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方
(大連教育學(xué)院附屬高中,遼寧 大連 116021)
新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唐之方*
(大連教育學(xué)院附屬高中,遼寧 大連 116021)
作文題是語文高考試卷中賦分最多、最具綜合性、應(yīng)用性的試題。近年來最常見的新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是需要深入分析探討的重要問題。
高考;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
作文是語文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題是語文高考試卷中賦分最多、最具綜合性、應(yīng)用性的試題。一個考生積累的多少、見識的深淺、品位的高低、語言的文野,都可以從作文中反映出來。
2006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卷的作文題改弦更張,放棄了使用7年之久的“以……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的命題方式,作文要求變?yōu)椤耙筮x擇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biāo)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習(xí)慣稱之為“新材料作文”的要求。所謂“新材料作文”,即作文提供一則材料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話題,要求考生閱讀材料,根據(jù)自己對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biāo)題進行作文。這樣的命題方式便于考生展示自己的才華與個性,在作文的審題立意方面有極大的開放性。
學(xué)生有最大限度的選擇權(quán)。話題作文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其材料是為了引出話題,引發(fā)考生的想象和思考,考生行文中對這個話題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而新材料作文在寫作內(nèi)容和形式上給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選擇權(quán),即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審題立意的范圍很廣,學(xué)生可以根據(jù)所給材料自主立意,利于考生寫出有個性的文章。
學(xué)生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權(quán)和探究權(quán)。新材料作文與以前的材料作文主要的不同點在于它的審題立意只要不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在中心角度和非中心角度立意,均視為符合題意。審題立意的角度放寬,使學(xué)生寫作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選擇性和探究性。新材料作文所給材料可能是多角度多側(cè)面的,選取其中任意角度或側(cè)面立意都不能算錯誤;若能抓住材料的中心內(nèi)容、確立中心角度去立意,那就可以讓自己的作文成為一篇立意準(zhǔn)確的文章。
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新材料作文是介于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之間的一種作文形式。高考時很多同學(xué)拿到材料之后,無視命題材料的限制,沾點邊就寫,看到材料中的一個或兩個詞語就落筆行文,至于這幾個詞語在本文到底是什么含義則不甚了了,這樣寫起文章來,自然是下筆千言而離題萬里。由此看來,對新材料作文來說,審題立意是一個關(guān)鍵。在實際運用當(dāng)中,怎樣才能做到審對題、命中中心角度呢?關(guān)鍵在于要明確所給作文材料中的三個重要的因素——是誰(WHO),做了什么事(WHA T),為什么要這樣做(W H Y)。
先看一則例子:
“沙灘上撒滿了閃光的貝殼,像是掉了一地繁星。那孩子拾起一個貝殼看看,隨手就把它丟棄。他已經(jīng)尋找了一個下午,始終沒有找到他心中最美麗、最稀罕的貝殼。夕陽把海和天空渲染成一片深深的紫色,他的伙伴們快樂地哼著歌兒,提著滿滿一籃子貝殼走了,只有他仍孤獨地拖著長長的影子在海灘上茫然地尋找。海浪喧嘩著卷上來,洗去了留在沙灘上的小小足跡,他手中的籃子仍然空著。他還在尋找,不停地尋找……
我們看到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兩類,分別是“小孩”和“伙伴”,我們用 W HO來代替。他們都撿了貝殼,但是結(jié)果卻不同——“小孩”沒撿到,“伙伴”撿了滿滿一筐的貝殼,我們把他們做的事情用W HA T來代替。分析導(dǎo)致不同結(jié)果的原因——“小孩”因為想找到他心中最美麗、最稀罕的貝殼,所以到最后籃子仍然空著;而他的“伙伴”撿起的是他們認為比較美麗的,所以滿載而歸,我們把這個原因用WHY來代替。
材料分析到這里,我們可以針對這兩種不同的角度進一步分析。首先針對那個孩子的做法,我們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從肯定的角度看,他志存高遠,追求完美,雖然會丟掉眼前的利益,但只要不停地尋找,就會尋找到人生中最完美的“貝殼”。從否定的角度看,他應(yīng)該珍惜身邊美好的東西,及時撿起來,也許就能享受到生活中的每一份喜悅;人生應(yīng)該有目標(biāo),但不能定得過于高遠而不切實際。其次針對伙伴們的做法,從兩方面分析——從肯定的角度看,他們沒有苛求完美,容易享受到人生旅途中的點滴快樂。從否定的角度看,他們不能追求絕對完美,所以也就很難看到人生中最美的風(fēng)景。這樣,就把這則材料給分解成兩個角度,針對兩個角度,又可以分解出多個側(cè)面,最后選擇其中一個合適的角度、合適的側(cè)面來作文,這樣就不至于脫離材料。
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中,學(xué)生先要找到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或物(W HO),再看看這些人或物都做了什么事(W HA T),最后分析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WHY)。可以看出,要想準(zhǔn)確把握材料的中心角度關(guān)鍵在于要能準(zhǔn)確分析、把握3W要素中的第三個要素——WHY,它實際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再以2010年遼寧省高考作文題為例,探究三要素的重要性。該作文題目走出了現(xiàn)實關(guān)注類材料作文的路子,踏上了注重哲理思辨性測試的路徑。材料以托尼為中心,以“舍得”為線索,選取了托尼人生中的三個橫斷面,揭示了關(guān)于“舍”與“得”的辯證關(guān)系,也揭示了人生成長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
材料中涉及的人物(WHO)是三個人生階段的托尼——3歲的托尼、20歲的托尼和58歲的托尼。分別對應(yīng)托尼的年齡,看托尼做過的事情(W HA T):3歲托尼做的事情——把手伸進瓶子,抓了一把糖,想抽出手,但是瓶口太小,手沒有拿出來;20歲托尼做的事情——農(nóng)場主規(guī)定每個雇工除了工錢以外可以帶走一筐水果,他挑了一筐裝得最滿的,沒搬動,重新挑了一筐小的才能搬走;58歲的托尼做的事情——兩天追回了被拖欠的30萬貸款中的20萬,并分得了1萬元的獎金。接下來分析這三次失敗或成功的原因(W H Y):3歲托尼失敗是因為他太貪心,想要一次抓太多的糖,結(jié)果是一無所獲;20歲托尼成功是因為在經(jīng)歷過第一次的失敗之后,他學(xué)會了要結(jié)合自身條件而做到適當(dāng)?shù)姆艞?58歲的托尼成功的原因是他借鑒那幾個貪婪的員工失敗的教訓(xùn)(那些貪婪的人妄想追回30萬欠款從而得到10萬元的獎金),而卻選擇只要21萬的欠款,于是,也就得到了那1萬元的獎勵。他選擇舍棄9萬元獎勵而得到1萬元獎金的做法,和那些貪婪員工想要一下得到10萬元獎金最后卻分文皆無的做法相比,實在是明智之舉。
最后,不管是拿糖果、搬水果還是討債,最終目的都是要“有所得”,可是因為態(tài)度不同,結(jié)果就會有所不同。經(jīng)過“3W”方法的剖析,作文的材料就化整為零,隨即又化零為整,出題者的意圖就一目了然了。該作文題走出了現(xiàn)實關(guān)注類材料的路子,踏上了注重哲理性思辨的道路。方法總結(jié)出來之后,應(yīng)用到實際課堂教學(xué)中,拿來一則新材料作文之后,先讓同學(xué)們把3W找出來,然后逐個分析,特別是在W HY這個要素上重點分析、深入挖掘、研究透徹。這樣,很多學(xué)生就能夠準(zhǔn)確分析材料,抓住中心。由此看來,一則作文材料拿來,不管它有多么復(fù)雜,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先辨明它是否屬于新材料作文;確定之后,就迅速概述中心內(nèi)容,并準(zhǔn)確把握住材料的三要素——是誰 (W HO)、做了什么事(W HA T)、為什么要這樣做(W H Y);然后認真分析其含義,就其重中之重做出多角度多側(cè)面的分析,并結(jié)合材料的中心內(nèi)容制定本次作文的中心角度。利用以上方法,經(jīng)過長期訓(xùn)練,學(xué)生寫新材料作文就會有很大的信心,審題立意的準(zhǔn)確率就會有所提高,可以抓住中心角度,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
How to Analyze Question and Decide on Main Idea in Terms of New Material Composition
TANG Zhi-fang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Composition is the most synthetic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in Chinese test of NCEE and takes up the most marks.How to analyze question and decide on main idea in term s of new material com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worth deep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NCEE;new material composition;analyze question and decide on main idea
G633.34
A
1008-388X(2011)02-0051-02
2011-04-20
唐之方(1978-),女,江蘇無錫人,中學(xué)一級教師。
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