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紅,姜海濱
(吉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136000)
當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趙丹紅,姜海濱
(吉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136000)
當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體制缺乏彈性、相關規(guī)章制度尚不健全,已成為影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適應時代發(fā)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不斷完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轉變學生管理理念,注重培養(yǎng)和建設學生管理隊伍,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質,樹立良好形象。
高校;學生管理;以人為本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科教興國”戰(zhàn)略下,依據(jù)國家方針政策及高?!敖虝?,德育為先”的根本任務,高校歷來重視學生管理工作,并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壯大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立健全學生管理機制。與此同時,高等教育自身也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多樣化的辦學模式取代單一的辦學模式,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教學管理更加富有彈性,人本主義的柔性管理逐漸被大眾認可等[1],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以下,筆者將從當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兩方面來進行論述。
1.理念落后,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jīng)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2]。高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成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保證。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即應是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成才服務。
但是,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廣泛存在的現(xiàn)象是常以命令的形式處理各項學生工作,沒有以學生為中心,甚至忽略了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在工作中注重傳統(tǒng)經(jīng)驗。這與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線形管理模式是相關的。線形管理是一種金字塔型的管理體制,實行自上而下的層級負責制。它具有鮮明的以院系和學科來進行劃分管理的特點,在條條框框的制約下,管理者很難發(fā)揮主觀創(chuàng)造性,具體情況則表現(xiàn)為管理手段單一、僵硬,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能使學生心中萌發(fā)出潛在的說服力等。
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工作的對象是青年學生,把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作為以人為本教育的立足點,才能將學生工作長久的做好,這要求學生工作者首先要能承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都要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而不是讓學生的發(fā)展去適應教條的管理方法和刻板的管理措施。
2.過于注重統(tǒng)一和服從,體制缺乏彈性。很多高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過于注重統(tǒng)一和服從,錯誤地將學生管理理解為單純地“管理”學生。這不僅忽視了學生的權利,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也極大壓抑和限制了廣大青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性培養(yǎng)。這種違背人本主義、不利于學生自由發(fā)揮天賦、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管理理念無疑潛伏著巨大的隱患。
我們需要轉換管理模式,采取“縱橫交錯”的管理模式,橫向達至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層次,縱至每一個年級每一個學生,哪里有學生工作就開展到哪里,以網(wǎng)狀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同時,要采取“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經(jīng)常性地深入到學生的班級、寢室和學生的各種活動中心,通過談心、交流、引導、參與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思想方面的動態(tài),從而制定教育方案和管理措施。這樣將說教改為參與、將灌輸改為交流、將命令改為引導,達到了師生互動,拉近師生距離,教師逐漸成為學生值得信任的良師益友,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
3.相關規(guī)章制度尚不健全。根據(jù)國家教育部相關規(guī)定,高校在國家法律的指導下可以視本校的具體情況自主制定學生管理條例,以便更好更順利地在廣大青年學生中開展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縱觀一些高校的學生管理條例,結合目前各大高校的管理情況而論,學生管理工作并沒有想象中的富有效率,學生管理條例也并沒有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大多數(shù)學生管理條例中往往出現(xiàn)“不準”、“嚴禁“等字樣,強調了高校學生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卻忽視了對學生權利義務的關心,這就產生一種不平衡,使得校方與學生處在一種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不合理地位。而且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管理者的工作量也日益增多,學生工作難免會出現(xiàn)有紕漏的地方。也存在學生管理者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過于主觀,沒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作出決策,為圖方便,實行簡單的行政命令手段,即通過說教、灌輸、命令的方式對待學生,極少考慮學生的感受。缺少了學生的自主參與,造成管理的效果往往不明顯。長此以往,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與自我約束力,甚至造成相反的效果,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僅有礙于學生健康成長,而且易使高校管理層與學生相互對立,出現(xiàn)矛盾,阻礙學校平穩(wěn)優(yōu)質地大踏步前進。
1.轉變學生管理理念,以服務學生為中心,切實解決關乎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問題。近年來,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工作中被廣泛地應用[3],主要體現(xiàn)在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的營造,學生工作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柔性管理方法的應用,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4]。柔性管理與線形管理相對,是筆者也是如今大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筆者認為,高校管理者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大學生心理動態(tài),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由管理為主轉向以服務為主,由簡單的行為管理為主轉向深入細致的思想管理為主,由共性管理為主轉向個性管理為主,由教師管理為主轉向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主,樹立民主理念,優(yōu)化學生管理條例,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自我管理舞臺,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管理中來,切實為建設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盡一份力量。同時,高校管理者還應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出發(fā),對高校的規(guī)章制度做一定的調整,熱情地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切實為學生成人、成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注重對青年學子的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要經(jīng)常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疏導,避免乃至杜絕馬加爵案、藥家鑫案等悲劇的重演;提前做好就業(yè)方面的引導工作,切實落實學生的根本需求,幫助學生解決關乎自身發(fā)展的多項重要問題,從而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注重建設學生管理隊伍,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服務能力。將大學生納入學校管理層是近年來世界高等教育管理發(fā)展的一大趨勢,并且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學生自我管理服務能力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當今的大學校園里,每一項工作的推進都離不開學生基層組織的身影。選擇有能力的學生作為管理者,既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客觀要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在管理方式與方法上與這些要求相適應,創(chuàng)造學生管理的平臺和空間,以促進和完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5]。
許多高校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來激發(fā)“年輕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個人成功感。這不僅是進一步建設校園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干部的個人素質。適當給予學生基層組織權利、鼓勵他們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培養(yǎng)其形成獨特的主觀決斷能力,從而更好地履行管理義務,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及自我發(fā)展的主體。
3.注重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質,樹立良好形象。高校管理者在成為一名管理者前,首先應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他應秉持著“育人成才,德育為先”堅定信念,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高校學生往往將教師的言行作為其觀察社會、了解社會的一個窗口,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敗,也是指引學生走向正確人生道路的導航者和引路者。所以,高校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學生管理者,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充實完善自身修養(yǎng),以成為優(yōu)秀的道德實踐者為目標,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管理工作運行得更穩(wěn)定、更易獲得支持配合。
盡管當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用一顆炙熱的真誠之心,懷著對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與自豪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致力于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青年人才,那么我們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然會優(yōu)質高效地揚帆遠航!
[1][3]馮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劉相明.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高校學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工作[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
[4]曠勇等.柔性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8):83-85.
[5]曹勇明.高等學校學生管理的科學化問題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7.
[責任編輯:賀春健]
G647
B
1671-6531(2011)10-0105-02
趙丹紅,女,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姜海濱,男,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