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滬
(廣東培正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830)
總有一些歲月使她憂傷
——讀遲子建的短篇小說
胡敏滬
(廣東培正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830)
遲子建的短篇小說以其散文化的筆法、憂傷的情懷等構(gòu)成的開放文本而特立獨行。她以超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將惡的東西撇開,深入到人的內(nèi)心,將那些最明凈最具人性的東西,如探寶般挖出來,呈現(xiàn)在眾人面前,讓你驚嘆這世間還有如此純粹而美麗的情感并為它的消失而感嘆、憂傷。
遲子建; 短篇小說; 憂傷
遲子建是繼蕭紅之后又一位頗具特色的東北女作家,她的小說講述東北邊鎮(zhèn)鄉(xiāng)民瑣屑生存狀態(tài)的故事,敘述視角獨特,語言從容、淡定,有一種淡淡的揮之難去的憂傷。她的作品如一首洋溢著泥土氣息的鄉(xiāng)村牧歌,具有一種沉靜綿長的韻味,你無需刻意尋找,就能在她醇厚的帶有地方特色的語言中,感覺到那種朦朦朧朧的憂傷,如一陣輕霧,由遠(yuǎn)及近,淡淡的襲來。她的憂傷是自身情感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的體現(xiàn),給她的小說增添了一層傷感與凄美,就像《親親土豆》里所描寫的:
“如果你在銀河遙望七月的禮鎮(zhèn),會看到一片盛開著的花朵。那花朵呈穗狀,金鐘般吊著,在星月下泛出迷幻的銀灰色。當(dāng)你斂聲屏氣傾聽風(fēng)兒吹拂它的溫存之聲時,你的靈魂首先聞到了來自大地的一股經(jīng)久不衰的芳菲之氣,一縷凡俗的土豆花的香氣。你不由在燦爛的天庭中落淚了,淚珠敲打著金鐘般的花朵,發(fā)出錯落有致的悅耳的回響,你為自己的前世曾悉心培育過這種花朵而感到欣慰?!?/p>
——《親親土豆》
《親親土豆》描寫了一個身患絕癥的丈夫?qū)ζ拮拥年P(guān)愛及其對故鄉(xiāng)土豆的留戀。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當(dāng)?shù)弥约荷砘冀^癥將不久于人世時,寧可死在自家的土豆地里,也不愿意徒勞地在醫(yī)院花錢。然而他卻用給自己治病的錢為妻子買了一條寶石藍(lán)色的軟緞旗袍,并囑咐她,明年夏天一定穿上。小說結(jié)尾處當(dāng)李愛杰最后一個離開秦山的墳時,秦山墳頂上忽然墜下一只又圓又大的土豆,一直滾落到妻子的腳邊,仿佛小孩子乞求母親至愛的親昵,妻子輕輕嗔怪留下一句“還跟我腳呀”? 可以看出,原本艱辛的生活已經(jīng)為那濃濃的樸素愛情所消解、升華。一股暖人心懷的柔情油然而生,這種氣息彌漫于整篇小說。遲子建對人性善良、悲憫、溫婉的肯定,恰恰是通過人性中的詩意之美、傷懷之美來體現(xiàn)的。
《霧月牛欄》中的寶墜是在八年前因為由于窺探了繼父的秘密而使繼父羞惱交加,在一個有霧的天氣將“一拳將寶墜打到在牛欄上”,這一失誤致使他的大腦受傷而成為弱智。從此繼父“悔恨難當(dāng)”,負(fù)疚的憂傷使他“喪失了與女人親熱的能力?!?也“使他沉默寡言。”一想到此事,一看到寶墜,這位繼父就哭。因為悔恨,便使得這個憨厚的漢子以還債的形式加倍地對寶墜好,寶墜住牛屋,他就把牛圈拾掇得比人住的屋子還暖和,還天天給寶墜送飯,在他的生命走到終點時,還“憐愛地看著寶墜,大顆大顆的淚水流到凹陷的雙頰?!边@些舉動,連寶墜的母親都特別感動。霧總是纏繞在寶墜與繼父周圍,揮之不去,隔著濃濃的霧,隔著濃濃的憂傷,寶墜在這邊,繼父在那邊。終于,繼父在一個有霧的早晨帶著他的悔恨及憂傷去世了,留下了那個憨傻的寶墜,不明白為什么在有霧的日子里他就格外地想哭?!八诳簧?,環(huán)顧著愈發(fā)顯得昏暗的牛屋,不明白那霧怎么年年都來?!毙≌f的語氣是平淡的,語言是樸素的,可正如她自己所說:“我喜歡樸素的生活,因為生活中的真正詩意是浸潤在樸素的生活中的,所以,我信奉用樸素的文字來表達(dá)傳神的生活這一原則?!盵1]通過這些樸素的、波瀾不驚的語言,我們越能驚心動魄地感覺到繼父對那個有霧的早晨的懺悔。
《逝川》中的吉喜老人一生既辛酸無奈又厚重飽滿,既是一個悲劇又是一曲頌歌。年輕時的吉喜是一個豐腴挺拔、明眸皓齒的姑娘,她精明能干,能捕魚、刺繡、剪裁、釀酒;她惹人憐愛,男人們都喜歡到她家喝酒抽煙葉??墒沁@個百里挑一的女人終生沒人敢娶,與她相互愛慕并有過親密關(guān)系的胡會卻娶了毫無姿色和持家能力的彩珠——不是吉喜不好,恰恰是因為“你太能了,男人在你的屋檐下會慢慢失去生活能力的”。這個原因多么讓人心酸和無奈! 吉喜是大家都愛的吉喜,卻沒有一個人與她相守一生。男人向她討煙抽,親切地叫著“吉喜吉喜”,然而抽完煙后男人們大都拍拍腳掌回家了——這樣的場景濃縮了吉喜一生情與愛的傷悲。時光無情地流逝,吉喜一個人孤獨地生活,滿懷憂傷卻從未絕望,“吉喜過了中年特別喜歡唱歌,她站在逝川旁刳生魚時要唱,在秋季進(jìn)山采蘑菇時要唱……”吉喜唱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對抗孤獨和平淡生活,憂傷地快樂著。后來吉喜“開始沉靜地迎接她頭上出現(xiàn)的第一根白發(fā),頻繁地出入一家家為女人們接生,她是多么羨慕分娩者有那極其幸福痛苦的一瞬間啊”——吉喜成了接生婆,孤獨一生沒有兒女的她把無數(shù)的嬰兒牽引至人間,懷著自己的憂傷體會別人的幸福,這在某種意義上填補了她終生的缺憾,并且更有一種神圣的意義。
《清水洗塵》在地域文化的背景下講述了一個少年在精神斷乳期自我成長的故事?!岸Y鎮(zhèn)的人把臘月二十七定為放水的日子。所謂‘放水’就是洗澡。而鄭家則把放水時燒水和倒水的活分配給了天灶。天灶從八歲起就開始承擔(dān)這個義務(wù),一做就是五年了”,但是“天灶從未擁有過一盆真正的清水來洗澡”,“總是就著家人用過的水洗澡”。并且因“總是就著別人的臟水洗”還總是遭到同齡人的嘲笑,少年的憂傷,奶奶是全家人里第一個洗澡的,但奶奶也有奶奶的憂傷,奶奶因為天灶拒絕用她的洗澡水而引起的悲傷:“他發(fā)現(xiàn)奶奶還沒有回屋,她見天灶提著滿桶的水出來了,就張大了嘴,眼睛里現(xiàn)出格外凄涼的表情。‘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說?!蹦赣H也因為父親要去幫“在男人面前永遠(yuǎn)是一副天真表情”的蛇寡婦修澡盆而倍感煩躁,“‘天云真夠討厭的?!吖褘D一走,母親就開始心煩意亂了,她拿著面盆去發(fā)面,卻忘了放酵母,‘都是她把蛇寡婦招來的?!遍L到十三歲的少年天灶,精神也要成長了,他爭取的不僅僅是一盆家人未曾“ 染指”的潔凈的洗澡水,他的倔強執(zhí)著表明了他對精神尊貴和人格獨立的可貴追求,天灶的這種成長的覺醒是伴隨著在生活中被忽視的憂傷而產(chǎn)生的。作者在這里勾畫的細(xì)節(jié)簡約而飽滿,處理人物以素描式的筆法,展示出奶奶自崇式的委屈,父母假嗔真愛的別扭,以及天灶青春臨到的隱隱騷動?!肚逅磯m》在一個小小的地域風(fēng)俗上做足了文章,讓讀者看到人性是多么豐富豐滿。
《一匹馬兩個人》不憑曲折的情節(jié)吸引人,也不靠重大的事件感染人,而是借淡淡的憂傷感化人。這篇小說寫了偏遠(yuǎn)農(nóng)村的兩個老人,及他們的一匹老馬。寫了他們孤寂、單調(diào)、沉悶的成存狀態(tài)。通篇一開頭就標(biāo)明:“馬是瘦馬,且有些老了,走起路來就難免慢慢騰騰的?!币驗橛泄餐捏w態(tài)特征,被老馬拉的兩個人“早在幾年前就停止在它身上動用鞭子了?!边@種“慢慢騰騰”其實也在暗示他們的生活是迂緩的、平淡甚至灰色的,再加上被判了強奸罪的兒子給他們的恥辱感,使他們與村民隔離,過著更為閉塞的生活,他們的鐘擺也“慢慢騰騰”起來。
老太婆的死老頭一開始并沒有注意,還以為不見了的老太婆在和他“藏貓兒”,等意識到事情的嚴(yán)重性,折回去找到躺在地上的老太婆,并弄明白她已死去時,老頭也不是驚天動地的哭喊,遲子建而是用了極平淡的筆調(diào):“他知道她是死了。他沒有哭,而是分外委屈地說:‘你怎么說飛就飛了呢?’”馬車上的女主人死后,老頭雖日日夜夜四年妻子,常常到墓地去看她,但也只“呆呆地看上一刻”,既不舉行什么儀式,也沒有痛哭流涕地表達(dá)思念,一切都悶在心里,讓人覺得木呆呆的。老馬有口難言的思念,那是因為它無法以有聲的語言作自我表達(dá),老頭呆呆的思念,我們分明能夠感受到老夫妻倆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潤物細(xì)無聲的感情以及這份感情給老頭帶來的深深的憂傷。寫到老頭的死,也是極簡短的一句話:“老頭死了?!崩像R的死,也是娓娓道來,用的是無關(guān)緊要的與其:“老馬就這樣聽了三天的割麥聲,然后平靜地死了?!蓖ㄆ际沁@樣平實簡約的話語。作者越是這樣地不動聲色,越能感覺到氣氛的壓抑與情緒的憂傷。
蘇童在讀遲子建這篇小說時,也說:“《一匹馬兩個人》當(dāng)中,你也感到當(dāng)遲子建左手彈她自己美好而憂傷的旋律,右手試圖去彈出一組不和諧的和弦,結(jié)果她的手似乎被燙著了,主旋律余音繞梁。”[2]
《采漿果的人》在似乎遠(yuǎn)離現(xiàn)代生活的小山村金井,人們以自然的轉(zhuǎn)換更迭為日歷,春種秋收冬藏,過著自然而閑適的鄉(xiāng)村歲月。一個外來的收漿果的人和他的汽車,打亂了金井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得現(xiàn)錢”的買賣蠱惑了這些山里人,金錢的魅力使他們忽略了自己春種秋收的自然規(guī)律。與其說收漿果的人欺騙了采漿果的人,不如說采漿果的人自己的欲望給他們帶來了痛苦。曹大平夫妻倆趕了個大早,采了半籃山丁子,又決定過河去采對岸的山丁子,又深又急的河水險些將曹大平?jīng)_走,曹大平的妻子救了他的命,卻丟失了那半籃山丁子和他的褲子。曹大平因此臥床不起。他的病不單在折磨他自己,也在折磨曹大平的女人,“她既不能采漿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著他?!鄙裆彩瞧鄲淼模t子建是悲憫的溫情的憂傷的,在處理采漿果的人們本能的對金錢的欲望時,賦予他們非常令人同情的人性化的色彩,其中對蒼蒼婆的感慨最多。蒼蒼婆從三十歲上就開始了守活寡的生活,“蒼蒼婆就在金井女人們的敵意目光下一直走向了垂暮之年?!薄吧n蒼婆不像別的女人遭了難后終日以淚洗面、唉聲嘆氣,她的頭發(fā)全白了之后,她的心也仿佛一下子跟著變得光明了,她愛說愛笑了,學(xué)會了抽煙喝酒”。她加入采漿果的行列,開始還“一本正經(jīng)地將它交給收漿果的人,換來幾十塊錢。”卻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當(dāng)她獨自在林中垂下老邁的腰,手指觸及到皺紋累累的已經(jīng)蔫軟的都柿的時候,她的心凄涼了,想著果實老了還有人尋覓,女人老了卻是無人間津。她嘗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極了,這甜讓她更覺凄涼,想著老果子甘美異常,而老女人就像一條干涸的河流,再無人涉足了,蒼蒼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抑制一下滿腔的悲涼。”在這個活動中她更多的是暫時的自我解脫和釋放,蒼蒼婆的背影是孤獨而憂傷的,連收漿果的人都為了給她一個安慰,“曾丟給她一張十元鈔票,讓她買酒?!本瓦B王一五和豆芽父子倆也是憂傷的,父親王一五好裁縫,可他做的衣裳只有巴掌大,從來不屑做給人穿,他的兒子豆芽好作畫,但從來不畫人,父子倆都認(rèn)為“世上的人都是丑的?!彼麄冎挥屑尤氩蓾{果的行動才是自由的。他們思想的憂傷導(dǎo)致他們這種行為的怪異。在大雪紛飛的第二天,人們因為沉溺于采漿果賣錢的行列耽誤了收成,“人們臉上滿是凄苦的表情。有的女人甚至撲倒在雪地上哭了起來,哭他們的土豆、白菜和紅紅的蘿卜,好端端地就被冬天給糟踐了。他們冬天吃什么?他們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金井人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他們認(rèn)定這輛卡車是魔鬼變成的?!闭麄€金井人沉浸在現(xiàn)代文明的某些方面對底層邊緣人心理化的傷害的憂傷中,遲子建也許要表達(dá)的是凸顯人生常數(shù)的不變的道德律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遲子建的筆調(diào)是平淡而又凄婉的,語言是樸素的,聲調(diào)是柔美的,她總能營造出一種墨汁在宣紙上慢慢氤氳的氣象,如小河流水舒緩而曲折。她的作品中沒有“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的肅殺悲壯之氣,不會以血腥和恐怖的場景讓人的心靈受到震撼,讓你的眼光備受蹂躪和刺激。她的作品適宜在清風(fēng)明月之夜展讀,清心明目,讓你品味到人生的樂趣,得到啟迪,從而珍愛人生,更好地走好自己前面的路。
[1] 文能,遲子建. 暢飲天河之水[M].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
[2] 蘇童. 一種敘述的信仰[N]. 北京晨報,2008-05-18.
Years of Grief——An Appreciation of Chi Zijian’s Novelettes
HU Min-hu
Chi Zijian’s novelettes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 prose style and sorrowful feelings in them. With a great mastery of language, she puts aside the evil things, probes into human being’s inner heart and presents the purest and most humane aspects in front of the readers, who are astonished for their purity and glamour, and distressed by their disappearance.
Chi Zijian; novelettes; grief
I24
A
1008-7427(2011)06-0062-02
201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