,提高終身體育鍛煉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我校建立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為學校推廣普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課外體育俱樂部是學生交流的平臺
學校體育是學生學習技能的基礎,要使學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體育俱樂部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學生通過課外體育俱樂部,不但可以與兄弟學校的師生進行學習交流,而且可以憑借這個平臺與社區(qū)體育組織進行交流。如師生乒乓球俱樂部除了定期與其他學校的乒乓球精英進行交流學習外,還與鐘落潭少年乒乓球俱樂部合作學習。鐘落潭少年乒乓球俱樂部的教練也應邀擔任我校乒乓球俱樂部的指導,我校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與鐘落潭少年乒乓球俱樂部的學員進行球藝切磋。我校的優(yōu)秀球員曾雯虹實習期就被聘為鐘落潭少年乒乓球俱樂部的助理教練,現(xiàn)已被聘為正式教練。
(四)課外體育俱樂部是有效提高學生專項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和學校運動隊訓練水平的基地
體育代表隊的訓練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俱樂部的訓練都是比較系統(tǒng)的遞進式訓練,學生的技能基礎比較扎實,俱樂部內部經常進行競賽,對外交流和競賽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競賽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基本上集中了專項運動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從中選拔拔尖的學生組成學校的體育訓練隊,由專項體育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課外指導。如我校乒乓球俱樂部學生組成代表隊參加廣州市技校學生乒乓球錦標賽,獲團體第一名、女子單打第一名,以及男子單打第六名;我校舞蹈俱樂部會員組成舞蹈隊,2007年7月,歌舞《兵哥哥》參加廣州市勞動局教職工文藝匯演,榮獲一等獎。2008年9月,由我校學生舞蹈俱樂部排練表演的節(jié)目《桃李芬芳》,參加廣州市市屬技校文藝匯演比賽,榮獲二等獎。2009年3月,舞蹈《雨中漫步》參加廣州市鐘落潭鎮(zhèn)三八婦女節(jié)文藝匯演比賽,榮獲一等獎。2009年9月,由我校學生舞蹈俱樂部排練的歌舞《北京頌歌》參加廣州市勞動局工會文藝匯演比賽,榮獲一等獎。我校中長跑愛好者俱樂部的成員陳錦坤、姚惠忠分別獲廣州市第十二、第十三屆電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子3000米、1500米第一名,謝金蓮獲女子800米第一名;在第十二屆廣州地區(qū)技工學校學生田徑運動會上,張沛鴻獲男子800米第一名、陳錦坤獲男子1500米、5000米第一名;周穎愉獲女子800米第一名,3000米第二名。在2010年11月舉行的廣州市技工學校第十三屆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我校運動員包攬女子800米、3000米,男子乙組1500米、3000米,男子甲組1500米冠軍。這些運動員都是我校課外田徑俱樂部的成員。因此,建立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是提高學生專項運動技術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
表2 參加專項體育俱樂部對學生的影響調查表
對學校建立學生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的建議
對學生課外專項俱樂部會員的調查顯示,通過參與俱樂部的專項體育學習,學生在專項技術、體育鍛煉興趣、自身適應能力與交際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提高是顯著的。如表2所示。
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1)俱樂部的場地設施還不夠完善,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的學生參與需求。(2)對俱樂部的宣傳不夠,很多學生不了解俱樂部的組織與運作模式。(3)學校對學生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的投入不夠,如果在俱樂部舉行競賽活動時有足夠的宣傳和相應的獎品就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4)如果能多聘請不同技術風格的高水平教練進行指導,就更能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5)與校外高水平運動員的交流學習機會較少。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校建立學生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對學生具有實際的鍛煉價值,同時也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因此,我們應在校內根據學生的需要,結合學校的條件建立和健全各個專項的學生課外體育俱樂部,組織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他們的專項技術,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體育興趣與意識;還應加大對各俱樂部的宣傳與投入,不定期為俱樂部聘請高水平的教練進行指導或專業(yè)知識講座,利用俱樂部這個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與校外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交流機會。
在組建各項目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時,還要制作各專項體育俱樂部會員卡和學生基本狀況登記表,用于記錄學生的原有狀況和參加專項活動的情況以及專項運動技術與技能的效果評定,把學生不同時期的信息反饋給本人,使他們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以激發(fā)學生參加運動健身與娛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通過各項記錄全面了解運動情況,以確定個人的運動量與訓練方法和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
在完善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建設、滿足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向社會開放服務,還可使學校的投入產生效益,創(chuàng)造條件構建良好的體育設備與場地,利用課外專項體育俱樂部資源來整合社會體育資源,如有償地為企業(yè)或社區(qū)組織專項體育比賽,俱樂部可以為他們進行比賽的組織策劃。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檢驗和提升,也是鍛煉學生的一個好機會。向社會開放場地進行有償服務,同時舉辦專項運動技術培訓班,爭取社會支持與贊助,實行校企聯(lián)合辦體育。這樣,既可以增加俱樂部的經濟效益,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又可以促進學生對外進行體育交流,推動課外體育專項俱樂部的良性發(fā)展。
[1]康鶴鵬.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可行性研究[J].天中學刊,2006,(2).
[2]曲宗湖,楊文軒.課余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羅達勇,汪海燕.我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
[4]薛濤.我國部分高校體育俱樂部現(xiàn)狀與發(fā)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G712
A
1672-5727(2011)12-0157-02
陳曉維(1972—),男,廣東廣州人,廣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