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秀玲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
闞秀玲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宗教問題具有長期性、群眾性和特殊的復雜性。正確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宗教政策
近年來,隨著信教群眾的增多,社會影響的擴大,要求我們對宗教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以便做好我們的各項工作。全面、正確地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僅是學習、認識宗教的需要,更是我們正確貫徹黨的宗教政策,開展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否則,我們的工作就會有偏差,就會難以把黨的宗教政策真正貫徹落實好,我們貫徹落實宗教政策的效果就會有折扣。
我們黨的宗教理論政策有一個形成、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有過曲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重新確立了正確的宗教理論和政策。進入新的世紀,黨的宗教理論政策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其標志就是在2001年黨中央召開了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江澤民總書記代表黨中央作了重要講話。江澤民同志的講話內容豐富,全面完整地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2004年和2007年,黨中央、國務院又分別召開了全國宗教工作座談會。這兩次會議進一步闡述了黨的宗教理論和政策,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作了進一步的明確。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宗教,怎樣貫徹好黨的宗教政策呢?根據(jù)黨的宗教理論和政策,筆者認為應認識和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江澤民同志在《觀察世界宗教問題必須把握的幾個主要特點》一文中指出,“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長期性,這是我們觀察思考宗教問題的出發(fā)點”。我們觀察宗教問題,必須尊重宗教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最初,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認識能力的限制,人們不能夠理解自然界的很多現(xiàn)象,也不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于是就想象出有“神”在主宰世界萬物。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宗教又與復雜的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階級壓迫和剝削成為宗教存在和發(fā)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在當今世界,傳統(tǒng)宗教仍在發(fā)展,新宗教不斷出現(xiàn),就是在發(fā)達國家,宗教在社會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響?,F(xiàn)在,宗教沖突此起彼伏,宗教極端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結合在一起,攪得世界很不安寧。在現(xiàn)代化浪潮中,宗教不僅沒有衰弱,反而成為當今世界的突出問題之一。這些情況表明,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fā)展的程度,以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還遠未達到足以消除宗教根源的程度。所以,宗教的長期存在有它深層次的條件。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宗教存在的根源仍將長期存在。從長遠看,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人們不斷掌握自然界的奧秘和自己的命運,對客觀世界、生命運動和宗教本質的認識不斷趨向科學和理性,有利于宗教最終走向消亡。但現(xiàn)在提宗教消亡還為時過早。馬克思曾經(jīng)講過,“只有當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時候,現(xiàn)在還在宗教中反映出來的最后的異己力量才會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隨之消失”。我們黨在深刻分析世界宗教發(fā)展歷程、認真總結社會主義國家對待宗教問題歷史經(jīng)驗的基礎上,也作出了一個重要的論斷,就是“宗教走向最終消亡可能比階級、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這一論斷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者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徹底唯物主義立場,有助于根治對待宗教問題上的“短視癥”和犯急躁情緒的毛病。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長期性,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滅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發(fā)展宗教,而要立足長遠,著眼當前,堅持不懈地做好宗教工作。
既然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將長期存在,我們就要本著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原則,客觀地對待宗教與社會主義的相容性,努力去探索如何使宗教成為這個社會的一種和諧因素。“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上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也是我們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宗教問題的一個重要的、正確的途徑。
我國的宗教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存在和活動的,必須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我國的廣大宗教信徒擁護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們同全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這是能夠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政治基礎。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耐心細致地做好宗教界的教育引導工作,根據(jù)各個宗教、各個地方的實際,堅持求同存異、團結多數(shù)的原則,把握好方向,抓住重點;要鼓勵和支持宗教界繼續(xù)發(fā)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fā)展和祖國統(tǒng)一多做貢獻;要在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宗教學識較高的教職人員對教規(guī)教義中的積極因素進行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闡釋,并結合各宗教的不同情況,選好載體和突破口。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正確把握宗教存在的客觀規(guī)律、基本特點及其社會作用的兩重性,堅持兩分法,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宗教問題,努力做到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防止人為地擴大宗教影響。
觀察宗教問題,必須要關注宗教背后的群眾問題。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宗教,各主要的宗教都有很多的信教群眾。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確對待宗教問題,也是正確對待群眾的問題。毛澤東同志說過,有那么多群眾信教,我們要做群眾工作,不能不懂得宗教。做好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是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在我國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與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浯筮@種差異,甚至把這種差異上升為政治上的分野和對立,只能造成人民的分裂,給社會主義事業(yè)帶來損害。在當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不斷增添新力量的歷史背景下,我們觀察宗教問題,對待信教群眾,要有新的視角、新的眼光,對“宗教問題的群眾性”的內涵,要有更高的認識和理解。我國信仰各種宗教的群眾有一億多,他們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做好宗教工作,關系到加強黨同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把廣大信教群眾看作“積極力量”,把黨同信教群眾的關系看作“血肉聯(lián)系”,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和群眾觀的重大發(fā)展,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上的體現(xiàn),必將極大地調動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積極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力量。
深刻理解宗教問題的群眾性,就必然要真心實意地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黨的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其中當然也包括廣大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是我們黨維護人民利益、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最大限度地團結人民群眾所必需的。我們黨處理同宗教界關系的原則是,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正是因為深刻地認識到了宗教的群眾性,我們黨堅定不移地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我們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深刻的、真誠的、一貫的和牢固的,這是由我們的基本觀點和根本利益決定的,既有現(xiàn)實的理由也有歷史的根據(jù),既是理性的抉擇更有法律的保障。我們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大力加強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目標上來。這是一項長期不變的基本政策,必須牢記這一點,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堅持這一點。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更加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增進團結、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
宗教問題本身錯綜復雜,在當今世界社會政治生活中,更具有特殊復雜性。宗教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常常與一定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問題交織在一起。宗教既是一種以信仰有神論為核心的意識形態(tài),又是一種擁有大量信教群眾、文化經(jīng)典、教會組織和活動場所等設施,并不斷開展集體活動的社會實體。這是宗教的一個特殊性。宗教的教義可以喚起信教群眾的感情,宗教的組織可以調動信教群眾的力量。宗教既是可以成為強大民族推行擴張政策和踐踏弱小民族的精神手段,也可以成為弱小民族反抗強權和維護本民族利益的精神旗幟。長期以來,各種政治勢力一直把宗教當作一種重要的手段,以宗教的名義來推行自己的政治意圖和戰(zhàn)略。我國宗教的社會作用仍然具有兩重性,還會受到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階級斗爭和國際上一些復雜因素的影響。對宗教問題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產生消極作用,甚至產生很大的破壞作用。尤其在冷戰(zhàn)結束后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宗教在當代國際關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更加的凸顯出來了。當今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矛盾激烈、沖突不斷,往往和民族、宗教問題卷在一起。狹隘的民族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和霸權主義都在爭奪宗教這面旗幟,都在打宗教牌。這是當今國際政治斗爭中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宗教不僅本身成為國際關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而且往往同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交匯,推波助瀾,對國際關系和世界政治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宗教問題的特殊復雜性,要求我們必須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務。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國家職能的實施。宗教方面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事項和活動,必須納入依法管理的范圍。絕不允許恢復已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和宗教壓迫制度;絕不允許利用宗教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絕不允許利用宗教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妨礙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要進一步強化各級管理部門依法行政意識,不斷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遵紀守法的觀念,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頒發(fā)的《宗教事務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把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制止利用宗教進行的非法活動,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
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還要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決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是基于我國曾經(jīng)長期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有的宗教被帝國主義控制和利用的歷史事實,是我國信教群眾作出的自主選擇,為我國社會各界所歡迎,并得到世界許多國家宗教組織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一方面要繼續(xù)鼓勵和支持宗教界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另一方面,要堅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對我進行的滲透。隨著我國宗教界與境外宗教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們進行滲透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宗教滲透的手段和方式不斷變化,抵御滲透工作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境外宗教勢力不斷對我國進行滲透,企圖培植聽命于境外的宗教代理人、宗教場所和宗教組織,滲透形勢日益嚴峻。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就是絕不允許任何境外宗教勢力重新控制我國的宗教,絕不允許任何境外宗教團體和個人干預我國宗教事務,絕不允許任何境外宗教組織用任何方式在我國傳教。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滲透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領導,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宗教界的教育,使他們在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地抵御滲透。
A8
A
1671-1262(2011)04-0037-03
2011-09-13
闞秀玲,女,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基礎理論教研室副教授,主要從事統(tǒng)戰(zhàn)理論方面的研究。
張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