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琴
(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系 山西晉城 048026)
高校音樂教育應注重音樂與文化的結(jié)合
周艷琴
(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系 山西晉城 048026)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針對當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輕文化”的教學導向,闡述了音樂與文化的關系,并提出幾點在教學中切實可行的建議。
高校;音樂教育;文化價值;實踐
當今社會是知識型社會,信息全球化,科學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科技強國成為人們共識,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國內(nèi)外普遍的認識到了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國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從無到有,1988年國家教委《關于在高等學校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表明了國家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高度重視。我國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也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fā)展,但目前我國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還是比較薄弱,尤其表現(xiàn)為目前的教學普遍的重視技能,輕文化,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文化取向沒有足夠的認識,還沒有在教學中普遍運用。
對于音樂這個概念的解釋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其一,認為音樂是由一些具有一定頻率,一定振幅,一定波形的聲音在時間中先后或同時發(fā)行的組合體,音樂具非視覺性和非語義性兩個特點。其二,音樂是一門表現(xiàn)力非常豐富的藝術,音樂具有審美體驗以及表達人類感情的特征,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同時也是情感的藝術,表演的藝術,時間的藝術。
音樂文化是音樂課人文科學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學習,1996年,美國教育部指出“音樂是把鑰匙”的說法。強調(diào)音樂本身并不等于數(shù)、理、化、文、史等學科的領域,但音樂是打開通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領域大門的鑰匙。由此可見,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jié)合是必然的,有利于音樂本身的學習,還促進建立科學、藝術、人文、技術間的聯(lián)系,使每一門學科發(fā)展更好,與音樂相關的文化有:文學、地理、風俗、服飾、戲劇、舞蹈等等,而這些豐富多彩的相關文化,都是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來完成的。
音樂與音樂文化關系:音樂只是文化的一種表述形式,任何表述形式的音樂都是由它的文化因素決定的,不同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屬性必然有和他想匹配繁榮音樂的形式和內(nèi)容,也就是說,不同的音樂形式和內(nèi)容以及行為方式,體現(xiàn)不同的社會的結(jié)構(gòu)和屬性。人本來就是文化的人、社會的人、民族的人、觀念的人、意識的人,是一個獨立的、具體的、不能復制的人,人從來就是特定文化和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人類的各種文化、社會和民族在價值上沒有很大差別,只有觀念、行為和由之產(chǎn)生的具體物品的不同。所以,音樂中必定體現(xiàn)了文化,文化中自然包含了音樂。
普通高校音樂教學中,鮮明的音樂文化價值取向有利于大學生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學科的認識。
我國音樂教育歷來就是處于比較低的地位,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早在封建社會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禮樂教化思想,強調(diào)了音樂和政治的關系,主張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功利性,認為“樂”是“禮”的附庸,從而將“樂”作為一種治理國家、統(tǒng)治人民的一種手段。重視音樂教育的社會政治功能及德育功能,“禮樂教化”思想的實質(zhì)是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并為統(tǒng)治階級所服務的,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其音樂教育思想是有其片面性的,并且這種思想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們的思想中,歷來音樂教育處于附屬地位,可有可無,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我國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比較自由,有的高校開設,而有的高校不開設,上課中也表現(xiàn)為可以隨意的停課甚至是取消,而國外的音樂教育從一開始就是和自然各學科并立的學科,甚至我們的大學生,包括教師自身也沒有深刻的認識到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音樂教育就是唱歌、識譜、彈琴等一些簡單技能,我們只有切實加強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價值取向,才能使得大學生懂得音樂教育,是和各自然學科相并立的學科,并且音樂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判斷力,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提高大學生對于普通高校3普通高校音樂教學中傳承的是優(yōu)秀文化,而不是音樂本身。
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聲樂課上,關于傳統(tǒng)民歌的學習中,要注意民歌是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產(chǎn)生,如山歌、號子等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心聲,是經(jīng)過幾代人的口傳心授,是智慧和心血的結(jié)晶,通過歌曲本身透視的往往是這些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是教會學生唱一首歌,或者是一些發(fā)聲的知識,而更多的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歌曲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歌曲所扎根的民族土壤,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以及民歌中折射出的我國勞動人民的美好品質(zhì),增加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比如山西的河曲民歌《走西口》,由于當?shù)剡B年大旱,農(nóng)民莊稼顆粒無收,沒有辦法,一批又一批的年輕漢子走西口為家中的妻兒老小去謀活命的錢,走西口的路上,留下了漢子婆姨的辛酸和血淚,一代代男人哼著走西口,心中懷著對女人孩子的愛義無反顧的往返在掙命的走西口途中。在家留守的女人哼著走西口,堅守在后方的家園,等著親人歸來,有的等了一輩子也沒有等回男人,哭瞎了雙眼,苦命的男人和女人們就是在走西口的歌曲中等待,緩解心中的苦痛,支撐著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生不息,創(chuàng)造出了晉商文化的繁榮?!蹲呶骺凇纷尨髮W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在黃土地上人們的艱辛,進一步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優(yōu)秀品德。大學生繼承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對今天的生活有一個更加深刻認識,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摒棄當今社會私欲橫行的個人主義,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塑造高品位的個性,作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3.1 滲透相關文化的內(nèi)容要適度。強調(diào)滲透的內(nèi)容不宜過深或過淺。其中“度”的把握取決于課堂的需求即音樂的內(nèi)容、課堂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年齡層次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教師應當根據(jù)授課對象的特點靈活的設計教學內(nèi)容,首先要明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面對的是每一位普通大學生,而不是“精英”教育,普通大學生關注的是整個音樂學科的概況,從自己的學科角度去看音樂,而不是音樂本體具體的比如很細致的音樂中的某一種元素,比如曲式結(jié)構(gòu),和聲,大小調(diào)式等專業(yè)方面的技巧,如在音樂欣賞《黃河》課上,教師給歷史系的學生上課時應當從學生本專業(yè)出發(fā),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以及當時的國內(nèi)外情況,引導學生研究挖掘同時代的一些國際國內(nèi)動態(tài),幫助學生更好的欣賞作品,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于本學科的學習,給物理系學生上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聲學角度出發(fā),關注音樂的物理聲響效果,引導學生從自身專業(yè)的角度去欣賞作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科交叉。
3.2 滲透相關文化的內(nèi)容,要注意不能脫離音樂的本體。在實踐的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音樂相關文化融入教學,同時還不能脫離音樂本體的內(nèi)容,比如在教學中把音樂課上成了歷史課,離題萬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學科,比如一些基礎樂理、簡單和聲,配器等音樂學科的基礎知識,運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把握作品。比如中文系的學生發(fā)揮文學的特長,挖掘一些鮮為人知的文學作品,比如把《屈打成醫(yī)》創(chuàng)作為音樂劇,美術系的學生搞舞美設計,包括舞臺以及人物衣服的設計制作,物理系的學生負責音響燈光設計和操作,同學們利用自己專業(yè)特長和音樂本體的語言創(chuàng)作音樂及歌曲唱段,最后把文學作品搬上了音樂的舞臺,在實踐中加強了各個學科的聯(lián)系,同時也加鍛煉了大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把大學建設為研究型的陣地。
3.3 滲透相關文化的方式要多樣。有些人認為,只有在新授歌曲時,才滲透與歌曲相關的文化。其實不然,在視唱、節(jié)奏練習、即興創(chuàng)作……等多項教學內(nèi)容及多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可滲透相關文化。如:學習《苦相思》的視唱練習曲時,學生怎么也唱不出那種哀傷的情緒,教師給大家講了一段有關《苦相思》的故事,學生馬上就進入了狀態(tài),能夠很好地表達歌曲,還有些人認為,滲透相關文化的方式就是“老師說”、“學生看圖片錄像”,滲透的方式十分機械和單一,大多數(shù)老師都是采用說教的形式向?qū)W生傳遞相關文化,其實這種做法也是片面的。我覺得針對不同年齡階層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及相關文化自身所要滲透的內(nèi)容可采用不同的滲透方式,盡量的多元化。有的滲透的方式要體現(xiàn)“趣味”的特點,可與游戲的方式結(jié)合;針有的滲透方式要體現(xiàn)“活”的特點,可利用多媒體、看、賞的方式了解各地風土人情等,還有的滲透的方式要體現(xiàn)“主動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可通過網(wǎng)絡教學,讓學生在課外上網(wǎng)查詢有關的文化,課內(nèi)讓學生說,彼此交流,形成資源共享。如:《十面埋伏》一課,課前讓學生預習,完成“你對它了解多少”的作業(yè)。很多學生上網(wǎng)查詢、翻閱書刊,收集了許多資料。課堂上讓學生當小老師,為大家介紹《十面埋伏》。學生理解了樂曲,同時了解了音樂文化。
[1]秦琴.中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思想研究[D].碩士論文,2009-4.
[2]洛秦.我們作用于音樂還是音樂作用于我們[J].名族藝術,2002(2).
[3]魏婷婷.北京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史研究[D].碩士論文,2008.
The 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music and cultural union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 receives national and society's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author in view of the current ordinary 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al existence “the heavy skill, light culture” the teaching guidance, elaborated music and the cultural relations, and propose several spots in the teaching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suggestion.
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 Cultural value; Practices
周艷琴(1976-),女,山西晉城人,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系助教,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yè)碩士,主要從事聲樂教學研究。
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