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云
(淮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建國前階級斗爭對婚姻自由的沖擊
薛 云
(淮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建國前,婚姻自由原則在推行過程中受到階級斗爭這一政治因素的沖擊,致使婚姻家庭這一個人空間受到政治的擠壓,也即民生性質的婚姻自由被貼上政治標簽,承載了過多的政治意義,其功能發(fā)生一定程度的異化。
建國前;階級斗爭;婚姻自由
階級斗爭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共產(chǎn)黨宣言》開篇就指出“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1]272劃分階級以及開展階級斗爭,在從誕生時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共所領導的革命事業(yè)中始終占據(jù)著重要地位。1920年11月創(chuàng)刊的上海共產(chǎn)黨發(fā)起組政治機關報《共產(chǎn)黨》月刊第1號《短言》明確指出:“我們只有用階級戰(zhàn)爭的手段,打倒一切資本階級,從他們手里搶奪來政權?!盵2]35~361925年,毛澤東在其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以社會財富占有狀況及政治取向為標準,把中國社會分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中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半無產(chǎn)階級、無產(chǎn)階級和游民無產(chǎn)者等六個階級,其中“大地主和大買辦階級”是革命的敵人。1927年毛澤東在另一篇文章《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中,把農村人口分成地主(包括大中小)和農民(包括富農中農貧農)兩大部分。由于經(jīng)濟利益的對立、社會地位的懸殊,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治理念中,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敵對的雙方,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想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就必須發(fā)動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進行斗爭。
婚姻自由觀念自辛亥革命時期傳入中國,新文化運動時在知識分子階層中得到廣泛傳播,但是直到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政權之前,婚姻自由都只是作為知識分子反封建的旗幟出現(xiàn)的,它并沒有深入到普通群眾生活內部,在實際效果上沒有對封建婚姻制度構成大的沖擊。1927年中國共產(chǎn)黨著手建立自己的政權,主張婚姻自由是其政權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反對封建主義的重要內容。為此,中共制定了相關的法律,通過了相關的政策,使婚姻自由觀念與政治力量相結合,婚姻自由原則由理論形態(tài)轉化為通俗形態(tài),在政治強制力的支持下來規(guī)范普通民眾的婚姻家庭生活。
既然階級斗爭在中共的革命事業(yè)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為了順利推行階級斗爭,進而最有效地推翻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中共把階級斗爭觀念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家庭這一社會構成最基本的細胞不可避免地成為斗爭的戰(zhàn)場之一,作為規(guī)范婚姻家庭的法律婚姻法也承擔了階級斗爭的任務,為了配合斗爭的開展,婚姻自由原則有了階級斗爭的附加功能。
階級斗爭深入到家庭領域并日益尖銳,婚姻自由原則受到?jīng)_擊主要是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指示規(guī)定:“我黨應堅決擁護群眾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退租、退息等斗爭中,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3]2此后,土地改革迅速開展起來,土地政策由減租減息逐漸發(fā)展到?jīng)]收地主土地。以土地為標志的經(jīng)濟關系上的對立引起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在社會生活其他方面的對立,隨著戰(zhàn)爭及斗爭形勢的變化,這種對立波及到婚姻家庭領域,地主、富農的婚姻與貧雇農的婚姻被區(qū)別對待,地主與貧雇農組成的家庭在這種階級對立中受到?jīng)_擊,“革命的策略也仿佛從中得到了啟示,那就是將對革命有危險的人踢出局,剝奪這些人從婚姻中得到幸福的權利。”[4]62
階級斗爭對婚姻自由的沖擊首先體現(xiàn)在理論層面,這從各地方政府頒布的一些法規(guī)、政策中可以看出。比如,中共一些地方政權在婚姻法規(guī)中規(guī)定階級出身不同、政治立場不同為提出離婚的充分條件?!胺蚱拗环揭运接邢铝星樾沃徽叩谜埱箅x婚……二、違反抗戰(zhàn)民主利益,政治思想嚴重對立,不能維持夫妻關系者?!盵5]860“男女因政治意見不和或階級地位不同,無論男女可以提出離婚?!盵5]800“一、惡霸、地主、富農或(有)反革命活動者;二、政治思想立場觀點發(fā)生對立,不能維持夫妻關系者。”[5]892另外,“漢奸”在一些婚姻法中也是提出離婚的充分條件。1934年1月21日公布的《晉察冀邊區(qū)婚姻條例》、1941年7月頒布的《晉綏邊區(qū)婚姻暫行條例》、1941年4月1日《晉西北婚姻暫行條例》、1942年1月5日公布施行的《晉冀魯豫邊區(qū)婚姻暫行條例》、1945年3月16日施行《山東省婚姻暫行條例》以及《淮海區(qū)婚姻暫行條例》,都明文規(guī)定一方“充當漢奸”是另一方提出離婚的充分條件。
在離婚問題上,一些婚姻法律對地主、富農與貧雇農實行不同的政策,具體表現(xiàn)在和地主離婚容易,和貧雇農離婚困難。早在1930年3月,閩西蘇維埃政府頒布的婚姻法中就有專門針對地富階級離婚的規(guī)定:“反動豪紳妻妾媳婦要求離婚者,準予自由?!盵5]797“甲、男大女小者是貧困之家,雖已構成離婚條件,也應盡量動員不離。乙、男小女大者多是富貴之家,離婚條件即便勉強些,也可盡量離。”[5]882“照顧貧苦群眾的離婚問題:婚姻自由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對婚姻問題的基本原則,我們必須堅持貫徹予以實現(xiàn)。但我們體會貧苦群眾夫妻結合的困難,要盡可能的、耐心的反復的多做些勸導說服工作,使他們夫妻重歸于好。”[6]244一些政府的法規(guī)在離婚后財產(chǎn)的分配方面,對地主、富農和貧雇農也區(qū)別對待,“中農及中農以下的老婆,實行離婚之后,在未結婚之前,其間的生活,男子概不負責”,“富農及富農以上的老婆實行離婚之后,在未結婚之前,其間的生活應由男子負責”,“中農及中農以下的老婆在離婚時,只能帶得本人的土地及衣物”,“富農及富農以上的老婆,在離婚時,其中的財產(chǎn)雜物牲畜有享受平均分配之權”[7]236。由此可見,家庭成分越高,離婚后經(jīng)濟負擔就越重,這就為地主、富農的老婆提出離婚提供了經(jīng)濟上的保障,而貧雇農的老婆提出離婚就沒有這些優(yōu)勢,她們在離婚問題上自然就謹慎些。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有意地支持與地主富農離婚,從而為貧雇農提供更多的結婚機會,“對地富的婦女要求離婚是很容易批準的,因為離了婚可以和農民結婚了,而且在運動中不少地方發(fā)現(xiàn)把婦女當果實分配給農民當做老婆,這些很明顯都是把婦女當財產(chǎn)看的封建觀點?!盵8]這些做法導致了“在每次革命論功行賞之日,女人的身體就會和土地一樣被重新加以分配,總的流向是從富人家到窮人家?!盵4]54~55
政府的政策、法律規(guī)定有明顯的階級斗爭氣息,在實施過程中必定對民眾的婚姻生活產(chǎn)生實際的影響。地主、富農及其家屬的一些權利被限制,為了得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在斗爭地主、富農的群眾運動中,出現(xiàn)了貧雇農出身的妻子、丈夫與地富出身的丈夫、妻子離婚的事件,嫁到地主家做媳婦,或娶地主女兒為妻的原本為貧雇農出身的民眾,為了和地主、富農家庭劃清界限紛紛離婚。1932年3月23日,《紅色中華》第十五期上刊載了閩西南的選舉運動就出現(xiàn)這種情況:“富農家之女子因沒有選舉權,紛紛到政府要求離婚,不愿做富農老婆?!盵9]
1947年10月起,《新華日報》(太行版)上開始登載出身貧雇農的丈夫、妻子與出身地主、富農的妻子、丈夫為劃清界限而離婚的事件。史平濤的文章中,歷數(shù)他地主出身的老婆魏守珍在生活中的種種“惡行”,“她常常嫌男人窮,養(yǎng)活不了她”“我穿土布破衣,去行署在路上舍不得吃、喝,節(jié)省路費,可是她花錢不知輕重,穿的是洋布衣服”[10],夫妻間的經(jīng)濟摩擦也被上升到階級斗爭的高度來審視,并且堅決要求和“地主老婆”離婚。編者針對史平濤的文章寫道:“對日大反攻后,由于一些統(tǒng)治階級觀點模糊,是把類似這樣帶有徹頭徹尾反農民思想、情緒、行動的女人,拉做自己‘愛人’的。今天正值三查運動,凡屬和地主女人結婚的同志,應趕快清醒起來,堅決和地主分家,從骨子里去認識地主階級。這篇東西,已足以使我們認識這點,向敵人求愛,或妄想‘改造’敵人,是萬萬行不通的。”涉縣第四區(qū)臺村民兵指導員李張亭,1947年9月10日和偏店地主閨女趙連云定了婚,女方索要貴重的禮物,李張亭就把這種要求放到階級對立的高度來分析,結果非要和地主閨女解除婚約,“階級不一樣,說話也不一樣,咱自己是個干部,和地主閨女結婚才丟人哩?!盵11]上述事例可見,以階級斗爭為內容的政治運動已深入到群眾的家庭生活之中,并對婚姻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沖擊。貧雇農出身的群眾,接受并擁護政府關于階級斗爭的主張,開始用這些理論處理自己的婚姻家庭事務。
1947年10月9日《新華日報》(太行版)第四版上“問答”欄目圍繞“地主女人”,刊登了幾封讀者來信及編者的回答。讀者申秀會來信把地主女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娘家是貧農出身的嫁給地主,另一種是娘家婆家都是地主,但是在“擠封建”群眾運動時改嫁給基本農民特別是農民干部,以求得改變身份得到庇護的婦女。在信中作者指出對于這兩種女人特別是第二種女人群眾在斗爭時敏感程度不夠,“擠封建”沒有把她們徹底的擠出來。編者的回答充滿階級斗爭的氣息,“過去在報上也反映過許多被斗女人和干部、農民結婚后,出了不少麻煩甚至危害,說明她嫁了農民和干部,不一定就是已經(jīng)轉變了,往往是往防空洞躲避斗爭,甚至還是懷著陰謀乘機報復。都應當提起高度警惕,有問題的還應當擠回去,特別是嫁給干部的要更加慎重注意。”讀者翟緒亭的信中指出關于被斗婦女出嫁問題,“獲鹿縣邊沿區(qū),被斗婦女要到距敵近的村莊結婚,群眾怕到下面有害群眾,限制她們到根據(jù)地結婚,有的村干部批準到下邊村莊結婚了,結果群眾不滿。我以為對被斗婦女,就得限制她,不準到下邊結婚才好。因為娘家在上邊,婆家在下邊,會串通消息,危害群眾?!贬槍@一問題編者作了如下回答:“不但要制止她們到下面結婚,到根據(jù)地結婚也應該經(jīng)過嚴格審查。如果有問題,則不但不能準她結婚,還應當加以管制?!盵12]從該欄目討論的內容可以看出,地主出身的婦女在階級斗爭中的無奈,她們的出身使婚姻生活受到?jīng)_擊,離婚以及再婚不是源于感情,而是尋找相對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以此來彌補其出身帶來的不利影響。由此可見,在階級斗爭的場景下,對于地主、富農來講,本應是親情、愛情濃厚的家庭氛圍已被緊張的階級斗爭取代,出身決定了他們在婚姻問題上不可以有感情選擇,他們的婚姻自主權因成分問題被剝奪。
中共為推動其領導的革命事業(yè)早日完成,運用階級斗爭手段來發(fā)動群眾,從政治斗爭角度來考慮無可厚非。但是政治強制力原本是婚姻自由原則推行并發(fā)生作用的重要保障,而隨著階級斗爭深入到家庭領域并給婚姻帶來沖擊,婚姻家庭這一個人空間受到政治的擠壓,使婚姻自由有了附加條件,成為斗爭的附屬品,民生性質的婚姻自由被貼上政治標簽,承載了過多的政治意義,其功能發(fā)生一定程度的異化。因此可以說,婚姻自由的真正實現(xiàn),僅僅有了法律條文的規(guī)范還不夠,它需要有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婚姻家庭領域的改革有賴于整個社會改革的成功。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
[2]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35~36.
[3]中央檔案館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土地改革文件選編[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2.
[4]金惠敏主編.身體的文化政治學[C].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5]韓廷龍,常兆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jù)地法制文獻選編第4卷[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6]全國婦聯(lián)歷史研究室編.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45-1949)[C].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244.
[7]江西省婦女聯(lián)合會,江西省檔案館選編.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C].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236.
[8]梁紅.認真檢討婦女工作嚴格批判錯誤觀點 [N].新華日報(太行版),1948 -12-31.
[9]閩西南選舉運動中的成績[N].紅色中華,1932-3-23.[10]史平濤.是老婆?還是敵人?[N].新華日報 (太行版),1947-10-9.
[11]孫彥,獻清.農民階級的本色 李張亭堅決不和地主閨女結婚[N].新華日報(太行版),1947-10-9.
[12]關于地主家的女人[N].新華日報(太行版),1947-10-9.
D231
A
2095-0683(2011)01-0108-03
2010-12-22
安徽省教育廳2009年度高等學校省級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蘇維埃時期婚姻自由理念與構建和諧家庭問題研究”(2009SQRS073)
薛云(1980-),女,河南??h人,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講師。
責任編校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