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天(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大連,116023)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堅持“以人為本”的思考
趙樂天(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大連,11602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人為本,首先要全面正確理解“以人為本”的內(nèi)涵;準確把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重視大學生正確思想的形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者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如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不偏離理論方向,又要解決實際問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胡錦濤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以準確把握“以人為本”、解讀“以人為本”在教育領域中的內(nèi)涵為前提?!耙匀藶楸尽睆娬{(diào)以人為基礎、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是在對當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人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種發(fā)展理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解讀“以人為本”的關鍵在于如何界定“人”的范圍和“本”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的中心范疇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有兩類人,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學生為本”和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本”都是片面的。同時不能把“人”理解為個人。以人為本中的“人”最終當然要落實到個人,但這個“人”不是指單純的個人或少數(shù)人,而往往是指大多數(shù)人。如果把這個“人”理解為一個人,即我自己,就會犯個人本位主義的錯誤,就會陷入利己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的泥潭。[2]
“本”就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是我們工作價值觀的體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要求我們通過工作促進學生思想水平提高,從而促進學生行為水平的提高,進而達到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同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實現(xiàn)個人價值,學生工作者實現(xiàn)社會價值。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在于如何促進學生思想水平的提高——這是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動工作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思想水平提高促進行為水平提高是教育效果顯現(xiàn)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教育內(nèi)容消化理解后的反饋環(huán)節(jié)。
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包含以學生為本和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本兩個方面。所以,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系統(tǒng)的整體性范疇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首先,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有助于人們充分認識掌握思想與行為活動規(guī)律的重要性。其次,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有助于人們貫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和原則。再次,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有助于人們掌握和實現(xiàn)內(nèi)化與外化辯證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最后,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有助于人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系。[3]20
“以人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顛倒了的手段與目的再顛倒過來,把人作為主體和目的,而不僅是教育的客體和被改造的對象,把人作為教育的本質(zhì)而不是單純的教育結(jié)果,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就具有了內(nèi)源性和可持續(xù)性?!耙匀藶楸尽钡脑瓌t和理念要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教育者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主體,他們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全面客觀地認識受教育者,積極主動地研究時代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的新變化,科學預測發(fā)展趨勢,適時提煉出反映時代和人的發(fā)展的最新要求的教育內(nèi)容,使教育內(nèi)容充滿時代性和發(fā)展性,并善于選擇和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主動適應、選擇和改造教育環(huán)境。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一樣,也是主體性的存在,他們積極主動地與教育者進行互動,并實際影響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對教育目的和教育內(nèi)容有價值認同、積極主動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狀態(tài)。
正確看待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理性對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正當?shù)膫€人利益。就本質(zhì)屬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必須強調(diào)社會需要,即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出發(fā),根據(jù)黨和國家的需要定向,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從而推動整個青年群體向黨和國家所指引的目標前進,以實現(xiàn)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從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來看,改革開放的務實發(fā)展戰(zhàn)略使社會的物化不良傾向有所表現(xiàn),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少數(shù)大學生在集體與個人、精神與物質(zhì)等諸多矛盾中陷人了認識上的盲區(qū)、誤區(qū)。對此,必須把強化集體意識、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全局觀念作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其個體性的一面,都有其天賦的價值和自我滿足、自我發(fā)展的一面,這種人的個體性價值與人的社會價值并無本質(zhì)上的矛盾。大學生中客觀存在著知識水平、實踐經(jīng)驗、自身經(jīng)歷、認知能力以及現(xiàn)有的思想認識基礎等客觀差異,思想政治教育很難實現(xiàn)學生思想認識整齊劃一的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上,既要著眼于黨、國家、社會的大局,又要從理性上對學生個體予以關注,使他們合理的個人需求得到應有的滿足。
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人們的行為養(yǎng)成是要靠其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結(jié)果外化的,只關注行為結(jié)果而忽視正確思想的形成,實際上是顛倒了思想教育的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是學生終生受益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環(huán)節(jié)。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面臨兩類問題。一是學生的實際思想水平達不到他應當具備的思想水平。這種態(tài)度體現(xiàn)出很多學生對自己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沒達到大學生應有的思想水平;反映的是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反映出學生政治責任感和現(xiàn)代公民意識的缺失。二是學生的實際思想水平與其表現(xiàn)出的行為水平不一致。有一些事情學生知道對錯,但總是很難表現(xiàn)出正確的行為狀態(tài)。忽視“思想”培養(yǎng)的思想政治教育獲得的是“關于思想政治品德的知識”,而不是內(nèi)化為人的精神和德行發(fā)展。在受教育者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只有從受教育者自身的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實踐活動中的能動作用,重視受教育者正確思想的形成,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更佳效果。
在我國古代,儒家理論主導社會發(fā)展,人的發(fā)展側(cè)重于道德,人成為“道德人”。西方中世紀,神本價值主導一切,人成為神性人。資本主義條件下,人對物的依賴性使人成為“經(jīng)濟人”。現(xiàn)代科技日新月異,有人把科技當萬能的,人又成為“工具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實際是分析了“人的依賴關系”狀況下的片面發(fā)展,提出了人自由全面的科學發(fā)展。[3]142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很少被作為主體、目的來培養(yǎng),而主要是被視為工具、手段加以訓練,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實質(zhì)就是“工具性思想政治教育”。[4]如果在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仍然沿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會使思想政治教育喪失歷史合理性,缺乏教育有效性。因為,受教育者主體地位的確立和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和受教育者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性的主體活動,受教育者不是消極被動的被改造的對象,而是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價值追求,具有能動性的主體,這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前提。然而,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卻在一定程度上變成教育者對教育對象人格和思想政治品德的單向作用過程,教育對象更多地聽從命令和指揮,在學習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循規(guī)蹈矩”。要改變這一狀況,就應該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性,順應教育對象的接受機理和內(nèi)在需求,發(fā)揮教育對象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中,要想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有話語權,讓他們以平等的身份與教育者交流,讓學生樹立獨立的意識,形成獨立的人格,使他們在步入社會之后擺脫成為勞動工具的命運,回歸人性發(fā)展本身。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絕不應該就事論事,有時候?qū)W生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有這樣的急躁情緒。這實際上喪失了一次教育的機會,在講明道理之后,重要的是教會他們這一類事怎么辦,學生才不會在同類事情中走同樣的彎路。
現(xiàn)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非常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因為這支隊伍的的確確是承擔著一項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大學教授代表著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全世界的大學都有教授。而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卻是社會主義中國所特有,肩負著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社會主義方向的艱巨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zhì)對受教育者影響巨大,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工作成績觀,他所帶領的學生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工作成績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個性發(fā)展應當格外得到尊重和關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是思維獨立而活躍、個性鮮活的人,而不是唯上、唯書、唯唯諾諾的人。當個性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學生才能由衷地喜歡和尊重,從而給學生提供不同的個性發(fā)展模板,供他們借鑒和學習。
[1]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3-12-08(1).
[2] 駱郁廷,等.也談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為本[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1):647.
[3] 張耀燦.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王圣禎,等.以人為本層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特征[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147.
Reflections on How to Stick to“People-oriented”Idea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ZHAO Le-tian
The first step in implementing“people-oriented” concep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 be in the righ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people-oriented” concept;Then we should grasp accurately the relation of educator and educatee,individual and group;we should emphasize the construction of correct ideas of college students,advocate the prominent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value of educato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eld.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eople-oriented
G641
A
趙樂天(1980-),男,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