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云晶
(河南科技學院中文系,河南新鄉(xiāng)453003)
泱泱宏闊、深邃厚重的中原文化和古老的黃河文明散發(fā)著永不衰退的魅力,其影響可以說是持續(xù)的、深遠的,對于河南當代先鋒詩歌也不例外。經(jīng)過了幾代詩人前赴后繼的艱難探索之后,河南當代先鋒詩歌呈現(xiàn)出一種高標獨具、個性十足、思想濃厚的可喜局面,在創(chuàng)作技藝上也表現(xiàn)出了強大的實力和沖擊力。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本文論域中的河南當代先鋒詩歌,是指在詩歌精神和詩歌技藝方面具有現(xiàn)代主義特征和現(xiàn)代性的詩歌。我們都知道,河南當代有許多優(yōu)秀的詩人和詩歌作品,但是有的詩歌更接近于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特征,有的則更多地受西方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影響。本文所說的河南當代先鋒詩歌就屬于后者。從時間上屬于1985年以降,從精神傳承而言則是以西方現(xiàn)代主義為話語資源的那部分詩歌。
眾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降,由于受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影響,中國許多作家摒棄了中國優(yōu)秀的文學資源,盲目地加入崇洋媚外的行列中,并且不加辨別地將之照單全收,從而喪失了創(chuàng)作主體言說的主動性和自為性。河南當代詩人卻不人云亦云,始終有條不紊地踐行著自己的詩歌理念。從總體創(chuàng)作上看,河南當代先鋒詩歌有以下兩個顯豁的美學特征:
抒情,是詩歌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也是詩歌具有恒久魅力的原因所在。古人陸機云:詩緣情而綺靡;西方文學家華茲華斯說:一切好詩都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靜中回味的情感。詩人要“諦聽自己的內(nèi)心,在諦聽中靠攏人性的本質,通過冥想遐思,捕捉生命的奧秘,由此把握有限人生中的瞬間意義”[1]36。河南當代詩人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承繼了詩歌的優(yōu)秀抒情傳統(tǒng),并賦予其以現(xiàn)代意義,這在西方思想左右詩人創(chuàng)作的當代詩壇,在敘事因素大舉進攻并占領詩歌主要陣地的當下,是異常艱難而彌足珍貴的。河南當代詩歌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抒情詩人和抒情詩歌作品。比如藍藍的這首《五月》:
……親愛的綠楊樹,你來,/——還有你,躺倒的麥穗請讓我在你們身上/靠一會兒/從你們寬廣的莖稈里/走出去——/陽光多么好,大地/多么慈祥/還有幾只麻雀在麥場里/叫著——“古老的五月”/——它們會說拉丁語?
久居城市的人,很多感官會變得麻木,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索然寡味。但是,藍藍卻始終對自然抱有感恩之情,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沒有生命的,都是上帝最好的恩賜,人應該享受而不是踐踏這個禮物。在這首詩中,藍藍感情濃而不烈,風格清得有味,擬人手法的運用,充滿了天真的童趣,足見詩人的赤子之心。古人崇尚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這首詩不正是這樣的境界嗎?
除了藍藍之外,另一位女詩人扶桑的作品同樣情真意切,值得稱道。比如這首《眺望——1996年夏過神女峰》:“為何他一去不回,/為何他消息全無?//為何你衣衫單薄的身影如此/猛烈地撞擊及我的胸口//何其相似的/你的,我的,孤獨//女人的,眺望的,孤獨/——愛情的孤獨//……你不能收回目光/盡管已眺望千年盡管已千年失望//活著你不得不說服自己/必須堅信那微茫的希望//一張臉沉默著/一顆心蒼涼//……過神女峰時天色昏黃/一場雨驟然奪眶//身邊游客欣喜若狂/因為終于望見了你千年的//悲傷”。這首詩與舒婷那首廣為人之的《神女峰》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扶桑的這首詩的抒情色彩更濃。更為難得的是,扶桑把對神女峰一生的思考,上升到了當代女性感情困境和悲劇命運的高度,擺脫了就事論事的狹隘思想限制,“為何你衣衫單薄的身影如此/猛烈地撞擊及我的胸口//何其相似的/你的,我的,孤獨//女人的,眺望的,孤獨/——愛情的孤獨”。另外,在詩歌的最后,詩人點出了包括神女峰在內(nèi)的女性在愛情方面獨立自主意識的覺醒,以及敢于表達壓抑太久的情感的勇氣,“過神女峰時天色昏黃/一場雨驟然奪眶//身邊游客欣喜若狂/因為終于望見了你千年的//悲傷”。當然,本文所說的抒情是指有感而發(fā),而不是所謂的人為拔高的、有凌空蹈虛之嫌的虛情假意。另外,抒情不是濫情,要有節(jié)制,藍藍說:“僅有感情是不夠的,表達準確需要高度的智慧活動。詩人把生活中的感情帶入詩歌,使它成為另外一種感情 ?!保?]232-233詩人汗漫也曾經(jīng)說過,“抒情作為詩歌的本質,被我一貫認同。敘述、細節(jié)的強化和引人,應該有利于制止濫情和浮華,像愛爾蘭詩人希內(nèi)那樣使充滿道德深度的抒情美感更加隱蔽、內(nèi)在,而不是走向無情、絕情”。倡導詩歌的抒情,并不是完全否定敘事、戲劇化等其他詩歌言說方式的介入。瑞士詩學家施塔格爾指出,一首“抒情式”的詩,僅僅由于“抒情式”在這首詩里占主要地位,我們才說這首詩是“抒情式”的,純“抒情式”的詩作是不存在的,它必然會有“敘事式”的和“戲劇式”的因素的參與,參與的方式與程度不同,造成了古往今來的抒情詩作無限豐富的多樣性[3]5。敘事性、戲劇性等因素的加強,不但沒有減損詩歌抒情的特性,反而擴寬了抒情詩的表現(xiàn)空間,是對絕對的、無節(jié)制的抒情的一種匡正。請看藍藍的這首詩:
你閉著眼睛/你的頭還靠在我懷中/整個下午——/我去書店買書,騎車/路過商店和劇院/在樓梯拐彎處遇見/收廢品的鄉(xiāng)下人/……你來,我轉過身/手指輕輕攏順你的黑發(fā)/一遍又一遍 直到/你說:我們該回去了……/走在大街上時,我抬頭看見/黃昏里剛亮起的一顆星星——《幸福生活》
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的愛情詩《當你老了》,之所以聞名于世,其中原因之一是愛情被賦予了世俗意義更具有親切的質感。藍藍的這首詩也是如此。對于愛情的謳歌,詩人沒有落入窠臼地大寫特寫花前月下,而是將一對愛人置于最喧鬧、最習見的市井。兩個人的愛情也沒有小說里描寫的驚天動地,海誓山盟,卻有著平凡人的安寧和恬淡。幾個生活中的細節(jié)描摹,生活中的平淡中的小情趣,平常動作中的恩愛之情躍然紙上,“整個下午——/我去書店買書,騎車/路過商店和劇院/在樓梯拐彎處遇見/收廢品的鄉(xiāng)下/……你來,我轉過身/手指輕輕攏順你的黑發(fā)/一遍又一遍”。愛情,如果不落入實際生活的穿衣吃飯中去,便不可能天長地久。詩人在生活中,讀懂了愛的真諦。另外,杜涯的許多融入敘事因素的抒情詩也非常值得稱道,比如《桃花》、《春天的聲音》等等。正如詩評家劉翔而言:“當代抒情詩歌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些優(yōu)秀的抒情詩體現(xiàn)的向上的精神光芒令人感佩。詩歌精神與抒情詩唇齒相依,確切地說,積極的詩歌精神是抒情詩的臟腑和靈魂。好的抒情詩是技巧和精神、心智與情感的完美綜合?!焙幽袭敶姼枵浅@個最高目標在抒情的道路上艱難地跋涉。
中原文化最重的一個品質是開放性和永不停止的創(chuàng)新精神。河南當代詩人深得中原文化精髓,不斷占領一個又一個全新的詩歌堡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最有成就的當數(shù)平頂山詩人森子。
森子的先鋒性,既體現(xiàn)在他直面并且主動進入當代詩歌寫作的困境,努力尋求一種更為切合當下人的生存處境與精神處境的寫作理念;同時也體現(xiàn)在他為實現(xiàn)寫作理念而進行的寫作方式的探索與實驗上。
進入90年代,森子的詩風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從抒情的主體型轉向了反諷式的修辭,這是現(xiàn)代詩歌寫作的有益嘗試。正如森子自己所言:“90年代是中國詩人經(jīng)歷蛻變的時期,外界的擠壓,生存之負荷,使90年代的詩人承受著空前的壓力。來自詩歌內(nèi)部的聲音,更是要求詩人自省、定位,重新確立自己的身份……落實在寫作中就成了90年代詩歌特有的穩(wěn)健、扎實、具體、綜合、敘事的風貌?!鄙釉跀⑹隆⒎粗S、轉喻等多種修辭方法上都有很成功的嘗試。有學者認為,1997年完成的組詩《夜布谷》(向夜晚借20節(jié)車廂),是詩人創(chuàng)作出現(xiàn)新的變化標志性作品,融入了詩人更多的技藝和思想。比如《夜布谷》之二:
比夜晚更黑的是顧城的眼睛/他看到光明比精神之煤黑十倍/他看到斧頭比死神還要聰明/結束自己,干嗎先要結束別人/你看到了比所有網(wǎng)絡悲劇/更大的悲劇,做慣了世俗喜劇的俘虜/誰還去讀莎士比亞、易卜生/睜開眼睛就可以窺視一切/誰還會擁有私生活?一杯茶水新聞/一次桑拿曝光,泛起幾多肥皂泡
學者郭瑤琴曾對這首詩有過非常恰切的詮釋,他認為:“這首詩的前4行所寫的‘顧城事件’被詩人轉喻為當下世俗文化支配下的時代風貌:顧城《一代人》中的‘黑色’、‘光明’以及事件中的‘斧頭’這三個意象在特定的語境中成為反諷。而且,在現(xiàn)代社會中,比網(wǎng)絡對人的異化造成的悲劇那種‘更大的悲劇’(后6行),則是人成了圖像的俘虜—不僅傳統(tǒng)中偉大的人文經(jīng)典被冷落,人的私生活也成了世俗調(diào)侃的作料。在《夜布谷》這組詩中,我們真切地看到了圖像世界的虛幻性、欺騙性和不可捉摸性。”[4]詩人之死,曾被人們作為詩歌事件而津津樂道,森子卻從最世俗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疑慮和看法“他看到斧頭比死神還要聰明/結束自己,干嗎先要結束別人”;同時對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及網(wǎng)絡的狂歡現(xiàn)象也表現(xiàn)出了一個詩人獨有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意識。反諷和轉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加了詩歌的張力和包容力,同時亦使詩歌具有了思辨色彩和智性品質。再比如這首《廢燈泡》:
燈絲斷了,它從光明的位置退休/它最后的一眨眼解除高燒/回到寒冷而透明的廢品博物館/我記得孩子是怎樣處理廢燈泡的/“啪”的一聲,聽個響兒/寧為玉碎,不求瓦全/燈的死法如此悲壯/除此之外,燈還有什么用/象征,對。模仿,對/它是從生產(chǎn)線下來的太陽的模型/它飽滿的真空形成小宇宙/發(fā)明家愛迪生對它情有獨鐘/光和玻璃是烏托邦的建筑/在每一家庭的理想國中/人只是一個快樂的囚徒/燈泡廢棄的大腦依然可愛/如果你家有孩子千萬不要存廢燈泡/它物質的屬性易碎、扎手/因此,對一只廢燈泡執(zhí)行死刑是必然的/就像我們不斷埋葬昨天的理想/還會有別的光線照進肉體的角落/還會有燈的嫡孫守著空缺/真是這樣,確實是這樣/兩年前,這座城市的一家燈泡廠關閉了/廠區(qū)地皮賣給了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生產(chǎn)線上的女工被安置到一家醫(yī)藥商店/調(diào)侃的人也許會說:現(xiàn)在/我們需要的是藥,不是光
在這首詩中,森子從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訴說開始,最后指向一種哲學的、存在的思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燈泡生命的脆弱,壽命短暫,被人類隨意處置、破壞,沒有什么更大的價值可言,甚至,為了最庸俗的經(jīng)濟利益,“兩年前,這座城市的一家燈泡廠關閉了/廠區(qū)地皮賣給了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生產(chǎn)線上的女工被安置到一家醫(yī)藥商店/調(diào)侃的人也許會說:現(xiàn)在/我們需要的是藥,不是光”;但是,在愛迪生發(fā)明它時,“它是從生產(chǎn)線下來的太陽的模型/它飽滿的真空形成小宇宙/發(fā)明家愛迪生對它情有獨鐘/光和玻璃是烏托邦的建筑/在每一家庭的理想國中/人只是一個快樂的囚徒/燈泡廢棄的大腦依然可愛”。詩人通過對燈泡兩種不同遭際的對比,完成了反諷以及對現(xiàn)代人信仰真空、毫無精神追求的生活狀態(tài)的憂慮與批判,“對一只廢燈泡執(zhí)行死刑是必然的/就像我們不斷埋葬昨天的理想/還會有別的光線照進肉體的角落”。
森子是一個勇于實驗和創(chuàng)新的詩人,他在吸收新的詩歌寫作方式的同時,又融入了個人的獨特技藝(如敘事的轉喻),是河南當代詩歌中最具創(chuàng)新意識的詩人。除了森子之外,河南另一位具有精神標桿性質的詩人羅羽也極具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尤其是在他蓄勢待發(fā),沉寂十年復出之后,他的詩歌從“早期的單一的抒情轉向敘述、超現(xiàn)實對接、現(xiàn)實介入,其視野和復雜性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加深。”(森子語)羅羽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詩歌寫作高手,他總是能夠賦予最日常的生活場景以奇幻的想象,并擅長使用最新奇的、最出人意料的比喻和意象,完成現(xiàn)實和幻想的對接。而且詩人羅羽在不減損詩歌文體優(yōu)越性的同時,又盡量保持介入現(xiàn)實和批判的深度,完美地表現(xiàn)出了河南詩人的獨特詩學追求。另外,耿占春的智性哲思、藍藍、杜涯的深度意象運用和敘事因素的介入,都是值得稱道的。
中國漫長的詩歌發(fā)展歷程有力地證明了一點,詩歌畢竟是有文體特征和優(yōu)越性的。依筆者之見,優(yōu)秀或曰有效的詩歌應該具有技藝(詩形)和經(jīng)驗(詩質)雙重品格。河南當代詩人找到了二者之間的平衡點。進入新世紀以來,底層寫作(或打工詩歌)越來越引起學術界和讀者的青睞。但是,過分地強調(diào)社會責任的擔當和介入現(xiàn)實,文學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單向度的道德優(yōu)勢訴求,而忽視了文學尤其是詩歌自身的審美本質規(guī)約。從這個角度講,河南當代詩歌恰好為底層寫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最好范式。
[1]陳仲義.體驗的親歷、本真和自明[A].最新先鋒詩論選[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藍藍.內(nèi)心生活[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
[3][瑞士]施塔格爾.詩學的基本概念[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4]郭瑤琴.面具背后的歷史之光——森子20世紀90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探析[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