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 丹[中國計量學院人文學院, 杭州 310018]
從漢代班固的《詠史》開始,詠史詩成為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重要題材,詩人們借詠史來詠今,借懷古以抒懷。正如黃筠在《中國詠史詩的發(fā)展與評論》中所說的:“雖以歷史為內(nèi)容,并非簡單的述古敘述,而著重在表現(xiàn)識見,言志向,詠胸懷,抒感情。有的借助對歷史人物的追慕和贊賞,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向往;有的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說,表達自己的政治信念,有的則是通過對歷史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fā)自己身世的感慨?!闭驗樵伿吩姷闹攸c在于通過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因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詩人,在對所詠嘆史實、人物都會有不同的選擇,也會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感慨。
詠史詩不僅僅是男性詩人的專利,歷代女性詩人也常常闖入這一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借古人之事,抒發(fā)自己對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看法,寄托自己的胸襟懷抱。特別是到了清代中后期,女性詩人的性別意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張揚,女性作家往往會從女性的視角出發(fā)去重評歷史,表現(xiàn)出鮮明的主體意識和獨特的生命感受。
沈善寶是清代道光、咸豐時期重要的女性詩人。生于吳興望族沈家,父親沈?qū)W琳曾任江西義寧州判,母親吳浣素為“一時名媛,才藻富麗,著有《簫引樓詩集》”①,但其一生經(jīng)歷坎坷,十二歲時父親沈?qū)W琳驟然去世,遺下一家八口生活無著。沈善寶奔走于江浙兩淮,以賣文鬻畫奉母養(yǎng)家,并積累資金,將逝去的父母、妹妹、小弟和伯祖等八人歸葬于丁家山祖墳,直到三十歲才嫁與來安武凌云為繼室。其獨特的身世經(jīng)歷,使沈善寶有著不同于一般閨秀的高遠志向、超卓見識。當時士人李世治曾評價她說:“吐屬風雅,學問淵博,與之談天下事,衡量古今人物,議論悉中要?!雹谄湓伿吩姶笾驴煞譃橐韵聝煞N類型。
沈善寶以一弱女子之身拋頭露面奔波大江南北,這種獨特的經(jīng)歷使她產(chǎn)生了強烈的自信,因而在品鑒歷史人物時,她往往會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尖銳辛辣。如《吊岳武穆王》:
全由純孝結(jié)精忠,南渡賢豪孰與同。
誓抵黃龍恢赤縣,難將丹悃挽蒼穹。
權(quán)奸有獄成三字,天子無心返二宮。
弱息尤能明大義,女兒亦是萬人雄。
歷代吟詠岳飛的詩歌很多,大多數(shù)是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秦檜。即使是將岳飛父子悲劇的根源指向皇帝宋高宗,也往往是指責其聽信讒言,亂殺忠良。如明邱 《岳王墳》:“草木猶知表藎臣,君王乃爾崇奸相。”而明代詩人文徵明《滿江紅·題宋思陵與岳武穆手敕墨本》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宋高宗:“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fù)?!鄙蛏茖毰c文徵明同樣直接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皇帝,“權(quán)奸有獄成三字,天子無心返二宮”兩句一針見血地指出,秦檜的奸計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宋高宗根本就不希望恢復(fù)北方失地,不希望被金人所擄的徽欽二宗能夠歸來,這才是岳飛父子悲劇的根本原因。用語雖然直白,卻鮮明地表達了對忠良被害、國家蒙難的痛心與憤慨。
其《吊韓蘄王》同樣是將矛頭直至最高統(tǒng)治者:
百戰(zhàn)功勛照史青,一鞭黑衛(wèi)策西泠。
短衣側(cè)帽身空健,剩水殘山夢獨醒。
臣憤忍消閑歲月,君心甘作小朝廷。
當年鼙鼓勞巾幗,江上蛟龍不敢聽。
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因在宋金議和之后杜門謝客,居家閱書讀經(jīng),絕日不言兵。一代名將只能是短衣青驢悶游于西湖之上,任大好的時光白白消磨,其原因也是因為“君心甘做小朝廷”。
而對于造福于百姓的君王,沈善寶卻不吝贊美之詞。五代之時,中原戰(zhàn)亂不斷,梁、唐、晉、漢、周政權(quán)更替,在南方和巴蜀地方,還有許多割據(jù)政權(quán)。在這種混戰(zhàn)割據(jù)的形式下,吳越王錢 錢王“善事中國”、“保境安民”進而“納土歸宋”,使得吳越地區(qū)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特別是他修筑捍海石塘、治理太湖,開鑿灌溉渠道,疏浚西湖,整理鑒湖,建設(shè)蘇州、杭州城,開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景,奠定了浙江糧倉——杭嘉湖平原的堅實基礎(chǔ)。沈善寶在《謁表忠觀》對錢王的歷史功績給予熱情的贊頌和高度的肯定。在這首長詩中,她熱情地稱頌錢王對吳越地區(qū)的貢獻:“憶昔殘?zhí)粕琊A,干戈遍地豺狼橫。魚鹽之中異人出,一掃全浙煙塵清?!闭且驗殄X王,吳越之地能在干戈戰(zhàn)亂中保持平靜,對于這樣的君王,是“父老歡迎酌郊野”。錢王納土歸宋,并不是沒有逐鹿中原的能力,只是“為愛蒼生守臣節(jié)”。正是因為如此,在“梁唐晉漢祚遞移”,“西蜀河東事爭戰(zhàn)”的混戰(zhàn)中,“惟有東南十四州,百年不識亂離憂。民安 席時豐稔,覆載恩深孰與儔”。詩為七古,用層層鋪敘的手法描述錢王的保境安民的歷史功績,情緒飽滿,筆力豪放。末尾還將錢王與南宋小朝廷做了對比:“化家而國真英雄,卻嗤南宋朝廷小”,愛憎分明,顯示了沈善寶豪放的個性與不凡的胸襟。
男性文人在品評歷史人物時,往往遺忘了歷史人物身邊的女性,而身為女性的沈善寶,卻往往關(guān)注被歷史所忽視的女性形象。如在《吊岳武穆王》,她在尖銳批判宋高宗君臣貪生怕死的行為之后,將讀者的目光引向了一個柔弱卻深明大義的女性——岳飛的女兒銀瓶。岳銀瓶,本名岳李娥,是岳飛的次女。父兄冤死,李娥欲為他們鳴冤不果,抱銀瓶投井而死,時年僅十三歲。在沈善寶眼中,這個柔弱的女子雖不能如父兄一樣在沙場上殺敵報國,但為父兄伸冤從容赴死,亦是令人欽佩的人中之雄。在《吊韓蘄王》最后一聯(lián)“當年鼙鼓勞巾幗,江上蛟龍不敢聽”亦將梁紅玉金山擂鼓激勵抗金將士的壯舉與南宋朝廷的忍辱偷生來對比,寫出了在國家民族生死關(guān)頭身為女性的錚錚鐵骨。岳銀瓶與梁紅玉都是在正史中沒有記載的人物,但她們的事跡一直在民間流傳。沈善寶在憑吊真實的歷史人物之時,將民間傳說中的女性角色帶入其中,并給予高度的評價,顯示了女性作家獨特的眼光和與獨到的歷史觀,也可以看出,在清代中晚期,女性作家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鮮明的主體意識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企圖從女性的視角出發(fā)去重評歷史,重新評價女性的歷史價值。
詠史詩不是用詩歌記載歷史,因而進入詠史詩的歷史史實與人物往往是詩人主動選擇的結(jié)果。詩人選擇的標準來自于詩人特有的情感與特定歷史人事之間不期然而然地交集與對應(yīng),使得詩人在與古人感同身受的聯(lián)想中尋找到了精神寄托。在沈善寶詠史詩中,出現(xiàn)得最多的是女性人物。從她的《鴻雪樓詩選初集》中可以看出,在她46首詠史詩中,吟詠女性歷史人物的詩歌有35首,占全部詩歌的76%。沈善寶詠史詩的這種取材特點,與她獨特的心理態(tài)勢有密切的關(guān)系,而其心理態(tài)勢又與她的出身經(jīng)歷有密切的聯(lián)系。
沈善寶十二歲時父親沈?qū)W琳在江西義寧州判任上,為同僚陷害,上吊而死。父親的去世對于沈善寶的打擊非常大。父親是“直以七尺軀,欲挽世風靡”③,卻蒙冤而死,這讓沈善寶“哀哀抱痛恨,終天長已矣”④。為父報仇的心愿一直深埋心中,但終因“設(shè)我殉父亡,更誰承菽水”⑤,更因是閨閣幼女,為父復(fù)仇的心愿終成泡影,也成為了她心中永遠的痛。失意無望而又不甘的心態(tài)就在對那些能手刃仇敵的奇女子的詠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補償。
趙 娥
殺父仇難共戴天,閨中立志在貞堅。
相逢狹路施神勇,如雪龍泉試酒泉。
謝 娥
巨盜江湖殺父夫,自甘易服作奚奴。
寶刀快抉仇人首,夢境都緣孝念符。
趙娥東漢時表氏縣(今高臺)人。其父趙安,字君安,被當?shù)睾缽娎顗鬯?。趙娥有三個弟弟,都立志為父報仇雪恨,但不幸相繼死于瘟疫。李壽與同宗族人慶賀,對眾人說:“趙家強壯絕盡,只有女弱,何足復(fù)仇?”趙娥之子龐 得知此情后,還告其母。趙娥“ 棉車懷劍”,于靈帝光和二年二月(179年2月),刺壽于都亭前,得報父仇,然后到縣自首。縣令為之感動,放還鄉(xiāng)里。《后漢書·烈女傳》記載了趙娥的事跡。明呂坤《閨范·謝娥殺盜》記載:“謝小娥,幼有志操,許聘段居真。父與居真同為商販, 申蘭申春殺之。小娥詭服為男子,托傭申家,因群盜飲酒,蘭春與群盜皆醉臥,娥閉戶斬蘭首。大呼捕賊,鄉(xiāng)人擒春,得臟鉅萬。娥乃祝發(fā)為尼?!睆摹跋喾戟M路施神勇”,“寶刀快抉仇人首”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沈善寶內(nèi)心中對手刃仇敵為父復(fù)仇的強烈愿望。
不能為父復(fù)仇的原因是“自恨弱草質(zhì),不櫛非男子”⑥,年僅十二歲的沈善寶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女子的悲哀與無奈。沈善寶出身名門,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時期即有才名,她曾回憶:“周歲識之無,總角解吟諷,三唐與六朝,過目皆成誦?!雹咚脑缁鄣玫搅烁改赣H的肯定和贊賞:“隨宦章江擅彩毫,吟成博得雙親喜?!雹嗄赣H曾做《寄長女善寶壽光》詩,有“爾負奇男志,吾將孝子看”⑨之句。長輩的肯定和贊賞使她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了自信,也使得她對才名的渴望超出了一般的閨閣才女。父親去世后,沈善寶女承子職,以鬻詩賣畫來奉母養(yǎng)家,并獨立積累資金,將父母兄妹等八位親人并葬于祖墳,這一男子都難以完成的壯舉更增添了她的自信心,她渴望與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巾幗英雄一樣,在這個男性的社會中取得立足之地,贏得世人的尊重與承認。在她的筆下,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如《題仕女圖》中的花木蘭、冼夫人、韓夫人、秦良玉,這些女性都是歷來為人所知的奇女子,她們在國家民族的危難關(guān)頭,挺身而出,在歷來由男性大展身手的沙場上屢立奇功。沈善寶渴望的是能如這些巾幗英雄一樣,在男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創(chuàng)立不朽之功業(yè)。而更讓人矚目的是,沈善寶在不遺余力地歌詠這些奇女子時,更給讀者展示了她們身后軟弱、庸碌的男性,如冼夫人的“兒庸夫弱”,因而“叱咤風云仗須眉”。明末之時,“空將厚祿豢庸臣”,“辛苦沙場只美人”。在這種背景之下,更顯示了這些女性的蓋世奇才。
然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即使是女性擁有了男性難以比肩的才華,取得了不朽的功業(yè),在這個男性的世界中,也難以取得與男性相同的聲名與地位?!耙蛔悦廊藲w衛(wèi)國,逐令公子紹唐皇。功成圖畫凌煙閣,獨惜蛾眉姓未揚?!保ā都t拂》)更為殘酷的是在沈善寶所生活的年代,女性已不可能如冼夫人、馮 一樣立功封侯,“投筆請纓空有愿,安能巾幗覓封侯”的感慨在沈善寶的詩歌中不斷出現(xiàn)。但是正像沈善寶在《滿江紅·渡揚子江有感》所說“肘后難懸蘇季印,囊中剩有文通筆”,極富文學才華的沈善寶給自己規(guī)劃了一條以文學取得聲名的道路。在她的詠史詩中,大量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是古代的那些聲名顯赫的才女形象。
衛(wèi)茂漪
玉女簪花格獨新,千秋筆陣仰夫人。
右軍殫盡臨池力,名噪蘭亭已后塵。
蔡文姬
解辨琴弦幼慧奇,中郎有女勝男兒。
千秋獨擅臨池妙,八法曾為太傅師。
宋若昭
珠聯(lián)璧合共蜚聲,姊妹才華莫與京。
論語十篇新著出,六宮爭拜女先生。
在詩中,沈善寶全力渲染這些女性的突出才華。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但卻是衛(wèi)夫人的學生,《蘭亭序》無論怎樣有名,也是在衛(wèi)夫人的簪花格之后才產(chǎn)生的。古人以無子為人生最大的遺憾,但對于蔡邕來說,精通音樂、書法、詩歌的女兒蔡琰更勝男兒。宋氏五姐妹也是因超人的才華而蜚聲京城。沈善寶的兩組《題仕女圖》詩分別從女性自身與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大力褒揚女性才華,顯示女性完全不弱于男性的可能存在,也顯示生活在清代中晚期的沈善寶已經(jīng)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有著與男子同樣獨立的生命意志和同樣珍貴的人格價值。她以詠古的形式,借古人之事,表達出強烈的女性意識和對男性中心話語的叛逆。
清代佟景文在《鴻雪樓詩選初集》序中評價沈善寶詩說:“至如吊古詠物遣興感懷諸作,揆度事理,言中有物,一空前人窠臼,尤征卓識非尋常裁紅刻翠者所能望其肩背,此才也豈惟巾幗中不易得,正恐翔步木天入金馬玉堂之選亦不數(shù)數(shù)覯也。”⑩此言不虛。沈善寶以其超人的才華,高遠的見識,獨特的視角,給我們留下了這些優(yōu)秀的詠史詩作,為我們展示了清代知識女性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與追求,為我們了解清代閨閣女子的生活開辟了新的道路。
①② (清)沈善寶:《鴻雪樓詩選初集》原序三·一。
③④⑤⑥ (清)沈善寶:《鴻雪樓詩選初集》《述哀》卷一·三,民國初年鉛印本。
⑦⑧ (清)沈善寶:《鴻雪樓詩選初集》《除夕祭詩》卷三·十八,民國初年鉛印本。
⑨ (清)沈善寶:《名媛詩話》卷六·十四,清光緒五年鴻雪樓刊巾箱本。
⑩ (清)沈善寶:《鴻雪樓詩選初集》原序三·一,民國初年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