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富
建設憲法文化 實現(xiàn)憲法功能
張連富
從憲法功能實現(xiàn)的意義及條件分析我國憲法功能實現(xiàn)的現(xiàn)狀,探討憲法文化作為憲法功能實現(xiàn)途徑的重要作用。關鍵詞:憲法功能;憲政;憲法文化
憲法的功能即憲法的效用,也有學者稱之為憲法的作用、功用。對憲法功能的定義:憲法功能是憲法滿足人們某種需要及對其他事物產生的影響和由其影響而帶來的結果[1]56-78。憲法的功能是指由憲法的本質所決定的憲法應對公民、社會、政治國家具有的功用和效能[2]。憲法作為法的核心,具有最高的地位。憲法雖然是法的一種,但作為國家的根本法,憲法除具有法的一般功能外,還具有其他法律所不可替代的實質功能,憲法的功能應該體現(xiàn)憲法的本質。
自近代憲法產生以來,憲法的功能不斷發(fā)展,其內容不斷豐富、完善。時至今日,法學界對憲法的主要功能尚有一些分歧。但筆者認為,有一些基本的憲法功能則是公認的。一是宣讀公民權利的功能。學者們大都認為憲法具有賦予公民權利的功能。但是筆者認為,憲法對公民權利的規(guī)定是對公民權利的宣讀,公民權利不是國家賦予的,公民權利早于國家權力產生,而國家權力是公民賦予的。憲法是全體公民或由公民選舉的代表制定出來的,是人民意志的體現(xiàn)和反映。憲法中都會規(guī)定公民的權利,憲法是公民自由權利的保障書。二是憲法對國家權力的控制功能。憲法產生之初就以限制君權為目標。隨著君權的衰落或消亡,憲法轉向對國家權力的控制。因為國家權力具有強制性、掠奪性和擴張性的特點,它的存在對公民權利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權利,對國家權力的限制成為憲法的應有之義。三是憲法對民主法治的促進功能。憲法通過其根本法的地位,對政治制度、民主制度、法治原則都進行了規(guī)定,為民主法治的發(fā)展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其他法律都要以憲法所規(guī)定的規(guī)則、原則為藍本來制定、修改和執(zhí)行。為建設法治國家,就必須確立憲法的核心地位,確?!白罡叩姆ㄖ问菓椃ㄖ巍保?]56-78。
憲法功能的實現(xiàn)對我國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前所述憲法功能體現(xiàn)全民的意志,保障公民權利是憲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它的實現(xiàn)有利于規(guī)范國家權力,保障人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fā)展;有利于憲政目標的實現(xiàn)。憲法功能實現(xiàn)的最終目是為了實現(xiàn)憲政。
憲法功能的發(fā)揮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1]56-78:
其一,憲法本身是完備和正義的。憲法是民主政治的產物,其通過人民選舉的代表組成的代議機關制定,應充分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意志的憲法應該體現(xiàn)人民主權、基本人權、權力制約、法治等憲法基本原則。只有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的憲法,才能被人們擁護和遵守。
其二,普通法律配套健全。憲法的作用是整個法律作用的一部分,尤其是憲法規(guī)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時,一般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具體法律規(guī)范和它共同地發(fā)揮作用,這是憲法規(guī)范原則性和概括性所要求的。法制的完備有利于憲法更好地起作用,如果沒有普通法律與之相配合,憲法的貫徹和執(zhí)行就會遇到困難。為了實施憲法,必須制定并完善普通法律,使憲法的規(guī)定成為其他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據,且普通法不得與憲法相違背。通過普通法的補充使憲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得以實現(xiàn)[1]56-78。
其三,憲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實施。憲法反映民主事實并且有與它相配套的法律,憲法功能也不一定能得到實現(xiàn)。如果憲法得不到有效的實施,那么憲法也不能發(fā)揮應有的功能。因此,憲法充分有效的實施是憲法發(fā)揮功能的又一關鍵。
其四,獨立的司法機構的存在。法律的運行需要監(jiān)督。沒有監(jiān)督的法律其功能是無法實現(xiàn)的。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運行更需要設立獨立的司法機構對其運行進行監(jiān)督,在監(jiān)督的過程中形成憲法判例,使憲法得以真正的實施。我國應該結合本國實際,借鑒西方有益成果,設立自己的獨立司法機構,這對我國憲法功能的實現(xiàn)有著重要的意義。
憲法信仰指人民的法律意識中有憲法至上的觀念,有維護憲法權威的意識,對制定憲法和實施憲法有強烈的愿望。人民的這種強烈的意識和愿望是憲法得到實施的有力保障[2]。西方國家的人們有基于從自然法發(fā)展而來的對法律的信仰和崇拜,但是在中國法治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缺乏對法律的信仰,就更不用提對憲法的信仰了。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人們崇尚的是權力、倫理和人情,而不是法律。
中國的歷次制憲,都是對前一次制憲的否定,然后另起爐灶。即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也是對近代資產階級的憲法規(guī)范、憲政實踐予以直接排斥,沒有及時總結以往憲政的經驗教訓。對過去既有成果的全盤否定,拋開了本國的憲法文化傳統(tǒng),割斷了對以往憲法有益成果的繼承,不利于憲法思想的培養(yǎng)。而西方國家的憲法文化也并非一夕之功,他們經歷了千百年的文化傳承才會有現(xiàn)在的成果。
西方的憲法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義和人本主義基礎上的,強調保護個體的權利和利益。無論是洛克的社會契約論和天賦人權論,還是盧梭的人民主權說,都把國家置于從屬的地位。他們認為國家權力來源于廣大人民,真正的主權者是人民。憲政的核心理念將憲法和法律作為自由的保證,只有在一個秩序井然的法治社會,才能實現(xiàn)個體的自由。國家和政府的存在,是為了維護并保障個人的自由,而不是限制或剝奪個人的自由[3]75-91。而中國的憲法理念由于深受中國古代“國家本位”思想的影響,重視權力而忽視權利,注重保障國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和秩序,卻忽視個人的利益和價值。這樣就可能導致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掉個人的利益和價值的結果。
西方憲法文化的發(fā)展是西方社會商品經濟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商品經濟推動了西方社會的轉型,促進西方民主、自由、人權等思想觀念的產生發(fā)展,為西方憲法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礎。而中國從一開始引進西方憲法時,就忽視了中國自身的經濟條件,以為只要引進西方憲法制度就能實現(xiàn)憲政,而沒有注意到經濟、政治、文化基礎對憲政的重要性。
中國憲法文化是舶來品,中國文化本身不存在其思想源泉,這就需要對西方憲法文化進行廣泛的宣傳。然而,中國的憲法建設從一開始就只限于少數(shù)改革者的傳播,沒有針對廣大民眾,直到現(xiàn)在人們也只知道憲法是根本大法,對其更深的內涵,人們知之甚少。這體現(xiàn)在我國的歷次立憲都是從上自下的推進,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而西方的立憲多是自下而上進行的。
制度和文化是一對相互存在的共生體,文化中的諸多因素必將遲早體現(xiàn)于制度中——三權分立體現(xiàn)的是一種政治自由主義文化,子女不能訴家長體現(xiàn)的是中國的家長制文化。文化靠國家制度的強力而獲得維持,制度靠文化的無處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獲得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文化的支持,制度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而沒有制度的實踐,也不可能完成文化的轉變。因此,制度和文化是社會進步的“兩條腿”必須同時行走才能協(xié)調發(fā)展[3]。
文化不是單靠灌輸形成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產生并確立的。憲法文化的建立應以相應憲政制度的實踐為起點,當公民的權利遭受到侵犯、普通法不能提供有效救濟時,可以進行憲法訴訟,給公民權利提供有效的救濟方式。我們要完善權力制約、人權保障的憲法制度,并嚴格實施,創(chuàng)新立憲、嚴格行憲、違憲必究,通過憲政實踐來構建我國的憲法文化。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先是依憲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憲政國家。憲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層次、最高的位階、最高的效力,是其他法律立法的前提和基礎。憲法在法治進程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為此,公眾應樹立憲法至上的信仰,這對依法治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公眾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擁護憲法,憲法至上的觀念才能夠成為公眾的信仰,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良好的法律文化,才有利于法治國家、憲政國家的目標早日實現(xiàn)。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憲法文化作為上層建筑的一個方面,經濟基礎是其存在的前提。憲法文化需要市場經濟為其提供物質基礎,以推進憲法意識、憲法理念的形成和傳播,促進憲法文化的發(fā)展。市場經濟要求主體之間地位平等,主體意愿表達自由,主體之間通過協(xié)商來確定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反對特權的存在。這是對國家權力本位的否定,強化了市場主體的自主意識,推進了社會自主性的發(fā)展,對人們擺脫身份的束縛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形成平等公正的觀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xiàn)了“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4]。
我國憲法文化的發(fā)展要充分考慮本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使憲政的基本價值理念和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憲政發(fā)展方向與公民發(fā)展訴求相結合,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法文化發(fā)展之路。在對待本土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我們要防止兩種極端化傾向:一種是只注重對既有的憲法文化的移植和借鑒,而忽視了與本土文化傳統(tǒng)的結合;另一種是只注重從本土文化傳統(tǒng)中發(fā)掘憲法文化資源,而忽視了對既有文化的移植和借鑒[2]。我們既要立足本國現(xiàn)實,探索和利用中國法文化中的合理內涵,也要對其中的糟粕進行改造,吸收國外有益的文化成果,為我國憲法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文化根基。
憲法功能的實現(xiàn)不僅是一國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還體現(xiàn)了一國法治發(fā)展的水平。中國經過百年憲政建設的努力,如今已經走進一個新的里程碑。憲政建設不僅僅需要少數(shù)憲法學者的努力,更需要廣大公民的參與和支持。實現(xiàn)憲法功能是為了公民自身的利益,然而,因為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我國公民的憲法意識普遍不高,如何樹立公民的憲法意識,形成本國憲法文化成為憲法學者努力研究的方向。
[1]楊海坤,上官丕亮,陸永勝.憲法基本理論[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2]張艷.中國憲政文化論:對我國憲政文化的反思與展望[D].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朱?;?憲法至上——法治之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譚佳林.論憲法文化[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D912
A
1673-1999(2011)12-0058-03
張連富(1987-),男,江蘇徐州人,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徐州221008)文學與法政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
201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