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春 (霞浦縣文化館 福建霞浦縣 355100)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城市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具有廣闊前景的廣場已成為各種文化的重要載體。實踐證明,開展廣場文化活動已經逐步成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項目”,越來越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擁護。如何進一步加強廣場文化活動建設,把廣場文化活動打造成群眾文化生活中的精品工程,促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僅是擺在廣大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籌城鄉(xiāng)文化發(fā)展、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進步的必然要求。下面筆者就如何開展廣場文化活體談談自己的體會。
1.開放性。廣場是群眾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廣場上所進行的文化活動,均向公眾開放。這種公共性決定廣場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這是廣場文化最突出的特點。
2.群眾性。每天早晚在廣場活動的人群熱鬧非凡,從四面八方向廣場匯聚的人群,尋求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釋放快節(jié)奏生活中的壓力,展示各種各樣的才藝,追求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其參與面之廣,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都無法比擬的。
3.自娛性。每天晨晚廣場上總是人頭攢動,沒有強迫命令,沒有利益驅動。許多人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參與自然,撤出隨意,沒有約束。
廣場文藝除去少數由官方組織的大型廣場節(jié)慶活動以外,廣場文藝都是由廣大市民、農民組織的一項群眾性自娛自樂的文體活動。參與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受任何條件限制,不拘形式,就憑興趣、愛好,根據自身特長,均可上場表演。所以說廣場文化活動是為人們提供自娛自樂的好場所,也是人們消遣休閑的好去處,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和歡迎。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工作節(jié)奏也在不斷加快。但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用什么方式來緩解疲憊的身心呢?所以,如何打發(fā)業(yè)余時間,豐富業(yè)余生活,就成人們十分迫切的需求和愿望。對普通市民來說,廣場文藝活動的開展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娛樂消遣場所,也是他們業(yè)余時間休閑的好去處。廣場文化活動的開展,對構建和諧社會、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打造一方平安都具有相當大的作用與意義。
廣場構成了廣大群眾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廣場文化作為一種公共的群體行為,它依靠良好的審美文化生態(tài),不僅是展示精神文明建設的風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創(chuàng)造作用,因為它可塑造和優(yōu)化大眾的群體文化人格。它由地方政府推動,由民間文化參與,它的文化價值、美育價值以及文化產業(yè)價值等應加以高度重視與開發(fā)。
雖然廣場文化活動是市民自發(fā)組織開展的自娛自樂的群眾性活動,但往往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例如:場地落實問題,就涉及到城管、公安、交通、電力、園林等部門的管轄。對這些部門,如果由活動開展者本身去落實辦理,那是十分困難。那就得由當地政府出面,與相關職能部門協(xié)調解決。
廣場文化活動應該在強化統(tǒng)籌協(xié)調、擴大參與活動社會面狠下功夫,把齊抓共管與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結合起來,堅持社會辦文化的思路和原則,積極探索以“政府搭臺、屬地為主、特色各異、相互爭鳴”的新路子。充分認識“節(jié)慶活動的開展為廣場文化活動提供了最好的時機,廣場文化的發(fā)展與繁榮,更為節(jié)日慶典提供了最好的形式”這一節(jié)日與活動的辯證原理。緊緊依靠廣大群眾,選準有效的切入點,以節(jié)慶活動為契機,掀起廣場文化活動的高潮,使群眾形成“只要有節(jié)慶假日,就有廣場文化活動開展”的意識,自覺地參與到活動的策劃、組織中來,使廣場文化活動有效地與社會宣傳結合起來,用文化的形式逐步驅散社會生活中愚昧與封建。
地方文化特色是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經過群眾長期創(chuàng)造、積累、傳承的文化精華,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和廣泛的群眾基礎??v觀近年來我市舉辦的特色廣場文化活動,雖然也涌現出了一些有一定特色的文藝節(jié)目,但總體感覺是數量較少、高質量產品不多、整體水平不高,與其他城市的中心城區(qū)特色廣場文化活動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就需要我們在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廣場文化品牌中努力做到:一要牢固樹立特色文化精品意識,努力在文化背景解讀、活動內容策劃、演出包裝效果上下功夫,從特色文化的內容挖掘、演出形式、藝術風格等方面全面改進和提高,不斷追求文化內容思想性和活動表演藝術性的統(tǒng)一。二要突出重點、突出功能,對不同的文化內涵以廣場活動的形式進行分類設計,在開展研討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要求,設計富有特色的廣場文化活動。三要培養(yǎng)特色廣場文化活動專門人才。廣場文化活動的組織是一項涉及面廣、內容繁雜、要求嚴格的工作,從舞臺搭建到音響燈光安裝,從演出內容編排到觀眾組織和秩序維護,都要求建立一支思想好、能力強的文化工作隊伍。
“堅持黨委、政府主導,文藝團體骨干藝人演出,群眾積極響應,社會各界廣泛支持”既是促進廣場文化活動繁榮發(fā)展的運行機制,也是近年來我市開展廣場文化活動實踐的基本要求。從進一步規(guī)范和完善這一機制出發(fā),當前我們還應該抓好以下幾點:一是各文化相關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要從營造文化氛圍、鞏固文化陣地入手,逐步建立完善廣場文化活動的領導制度和保障措施,全力扶持和培養(yǎng)廣場文化活動,并為其發(fā)展提供思想、組織和財力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級文化網絡,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有分工、有職責、有范圍地進行規(guī)范管理,激發(fā)廣場文化活動巨大潛力,促進活動經常化、特色化。三是更加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yè)參與廣場文化活動建設,通過市場的手段,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并形成文化與企業(yè)互補、互利、互動的運行機制,努力開創(chuàng)文、企雙贏局面。
廣場活動開展容易,鞏固難。一是難在廣場管理;二是難在經費支出。要有好的管理必須要有足夠的經費支撐,健身路徑的維修、廣場電費的支出等,都需要經費,而這些經費如果長期都由文化館(站)負擔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辦到的。所以要依靠以場養(yǎng)場,才能長期鞏固廣場文化活動。如參與廣場文化的人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會吸引小攤販、小吃攤、燒烤、兒童玩具攤等第三產業(yè)的產生,廣場管理機構在這些攤位中適當收取管理費,這樣既帶動第三產業(yè)生意興隆,又為廣場活動者服務,也增加了資金收入,為活動開展創(chuàng)收了經費,有利于鞏固活動。從管理方面固定攤販攤位,就不會出現小攤販為競爭設攤場地而發(fā)生爭吵,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這是個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總之,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要開展好群眾廣場文化活動,應在實踐中摸索前進,學習其他地區(qū)的先進經驗。還要以廣場文化為中心,在此基礎上,通過向外延伸輻射,進一步帶動其它各項文化活動的全面發(fā)展,這樣也就以點帶面構建一個大的文化格局,最終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