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菡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58)
論翻譯練習法對英語應用能力提高的作用
董菡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58)
在眾多以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中,翻譯練習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過闡述翻譯法本身的特點,翻譯法在心理學上的意義、語言學上的規(guī)律,高職高專學生素質特點和教學特點下翻譯法的應用等,進一步說明了翻譯法在教學中的恰當運用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吸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翻譯練習法;英語應用能力;教學方法
進入到21世紀后,隨著中國的國際化程度日漸加深,我們急需培養(yǎng)出眾多具備高素質、國際化、實踐能力出眾的實用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適應生產第一線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任務。提高高職高專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素質與國際接軌,不可或缺的工具便是“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學好英語至關重要。如何教好英語,提高英語的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是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眾多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目的的具體外語教學法中,翻譯練習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各種新的教學法在英語教育中廣泛運用,如聽說法,情景法,交際法等等。我們可以把這些教學方法粗略地分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法的代表是翻譯法,這種教學法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基礎,其特點是利用課文,向學生輸入某種語言形式,并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講解,讓學生反復操練翻譯,以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翻譯練習是實施這一教學法的主要手段。現(xiàn)代教學法的代表是交際法,它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同時強調語言技能的應用。
新的教學方法的引入為英語教學輸入了新鮮血液,但這些方法無一例外的都否定并排斥傳統(tǒng)的翻譯練習,反對母語在教學中的運用。語言教學中逐漸形成了一種趨勢,即:強調交際教學法的運用.摒棄在課堂上使用母語,更不進行傳統(tǒng)的翻譯練習。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全英教學.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訓練.甚至生硬的進行口語練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不重視只有在翻譯練習時才能體現(xiàn)出的語言、語法的準確性,只強調“張開嘴說”。
(一)翻譯本身的特點能夠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語言不僅是人們交流信息的工具,還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工具。它的產生和發(fā)展蘊涵了歷史、文化和信仰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習外語的目的是進行交流,起到交流者之間的橋梁作用。翻譯的過程實際是翻譯者在認識到自己的母語與所翻譯的語言之間存在的文化等差異的基礎上實現(xiàn)信息交流的一個過程。翻譯,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個認識母語與譯出語之間的文化、語言差別的過程?,F(xiàn)代功能語言翻譯理論把翻譯定義為復雜的交流行為,其目的就在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建立起和最初的交流目標相一致的交流行為,因此,在英語課上通過進行翻譯練習,學生一方面可以擴展對漢語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在處于英語的環(huán)境當中,盡量忘卻自己的母語。換句話講,學生在進行翻譯練習的時候.所要經歷的思考過程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拋開自己的母語,第二是把自己所熟悉的漢語文化環(huán)境放到英語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中重新進行整理。學生能夠準確、合理地進行翻譯的時候.實際是學生在充分理解了兩種語言的內部差異的前提下,很好地進行相互轉化的一種語言層面上的反映。從這種意義上講,翻譯練習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認識漢語和英語的特點,尤其是那些從比較語言學的角度上講能夠對兩種語言進行區(qū)分,并且影響兩種語言表達習慣的語言特點。因此翻譯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并且能夠最終扎實地掌握所學語言的表達方式。
(二)翻譯練習符合心理學規(guī)律,能夠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國生理學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經典性條件反射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事實上是在建立一個條件反射,他的頭腦中不斷的對聽到的,看到的內容作出反應,形成各種各樣的反射現(xiàn)象,這種反射經過不斷的刺激,逐漸形成一種常態(tài),由母語向外語的翻譯不斷的強化,不斷的熟練,最終形成對英語的一種應用能力,可以自然而然的去聽、說、讀、寫,這些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這種根本的反射,即在學生頭腦深處進行的快速的翻譯,所以從心理學角度講,大量的翻譯練習,不僅是使學生識記英語知識的過程,同樣是一種心理變化的過程,由不能作出反應,到心理境域快速反應,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并通過人體的輸出器官,表達自己的心理活動,其中都包含了復雜的翻譯過程,任何一種非母語的學習過程都大量摻雜著這種翻譯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由生疏經過練習不斷的熟練,最終形成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一種成熟的條件反射——“快速翻譯”,這時也就意味著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高了。它可以表現(xiàn)在其他幾方面的能力當中,如:聽的能力,實際上是通過各種感官將聽到的母語或外語在大腦中快速轉化為自己可以理解的母語后又快速轉化為英語,并發(fā)生確認的這樣一個心理過程;說的能力,事實上是翻譯通過發(fā)音系統(tǒng)輸出的過程;讀的能力,是通過人體的視覺器官輸入,并在大腦中完成翻譯并被大腦理解利用和存儲的過程;寫的能力,實際上是在大腦中將母語翻譯成英語,然后通過手輸出的一個過程。這些具體的能力無一不是心理活動中翻譯活動快速進行的一個個過程,能力的高低就體現(xiàn)在這個心理過程的快慢和信息的準確程度上。這種心理過程是可以通過訓練形成成熟的條件反射實現(xiàn)并完善的,而要達到這樣的能力要求,在外語學習中,翻譯練習是絕對有著重要作用的。
(三)用翻譯練習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符合語言學規(guī)律
有很多人包括英語學習者與教育者,在很長一段時期,都持有這樣的看法,認為翻譯如同寫作一樣是不可教的,大凡矚目的翻譯家都是天生的,具有一定翻譯天賦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并未十分注重翻譯的教學與作用。翻譯課上,許多老師只是隨便到英文期刊或報紙上找一些文章,復印給學生,大段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練習,草草評講,并不涉及任何翻譯理論與技巧。大學外語的老師在課堂上更是很少用翻譯,很少或不敢使用母語,偶爾用了翻譯手段也覺得有愧于心。大多數(shù)人反對翻譯法,無非是怕母語對目的語產生干擾作用,即母語的負遷移(Lado,1957)。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們的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母語是他們的第一語言。對于中文中的語音系統(tǒng)、詞匯構成、句型結構、語法規(guī)則等他們已經客觀的牢記在心。如果一味地主張讓學生拋開母語,這是極不現(xiàn)實的。因為學生在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拿母語和外語作比較,若引導不當,反而會將母語中的語言規(guī)則錯誤的套用到外語中。其實,母語對外語學習有負遷移,另一方面,母語也會對外語的學習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就是所謂的“正遷移”。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利用母語來幫助教學。而用母語進行教學的常用方法就是翻譯,通過難字難句的翻譯練習,英漢互譯,情景寫作,語篇翻譯等去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拓寬語言外知識等。
(四)高職高專學生素質和教學特點使翻譯練習法利于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其一,學生的英語基礎需要語法翻譯法。高校的擴招使生源大眾化,在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對象主要來自普通高中、職業(yè)中學、中專學校、技工學校,與更高層次的學校學生相比,整體素質差距很大。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基礎差,部分學生不會拼讀單詞,詞匯量很少;朗讀能力差,大部分人不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語法沒有掌握,分不清謂語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及詞的變形;書面表達差,用漢語格式表達英語,語法概念差。綜上所述,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也就是從朗讀單詞、句子、課文,學習基本語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結構和表達模式入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語法翻譯法正好可以很好地勝任這樣的教學任務,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
其二,我們的學生是中國學生,多年生活在漢語的背景下,同漢語背景進行人為的割裂只能使其結果造作和不自然,處處留下大量人工雕琢的痕跡,出現(xiàn)眾多的差異。比如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理解之間的差異,學生對原文的理解和使用另一種文字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差異等。我們雖然應教會學生逐漸地養(yǎng)成使用英語進行思考的習慣,以利于提高學生表達思想的流利度,但是作為在漢語環(huán)境中生活了十幾年的學生,完全擺脫漢語的影響是不可能的。關鍵在于教師怎樣巧妙地利用學生這一特征,將此引入兩種語言和環(huán)境交疊出現(xiàn)和使用的過程中,以達到最佳教育的目的。
作為中國學生,標準的語言運用不僅體現(xiàn)在流利的口頭表達上,同樣體現(xiàn)在使用準確的漢語表達出原文的意思。在學生抱怨學完課文后腦中沒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記時,他們沒有意識到,教師同樣忽略了,翻譯是一條捷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詞匯的印象,他們同樣會記住并學會它們出現(xiàn)的場合以及它們的具體用法,用準確的漢語表達出原文的思想,以及使用正確的英語表達出漢語原文的思想,這正是鍛煉學生使用兩種語言的一個極好機會,因此,對外語的最好理解是使用另一種語言把它準確地表達出來。無論多么不同的兩種語言,其間總有相同的地方,不能使學生貌似理解原文,卻無法準確地使用另一種文字表達出來。
(五)翻譯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穩(wěn)固的自學能力
翻譯法以閱讀為主要教學目的和訓練手段。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學習者的閱讀速度、閱讀質量及閱讀心理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通過閱讀,學習者還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學會了如何親手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翻譯法素來注重語感的培養(yǎng),這種具有自動化傾向的學習習慣在整個語言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翻譯法,對班額無特殊要求,有利于大班上課。易于操作;語法翻譯法在具體操作中采用母語與目的語對比的方式,大部分內容用母語講述。該方法在授課過程中,只要有良好的教學秩序,只要能保證每個學生能聽清楚老師的授課,班額大小對教學并無實質性影響。因此有人說它是“一種最低限度可行的教法”。
在使用翻譯法進行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在具體課堂運用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每堂課使用漢語的頻率應占到一定的比例,不必避嫌,不必因為從英文教師口中講出了漢語而深感不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學生每堂課中集中精力的時間約20分鐘,在這有限的20分鐘內,交替地,有比例地使用英漢兩種語言,不僅可以改變課堂中單調、乏味的學習氣氛,而且可以時時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之集中精力。在教師有效、準確地使用漢語的同時可以時時提醒學生充分意識到自身漢語水準的差距,以便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使其漢語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國外的教學方法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教師。因此,課堂活動應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主,給予學生以學習的動機,使其主動求學,而翻譯的課堂活動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和嘗試,并從中受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由于語言自身的特點以及在教學實踐當中經常能夠碰到的學生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應用翻譯練習有著實際的益處,它可以幫助學生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提高對英語的認識,克服漢語對英語學習造成的困擾,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翻譯練習的重點應該放在漢、英存在差異的地方,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練習,來達到最佳的教學目的和效果。當然并不是說翻譯練習又成了教學重點,應該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只有合理安排課堂上、下交流活動與適當?shù)姆g練習的比重,才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學生。翻譯用在教學中,并非簡單的語法翻譯。翻譯也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它是語言、文化、思想的傳遞。包含著理解、推理、表達的綜合智慧。在教學中恰當?shù)氖褂梅g,能增強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吸收,達到教與學上雙豐收的效果。
[1] 周依萍,李亞舒.英漢語比較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 許崇信.翻譯理論和翻譯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萍挤g,1997,2.
[3] 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 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
[5] 柬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6] 周玉忠.英語語言文化對比法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7] 傅敬民.論譯者的個性問題[J].上??萍挤g,1997,4.
G71
A
1008-7427(2011)04-0039-02
20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