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媛
(哈爾濱師范大學 文學院,哈爾濱150025)
“V開”的詞匯化及“開”的語法化
馬 媛
(哈爾濱師范大學 文學院,哈爾濱150025)
“開”在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它是詞匯系統(tǒng)中活躍的一員。縱觀“開”的語義演變,發(fā)現(xiàn)“開”與其前面的動詞發(fā)生了詞匯化,產(chǎn)生很多新詞。造成“V開”詞匯化的動因主要是韻律和高頻使用兩方面?!伴_”作為單音節(jié)詞有進一步語法化并演化成類詞綴的可能性。
詞匯化;韻律;高頻使用;語法化;類詞綴
《現(xiàn)代漢語詞典》[1]有兩個條目“開”,它們形同義不同。第一個“開”(陰平)又分兩個:動詞“開”和量詞“開”。第二個“開”是位于形容詞、動詞后的趨向動詞,一般輕讀,在插入其他成分時,也可讀陰平。為了行文的方便,我們稱第一個“開”為“開1”,第二個“開”為“開2”。單音節(jié)動詞“開1”可獨立使。例如:“A:運動會開不開了?B:開。”也可用在其他語言單位前,表示打開、展開、開始等語義。如開辦、開門,開春等。量詞“開1”,表示開金中含純金量的計算單位,“開1”也是開爾文的簡稱。
在漢語學界,把“開2”看成趨向動詞基本達成了共識?!冬F(xiàn)代漢語》[2]將趨向動詞定義為“表示移動的趨向,有單音的、雙音的”,其中就包括“開2”。趨向動詞可單獨作謂語或謂語中心,但經(jīng)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邊做趨向補語。“開2”主要與動詞組合,對動詞后的“開2”進行歷時的描寫分析,能夠從語法化角度對其共時的存在狀態(tài)作出解釋。
位于動詞后的“開2”,晚于“開1”出現(xiàn),最早見于東漢,一直沿用至今。
1.兩漢——宋代
(1)拓開疆宇,恢梁之野?!獤|漢《全漢文》
(2)白楊風急,地戶展開?!啤赌怪緟R編續(xù)集》
這段時期“開2”的出現(xiàn)頻率非常低,只與有限幾個動詞連用,共同支配賓語,這時的“開”詞匯意義比較顯著,表開拓、展開、打開等義,動作性較強,與動詞組成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
2.元明清
(1)三步做兩步,躲開去了?!犊逼ぱ巫C二郎神》
(2)將軍馬擺開?!鳌度龂萘x》
這時的“開2”語義非常豐富,可以表示由于動作的發(fā)生,事物在一定空間上拓展或動作的結(jié)果、狀態(tài)。它的結(jié)合面擴大,與動詞高頻率共現(xiàn),造成詞義損耗,“開2”與動詞結(jié)合緊密,組成動趨式復合詞。
3.近代以來
(1)一傳二,二傳三地推廣開去?!駠渡瞎琶厥贰?/p>
(2)當即傳揚開去,終于傳到地保的耳朵里了。——魯迅《白光》
這時“開2”已與前面單音節(jié)動詞牢牢凝固為一個詞,表示“動作開始,并持續(xù)下去”。由于詞中語素“開”表示趨向的含義減弱,表示開始義。因此,在表達動作發(fā)生的趨向時,常常再與其他趨向動詞連用。如:傳揚開去、推廣開去。
“開2”從與動詞并列組成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到充當動詞的補語,成為復合詞中的一個語素,逐漸與其前面的動詞發(fā)生了詞匯化?!癡開”發(fā)生詞匯化主要有兩個動因。
1.韻律要求
漢語的句法必須受到韻律結(jié)構(gòu)的制約[3],即漢語句子的普通重音要由最后一個主要動詞批派給其右邊的成分,若其后沒有別的成分,重音就會落在動詞上。每個句子只能有一個普通重音,因此主要動詞后不允許有兩個非弱讀成分?!伴_”后的賓語往往代表新信息,一般不能輕讀,而“開”也是非弱讀成分,要想滿足韻律要求,就只能經(jīng)過句法操作將兩個連用的動詞整合成一個成分,取消兩者的分界,“A/B”——“AB”。如:扒/開——扒開。它們凝合成詞,除了要滿足韻律的要求,還受到語言的一種發(fā)展趨勢(漢語詞的雙音化)的支持。雖然“雙音節(jié)動詞+開2”是三個音節(jié),但是在純韻律系統(tǒng)中也是一個獨立的音步。如:區(qū)別開、議論開。
2.高頻使用
“V開2”在口語中使用頻率非常高,而較高的使用頻率正是詞匯化發(fā)生的重要條件,高頻使用導致固化和常規(guī)化。在“V開2”中,相鄰的兩個成分由于經(jīng)常連用就發(fā)生了詞匯化,并擴展到書面語中?!癡開2”發(fā)生詞匯化之后,復合詞的中心在第一個動詞上,“開2”成了詞內(nèi)成分,原有的功能逐漸模糊,及物性逐漸消失,不能單獨帶賓語。當通過這種詞匯化過程產(chǎn)生的動趨式復合詞越來越多時,歷時的詞匯化就轉(zhuǎn)變?yōu)橐环N共時的詞法模式,可以直接創(chuàng)造出動趨式復合詞了。如:吹開、掘開、掙脫開等。
綜觀“開2”的語義、語用演變,我們發(fā)現(xiàn)“開2”已經(jīng)發(fā)生了語法化。一個實詞一旦語法化,它就踏上了語義虛化、語音弱化之路。逐漸由不足語法化(保留部分實義的半虛化)到充分語法化,再到過度語法化,直到表義功能趨向于零,句法功能似有似無,語音形式走向消失。語言為了交際的明晰,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強化、疊加等方式)來表達語法意義。
1.強化指在已有的虛詞、虛語素上加上同類或相類的虛化要素,使原有虛化單位的句法語義作用得到加強,它是抵消語法化損耗的有用機制[4]。由于“開2”的虛化,為了表達動詞的趨向,只好采取強化的手段,在“開2”的后面再加一個趨向動詞。這也從反面證明了表示趨向意義的“開2”開始虛化了。如:推廣開去、傳揚開來。
2.疊加是同詞異類疊加,即同一詞匯成分以不同的詞性在一個句法結(jié)構(gòu)體中同現(xiàn)[4]。如:他急開開窗子,跳了出去?!伴_1”與“開2”疊加結(jié)構(gòu)的出現(xiàn)意味著雙方的語法化等級已顯著不同?!伴_2”雖然沒有虛化為徹底的虛詞,但確實比它用作謂語動詞“開1”時要虛一些,所以需要“開1”與“開2”疊加使用。
漢語缺乏典型的形態(tài)標志,漢語詞綴與詞根在語音形式上沒有顯著差異[5]17。詞綴由于意義的弱化,有時會變?yōu)檩p聲,但也不具有完全的語音依附性,而且同時存在可以不輕讀的單獨出現(xiàn)的用法[5]17,所以漢語中詞綴與詞根的區(qū)別并不突出。表示開始義的“開2”就處于這樣一個過渡的中間狀態(tài),即從詞根語素逐漸虛化為類詞綴。絕大多數(shù)自主動詞都可以后加表示開始義的“開2”,它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規(guī)則性和周遍性。它的位置固定在動詞之后,符合詞綴形式方面的要求?!伴_2”的形式與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與符合條件的動詞結(jié)合之后表示“開始”義,這滿足詞綴意義方面的要求。漢語幾乎沒有純粹的詞綴,所有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看做詞綴的成分都兼有實詞或?qū)嵳Z素的用法,即便是漢語中比較公認的詞綴“子”、“兒”等。所以表示開始義的“開2”,雖然還不是典型的詞綴,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符合了類詞綴的要求。
“開”的用法還有待于我們從語言交往的細微變化中去找尋。這就需要對“開”在共時平面的各種用法進行細致研究,以便引導語言使用者正確地認識、運用“開”。
[1]呂叔湘,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754-760.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
[3]董秀芳.述補帶賓句式中的韻律制約[J].語言研究,1998,(7).
[4]劉丹青.語法化中的更新、強化與疊加[J].語言研究,2001,(2).
[5]董秀芳.漢語詞綴的性質(zhì)與漢語詞法的特點[J].漢語學習,2005,(6).
The Lexicalization of“V開”and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開”
MA Yuan
(School of Literatur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The word“開”has high frequency use in Chinese,and it is an active member in the lexical system.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semantic on“開”,we found that the word“開”had formed lexicalization with the verb in front of it,and produced a lot of new words.The motivation on lexicalization of“V 開”mainly lies in two aspects,namely,rhythm and high-frequency use.“開”as a syllable word will further evolv grammaticalization,and has the possibilities of being a affix.
lexicalization;rhythm;high frequency use;grammaticalization;affix
H146.1
A
1001-7836(2011)11-0154-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1.063
2011-04-15
馬媛(1986-),女,黑龍江肇東人,2009級碩士研究生,從事現(xiàn)代漢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