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窮,李雪梅,王茂楠
(1.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檢驗科細菌室,吉林 長春 130021;2.深圳市血液中心;3.吉林省人民醫(yī)院 肛腸科)
非發(fā)酵菌指一大群不能利用葡萄糖或僅能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專性需氧、無芽胞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人體皮膚、醫(yī)院等環(huán)境。主要包括假單胞菌屬、不動桿菌屬、黃桿菌屬、產(chǎn)堿菌屬等。大多為條件致病菌。隨著近年來廣譜抗菌素、免疫抑制劑、腫瘤化療等藥物的廣泛應用,此類細菌從住院病人的痰、尿、血液、體液標本中的分離率日漸增高,已成為引起院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1]。尤其是銅綠假單胞菌(PAE)及鮑曼不動桿菌(ABA),其多重耐藥給臨床治療感染帶來極大困難。為此,對我院2005年-2010年臨床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及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進行分析,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據(jù)。
1.1.1 菌株來源 2005年-2010年吉林省人民醫(yī)院臨床分離的條件致病菌共7 063株,其中銅綠假單胞菌(PAE)1219株,占17.3%,占所有分離細菌的第二位,鮑曼不動桿菌(ABA)707株,占10%,占所有分離細菌的第四位。在分離出PAE和ABA標本中痰及咽拭子標本4 582份,占64.9%,膿液標本1 325份,占18.8%,血液標本586份,占8.3%,尿液標本200份,占2.8%,其它標本370份,占5.2%。
1.1.2 抗菌藥物及培養(yǎng)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頭孢噻肟(CTX)、頭孢他啶(CAZ)、頭孢吡肟(FEP)、氨曲南(ATM)、頭孢哌酮/舒巴坦(SCF)、亞胺培南(IMP)、美羅培南(MEM)、阿米卡星(AK)、環(huán)丙沙星(CIP)、復方新諾明(SXT)、米諾環(huán)素(MH)等藥敏紙片、血瓊脂平皿、巧克力色平皿、M-H藥敏平皿均購自廣洲迪景公司(均為OXOID公司產(chǎn)品)。
1.2.1 細菌培養(yǎng) 痰標本用血瓊脂平皿、巧克力色平皿、中國蘭平皿、中國蘭平皿做分離培養(yǎng),其余標本用血瓊脂平皿、中國蘭平皿做分離培養(yǎng),無菌體液標本另加腦心浸液肉湯做增菌培養(yǎng)。血瓊脂平皿、巧克力色平皿、放在CO2孵箱中培養(yǎng),中國蘭平皿放在普通孵箱中培養(yǎng)。
1.2.2 鑒定及補充實驗 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的NFC及GNI+卡鑒定細菌到種,所有報鮑曼不動桿菌/醋酸鈣不動桿菌復合菌的加做10%乳糖及42℃生長實驗,如兩實驗均陽性,則為鮑曼不動桿菌[2]。
1.2.3 藥敏實驗 跟據(jù)美國CLSI2008版所規(guī)定的標準做藥敏實驗,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大腸桿菌ATCC35218及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為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檢驗科徐英春主任贈送。
1.2.4 藥敏分析 采用WHONET5.4版本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結果見表1及表2,可以看出,從2005年到2010年PAE及ABA的分離株數(shù)在逐年上升且耐藥率也在上升,其中亞胺培南(IMP)及美羅培南(MEM)的耐藥率上升最快。PAE對亞胺培南(IMP)2010年的耐藥率達到30%左右,與其它地區(qū)差不多[3],對美羅培南(MEM)達到了27.5%,而阿米卡星(AK))耐藥率還沒到20%,頭孢他啶(CAZ)的耐藥率為24%,環(huán)丙沙星(CIP)耐藥率為24%,也還可以,但頭孢噻肟(CTX),氨曲南(ATM),復方新諾明(SXT)的耐藥率都很高。對ABA來說,最敏感的是頭孢哌酮/舒巴坦(SCF),其次為亞胺培南(IPM),美羅培南(MEM),米諾環(huán)素(MH)。而對頭孢噻肟(CTX),頭孢他啶(CAZ),頭孢吡肟(FEP)、氨曲南(ATM)等三、四代頭孢及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菌素的耐藥率很高。
銅綠假單胞菌是臨床常見的重要的條件致病菌,因其具有天然的和后天獲得的耐藥性,可對多種抗菌素耐藥,近年來隨著碳青霉烯類抗菌素的廣泛應用,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抗菌素特別是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大幅上升[4]。我院臨床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從2005年的4.6%上升到2010年的29.5%。
表1 2005年-2010年銅綠假單胞菌(PAE)的耐藥率(%)
表2 2005年-2010年鮑曼不動桿菌(ABA)的耐藥率
鮑曼不動桿菌是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近年來,許多醫(yī)院鮑曼不動桿菌的分離率在逐年上升,僅次于假單胞菌和大腸埃希菌。同時,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已成為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其復雜耐藥機制中,產(chǎn)β內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藥機制。鮑曼不動桿菌不僅產(chǎn)超廣譜β內酰胺酶、AmpC酶,還有產(chǎn)碳青霉烯酶的鮑曼不動桿菌[5]。我院近年來多次出現(xiàn)多重耐藥甚至全耐藥株,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據(jù)Pfaller[6]等報道,2000年美國15所醫(yī)學中心的資料顯示,不動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菌素耐藥率為19%-22%。因舒巴坦與大多數(shù)β-內酰胺類不同,它直接作用于細菌的PBP2(作用靶位不同),顯示對不動桿菌獨特的殺菌能力[7],同時它還抑制多種β-內酰胺酶,這些可能是含舒巴坦的抗菌素對不動桿菌仍有較好活性的原因之一,在我院亞胺培南對鮑曼不動桿菌的敏感率僅次于頭孢哌酮/舒巴坦而居第二位。
[1]楊 青,徐小微,俞云松,等.碳青霉烯類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流行病學及碳青霉烯酶類型的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3,26(6):342.
[2]朱德妹,汪 復,張嬰元.2005年上海地區(qū)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6:371.
[3]汪復執(zhí)筆,2006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8,8(1):1.
[4]楊 莉,韓立中,孫景勇,等.僅黏菌素敏感的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6(11):1298.
[5]Pfaller MA,Jones RN,Biedendach DJ,et al.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 in medical center using carbapenems:report of 1999 and 2000 results from the MYSTIC program(USA)[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1,41(4):177.
[6]Wisplinghoff H,Edmond MB,Pfaller MA,et al.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 Acinetobacterspecie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clinical features,molecular epidemiology,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J].Clin Infect Dis,2000,31(3):690.
[7]張嬰元,張敬德,周 樂,等.頭孢哌酮-舒巴坦體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1995,34(1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