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淺析《老人與?!分械男叛鲇^*
王曉霞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老人與?!肥呛C魍≌f中的經典之作。對于這部小說研究“硬漢”形象、“冰山”理論的文章比較多,但對小說中信仰文化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小說中老人的生存正是建立在自身獨有的信仰體系之上。宗教信仰使老人能夠樂觀地對待生命的磨難;人生信仰使老人能夠坦然地面對“生”與“死”這一矛盾的人生理念;自然信仰使老人能夠在自身發(fā)展與自然限制這一矛盾中尋找到平衡點。《老人與?!分兴w現(xiàn)的思想意蘊對當今人們自身發(fā)展的價值觀選擇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老人與?!?宗教信仰;人生信仰;自然信仰
《老人與?!肥敲绹≌f家海明威的顛峰之作。這篇小說主要表達了一種人的高尚精神,而這種高尚精神的力量源泉來自于信仰。所謂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價值體系的選擇和持有。《老人與?!氛呛C魍蛉藗儌鬟_宗教信仰、人生信仰和自然信仰的媒介,他希望通過這部小說來激勵在生活中迷茫和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
《老人與?!愤@篇小說中體現(xiàn)的宗教信仰是圣經精神。海明威通過把耶穌原型與當時的生活現(xiàn)實相融合,通過塑造圣地亞哥這一老人形象,試圖向人們闡釋更加豐富,并且更具指導意義的人生哲理。小說中體現(xiàn)的宗教信仰,可以先從海明威自身的宗教信仰背景入手。海明威出生在一個清教徒的家庭,從小遵守清教徒的法律,他的第一次婚姻也是按照清教徒的儀式進行的。由于第二次婚姻變故,他信仰了天主教。雖然他不是很虔誠的信徒,但是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流露出了鮮明的宗教背景和文化特點。海明威曾經說過:“我是靠閱讀圣經學習寫作的,主要是《舊約》全書?!盵1]在《老人與海》中,基督教圣經的痕跡無處不在,不僅僅表現(xiàn)在表面層次上,還深入到了文章的主題和精神之中。
(一)與圣經的主旨相一致
縱觀整篇《老人與?!?文章多處情節(jié)描述透露出圣經的旨意,體現(xiàn)了圣經精神,尤其體現(xiàn)在老人與大海的搏斗過程中。圣經精神即神愛世人,拯救人類。海明威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上帝來拯救人類,人類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與自然搏斗,萬一失敗了也只不過是物質落空罷了,而這種精神一直是勝利的?!被浇绦叛鰪膩聿环裾J苦難的存在,甚至在特殊的情況下,苦難更會成為特別的考驗。圣經中諸多教徒都經過了磨練,如摩西、雅各、以諾、約伯等,不過他們最后還是得到了上帝的救贖。而小說《老人與海》中的老人圣地亞哥在一定程度上是個失敗者,他在海上經歷了84天的苦難仍沒有捕到一條魚;但是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充滿著對生活和生命的信仰,并且最后捕到一條大馬林魚。在與鯊魚的搏斗過程中,老人左手抽筋,右手被繩索勒出血,三天三夜沒合眼沒進食,到最后好不容易到了港口,卻只剩下一具駭人的大魚骨架了。老人上岸后,在途中幾次跌倒差點爬不起來,回到家雙臂張開手心朝上,跟耶穌基督受難被釘十字架的姿態(tài)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老人苦難中所包含的“耶穌基督的整個受難過程”。但是在小說中,主要貫穿的是一種崇高的精神,一種不可戰(zhàn)勝的精神力量。通過對老人圣地亞哥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的描寫,引出眾人對失敗和勝利的看法:其實失敗和勝利的結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那種不可戰(zhàn)勝的精神力量讓人折服。這一點極具宗教意義。世間萬物都是上帝所造的,所以萬物都有靈性,文章中老人把大馬林魚稱為兄弟,也是宗教信仰的表現(xiàn)。如果說耶穌為了拯救世人而歷經苦難和折磨,而老人與大自然搏斗的經歷就是人類拯救自己的表現(xiàn)。
(二)與圣經的人物描寫一致
小說中描述的老人圣地亞哥與圣經中描述的耶穌有許多相同的特性,不管是在名字還是在外貌上。老人圣地亞哥的身上深深地烙下了耶穌基督的影子,“圣地亞哥在西班牙語中是圣雅各,他是加利海濱的漁夫,圣徒和殉教者?!盵2]老人圣地亞哥的雙手因為經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很深的疤痕,這些疤痕都是新的,沒有一塊是舊的。他身上的一切都是古老的,除了那雙眼睛,他們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老人在與鯊魚搏斗過程中,很多情節(jié)描述都與基督耶穌的受難相似。為了保護大馬林魚而與鯊魚搏斗時,他的手鮮血直流。在圣經中闡述的耶穌基督也經歷這般痛苦,在被釘十字架時,雙手的鮮血直流,也許在作者的筆下,眼前的老人就是正在受苦受難的耶穌基督的化身。小說中老人是一個貧窮的漁夫,家徒四壁,但是他在墻上掛了色彩豐富的耶穌圣心圖和一副科布萊圣母圖。在海上他因為打不到魚沒有吃的,餓著肚子,其他的漁夫看到了就嘲笑他,但是老人沒有氣餒,也沒有反駁,以寬容的心來對待那些漁夫,表現(xiàn)出了老人對其信仰的虔誠。在與鯊魚搏斗到絕望的時候,他想到的是念10遍《天主經》和10遍《圣母經》來祈求上帝幫助,這與基督教中的禱告是一樣的性質。整篇小說中,作者試圖通過描述一個歷經滄桑歷經艱苦的老人,來表達一種基督精神:學會忍受人世間最平常的苦難,以無窮的希望來對抗被遺忘的命運,來尋得生命的最后歸宿點。這是一種苦難中釋放出來的個人力量和勇氣的精神世界。
人類生存更需要人生信仰。老人在遭受巨大的外界壓力和厄運打擊時,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盡管失敗了,卻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著勝利者的風度。《老人與?!愤@篇小說傳達的精神不僅僅是圣經精神,更是一種不可熄滅的人生信仰: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一個人可以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相信自己,謙卑無損于自尊心”等。而這種人生信仰,可以改變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可以影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
(一)人生信仰之對生命的信仰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永恒的。小說中作者用了“生命”與“死亡”,“生存還是毀滅”做鮮明的對比。面對這些矛盾,老人選擇了前者。選擇了生命就意味著需要默默地承受命運的暴虐,經受失敗和成功,榮與辱的考驗。作品中老人“不顧死地捕魚”,為了捕到魚可以“奉陪他到死”。如果沒有對生命的信仰,哪來的意志和毅力去跟鯊魚做斗爭?很多讀者認為海明威塑造的老人形象是“硬漢”,是“英雄”,也有人認為是個人主義價值的表現(xiàn)。不管是哪種看法,歸根到底都是對生命的崇高信仰。老人雖然在物質上失敗了,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在精神上的失敗。在那個金錢崇拜盛行的社會里,財富往往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但是在一貧如洗的老人身上,只有著幾十年的捕魚經驗和人生閱歷的精神財富。在海上他頑強地與大鯊魚搏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為了生命的尊嚴。從這點上來說,他無疑是成功的。
海明威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在戰(zhàn)場上他親身經歷了兩次生與死的考驗,目睹了生命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的脆弱,看到了人們面對生死時的絕望、迷茫和痛苦。他還經歷了兩次飛機失事,不過都幸免于難。在飽受痛苦和歷經滄桑之后,他有了一種拯救的思想,并在《老人與?!分畜w現(xiàn)了出來。他把老人塑造成如同基督耶穌的形象,并背負著如同耶穌基督一樣的主旨:神愛世人,拯救人類。不過他不是利用上帝來拯救人,而是利用上帝的精神來鼓勵鞭策人們,希望人們能夠熱愛生命,重新振作,追求美好的生活?!叭松荒軣o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假如真的是生活在無希望的生活中,那么他就是一個失敗者。”這就是生命的信仰,是生命存在的精神力量。作者通過老人的經歷告誡人們:生命是短暫,是珍貴的,在面對困難和失敗時,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追求五彩的生活,不要放棄對生命的追求,時刻保持自己對生命的尊嚴和對生活的向往。
(二)人生信仰之對生活的信仰
《老人與?!愤@篇小說主要體現(xiàn)的生活信仰就是人要不斷地奮斗努力和創(chuàng)造價值。老人雖然有輝煌的過去,但是老人更注重當前是否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艱難的選擇:任何情況下永不放棄!繼續(xù)努力奮斗,勇敢地直面對生活信仰的追求?!八呀涀C實過上千次了,這并不算什么,現(xiàn)在他要再次證實一次,每一次都是重新開始,他這樣做的時候,從來不去想過去?!盵3]老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還是選擇勇敢地去面對,這樣的舉動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非常豐富的內涵,體現(xiàn)了生活的永恒價值在于行動,突出了對生活的信仰。雖然在老人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永不止息且打不贏的戰(zhàn)爭,就像小說中所提到的老人用的那張“用好多面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像一面永遠失敗的旗幟,”但是它啟示人們,腳步和行動應該永不停息,面對困難和挫折,要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心中夢想,在不平凡中創(chuàng)造人生的奇跡,在行動中升華自己的生存價值,在曲折的道路上勇敢堅強地行動,用自己的意志來顯現(xiàn)崇高和強大的精神,勇敢地打破命運的束縛,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格倫·洛夫 (Glen Love)在《重估自然:走向一種生態(tài)批評》中闡述道:“今天文學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指引人的意識去充分認識在一個受到威脅的自然世界中自然的地位”。[4]《老人與?!肪途哂羞@樣的文學功能。它向人們闡釋了深刻的生態(tài)主義思想。在《老人與?!分幸恢贝嬖谥伺c大自然的關系。作者海明威借用《老人與?!穪順O力贊美大自然的活潑生機,盡情地顯示出自然的美和自然信仰。同時,小說又滲透出一種對自然的矛盾意識:人類既想征服自然,同時也要尊重自然。在浩瀚的大自然中,人是渺小的,但是人的力量又是強大的,人可以憑借自己的聰明智慧去改造自然。
(一)自然信仰之征服自然
《老人與?!窂念^到尾描述的就是老人捕魚這個故事,主要引發(fā)出人類與大自然的殘酷斗爭,特別是他與大海的斗爭和與鯊魚的搏斗。在小說中老人說到“和它們斗,我要和它們斗到死”,這都是人類想征服大自然的表現(xiàn),也是人類生存的必要表現(xiàn)。故事中鯊魚和馬林魚是自然偉力的象征,同時又是自然被征服的對象。在與大自然較量的同時,老人發(fā)揮了自己的極限卻以失敗告終,但是失敗掩蓋不了他的精神勝利:意志、驕傲和勇氣。老人與自然做斗爭,其表達的真實意義在于激發(fā)人們的斗爭精神和人的極限能力,使人類的生存得以延續(xù);人與自然相結合才是自然信仰的主旋律。
(二)自然信仰之尊重自然
老人雖然與自然做斗爭,但卻尊重自然,賦予了大自然以人格化特征?!瓣懙厣系目盏卦茐K這時像山岡般聳立著,海岸只剩下一長條綠色的線,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現(xiàn)來藍色,深的簡直發(fā)紫了?!边@是《老人與?!分兴鑼懙淖匀痪拔?海是藍色的,是自然的杰作,小說中對于老人熱愛海的描述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融合。老人把它擬人為女性,她是仁慈的并且是十分美麗的,充滿著無限的魅力和神秘。人和大海都是上帝的產物,兩者是統(tǒng)一的,如果沒有大海,人類就難以生存,就像老人需要靠大海來生存一樣。小說中老人一直把大馬林魚稱作是自己的兄弟,當大馬林魚沉著冷靜地拖著老人在大海中漂流時,老人贊嘆它的出色;“他十分喜歡飛魚,把它們當作是海洋上的主要朋友,還跟海豚嬉戲打鬧,稱我們是好樣的?!薄八€替鳥兒傷心,特別是那柔弱的黑色小燕鷗……”,這些描寫中蘊含的就是尊重自然,愛護自然,與之和諧相處的精神。生態(tài)思想家艾伯特·施韋策(A lbert Schw eitzer)曾指出:成為思考型動物的人感到,敬畏每個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樣。”圣地亞哥就是一個具有這種倫理道德的人。他敬重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同情每一個生物的遭遇,就如同體驗他自己的生命一樣。[5]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信仰是神圣的,信仰在一個人為一個人的元氣,在一個社會為一個社會的元氣?!比祟愋枰叛鰜碇?如同信仰對于《老人與?!分惺サ貋喐绲闹匾砸粯?。如今的我們也需要信仰來激勵我們不斷努力前進?!独先伺c海》中所體現(xiàn)的信仰文化為我們帶來了更加寬廣的視野,也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當今社會是個有些浮躁的社會,人們需要堅定正確的信仰,以引領方向,認識世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本文對于《老人與?!诽剿鞯囊饬x所在。
[1]庫爾特·辛格.海明威傳 [M].周國珍,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3:119.
[2]鄒溱.“老人與?!钡氖ソ涬[喻 [J].國外文學,1993(04):42.
[3]蘇順強.論海明威與基督宗教關系 [J].襄樊學院學報,2004(1):39.
[4]Love,Glen A.Revaluing Nature:Toward an Ecological Criticism[A]//In Chery ll Glot felty,Harold Fromm.The Ecocritical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C].A thens:U of Georgia,1996:237.
[5]戴桂玉.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老人與海》[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11):23.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Belief in The Old M an and the Sea
WANG Xiao-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614,China)
The Old M an and the Sea is the classical novel by Hem ingway,to which research has been mainly focused on“iron man”feature and“iceberg”theory.How ever,there has been relatively little conducted on the cultural belief in the story.The old m an in the story rests on his ow n unique belief system,which enables him to live through hardship s and tortures from life.Belief in religion generates op tim ism and positive future expectation;belief in life help s him to confront the controdictory existence of“death”and“l(fā)ife”;belief in nature,makes the old man find a good balance point between his living and restrictions of nature. The beliefs incarnated in this story certainly have meaning to current value selections of self-development.
The Old M an and the Sea;religious belief;life belief;nature belief
李 艷)
I106.4
A
2095-042X(2011)03-0107-03
2011-03-28
王曉霞 (1973—),女,湖北十堰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美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