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苗
(湖北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生文化判斷力培養(yǎng)
段新苗
(湖北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21世紀的人類社會發(fā)展呈現出多元文化大交匯的特點,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需要文化判斷力的支撐。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加強文化背景知識教學,并通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和教師自身的文化專業(yè)素質,幫助學生形成和發(fā)展以自己的文化為本,客觀審視外來文化,接受外來文化里有益成分的正確的文化判斷能力。同時,大學生文化判斷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和了解,進而更好地吸收掌握英語知識。
大學英語教學;文化判斷力;語言和文化
在多元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的時代,對每個社會個體來說,學習文化知識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判斷”。它是在一定文化知覺和印象基礎上對文化客體現象及其價值的選擇、判別、評價和推論。在社會生活里,每個人都離不開文化判斷。文化判斷可以促使人們獲取對文化客體的內涵特征和存在意義的理解、形成對文化客體發(fā)展狀態(tài)的預測依據、實現對文化吸納利用的追求和價值滿足。[1]人們在文化判斷上表現出來的能力,稱為文化判斷力。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過去學生的文化信息渠道主要來自書本和課堂,現在學生的文化信息渠道已經遠非書本和課堂所限;而過去大學英語教師也往往只給學生傳授英語知識,現在則需要更多地發(fā)展和提高學生判斷與澄清不同文化價值的能力,把一個需要教師教才能獲取與辨別文化價值的人,培養(yǎng)成能夠獨立自主的判別與獲取文化價值的人;過去常說知識就是力量,現在更要說發(fā)展學生文化判斷力比給予知識更重要,文化判斷力是知識力量的平方。當今大學英語教學急需改革的是,不能僅僅停留在單一要求學生接受與積累知識上,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接受與體驗英語文化世界的過程中善于識別與取舍、評價與更新文化信息,引導學生逐漸成為有效利用和發(fā)展人類的文化思想去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實踐主體。
語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種形式。學語言難,而更難在于了解語言背后所隱含的文化。學外語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記住了一連串沒有實際意義的符號,很難有效地加以運用,而且每每用錯。所以一個語言教師同時也是個文化教師。英語教學不能是單純的語言教學,還應擴大學生的視野,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英語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熏陶。[2]大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吸納文化知識,另一方面還要發(fā)展以文化判斷力為內核的認識與改造主客觀世界的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判斷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進一步的學習、了解和滲透,而且使他們更利于吸收掌握英語語言知識。
此外,現代教育培養(yǎng)出的人,應是適應國際競爭要求的現代人,應該面向世界,思想開放,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質。英語教學也應適應這一要求。然而在學生中間普遍存在兩種不正確的態(tài)度和傾向:第一種態(tài)度是極其認可英語是今后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盲目崇拜外來文化,認為西方文化都是好的一種諂媚的態(tài)度。第二種態(tài)度是不重視英語學習,認為外來文化的所有優(yōu)點都是自己的民族文化里早已具備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態(tài)度。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滲透有關文化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和發(fā)展以自己的文化為本,客觀地審視外來文化,接受外來文化里有益于自己成分的正確態(tài)度。英語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了解到:一方面充分地吸收外來文化不僅不會使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tǒng)中斷,而且會大大促進自身文化更快更健康地發(fā)展。另一方面,沒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也就不可能充分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因為當今文化的發(fā)展,必定是全球意識和民族意識的整合。[3]
文化判斷力的主渠道是學科教育,其中作為語言學科的大學英語教學更是落實文化判斷力,了解擴展跨國文化意識的主要學科。文化判斷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文化判斷力體現在整個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之中。而學生在掌握英語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感受文化判斷力的熏陶。鑒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要掌握英語知識和運用英語的能力,發(fā)展智力,又要熏陶情意,擴展世界文化意識,學會學習,發(fā)展學習策略和形成人格。
1.充分利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判斷力
語言課堂是聯(lián)系語言和文化的場所,也是中國學生學外語的主要場所。從課堂教學實踐來看,真正掌握好一門外語就必須理解語言的深層基礎——文化,要弄清英語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會制度、歷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風俗習慣、科學技術等。課堂教學作為英語學習的主陣地,教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自大學英語進行改革以來,現在使用的多種優(yōu)秀教材,其內容的截取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教材內容的多樣性和實用性為學生文化力判斷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內容平臺。學生們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消化過程,同時也是對多元文化正確消化并提高文化判斷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取向,又要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審美經驗,還要指導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因為,首先文化判斷的過程是在人與文化的交互作用中積累、凝聚、內化、整合不同的價值心態(tài)從而對文化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過程。人們在文化沖突時產生了價值選擇,在文化傳播中進行價值判斷。其次,審美經驗是文化判斷力的另一要素。它與價值取向和道德價值一起,決定著文化判斷力的高下。因為審美是指美感的產生和體驗,這種過程的積累給主體帶來了審美經驗,為當下與今后對文化現象的判斷提供了內部依據。此外,影響文化判斷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對文化的道德評估,即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對事物、時間和行為,在道德意義上進行估量和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善或惡、正或邪、道德或不道德的價值判斷,用以影響主體的文化價值定向、行為判斷和道德追求的觀念活動。英語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大學英語學習的相關材料,幫助學生的文化判斷力達到更為崇高的階段。英語教師還可以講解分析相關材料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從中吸收其文化精華。[4]
2.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來增強學生的文化判斷力
從英語這一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在聽、說、讀、寫、譯五項外語技能中,英語閱讀是以英語為媒介進行交流和獲取信息的最主要形式,因此,閱讀能力的提高應該是外語教學的重要目標。閱讀課的任務在于著重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語言、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驗證等邏輯思維能力,擴大學生的詞匯,增加文化背景知識。因此可以將英語閱讀的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文化判斷力緊密結合起來,使其成為大學英語兩年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判斷力的一根主線。[5]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學習過于強調接受學習、一味地去追求掌握英語知識和運用英語的技能和能力,以獲得CET4&6考試的合格或良好的成績。這樣的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說僅是為了應試,大學英語學習成了負擔沉重、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呆板學習程序。幾乎割裂了英語教育與人文精神和英語教育與情意的聯(lián)系,脫離了社會環(huán)境的實際,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和實踐的體驗,脫離了學生思想情感的實際,而伴隨而來的是學生心中充滿著緊張,乏味、盲目的消極情緒。從而造成花時多,收效微的不良教學效果。有效的閱讀選材和循序漸進的訓練法,則有利于學生在掌握難度量度適中的情況下,逐步掌握閱讀技巧,更是對閱讀材料的內容產生興趣,刺激了他們對跨國文化的好奇心,不僅加強了他們對詞匯的掌握,提高了閱讀能力,更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量地進行課外主動閱讀,進一步培養(yǎng)對先進文化的認知力。
3.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背景教學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大量的語言試驗說明,英語學習的障礙不僅僅存在于詞匯和語法方面,語言所承載的背景知識和文化信息也是英語學習的主要障礙之一,因為不同語言中某些詞語的概念雖然基本相同,但其表達意義和社會文化含義卻往往獨具濃郁的民族特色。作為英語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并盡可能多地介紹和傳授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努力提高學生對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他們了解生活在不同社會背景中的人們的語言特征和文化習慣。在英語學習中,即使語言知識掌握得很好,但如果對其文化特征缺乏認識和了解,忽視了母語和目的語兩種文化上的差異,也經常導致理解錯誤。因此,加強文化背景知識教學,尤其要重視對英語詞匯內涵和外延中文化涵養(yǎng)的掌握,能夠幫助學生熟識當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典型現象,預測學習材料的內容,并能正確評價材料的主題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等,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評判力。[6]
4.以提高教師的文化專業(yè)素質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判斷力
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fā)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因此,要使我們的學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圍中成長,我們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文化判斷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判斷力,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判斷力。英語教師應該具有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意識相融合的觀念;具有一種開放、包容的胸襟;更具有一種揚棄的意識。[7]
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有所重視,自己先要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內容,它對人的思想態(tài)度、行為傾向都有統(tǒng)領作用和整合作用。教師不能一味的應試教育,造成對人文教育有所忽視。其次,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在知識上有所儲備。教師文化判斷力的培養(yǎng)有賴于教師廣博的知識,因為教師只有具有了廣博的知識基礎,才能對紛亂復雜的文化進行鑒別,才能分清其優(yōu)劣。教師還要努力成為一個文化的研究者,認真研究中西文化,并對中西文化有較強的理解力。因此把能夠體現西方人獨立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公平意識、樂觀主義和與人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探索精神的素材補充到英語材料的中去,采取揚棄的方法,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打下厚實的文化基礎,而非一味地盲目認可西方文化中的一切東西。此外,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更新。為了更好地學習語言,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語言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化判斷力,需要教師時刻注意在教學上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們有親切感。[8]教學活動要由單向傳輸變成雙向互動。在具體的操作上,鼓勵學生形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圖書館或網上查找相關的自己感興趣的英語資料,通過英語討論,辯論,演講的方式相互交流,又可以通過英語寫作的形式復習總結。這既鍛煉學生語言交流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為了更真實和客觀的反映英語語言和文化,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等附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或與內容有關的圖片、影音資料等給學生以最真實的情景。這樣的教學,才更能體現出素質教育和現有效果的教育,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加其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對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理解、處理和應用,從而達到真正素質教育的效果。[9]
總之,文化判斷力的培養(yǎng)應體現在大學英語教育的全過程之中,體現在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只有將學習英語與發(fā)展文化判斷力有機地融合、和諧地發(fā)展,學生才能既掌握英語,又發(fā)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發(fā)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因此,每個大學英語教師應重視在教學中一邊教授英語語言知識,一邊教會學生在接受與體驗多元文化世界的過程中善于識別與取舍、評價與更新文化信息,才能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能力的完整的人。
[1]吳日崗,覃翠柏.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文化判斷力教育[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2]張欣葉.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6):113-116.
[3]劉宏.文化認知與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河西學院學報,2004(4):76-80.
[4]劉彩霞.英語教學中文化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123-126.
[5]姜炳生.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認知問題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2004.
[6]崔校平.英語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J].山東外語教學,1990(4).
[7]姚乃強.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談新《大綱》三、四、五、六部分[J].外語界,2001(1).
[8]魏少敏.借鑒西方教育理念,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6):375-378.
[9]雷海燕.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輸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2):56-58.
H319.3
A
2095-0683(2011)01-0187-03
2009-12-22
段新苗(1978-),男,湖北英山縣人,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
責任編校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