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菊香,姚利民
(1.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廣東韶關512009;2.湖南大學,湖南長沙 410012)
師范院校實踐性知識發(fā)展探析
鄧菊香1,姚利民2
(1.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廣東韶關512009;2.湖南大學,湖南長沙 410012)
教育實習是獲取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存在較嚴重的問題,實習學校難以落實,師范生實踐能力不足。師范院校需科學合理增設相應實踐性的課程,改進教學形式并多渠道開發(fā)實踐方式。同時,師范生自身也需增強實踐性知識獲取的意識,主動尋找實踐機會,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師范院校;實踐性知識;教師;師范生
對師范生來說,教育實習是獲取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存在著實習學校難以落實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有:經(jīng)費不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實習學?,F(xiàn)實壓力大、實習學校教師有心理顧慮、實習學校校長觀念問題、教育實踐實習安排、目標、指導欠合理、實習生自身能力不足。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對地方師范院校有效開展教育實習和提高教育實習質(zhì)量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師范院校應積極主動探索,從內(nèi)涵上尋求提高師范生實踐性知識的途徑。
在過去,師范生實習工作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一些小學即使有些怨言,但還是無條件地接受他們實習。但目前教育行政一放手,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模式就使小學開始考慮自己的切身利益,他們認為小學本身已經(jīng)很辛苦,培養(yǎng)師范生不是自己的責任,沒有必要插手與己無關又不討好的事。這樣,師范院校為了學生實習,不得不到處奔走和求人,經(jīng)常碰壁,甚至盡其所能,為小學提供免費服務,討好小學,以爭取學生的實習場所。要改變這種狀況,教育行政部門對小學接受師范生實習應有強制性要求,并基于實習小學為師范生提供實習場所和辛苦勞動,從經(jīng)費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承認、鼓勵小學為培養(yǎng)師范生而做出的努力。
但另一方面,師范院校不能一味抱怨教育行政部門沒有為學生實習創(chuàng)設條件,也不能一味抱怨小學不支持,而必須從自身找問題,并通過提高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和素養(yǎng),減少實習小學對目前升學壓力的擔憂,消除其對接受實習生實習的抵觸情緒。
(一)科學合理設置課程
增設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課程,使課程設置與基礎教育改革接軌。
1.增設教材分析
通過教材分析,學生能充分了解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了解小學教材的實際情況,對每一部分的教學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與研究教學的積極性。
2.開設小學課堂組織管理課程
根據(jù)美國岡普的研究報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于教學的時間約占一半,其余時間用于課堂管理,如安排學生接受教學(占27%)、應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占14%)、處理個別問題(占12%)。另據(jù)雷格(Wragg,1984)對16名英國教師給混合能力編班班級所上的213節(jié)課的觀察,教師53%的時間要用于履行管理的職能[1]。
1991年,美國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44%的教師在教學中受到學生問題行為的持續(xù)干擾。Fektler&Toker (1992)的研究發(fā)現(xiàn),3300名公立學校教師中有58%的人認為,具有經(jīng)常性問題行為學生是造成其職業(yè)壓力的首要原因[2]。筆者對我校07級、08級中文、英語、數(shù)學三個系的實習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表明,55%的英語系學生,63%的中文與數(shù)學系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加強的是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15%的英語系學生,22%的中文與數(shù)學系的學生認為最需要加強的是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對6所學校的40位指導老師的調(diào)查也表明,80%的教師認為師范實習生最需加強課堂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表明,優(yōu)秀教師比新手教師在課堂組織管理方面明顯技高一籌。他們將自己的組織管理方式形成一種制度和規(guī)則,學生只要看到老師的某一個眼神、動作、表情就知道教師要他們做什么。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總是令人心曠神怡,課堂上流動著生命的活力,每一個評價都細膩而真實。例如,一位教師在評價一位學生的數(shù)學解題時大加贊美。她說:你的審題角度非常好,找到了切入口,你的這種思路簡單,很容易讓大家明白,老師也有一種解題方法,大家看一看,不過老師的這種比較復雜,相比而言,我更欣賞你的這種解題方式。這是一種怎樣的評價,把學生的解題方法與教師的相比,使這位學生覺得自己比老師還聰明,極大地鼓舞了這位學生,同時又讓全班同學從內(nèi)心里佩服,激起大家的創(chuàng)新欲。而沒有經(jīng)驗,沒有有效的組織管理理念的教師表揚時用詞概括和模糊,對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和一般的同學,甚至只要回答了問題都是一個“好”帶過。因此,增設課堂組織管理對于未來小學教師非常必要,師范生應該了解這些課堂細節(jié)對教學的作用并通過見習、實況錄像、分析、反思、集體討論體驗、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做好實習前的思想工作,以在實踐實習中運用。例如,課堂環(huán)境的布置、課堂規(guī)則和期望(有效管理的課堂是什么樣的,制定課堂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明確傳達作業(yè)和任務要求、監(jiān)督作業(yè)進展和完成、向?qū)W生提供反饋信息)、良好的開端、實施教學中常見問題、合作學習小組的管理、學生行為的管理、溝通技巧(堅定的立場、積極回應、與家長交談、解決問題)、問題行為管理、特殊群體管理等一系列非常細致卻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起著關鍵作用的實踐性知識都應讓學生清楚并知道如何運用,使其具有操作性[3]。同時,還應該指定師范生閱讀相關中小學教學、課堂管理等方面的書籍,提高師范生主動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能力。
3.開設新課程標準
通過學習英語課程標準,能使學生了解課程的任務、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和目標。對于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理解更為深入,清楚每一部分目標與教學方法,對于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把握更好等。
(二)改進教學方式
1.聘請小學教師講授實踐課
招聘經(jīng)驗豐富的小學教師講授教學法、教材分析等課程。首先,他們對新課程新理念非常清楚,了解每一部分上課時遇到的困難和優(yōu)勢,了解小學生心理,可以聯(lián)系教學實際,合理調(diào)整教學方法。其次,他們都在小學指導過很多屆實習生,了解實習生的強項和弱項,便于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師范生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再次,通過案例分析,理論聯(lián)系實踐,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血有肉,不是紙上談兵,學生收獲較大。同時,他們還可能將課堂管理中的實例隨時提取,和學生探討,提高學生課堂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實際情況,拉近職業(yè)距離,加強時間緊迫感。
2.采取“認知學徒制”方法課的學習模式[4]
在這種模式下,方法課從大學搬到小學,但小學并不可能經(jīng)常提供這種機會??梢酝ㄟ^協(xié)商,改為請小學教師到師范院校給師范生講授一堂課,以備課技能為例,簡要說明“認知學徒”教學模式的應用。(1)建模,小學教師展示典型案例,解釋教師的思維過程,并進行建模;(2)提供情景,讓師范生觀察教師如何將文本轉為課堂,了解文本與課堂關系;(3)提供支架,指導師范生就某一內(nèi)容備課,提供搜尋相關資料的方法;(4)清晰表達,要求學生清晰表達對學生認知的起點、速度和潛力的認識,內(nèi)容的安排以及所選擇的方法;(5)拆除支架,讓一位師范生走上小學講臺并將其整個教學過程錄像;(6)反思,師范生、指導教師共同反思備課中的得與失。通過這種真實情境的分析與體驗,使師范生得到訓練,為進入“實習教師”角色做好準備。
3.注重臨床教學
如教學法與教材分析中、采取“工作坊”的實踐訓練方式[5]。如在教學設計中,組織實習生圍繞一個單元或一節(jié)課,通過任務分工進行教學設計,交流和討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設計。以任務式、互助式學習方式使參與者在“做”中學。如在課堂組織管理中,通過分析往屆實習生的課堂實錄,尋找課堂組織中的問題,通過對優(yōu)秀教師的原生態(tài)的課堂進行分析,就某一問題進行專題討論,歸納總結出組織管理的內(nèi)在規(guī)律。
4.加強師范生責任心、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培養(yǎng)
首先,通過專題講座培養(yǎng)責任心和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加強策略指導。所有訪談的老師都提到師范生的責任心、思考與觀察能力不夠,積極主動性不夠,但師范院校往往趨向于抱怨,沒有意識到應該采取行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對于一個小學教師來講,責任心、細心、耐心是最基本的素質(zhì)。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大一部分學生從小嬌生慣養(yǎng),缺乏吃苦精神。師范院校應該通過專題講座,加強師范生的責任心、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一方面,專題講座要提高師范生的責任意識。有些師范生不是沒有責任心,而是不知該如何去更好地履行責任,如在實習學校實習,以為只要上好課就行了,沒有意識到他應該以一名正式教師的身份,以一名班主任的身份,去組織、管理、引導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所有的活動。另一方面,加強策略指導。專題講座應該提供實例,指導師范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觀察。例如,如何觀察學生的行為、如何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思考,應該如何積極主動地去請教有經(jīng)驗的人士,應該如何觀察指導老師的示范課,如何做筆記等策略性知識。
其次,教學上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反復鉆研教材,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安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非常熟練,對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法要得心應手。如果對教材沒有吃透的話,上課時上一個環(huán)節(jié)還要思考下一句話該講什么,80%以上的注意力就需放在思考教學過程上,但如果對每一步、每一個重點、每一個難點都了然于胸,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用于駕馭課堂上。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關注,課堂效果也就要好得多。對于責任心不強,學習不主動、不積極鉆研的師范生,不予實習或推遲實習時間,使師范生從態(tài)度到行動上都高度重視自身素養(yǎng)教師修煉。
4.細化實習內(nèi)容
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教育實習課程標準》和《高等師范學校教育實習規(guī)程》,師范院校指導教師對教育實習工作缺乏清楚和正確的認識,往往憑師范院校自擬一些規(guī)定或者指導老師自己的經(jīng)驗開展工作,實習手冊內(nèi)容過于粗糙,操作性不強。因此,必須細化實習內(nèi)容,明確實習任務和指導教師任務。實習生見習時,可以參照英國的一些做法,給出指導老師的指導主題和學生具體任務,如在見習中,要求指導老師對實習學校情況、行為管理、備課、英語和數(shù)學教學法、科學調(diào)查、兒童保護和課堂評價進行主題指導,要求學生對某幾個具體課堂行為進行研究,記錄2名學生的詳細信息,記錄一個學習小組(6名學生)的學習活動,對某一教師的課堂評價行為做出總結并找出這種評價方式的理論依據(jù);反思并記錄學生關鍵的學習問題和班級管理問題;收集2本學生的英語課書面作業(yè),并作出書面分析等具體任務,使見習具有針對性[6]。
另外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表現(xiàn)性學習。通過微格教學、多輪試講、演講來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煉語言的精確度。
(三)多種渠道開發(fā)實踐方式
實踐性知識由教育信念、自我知識、人際知識、情境知識、策略性知識、批判和批思知識構成[7]。除了通過教育見習、實習、頂崗支教、微格教學這些主要途徑獲取外,師范院校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師范生獲得這些知識。
1.鼓勵師范生進行義教
鼓勵學生到各種需要幫助的學校進行義教。這既能鍛煉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又能為社會服務,一舉兩得。鼓勵學生進行各種演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激情、熱情。鼓勵學生家教、到各種培訓中心進行假期實踐。吸收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例如到小星星英語培訓中心進行寒暑假工,中心就會提供到總部培訓的機會,從而實踐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教學方法。通常,寒暑假到市、縣各種培訓中心上過課的師范生實踐能力明顯強于沒有經(jīng)過長期實踐課的師范生。
2.開展與小學合作的其他形式
筆者與小學教師、校長的訪談中,提到每周派兩各學生跟隨一位教師,做教師助理,幫助教師處理各種事情,包括批改作業(yè),他們都認為可行。由跟隨的師范生每天寫觀察日記,記錄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和教師的解決方式,然后到師范學校與班級同學分享討論,形成教學批判反思。還可以通過錄相課堂實況的真實情境來分析問題。這種方式一旦固定下來,形成一種規(guī)則,每班每節(jié)課都有一名助理教師,可以減少小學生的好奇心,減少小學實習時混亂的局面,減輕在職教師的工作任務,同時,師范生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細致觀察、討論、思考、探究,能夠從實踐經(jīng)驗到理論上堅定教育信念。
3.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做低年級同學的指導生
實習完畢后,師范院??山M織高年級實習生和將要實習的師范生進行交流,介紹經(jīng)驗、心得和體會,這樣可使下屆實習生在思想上、行為上做好針對性的準備,充分利用資源,能使下屆實習生能盡快進入角色,減少自己摸索的過程。
4.與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加強合作
鼓勵師范生到鄉(xiāng)鎮(zhèn)小學去見習、實習。一般來說,城市學校條件較好,交通便利,但學校教師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多數(shù)任課教師不愿意接受實習生,怕實習生干擾正常教學進度,影響學生成績。即使勉強同意接收實習生,也只是讓實習生跟著聽課、批改作業(yè),實習生講課機會少。而農(nóng)村學校教師之間的競爭不像城市那么激烈,任課教師更喜歡實習生,也愿意指導實習生。有研究表明,在城市學校實習的實習生收獲普遍比農(nóng)村實習的學生要小。農(nóng)村教師指導熱情、到位、責任心強[8]。實習生的到來,也給農(nóng)村小學注入了新的活動,增長小學生的見識,激活他們較為單調(diào)的生活。
5.開辦假日免費輔導培訓機構
師范院??商峁┙虒W場地,組織在校學生擔任兼職教師,利用公休日為小學生免費提供課程輔導,使學生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了解社情民情,鍛煉了能力,服務了社會。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提升了實踐能力。
針對師范生責任心不強、觀察能力、反思能力不強等問題,筆者認為師范生要從以下幾方面修煉:
(一)增強實踐性知識獲取的意識
意識決定行動。一個人缺乏某種意識,就不可能用心去觀察、去對待一件事。師范生的實踐目的就是生成和積累個人個體教育教學實踐知識而非驗證理論知識。因此,必須改變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性知識的觀念,有意識、有目的的收集各種有意義的教育資料。
(二)加強和培養(yǎng)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自覺性
師范生在教育過程中接觸過一些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真實情境,往往對理論認識的高度不夠,有的學生甚至認為開設此類課程沒有必要,認為只要學好專業(yè)基礎課就行[9]。事實上,很多實習生實習后對教育理論的認識大為改觀。因此,如何將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結合起來,需要師范生個體提高認識并養(yǎng)成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自覺性。
(三)強化和培養(yǎng)實踐反思的能力
小學教師普遍反映,師范生缺乏反思行為,沒有反思意識。由于反思對于一個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范生應該主動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前、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學實踐活動后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根據(jù)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根據(jù)由此而產(chǎn)生的課堂教學效果,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主動尋找各種實踐機會
通過家教、義工、到培訓中心做寒暑假工這些實踐性較強的經(jīng)驗提高實踐能力,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學動態(tài),理解基礎教育學、小學生心理、學習科學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培訓中心輔導小學生。一般情況下,培訓中心競爭激烈但又缺乏師資,因此師范生到這些地方實踐,必然要有很強的責任心,需要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需要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成長、有很強的愛心和職業(yè)責任感,并采取相應的獎勵方式,對學生做出形成性評價;培訓中心一般采用優(yōu)秀的教材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善于觀察教學前沿的東西。例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直拼法運用不多,但我市幾乎所有的英語培訓機構在幾年前都已采用各種不同形式的直拼法,培養(yǎng)小學生識記能力,這些前沿的教學方法在小學實踐教學中難以習得,通過師范學校的教學法課也難以習得,而加入培訓機構就有機會了解這種教學動態(tài),培養(yǎng)強烈的責任感、了解先進的教學法方式方法和科學的評價方法、鍛煉組織管理能力、積累實踐性知識。
(五)自主學習
信息網(wǎng)絡為師范生通過非直接接觸方式獲取實踐性知識提供了可能。網(wǎng)絡上的教學實錄、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故事教學、教學感悟等承載著教師實踐性知識,教育論壇、教師博客、QQ聊天、電子郵件等交互式網(wǎng)絡技術使彼此雙向效流成為現(xiàn)實。這種網(wǎng)絡為獲取有經(jīng)驗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展開了無限空間。因此,師范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主動獲取。另外,師范生還應主動閱讀小學教學研究方面的書刊雜志,如《中小學教學與研究》、《小學教學設計》等,這些雜志刊登了大量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管理技巧,能為師范生的實踐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支架,加快專業(yè)成長。
總之,要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改善目前師范生實習難的困境,教育主管部門應在政策上予以幫助,師范學校要努力挖掘內(nèi)涵發(fā)展,師范生必須有所作為,減少因自身素質(zhì)對小學教學帶來的沖擊,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是通向培養(yǎng)合格師范生的有效途徑。
[1]李耀新.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148-149.
[2]吳艷茹.中小學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調(diào)查分析[J].天津教育,2002,(9):35-37.
[3]Joyce McLeod,Jan Fisher,Ginny Hoover.課堂管理要素[M].趙麗,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1-3.
[4]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的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6.
[5]朱元春.對教師教育中教育實踐的重新審視[J].教師教育研究,2007,(9):36-37.
[6]王較過,朱賀.英國教師職前培養(yǎng)的教育實習及其啟示[J].教師教育研究,2007,(4):73.
[7]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的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3.
[8]朱曉民,張虎玲.教育實習對高師生教育學知識發(fā)展的影響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0,(5):14.
[9]劉東敏,田小杭.教師實踐性知識獲取路徑的思考與探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8,(4):16.
[10]李玲.“頂崗實習生”實踐性知識生成問題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4):23-26.
On theDevelopment oftheStudents’PracticalKnowledgein the NormalColleges
DENG Ju-Xiang1,YAO Li-min2
(1.Shaozhou Normal College,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Guangdong 512009;2.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12)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et practical knowledge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but there are some seriousproblemsexisting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For example,it’svery difficult for collegesto find enough primary schools to arrange students to practise,and some students are incompetent in doing field work.Therefore,the college should reform the curriculum and add more practical courses in it,explore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 and channels to meet the needs.At the same time,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an awareness of acquiring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by all means.
local normal college;practical knowledge;teachers;normal college students
G652.4
A
1674-831X(2011)06-0020-05
2011—10—26
鄧菊香(1974-),女,湖南武岡人,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教師教育研究;姚利民(1960-),男,湖南安鄉(xiāng)人,湖南大學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學原理研究。
[責任編輯:胡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