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琴(山西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貿(mào)外語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模糊限制語與大學英語精讀教學
武海琴(山西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貿(mào)外語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大學英語精讀課文中存在大量的模糊限制語,對學生理解文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模糊限制語的概念與分類著手,分析模糊限制語在大學英語精讀課文中的語用功能,旨在通過這些分析使教師及學生認識到模糊限制語在準確理解精讀課文中的作用,以此體會課文的內(nèi)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模糊限制語;精讀教學;語用功能
關于語言,人們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好的語言必須能清楚明確地表達特定的意思。如Partridge在其所著的“Usage and Abusage”中指出,作者應該實現(xiàn)的目標是使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清楚、準確、不含糊。[1]但實際上,并不是表意清楚就一定好,日常交際中存在著大量模糊用語。模糊就是不明確、不清楚。在有些場合,如做出宣告或醫(yī)生下診斷結(jié)論時,人們需要清清楚楚地說明事情,而不能含糊。但是在有些場合,由于主觀或客觀上的原因,如對所要說的事情把握不大或出于合作或禮貌考慮,人們可能會含糊其辭。[2]這些含糊的語言表達都屬于模糊限制語(hedge)。在英語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模糊限制語是不容忽視的語言現(xiàn)象,其存在會給學生準確理解文章信息增加一定的難度。本文主要根據(jù)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來揭示其對英語精讀教學的啟示,以便于學生能在閱讀精讀文章時能夠洞察隱藏的觀點,以便能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模糊語言的研究源于美國控制論專家查德(L.A.Zadeh)于 1965 年提出的“模糊集理論”(fuzzy-set theory)。[3]在模糊語言的研究領域,模糊限制語是最典型的模糊語言?!澳:拗菩浴保?inguistic hedges)最早是由查德于1972年提出的,其作用是對模糊詞的模糊程度進行限制。[4]之后,萊考夫(Lakoff)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論述,在其論文《模糊限制語:意義標準和模糊概念邏輯的研究》(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中提出,模糊限制語就是“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或不再模糊的詞語(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5]例如:
(1)This man is Jack's uncle.
(2)This man is probably Jack's uncle.
句(1)表明說話人對其所說的話很確定,沒有使用模糊限制語。相比之下,句(2)則通過使用“probably”而使句子意思變得不那么確定,其中的“probably”就是模糊限制語。在很多時候,看似模糊的模糊限制語可以顯示語言的客觀性和嚴謹性。[6]例如:
(3)Mary is about 1.6 meters.
(4)Mary is 1.6 meters.
在說話人不明確“Mary”的具體身高的情況下,句(3)比句(4)更可信。
在我國,對模糊限制語的研究最早來自伍鐵平先生在1979年和1980年先后發(fā)表的《模糊語言初探》和《模糊語言再探》。之后的20多年中,許多學者都對其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
根據(jù)不同的分析角度,模糊限制語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按照本文的需要,筆者在此列出其中的兩種分類法:語法角度與語用角度。
從語法類別角度,模糊限制語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有模糊意義的某些形容詞、副詞,如:a little/bit、often、usually、quite、very、almost、somewhere等;第二類:表示“有點”、“稍微”等意義的形容詞或副詞后綴,如:-ish、-like、-ly等,具體來說,如boyish、childlike、friendly等;第三類:由連詞so...that...,as if等引導的方式狀語或者程度狀語,用來說明模糊程度;第四類:表示說話者自己觀點的句式或短語,如:I think,I believe,I wonder,I guess,from one's viewpoint,as far as...be concerned等。[7]
E.F.Prince把模糊限制語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變動型(Approximators),這屬于邏輯—語義范疇。它可以通過改變命題真值條件來影響命題內(nèi)容的真值,也就是說可以改變話語的原意。如Achickenisa bird(真?),而Achicken is sort of a bird.(真)。第二類為緩和型(Shields),這類模糊限制語的使用不會改變命題的真值條件,而是通過說話人自己或他人的觀點來使原來的語氣由肯定轉(zhuǎn)為緩和,如:
(5)You are in trouble.
(6)I think you are in trouble.
與句(5)相比,句(6)口氣不那么絕對,要顯得緩和一些。
Prince還把兩大類進一步細分為四類:[8]
程度變動語(Adaptors):把一些接近正確但不敢肯定完全正確的話題說得得體些,與實際情況更接近些,避免過于絕對化。[9]如 kind(sort...)of,a little,much,somewhat,quite,in a sense,rather,more or less等。
范圍變動語(Rounders):給話語限定了變動范圍,如about,around,approximately,roughly speaking,something between,on the whole等。
直接緩和語(Plausibility):來自說話人的主觀認識以緩和話題,如Ithink(guess,wonder,suspect...),hardto say,asfar as I can tell,probably 等。
間接緩和語(Attribution):通過間接引用別人的觀點來緩和話題,如somebodysays that,according to somebody,itis said(known...)that,presumably 等。
在本文中,我們主要采用Prince提出的語用角度的分類對一些語料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進行分析。
在大學英語精讀課文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模糊限制語,如果對其不加重視,會影響我們對課文的精確理解。在此,筆者選擇鄭樹棠主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中的幾篇課文,對其中出現(xiàn)的模糊限制語及其在文章中的語用功能進行定性分析。Joanna Channell(1994)曾對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作了十點總結(jié),[10]本文即以其為依據(jù),通過實例來說明模糊限制語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由于客觀事物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有時使用模糊限制語來表達反而顯得更準確,表面上模糊的模糊限制語實際上卻能體現(xiàn)語言的客觀性與嚴謹性。例如:
(7)Forthe thousands ofwomen in this farming area two hours northeast of Nairobi,Ms.Mbogo suddenly became a symbol of the increasingly powerful political force women have become in Kenya and across Africa.[11]46
模糊詞語“thousands of”及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increasingly”能夠使話語更客觀,不那么武斷,同時增強話語的表達力。
在很多文章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不少情況下作者或說話者會有意地保留一些不想明示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有可能是讀者或聽話者想知道的。下例是母親與女兒就其未來女婿長相的討論,母親嫌未來女婿臉上有雀斑:
(8)Daughter:Freckles are good luck,you know.
Mother:Oh?[12]72
上例中,母親的回答使用了“oh?”,表明自己不愿進一步與女兒爭論,但也不想做出讓步,其隱含意義是“我還是認為你男朋友長的不好看”。
模糊限制語使得話語有一定的變動范圍,可以擴展文章中的信息量,在有些場合中,比精確語更能傳遞真實的信息,更有說服力。例如:
(9)If you don't want to break your own heart,you need to learn to take charge of your life where you can---and recognize there are many things beyond your control.
So says Dr.Robert S.Eliot,author of a new book titled From Stress to Strength:How to 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Life.He is a clinical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12]177
上例是作者在表達自己論點時所寫的話語,運用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So says Dr.Robert S.Eliot”指明了該話語是出自相關領域中權威人士之口,從而使其論點更有說服力。
如果發(fā)話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表達來說明自己的意圖,或者對某一領域知之甚少,但是為了體現(xiàn)合作原則,不想沉默不語,同時又不愿暴露自己在這方面的無知,他可能會使用模糊限制語來使其言語不那么絕對,以防對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丟面子。例如:
(10)I wondered why he held his head motionless at an odd angle,as though he were in prayer.Then the truth struck me.He was blind.[11]76
例(10)中,由于發(fā)話人對于提到的“he”的情況不了解,但是又被其特殊的行為吸引,欲對其情況進行猜測,而asthough引導的方式狀語這一模糊限制,可以使發(fā)話人的猜測不那么武斷,從而避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猜測錯誤后引發(fā)不必要的麻煩。
信息移位指的是現(xiàn)在正在談論的事情不是發(fā)生在當前,而是發(fā)生在過去或?qū)?。當發(fā)話人談到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時,可能由于時間隔得久而遺忘一些信息,模糊限制語可以給發(fā)話人的話語留有余地。例如:
(11)About a week after our trip,the chairman told me the Chinese executive had called to express great satisfaction with the trip.[11]77
由于“trip”發(fā)生在過去一個星期里,但具體是五天前、六天前還是其他時間發(fā)話人記得不是很清楚,所以用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bout”給出了大概的時間,即說明了事情又給自己留了回旋余地。
同樣,在談到將來要發(fā)生的事情時,由于事情的發(fā)展會存在多種可能性,如果說得過于絕對,而事情卻向另一個方向發(fā)展,會使發(fā)話人處于尷尬的境地,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發(fā)生。
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語能給交際雙方留下緩沖余地,減少發(fā)話人對所說話語承擔的責任。Channell指出,模糊限制語可以被用作一種保護措施,以防止自己的觀點被證實為錯誤。[10]例如:
(12)Observers say the program has succeeded in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s agricultural base and bringing a newsource of wealth to villagers.[12]32
在例(12)中,作者通過使用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observers say”,指出了話語的依據(jù)與來源,給自己留了余地,萬一之后該觀點被證實為錯誤,可以減輕作者對此所負的責任,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Brown&Levinson(1978)提出了面子保全論,區(qū)分了積極面子(指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喜愛)與消極面子(指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阻礙),并且提出了面子補救策略,其中包括積極禮貌策略(滿足聽話人的積極面子)與消極禮貌策略(滿足聽話人的消極面子)。[13]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可以使發(fā)話人顯得有禮貌,維護發(fā)話人與聽話人的面子。特別是在提出一些有損對方利益的要求時,利用合適的模糊限制語可以使給對方造成的面子損害降到最低。例如:
(13)Could I please sit beside you at the dinner?And I'd love it if you'd describe a little of what you see.(發(fā)話人是盲人)[11]76
例(13)中,發(fā)話人使用了消極禮貌策略,直接緩和語“I'd love it if...”使得語氣不那么咄咄逼人,即表明了意圖,又維護了聽話人的消極面子。
模糊限制語在英語精讀文章中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體裁、結(jié)構(gòu)以及用詞之外,還應加強學生對模糊限制語的正確認識與理解,根據(jù)其特定的上下文,潛心琢磨,耐心尋味,以領略字里行間的微妙之處,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最終提高其閱讀能力。
[1] Partridge,E.Usage and Abusage[M].London:Hamish Hamilton,1947.
[2] 何自然.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外國語,1985(5).
[3] 戴建東.試論模糊語言的交際功能[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6).
[4] 駱明非.英語課堂教學中模糊限制語的運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
[5] 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2.
[6] 郭愛萍.模糊限制語與英語口語教學[J].今日科苑,2009(6).
[7] 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8]Prince,E.F.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M]//Paper presented at the AAAL Symposium on Linguistics in Medicine.San Antonio:TX,1982.
[9] 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 Channell,J.Vague 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1] 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12] 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13] 何兆雄.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Hedges in College Intensive English Reading
WU Hai-qin
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hedges in college intensive English reading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ssages.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hedge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hedges in the passages of college intensive English reading,which aims to make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hedges in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passages,thus make them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students'reading skills.
hedges;intensive English reading;pragmatic function
H319
A
武海琴(1980-),女,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