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娟
(赤峰學院 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中心靜脈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
黃文娟
(赤峰學院 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通過對46例留置中心靜脈插管患者并發(fā)感染的原因進行分析,探求預防感染的對策.方法:將46例中心靜脈置管術后并發(fā)感染的原因進行分析歸類,并制定相關預防對策.結果: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的原因與操作護理、留置時間及病人的身體狀況均有相關性.結論:適當?shù)姆乐螌Σ呖蓸O大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
中心靜脈置管;感染原因;防治對策
中心靜脈留置導管作為目前臨床首選的臨時血管通路,具有操作相對簡便安全、成功率高、血流量恒定充分、留置時間長、病人痛苦低的優(yōu)點,它不僅為危重病人的搶救提供了開放的靜脈通道,使靜脈高營養(yǎng)治療等得以進行,而且還能經(jīng)導管獲得中心靜脈壓(CVP)等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是一種有效的治療與監(jiān)測手段.但是隨著中心靜脈置管術日益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心靜脈置管所致感染的幾率也在增高,已成為醫(yī)院內(nèi)感染的重要部分.防治置管引起的局部及全身感染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問題.作者通過對46例中心靜脈置管并發(fā)感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找出導致感染的常見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防治對策與同行探討.
收集我院1998年6月~2010年6月中心靜脈置管術后并發(fā)感染病例4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13歲.置管時間最長76天,最短4天,頸內(nèi)靜脈置管23例,鎖骨下靜脈置管15例,股靜脈置管8例.局部感染39例,占84.7%(39/46);全身感染 7例,占 15.3%(7/46).
1.2.1 局部感染表現(xiàn)
穿刺點紅腫疼痛、硬結,面積<2cm2,伴或不伴有膿點、瘀斑,穿刺點有膿性分泌物為確診證據(jù).
1.2.2 全身感染表現(xiàn)
患者出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并除外其它部位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中樞性感染等),若患者輸液時突然出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應排除藥物引起的輸液反應可能,并進行血培養(yǎng)得到確切診斷.
中心靜脈置管所致感染發(fā)生率各家報道不一,一般在7%~8%左右.目前認為感染主要有2種途徑:(1)微生物通過輸液器進入血液.(2)皮膚表面菌群通過皮膚破口沿導管集于管端的纖維蛋白塊中,這種纖維蛋白篩網(wǎng)為微生物增生提供了保護環(huán)境[1].Cooper試驗證明細菌可在穿刺瞬間即進入血液,1周后將布滿整個導管[2].因此,感染可能隨時存在.經(jīng)綜合分析我院46例置管發(fā)生感染的病例,與患者插管時存在其它感染病灶、插管穿刺部位、插管留置時間、操作熟練程度、置管后的護理呈正相關.
危重病人昏迷、發(fā)燒、禁食等原因使腸道粘膜出血、胃酸降低、為腸道菌群移位提供了內(nèi)環(huán)境,細菌的遷移是感染的重要原因[3].腫瘤患者晚期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白細胞降低,抗病能力差,體質弱,營養(yǎng)狀況差,機體修復能力低,容易發(fā)生感染.
靜脈導管置入48~72小時左右,附近皮膚的細菌易感染傷口,并可逆行侵入血管.留置時間與感染的發(fā)生呈正相關.留置時間過長,發(fā)生局部并發(fā)癥的危險性增加.國外報道,一般導管放置超過72h后,每增加1d時間感染發(fā)生率增加1%~2%.5~7d為高峰期,因此時皮膚細菌較開始時增加10倍,感染發(fā)生率增加50%[4].
股靜脈靠近腹股溝,與頸部相比細菌較多,故從理論上講,經(jīng)股靜脈插管更易導致感染.本組病例分析結果,股靜脈置管發(fā)生感染率均高于頸內(nèi)靜脈感染率.所以選擇適當?shù)闹霉懿课粚︻A防感染也是必不可少的.
國外文獻報道,如果臨床醫(yī)生中心靜脈置管經(jīng)驗不足,其本人操作次數(shù)少于10次,則發(fā)生感染的可能將比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增加20%[5].在中心靜脈置管時,反復穿刺造成對血管內(nèi)壁及皮下組織的較大損傷,機體修復時間過長,細菌易侵入造成感染.操作過程中,無菌物品暴露時間過長,導管未進入體內(nèi)之前即已被污染造成導管源污染.
在中心靜脈置管的局部護理中,對穿刺點更換敷料間隔時間的長短,與局部感染發(fā)生率相關.穿刺點局部換藥過于頻繁或換藥次數(shù)過少,都易造成感染.經(jīng)臨床觀察,每天局部換藥易造成皮膚受化學刺激及機械損傷嚴重,易形成皮膚濕疹等感染.另外,輸注TDN者,輸注前后是否用注射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其臨床感染情況有顯著差異,沖洗者其臨床感染率明顯下降.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fā)生對于危重患者如雪上加霜.置管前要盡量提高病人的抵抗力,要注意營養(yǎng)的供給,適當?shù)捏w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同時,護士對病人要做好心理輔導,消除病人的疑慮,積極配合治療.
置管后第2天換藥,認真觀察局部有無滲血,穿刺有無紅、腫、熱、痛及滲出液.3-7天換藥一次.導管外口嚴密封閉,并用無菌紗布包裹.由于隨著置管時間的延長,感染發(fā)生率增加,一般留置時間為15-30天,最長不能超過3個月.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目前中心靜脈置管部位無確定性,但國外資料顯示股靜脈及頸內(nèi)靜脈感染發(fā)生率偏高.所以恰當選擇置管部位尤為重要.另外,中心靜脈置管術最好在無菌環(huán)境中進行,病房應進行有效的空氣消毒,準備好無菌操作臺,布置無菌區(qū),限制人員進出,操作者必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操作醫(yī)生自身要在無菌操作技能上不斷提高,對靜脈置管所致感染的可能性要有足夠的認識,并能積極給于預防和治療.
護士應加強責任心,對置管病人應認真觀察,局部感染應及時按外科換藥處理,對于發(fā)熱病人,觀察發(fā)熱原因,確為置管造成的,應及時拔管進行細菌培養(yǎng).對于體質較弱,抗病能力差者,可選用抗感染導管.
〔1〕柳江,趙國光.中心靜脈置管所致感染的診斷與防治[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1999,20(2).
〔2〕Cooper G L,Schiller C C.Possible role of capillary action in pathogensis of experimental[J].J Clin Microbiol,1988,26:8.
〔3〕杜斌,陳德昌,劉大為.危重病患者中心靜脈插管相關性感染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1997(35):398.
〔4〕Flowers R H Ⅲ,Schwenzer K J,Kopel R f,etal.Efficacy of an attachable subcutanepus cuff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1989,261:878.
〔5〕Armstrong C W,Mayball C G,Miller K B,etal prospective study of catbeter replacement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of hyperalimentation catheters[J].J Infect Dis,1986,154:808.
R543.6
A
1673-260X(2011)11-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