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成 胥衛(wèi)川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天津 300011)
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高血壓血脂異常的療效觀察
陳元成 胥衛(wèi)川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天津 300011)
目的:觀察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高血壓患者的血脂異常,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方法:將70例門診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給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改為10 mg,每晚1次,維持治療2個月;B組給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口服,連續(xù)治療3個月。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3個月后監(jiān)測血脂和肝功能。結(jié)果:A組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優(yōu)于B組。結(jié)論:辛伐他汀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的療效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并非劑量越大越好。
辛伐他??;高血壓高脂血癥;不同劑量
據(jù)我國心血管疾病2009報告估計,我國高血壓患者約有2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約有80%的高血壓患者,同時并存其他心血管疾病誘發(fā)的危險因素,而最常見的是血脂異常,高血壓合并血脂異常危害提高3~4倍,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血脂異常和冠心病的關(guān)系極為密切,當高血壓和血脂異常同時發(fā)生時,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將大大增加。臨床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最終目標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患者臨床事件的發(fā)生,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多少和達標與否都是相對的[1]。不同劑量的辛伐他汀在降低LDL-C的幅度及不良反應等方面是有差異的?,F(xiàn)將我院的觀察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本院門診高血壓高脂血癥患者70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壓及高脂血癥診斷標準,排除既往有肝臟疾患、肝功能異常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42~81歲,平均年齡59.45歲;B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59.86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病史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降壓藥氨氯地平5 mg,qd,倍他樂克12.5 mg,bid,連用3個月。在此基礎(chǔ)上,A組每晚口服辛伐他?。▏帨首諬20010750)20 mg,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改為每晚10 mg,維持治療2個月;B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連續(xù)治療3個月。70例患者均進行定期隨訪。
1.3 觀察指標 70例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3個月后監(jiān)測血脂(TG、TC、HDL-C、LDL-C)和肝功能,血生化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0.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參數(shù)之間差異分析用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治療 1、3個月后與治療前比較,TG、TC、LDL-C均有顯著性降低 (P均<0.01),HDL-C、ALT有顯著性升高(P均<0.05);兩組間治療1、3個月后TG、TC、LDL-C、HDL-C無顯著性差異,ALT于治療3個月后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生化檢測指標的比較 (±S) mmol/L
A組 B組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TG 1.65±0.52 1.26±0.38 1.20±0.25 1.68±0.56 1.30±0.32 1.16±0.2 8 TC 5.20±0.85 4.85±0.64 4.56±0.48 5.22±0.92 4.88±0.59 4.38±0.57 HDL-C 1.20±0.36 1.27±0.18 1.28±0.16 1.21±0.39 1.28±0.16 1.30±0.14 LDL-C 3.84±0.86 2.58±0.33 2.29±0.34 3.89±0.79 2.61±0.34 2.28±0.31 ALT(U/L)15.7±10.8 23.2±5.6 33.9±9.6 16.3±11.4 28.4±7.4 55.8±11.7
來自美國Framingham心臟研究中心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高血壓、血脂異常合并存在時,將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可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3~4倍。高血壓合并血脂異常發(fā)生危害更為嚴重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明確,但研究顯示可能與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的損傷,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過度激活關(guān)系密切。對高血壓伴血脂異?;颊叩慕祲褐委煟詈檬走x對血脂水平的控制有益和中性影響的降壓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ACEI或ARB藥物等。臨床上,目前已經(jīng)應用Ca2+拮抗劑與他汀類調(diào)血脂藥組合,共同控制高血壓,而這種治療也成為高血壓治療的最新模式。
辛伐他汀是組織選擇性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可以競爭性地抑制膽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漿和組織細胞內(nèi)的膽固醇濃度降低,同時可刺激肝臟內(nèi)LDL受體密度增加,使血漿LDL-C清除增加和三酰甘油濃度下降。有資料顯示,雖然他汀類降脂藥幾乎不改變頸動脈硬化斑塊大小,但卻明顯降低臨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率,這主要與斑塊內(nèi)成分的改變、脂質(zhì)減少、炎癥反應減輕、內(nèi)皮功能改善、斑塊穩(wěn)定性增強有關(guān)[1]。大量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表明,針對有易損斑塊的高危人群,他汀類藥物除降脂以外對于易損斑塊的穩(wěn)定及血管保護亦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A組患者,開始進行強化辛伐他汀20 mg治療,連服1個月,迅速降低LDL-C,使其達到或者接近目標值2.08 mmol/L,然后改為維持量10 mg,口服2個月,進行二級預防治療,同時動態(tài)隨訪病情、血脂、肝功能等,在安全性方面強于連續(xù)服辛伐他汀20 mg 3個月,而有效性與連續(xù)3個月20 mg辛伐他汀相比無明顯差異。《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指出:他汀類藥物隨著劑量增大,降脂作用增強,但其不良反應也會增多,這也說明在積極推廣降脂達標的理念同時,也應該嚴格檢測其安全性。有資料指出:若調(diào)脂治療LDL-C已接近達標,不一定為非得達標而追加他汀類藥物的劑量[1,2]。因為隨著他汀類藥物劑量的增加,獲益甚微,不良反應的風險卻明顯增加。
[1]陸宗良.關(guān)于血脂達標問題的再思考[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8, 14(3):153-154
[2]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專家組.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TIA專家建議[J].中國卒中雜志,2007,2(4):341-344
R 544.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1.01.013
201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