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慧芳,曹逸韻
(上饒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
淺析大學英語聽力理解中的預設
占慧芳,曹逸韻
(上饒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
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聽力能力依舊是困擾廣大師生的重要問題,本文擬從預設分析的角度探討提高大學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問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預設知識貫穿于聽力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增強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和語言推理能力,從而提高聽力理解水平。
大學英語聽力;預設
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大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差一直是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強大阻力。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聽力能力依舊是困擾廣大師生的首要問題,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多年來,眾多學者和專家多角度、多層次地剖析了我們面對的這一大難題,不斷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應對策略,對這一問題的解決作出了各自的貢獻。本文擬從預設分析的角度探討提高大學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問題。
預設(presupposition),也稱“前提”、“先設”,最早是由德國哲學家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來的。預設作為推理中的前提,可用真值理論來描述,把意義看作是語言本身所固有的,即屬語義學范疇;也可從說話人和聽話人互動交際的角度來描述,認為意義是說話人和聽話人在交流中構(gòu)建而成的,則屬語用學范疇。也就是說,預設分為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兩方面。來看這兩個句子:a). John’s brother has just got back from Japan. b). John has a brother. 當從語義預設分析,即從邏輯、語義的角度分析兩句的真值關系。不論 a句是真是假,或有無存在的價值,b句均為真,即a句預設了b句。從語用方面進行分析,預設是指那些對語境敏感、與說話人(有時還包括說話對象)的信念、態(tài)度、意圖有關的前提關系。(何自然1997:68)換言之,從語用角度看,預設是說話人組織信息的策略,表明說話人的意圖、說話人對聽話人所掌握信息量的估計。仍以上句為例,說話人意圖傳遞給聽話人某一個人已經(jīng)從Japan回來了這一信息,具體的表達方式就要看他如何估計聽話人對他所提及的這個人的熟悉程度而定。說話人之所以直接說出a是以判斷聽話人也知道b為前提的,若假定聽話人并不知道b,那么談話將無法順利進行,此時說話人有必要提供相應的信息。可見,語用預設在語言交際的信息流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發(fā)話者在發(fā)出一個語段時往往同時表達了預設信息和斷言信息。斷言信息構(gòu)成了信息流中的新信息,而預設信息則是信息結(jié)構(gòu)的起點,它所傳遞的是發(fā)話者對共知信息的假設或交際雙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朱永生,苗興偉. 2000)
Saeed(2000:94)認為,從語義預設的角度出發(fā),語句被看作是外部的事物,即我們不必在乎其產(chǎn)出過程,以及說話人及聽話人的個體性。意義被看作是語句本身的屬性,而并非由其參與者構(gòu)建。因此,對語義預設的把握要從語言內(nèi)部入手,著眼于語言本身的形式和結(jié)構(gòu)的研究。對語用預設的認識可以簡要歸納為兩個基本特征:“合適性”(felicity)和“共知性”(mutual knowledge),預設的合適性,取決于說話人,指說話人發(fā)出符合特定的現(xiàn)實語境的適合的話語,體現(xiàn)說話人和語句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語用預設必須是談話雙方共知的信息和共有的背景知識,這就是預設的共知性。合適性和共知性對話語的理解十分重要,這是保證會話順利進行的條件(何自然. 1988:113)在發(fā)話者與聽話者的互動過程中,發(fā)話者為了語言表達的簡潔性和經(jīng)濟性,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假設將聽話者已了解或被認為是沒有異議的信息處理為預設信息。(何兆熊 2000:287)
預設的產(chǎn)生往往是通過某些特定的語詞或結(jié)構(gòu),統(tǒng)稱為“預設觸發(fā)語” (presupposition triggers),又叫“前提觸發(fā)語”,是產(chǎn)生預設的誘發(fā)因素。如“John’s brother”、“You are late again”,前一句的預設是“John has a brother”,后一句是“You have ever been late”,其中“’s”屬格、“again”就是預設的觸發(fā)因素,即“預設觸發(fā)語”,這是語義層面上的預設觸發(fā)語。語用層面的預設觸發(fā)語主要取決于語境和說話人意圖,體現(xiàn)于語調(diào)和文化等因素,也可包括某些特定的句法結(jié)構(gòu)。
3.1 語義預設
語義預設的觸發(fā)語形式主要反映在一些詞和句法結(jié)構(gòu)等語言表層結(jié)構(gòu)形式上。
3.1.1 許多預設是由某些詞項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其中多數(shù)為動詞。如(各例中b句均為a句的預設信息):
1). 敘實動詞 ( factive verbs ) regret , realize 等。如:
a. I realized I dialed a wrong number. /b. I dialed a wrong number.
2). 評判動詞(verbs of judgement)criticize, blame 等。如:
a. He blamed me for making mistakes./b. I made mistakes.
3).狀態(tài)變化動詞 (change of state verbs)start, begin,stop等。如:
a. He stopped smoking cigars./b. He had been smoking cigars.
3.1.2 也有一些預設觸發(fā)語來自句法結(jié)構(gòu),如:
1)分裂句和假分裂句,如:
a. It was John who gave Mary a handbag. /Who gave Mary a handbag was John.
b. Somebody gave Mary a handbag.
2)從句,如時間狀語從句和比較結(jié)構(gòu),如:
a1. I went to bed after I finished my homework./b1. I finished my homework.
a2. This tree is even taller than that one. /b2. That tree is tall.
3)虛擬語氣,如:
a. I wish I could perform the task./b. I can not perform the task.
3.2 語用預設
3.2.1 語調(diào)的預設
在口頭言語交際中,語調(diào)重音在語句中的位置就是所傳遞信息的焦點。而重音在語句中的位置要以說話人為達到不同的交際目的而選擇的不同的預設為轉(zhuǎn)移。如“John kissed Mary”,如果重讀“John”,則是以“Somebody kissed Mary”為預設的,說話人以 “John”為信息中心;如果重讀“Mary”,則“John kissed somebody”是句子的預設,說話人以“Mary”為信息中心;如果重讀“kissed”, 則句子的預設為“something happened between John and Mary”,說話人以“kissed”為信息中心??梢?,語調(diào)在傳遞信息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音的位移變化是根據(jù)不同的預設而變化的。
3.2.2 句法手段
人們在言語交際中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預設,利用句法手段來達到突顯信息的目的。“it +be … that/who …” 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中,焦點信息總是緊跟在“be”之后的部分。句子“John studi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預設而變換為幾個不同的強調(diào)句。信息中心可以是“John”,預設是“Somebody studi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說話人要告訴聽話人是“John”而不是別人;信息中心也可以是“in the classroom”,以“John studied somewhere yesterday”為預設,說話人告訴聽話人是“in the classroom”而不是在別的什么地方;信息中心還可以是“yesterday”,其預設為“John studied in the classroom the other day”,說的是 “yesterday”而不是其他時間。
3.2.3 文化的預設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反過來,文化也影響著語言,兩者緊密結(jié)合,不可分割。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語言形式的同時也注重文化知識的導入,否則,極易造成由于必要的文化背景的缺失而導致語言理解上的失誤。以一篇題為“Dating with My Mother” 的聽力語篇為例。中國的學生看到這個標題會感到費解,其一,由于中國人對于“約會”的理解和“dating”對于美國人而言是不完全相同的,“約會”的語用預設是戀愛的男女單獨會面,往往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而“dating” 僅僅指與異性相約見面,并不總和談情說愛有關。其二,由于中國人和美國人對于家庭的觀念大不相同,中國人認為一家人就該歡聚一堂,其樂融融;而美國人追求獨立的生活方式,希望和子女分開居住。
3.2.4 共有信息
通過共有信息作為語用預設基礎來表達語用含義通常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也就是說,話語的語用含義并不直白地表現(xiàn)于話語的本身,而是需要聽話人結(jié)合話語內(nèi)容之外的相關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作出合理判斷。如對話:A: Where’s my fish? B: I saw a cat jump out of the window just now. 說話人B的隱含意思是“可能是那只貓把魚給偷吃了”,其語用預設基礎是人們的共有信息,即“貓愛吃魚”這一事實。再如:Woman: What’s the problem, Peter? You look really pale. Man: I feel like throwing up. I’m afraid you have to drive the kids to school this morning. Question: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男士要女士開車送孩子上學,這就激活了我們對“父母常常送小孩上學”這一語用預設,從而推斷出平常是男士送小孩上學,那天他身體不適不能去送,只能讓女士去送,不難得出結(jié)論,他們是夫妻關系。
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預設理論的傳授,講授一些常出現(xiàn)的預設類型,加強學生對蘊含在話語中的預設的識別能力,引導學生運用預設理論知識對話語進行分析,領會說話人意圖,準確獲取有效信息,并增強綜合判斷和語言推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更好地貫徹和實施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 何自然.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 朱永生,苗興偉. 語用預設的語篇功能[J]. 外國語,2000,3.
[4] Saeed, John I. Semantics [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 何自然. 語用學概論[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 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A Brief Analysis of Presuppo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ZHAN Hui-fang,CAO Yi-yun
How to improve English listening ability remains a troublesome problem. This paper tries to approach the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uppositio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be teaching the theory of presupposition throughout the English class with the aim at helping the students with the ability of reasoning and obtaining key information so as to enhanc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presupposition
G42
A
1008-7427(2011)06-0143-02
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