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遇哲
公車自查還需三個100%
□張遇哲
日前,中紀委的一份《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和使用情況自查登記表》下發(fā)至各地黨政機關,包括車輛類型、購車時間及價格、資金來源等信息均在統(tǒng)計范圍之內。各部門各單位要對公車逐輛登記,不允許遺漏、瞞報,在6月底前確保100%的車輛登記,填表造冊,徹底摸清車輛總數(shù)。
公車治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毋庸多言。多年來,公車治理從中央到地方一直沒有停止,但公眾并沒有看到期待的結果。甚至就連最基本的問題——“全國究竟有多少輛公車”,至今都是一筆糊涂賬。時下,這場由中央牽頭、自上而下的公車專項治理行動在全國鋪開,劍指超編制配備使用公務用車、違反規(guī)定用車、豪華裝飾公務用車等頑疾。在公眾對走馬燈式車改幾近麻木的情況下,此次被譽為“史上最嚴格車改”的專項治理行動,能否成功醫(yī)治公車沉疴、挽救公眾信心,備受期待。
如實摸清家底,是公車專項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難走的一步。盡管“100%登記公車,不允許遺漏、瞞報”的措辭十分嚴厲,但能真正實現(xiàn),還需要三個100%作為支撐。
一是登記情況100%向社會公開。領導干部有沒有按級別配備公車,是否存在超編制、超標準情況,群眾心里十分清楚。但此次公車治理專項工作,僅僅是要求“登記情況在本單位進行公示”,讓人大為不解。如此內部公示能起到多大作用,每個人都心知肚明。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唯有公開透明,向社會全面公開,接受輿論審視,才能讓既得利益者不敢遮著藏著,確保倒逼公車登記的真實有效。
二是自查自糾100%予以核查。據(jù)報道,自查自糾結束后,各級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小組辦公室將組織聯(lián)合專項檢查組,對30%以上地區(qū)、部門和單位進行重點檢查;中央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選擇部分省區(qū)市、中央和國家機關進行重點抽查?!?0%以上”和“部分”兩個概念如何選定,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怎樣,抽查都無法真實全面掌握情況,消除一些部門和個人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眾所周知,任何自查自糾都是靠不住的,唯有上級部門100%進行核查,才能撥云見日,勾勒公車的真實現(xiàn)狀。
三是發(fā)現(xiàn)問題100%嚴肅處理。對違規(guī)違章使用公車者沒有嚴厲懲處,是公務用車亂象叢生的重要原因。公車登記,需要的不是報賬,關鍵是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讓一切違規(guī)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令人擔憂的是,新的標準并沒有把公務用車卡死,“如果黨政機關確需高于標準配備更新公務用車,或者配備更新越野車的,只需按照規(guī)定報公務車主管部門審批,并報同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備案。”在執(zhí)行中,這一靈活政策應謹慎使用,切不可異化為特權者的護身符,使公車違規(guī)逃避問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