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棟
隨著高層建筑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的極大發(fā)展,深基坑工程的數量迅速增加。深基坑工程往往施工條件很差,周邊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線眾多,交通網絡縱橫,環(huán)境保護要求高,施工難度很大。另外,深基坑工程施工期較長、施工場地狹窄、受自然氣候影響大、坑邊堆放建筑材料以及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都對支護結構的工作狀態(tài)和基坑的穩(wěn)定性帶來不利的影響。深基坑支護工程多為臨時性支護工程,安全儲備相對較小,常常得不到建設方應有的重視。因此在深基坑支護方面出現(xiàn)了不少事故,有的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不但延誤了工期,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1,2]。因此,應該對深基坑施工過程潛在風險因素和有關細節(jié)進行風險管理,盡可能的減少施工過程中事故發(fā)生率以及災害損失。
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A.L.Saaty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該方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目標評價方法,能夠將難以定量的總目標進一步分解,利用可精確化和定量化的子目標系統(tǒng)解決問題,并且能有效地綜合測度子目標定量判斷的一致性。AHP體現(xiàn)了人類決策思維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斷、綜合。
應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多目標決策,首先要把問題條理化、層次化,構造出能夠反映系統(tǒng)本質屬性和內在聯(lián)系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在這種層次結構模型中,根據系統(tǒng)分析的結果,弄清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的關系,系統(tǒng)所包含的因素,因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隸屬關系等,將具有共同屬性的元素歸并為一組,作為結構模型的一個層次。同一層次的元素既對下一層的元素起著制約作用,同時又受到上一層次元素的制約。
在實際操作中,模型的層次數由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和決策的實際需要而定,不宜過多。構造一個合理而簡潔的層次結構模型,是層次分析法的關鍵。
構建了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后,請具有項目風險管理經驗的人員對各風險因素進行兩兩比較評分。兩兩比較評分標準,則以如表1所示的分值表示。
經評分后可得若干兩兩判斷矩陣,見表2。
表1 評判標標度及其含義
表2 RI取值表
其中,n為判斷矩陣階數;aij為元素i相對于元素j的重要性評分數值。
其中,A 為判斷矩陣;W=(ω1,ω2,…,ωn)T;(AW)i為向量(A·W)T的第i個元素。
4)一致性檢驗。為了考察判斷矩陣對于各元素重要性的對比設定是否標準一致,需要在各層次單排序中進行一致性檢驗,隨機一致性比率CR:
其中,
3)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
其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可由表2查得。
當一致性比率CR<0.10時,判斷矩陣才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直到檢驗通過。
為獲得層次目標中每一指標的相對權重,必須進行各層次的綜合計算。
對某一風險因素而言,設各層次的相對權重為Wi,Wij,Wijk…,則該風險因素最終的重要性權重系數為:
表3 風險等級評判表
圖1 風險因素層次結構圖
根據所得的各風險因素重要性權重系數,可依據表3進行等級評判。
上海地鐵M8線某車站為地下二層側式站臺的存車加渡線車站,車站規(guī)模大,鄰近地面交通繁忙,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線復雜繁多,地質條件差,環(huán)保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標準段基坑開挖深度約15.5 m,端頭井基坑開挖深度約17.5 m。根據該車站段砂性地層深基坑開挖工程施工中實際情況,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其施工可能產生影響的風險因素從技術風險、人員風險、工程環(huán)境風險和經濟風險四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評價[4,5],具體各風險因素層次結構如圖1所示。
根據圖1所表達的層次結構,自上而下,可先建立B1,B2,B3相對于A的A—B判斷矩陣,算出重要性權值,做一致性檢驗,如表4所示。
表4 A—B判斷矩陣
同理,可以分別建立B—C,C—D判斷矩陣。
對遞階層次結構中的每一層的重要性權值進行組合加權,最終獲得最低層各元素關于整個目標體系的重要性權值,即該風險因素最終的重要性權重,如表5所示。
表5 各風險因素最終的重要性權重系數
本工程實例中,地質條件、施工人員風險權重最大,均屬于Ⅰ級風險,這是對深基坑工程風險的比較準確的反映,故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對于被評估為Ⅱ級的風險,如施工設備風險,應給以足夠重視;對于被評估為Ⅲ級的輕微風險,給予一般管理即可。
雖然眾多的工程風險因素未被進行量化估計,計算結果仍比較客觀地揭示了工程實際。這是層次分析法的一大優(yōu)點,它可以同時對定性與定量因素進行兩兩比較,獲得比較接近實際的相對重要性權數。并且通過一致性檢驗,可以對評判結果的邏輯性和合理性進行辨識。
在歷史資料和現(xiàn)實信息比較缺乏的時候,只要有風險管理專家的配合,再運用層次分析法,仍然能夠獲得接近工程實際需要的評價成果,為風險管理人員提供參考數據,值得在工程實踐中推廣應用。
[1]唐業(yè)清.基坑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2]曾憲明.基坑與邊坡事故警示錄[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3]王卓甫.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3.
[4]Harold K.Strategic Planning for Project Management,Using a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New York:John Wile&Sone,1999.
[5]李惠強,吳賢國.失敗學與工程失敗預警[J].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報,2003(9):91-95.
[6]劉 旭,劉晨陽.地鐵深基坑工程事故分析與風險防范[J].山西建筑,2010,36(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