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刀志靈李嶸
1.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貢山管理局,云南貢山673500;2.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1
云南獨龍族民間常用植物藥調(diào)查
孫軍1刀志靈2李嶸2
1.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貢山管理局,云南貢山673500;2.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1
就云南獨龍族民間常用的22種植物藥進行了簡要的報道。
云南;獨龍族;植物藥
獨龍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總?cè)丝诩s為5800多人[1],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nèi)的獨龍江兩岸。此外,在緬甸北部的江心坡、坎底西北部的廣大地區(qū)也有獨龍族居?。?]。由于生存環(huán)境極為艱辛,在生產(chǎn)實踐中,獨龍族人民逐步熟悉和掌握了動、植物的屬性及功能,并用于抗御毒蟲、猛獸、病魔的侵襲以及惡劣的生活條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斗爭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醫(yī)藥文化[3]。通過野外調(diào)查及室內(nèi)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本文就云南獨龍族民間常用的22種植物藥進行了報道,并列舉了每種藥用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學名、藥用部位、炮制方法、性味功能、生境與生活型及分布。
學名: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
藥用部位:全草入藥。
炮制方法: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或燒水煎服。
性味功能:氣清香,味微甘。補肺益腎、止咳化痰。用于體虛咳嗽,肺結(jié)核,神經(jīng)性胃痛、嘔吐、食欲不振、筋骨疼痛。
生境與生活型:寄生于海拔3600~4000 m的高山草間或灌木叢林地的鱗翅目蝙蝠屬昆蟲的幼蟲體上。
分布: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肅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
學名:Yulania liliflora(Desr.)D.Don藥用部位:花蕾入藥。
炮制方法:煎湯內(nèi)服或以其蒸餾水滴鼻。
性味功能:味辛,性溫。歸肺、胃經(jīng)。用于散風寒、通鼻竅,主治鼻淵,風寒感冒之頭痛、鼻塞、流涕。
生境與生活型:落葉灌木,生于海拔300~1600 m的山坡林緣。野生或栽培。
分布:分布于麗江、貢山;四川、湖北、福建也有分布。昆明有栽培。
學名:Coptis teeta Wallich
藥用部位:根莖入藥。
炮制方法:藥浴擦洗全身或燒水煎服。
性味功能:根莖,味苦、性寒,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能;用于煩熱神昏、心煩失眠、濕熱痞滿、嘔吐、腹脹瀉痢、目赤腫毒、口舌生瘡、陰疹、燙傷、吐血、衄血。有的也用于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各類婦科疾病。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林中或山谷陰濕處,海拔500~2000 m。野生或栽培。
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陜西南部。獨龍族常在自己的藥園內(nèi)栽培此種。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藥用部位:全草。
炮制方法: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藥浴擦洗全身或搗碎外敷于患處。
性味功能:全草入藥,味辛、性涼、有小毒,有清熱利濕、解毒排膿、利水消腫的功能,用于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癆咯血、風熱感冒、產(chǎn)后止血、脈管炎、腸炎痢疾、乳腺炎、中耳炎、腎炎水腫、痔瘡、黃水瘡、瘡瘍不收口、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外用鮮草搗爛治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等癥。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林緣水溝邊,濕潤的路邊、村旁溝邊、田埂溝邊等潮濕的肥土上,海拔150~2500 m。
分布:云南各地均產(chǎn),我國中部以南,北達陜西、甘肅,西至西藏,東達臺灣,南至沿海各省區(qū)均有分布;亞洲東部及東南部也廣泛分布。
學名:Cucubalus baccifer L.
藥用部位:根及全草。
炮制方法:藥浴擦洗全身或搗碎外敷于患處。
性味功能:根,味甘、淡、性溫,有涼血、活血、散瘀、止痛、祛風除濕、利濕消腫的功能,用于婦女經(jīng)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小兒疳積。腎炎水腫、泌尿系統(tǒng)感染、肺結(jié)核等癥;外用瘡瘍癤腫、淋巴結(jié)核;全草,味甘、淡、性溫,有接骨生肌、祛瘀止痛的功能,用于骨折、跌打損傷、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等癥。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林下、灌叢中、草地或路邊、河邊、田埂邊等,海拔1000~3600 m。
分布:產(chǎn)全省各地,分布于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和臺灣;歐洲、亞洲東部、西伯利亞西部、喜馬拉雅地區(qū)(克什米爾到不丹)以及印度北部亦有。
學名:Polygonum rnultiflorum Thunb.
藥用部位:塊根及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或藥浴擦洗全身。
性味功能:塊根,生首烏(未炮制者),味微苦、性甘平,有潤腸通便、解瘡毒之功能,用于癰瘡或陰血不足引起的大便秘結(jié)。制首烏(經(jīng)炮制者),味甘、澀、性微溫,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能,用于肝。腎陰虛血少、眩暈、失眠、頭發(fā)早白、腰酸腿軟、婦女產(chǎn)后腹痛、子宮遺血不出等癥。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山谷灌叢、山坡林下、溝邊石隙,海拔200~3000 m。
分布:產(chǎn)云南、四川、貴州、陜西南部、甘肅南部、華東、華中、華南;日本也有分布。
學名:Phytolacca inosa Roxb.藥用部位:根、葉及全草。炮制方法:燒水煎服,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或搗碎外敷于患處。
性味功能:根有毒,味苦、性寒,有通便、瀉水、散結(jié)的功能,用于水腫、脹滿、腳氣病、喉痹、痛腫、惡瘡、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外用于跌打、風濕麻木、瘀腫、燒燙傷、癰瘡紅腫、無名腫毒。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直立草本,生于山谷緩坡或山箐潤濕處,石灰?guī)r山坡、田邊、路邊有時也見;或栽培于房前屋后及園地,多生長于濕潤肥沃地,喜生于垃圾堆上,海拔900~3400 m。
分布:產(chǎn)云南各地;我國自東北、西北至華南、西南均有分布,也分布于日本及印度。
學名:Urena lobata L.
藥用部位:根、葉及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或搗碎外敷于患處。
性味功能:根、葉,味甘、微辛、性平,有祛風活血、消熱利尿、解毒消腫的功能,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感冒、瘧疾、腸炎、乳腺炎、偏頭痛、痢疾、小兒消化不良、白帶、婦科病(子宮脫垂)、兒童小便白色;鮮全草搗碎外敷于患處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生境與生活型:直立亞灌木狀草本,生于干熱空曠地、荒坡或疏林下,海拔220~2500 m。
分布:產(chǎn)云南的文山、紅河、玉溪、楚雄、思茅、臨滄、德宏、怒江、麗江等地州;我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臺灣等省區(qū)有分布;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印度和日本也有分布。
學名:Euodia lepta(Spreng.)Merr.
藥用部位:根、葉。
炮制方法:將葉搗碎后,泡酒并加熱外敷于患處或藥浴擦洗全身。
性味功能:根、葉,味苦、性寒,有消熱解毒、祛風除濕、消炎止痛、止癢的功能,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腿痛、流感、肺炎、濕疹、跌打損傷、無名腫毒、風濕麻木。
生境與生活型:小喬木或灌木,生于密林及林緣灌叢中,海拔500~2200 m。
分布:產(chǎn)滇西、滇西南、滇東南、滇南及景東等;及臺灣、福建、海南、廣東、廣西;馬來西亞、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
學名:Panax japonicus C.A.Meyer
藥用部位:根、莖及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搗碎外敷于患處或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
性味功能:根、莖,味甘、性溫,有滋補強壯、活血化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能,用于病后虛弱、咳嗽多痰、肺結(jié)核咯血、勞傷吐血、衄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寒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外傷出血。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間闊葉林中,海拔1800~3200 m。
分布:產(chǎn)云南西部的福貢、德欽、貢山、騰沖、怒江,中部的峨山,北部的永仁,南部的耿馬、金平、勐海、綠春及東北部的昭通、大關(guān)、彝良、鎮(zhèn)雄;分布于四川、貴州、廣西、浙江、安徽;日本、朝鮮也有分布。
學名:Centella asiatica(L.)Urban
藥用部位:莖、葉及全草。炮制方法:燒水煎服或搗碎外敷于患處。
性味功能:莖、葉入藥,有清熱解毒、止血、利尿、活血化瘀祛痰的功能,用于上呼吸道炎、肝炎、胸膜炎;全草入藥,味苦辛、性寒,有濕熱、解毒消腫的功能,用于濕熱黃疸、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下肢靜脈功能不全所致的長期不愈的潰病以及外傷病例、手術(shù)或創(chuàng)傷引起的肌腱粘連和灼傷所致的創(chuàng)面恢復后的瘢痕疙瘩,并對硬皮病均有較好的效果。
生境與生活型:匍匐草本,生于林下陰濕草地上或河溝邊,海拔300~2900 m。
分布:廣布于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日本、澳大利亞及南美、南非均有分布。
學名:Gnaphalium affine D.Don
藥用部位: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
性味功能:全草,味微甘、性平,有祛痰止咳、祛風濕的功能,用于咳嗽哮喘、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神經(jīng)衰弱、不孕癥。
生境與生活型:二年生草本,生于林緣、灌叢、山坡草地中,海拔1200~3400 m。
分布:產(chǎn)云南的貢山、瀘水及全省大部分地區(qū);我國西南、西北至臺灣、華東、華南各省區(qū);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朝鮮、日本。
學名: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ex D.Don
藥用部位:全草。
炮制方法:藥浴擦洗全身或用植物葉汁滴眼。
性味功能:全草,味苦、性涼,有消炎解熱、涼血明目、解毒止痛、殺蟲去癢、去腐生肌的功能,用于各種炎癥、腹痛下痢、目赤腫痛、小兒胎毒、濕疹、皮膚癬癢、沙眼;外用于蟲叮咬、蛇傷、瘰疬、痔核、眼翳、濕疹。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江邊草坡、河岸灌叢、林緣路邊灌叢,海拔1400~2900 m。
分布:產(chǎn)云南的貢山、福貢、瀘水、保山、蘭坪、潞西、鳳慶、德欽、中甸、麗江、文山、麻栗坡、馬關(guān)、易門、昆明、鎮(zhèn)雄及全省大部分地區(qū);西藏(察隅)、四川(峨眉)、貴州(畢節(jié))、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臺灣、陜西(佛坪)、河南(蘆芪);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泰國、日本及中南半島。
學名:Taraxacum rnongolicum Hand.-Mazz.
藥用部位:根及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或藥浴擦洗全身。
性味功能:帶根全草,味苦甘、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的功能,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婦女產(chǎn)后腹痛、子宮遺血不出等癥及乳少。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海拔700~3000 m。
分布: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北部、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朝鮮、蒙古、俄羅斯也有分布。
學名:Plantago asiatica L.
藥用部位:種子及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藥浴擦洗全身或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
性味功能:全草及種子,味甘、性寒,有明目利水、祛痰清熱的功能,常用于高血壓、尿血、小便不通、哮喘多痰、舒筋活血、風濕麻木、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以及產(chǎn)后滋補等方面。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地、溝邊、路旁,海拔1200~3000 m。
分布:分布幾遍全國;日本、俄羅斯。
學名:Phryma leptostachya L.
藥用部位:根及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或搗碎外敷于患處。
性味功能:全草入藥,外敷治金瘡,用于毒瘡、癰腫、疥瘡、漆瘡等;內(nèi)服可用于難產(chǎn),產(chǎn)后腹痛、小兒肺炎。根,味苦、性涼,有解毒殺蟲功能,用于疥瘡、黃水瘡、瘡毒感冒發(fā)燒。
生境與生活型:直立草本,生于雜木林下濕潤處,海拔l200~2800 m。
分布:產(chǎn)云南東北部、東南部、西部、西北部各縣;廣布于我國東北、華北、陜西至江南各省;印度東北部、克什米爾地區(qū)、尼泊爾、越南北部至日本,俄羅斯均有分布。
學名: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
藥用部位:莖、葉、花、果實及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
性昧功能:莖、葉、花,味辛、性微寒,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利尿消腫的功能,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惡露不盡、急性腎炎水腫;果實,味辛、苦、性微寒,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清肝明目的功能,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目赤腫痛、結(jié)膜炎、前房出血、頭暈腹痛。
生境與生活型: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生于荒地、路邊,海拔3400 m以下。
分布:產(chǎn)云南省及全國各地;俄羅斯、朝鮮、日本、熱帶亞洲及美洲均有分布。
學名:Paris polyphylla Smith
藥用部位:根。
炮制方法:搗碎外敷于患處。
性味功能:根入藥,用于生瘡。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000~3000 m的林中。
分布:貢山、福貢;西藏(南部)、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東北部。
學名: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
藥用部位:根狀莖及全草。
炮制方法:燒水煎服、藥浴擦洗全身或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
性味功能:根狀莖及全草,味甘、性平,有潤肺止咳、補腎接骨、除濕功能,用于咳嗽、吐血、哮喘、慢性腎孟腎炎、跌打骨折、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水腫、消炎止痛、強身健體;也為婦女做月時的滋補良藥。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密林、灌叢或草地下,海拔1000~3200 m。
分布:除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地區(qū)外,全省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分布于秦嶺以南各省區(qū),但不到南部熱帶地域(如海南、臺灣),也不分布于日本。
學名:Acorus calamus L.
藥用部位:根、莖。
炮制方法:泡酒、燒水煎服或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
性味功能:根、莖,味辛、苦、性溫,有化痰、開竅、健脾、利濕的功能,用于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清、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牙痛、牙齦出血、小兒疝氣、偏墜。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水邊或沼澤濕地,也有栽培,海拔600~2650 m。
分布:產(chǎn)云南西北部、中部、東南部;全國各省區(qū)都有,也見于南北兩半球的亞熱帶、溫帶。
學名:Coix lacryma-jobi L.
藥用部位:種子。
炮制方法:泡酒、燒水煎服或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
性味功能:種子(薏苡),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補肺、滲濕、利尿、清熱、排毒的功能,常用于脾胃虛弱腹瀉、風濕疼痛、黃疸、腸癰、肺膿瘍吐血、乳糜爛等。
生境與生活型:一年生粗壯草本,生于濕潤的屋旁、池塘、河溝、山谷、溪邊或易受澇的農(nóng)田地方,海拔200~2000 m。野生或栽培。
分布:產(chǎn)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分布于亞洲東南部與太平洋島嶼、世界的熱帶、亞熱帶、非洲、美洲的熱帶均有種植或逸生。
學名:Bletilla formosana(Hayata)Schltr.
藥用部位:根莖。
炮制方法:泡酒、燒水煎服或與鮮肉、雞蛋煎煮做為藥膳。
性味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主治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jié)核咯血,潰瘍病出血。
生境與生活型: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900~3100 m的雜木林、櫟林、松林下,灌叢中,路邊草叢、草坡或巖石縫中。
分布:產(chǎn)貢山、福貢、瀘水、蘭坪、景東、維西、德欽、中甸、麗江、鶴慶、永勝、劍川、大姚、洱源、賓川、大理、彌渡、玉溪、昆明、祿勸、嵩明、宜良、易門、金平、硯山、文山、西疇、富寧、羅平、威信;西藏、貴州、四川、臺灣、江西、甘肅、陜西也有分布;日本也有。
[1]彭兆清,李道生.獨龍族[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1999:4.
[2]羅榮芬.獨龍族-自然環(huán)抱中的文面女[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1-36.
[3]何大明.獨龍江地區(qū)綜合研究[J].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10(1):8-13.
R282.71
A
1007-8517(2011)19-0006-03
20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