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鳳
著名女作家池莉的中篇小說《生活秀》,獲得了2001年小說月報評選的優(yōu)秀小說獎,在讀者中影響比較大。很多讀者都認為“池莉寫的就是我”,這樣的閱讀經驗讓人產生復雜的感受,輕松愉快伴著或心痛或心酸或悵然若失或沉思良久,讓人把過去的生活重新審視一遍,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由陶紅主演的電影版的《生活秀》,曾在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池莉曾坦言《生活秀》是自己非常鐘愛的一部小說,小說并不長,共有9章,人物也很有限,有名有姓的人物只有11人,除了來家4兄妹,再加上父親來崇德、繼母范滬芳,大哥來雙元的老婆小金、兒子來金多爾、來雙揚的情人卓雄洲、店中的九妹、房管所張所長,另外還提及了一個與小金跳廣場舞的律師、張所長患有花癡病的兒子。作家采用了全新的視角,關注底層普通老百姓艱辛奮斗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人物之間錯綜的關系與現(xiàn)實的物質意識緊密聯(lián)系,奏出時代的音符;用平民意識觀察、感悟、體味生活,將沉重、平實、困惑的現(xiàn)實人生納入小說主題之中,并采用平民話語講述平民平庸的日常生活。
《生活秀》的主人公,來雙揚是經濟轉型時期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一個獨特而極具魅力的人物形象,她在小吃街上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引來食客無數(shù),然而與此同時她也經歷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種種變故,深切體會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一,與家人的親情:剪不斷,理還亂。來雙揚上中學的時候,母親去世了,妹妹還小,最小的弟弟剛剛降生。她為了生存,她開始擺攤子謀生,把自己和弟弟妹妹養(yǎng)大,在掙扎中,她學會了許多東西,這使得她在個體經濟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成為第一批創(chuàng)業(yè)者。她曾經努力想把弟弟久久培養(yǎng)成一個音樂家,因為在她的心里,久久是最好的男孩,但她的溺愛使得弟弟并不把她的期望當做一回事,相反地,背離了她的初衷,與她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馳;她想把哥哥的兒子培養(yǎng)成材,了卻她自己沒有讀到書的遺憾,但哥哥和嫂子卻整天惦記著她住的老房子,侄子竟成了他們手中鋒利的“武器”。在來雙揚走過的路上,留下了辛酸的心理印跡:情感上的孤獨、家庭責任的重負、對自己未來的茫然使得她看似優(yōu)雅的舉止帶著濃濃的傷感,時而想如釋重負,時而想承攬所有的責任與義務。她把多爾當作自己的孩子,在多爾身上寄托著自己的全部柔情與希望,但當多爾看到“大姑”和自己的母親大打出手的時候,多爾受傷害,來雙揚心理更受到極大的傷害;她把久久也當作自己的孩子,久久的墮落幾乎就等于她自己的失??;她把阿妹也當作自己的孩子,也幾乎把她打造成為另外一個自己,但是為了房子,她交出了阿妹。15歲時就挑起了撫養(yǎng)弟妹的重擔的來雙揚,在吉慶街擺出了第一個個體攤子,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墒?,長大以后的弟妹并沒有很好地報答雙揚,弟弟雙元吸毒,在電臺做編輯的妹妹雙媛一心要曝光吉慶街的個體攤檔。
在來雙楊的身上,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的艱辛,她有可愛的一面,也有尖刻的一面,有理想的色彩,也有世俗的痕跡,她有時候愿意為別人做事,有時候又擔心受騙,想法和行為經常是變化的、矛盾的,她的外表上是一個漂亮、外向、張揚的女人,但內心孤獨、矛盾、猶豫。作為一個女人,來雙揚失去了很多,而自己卻和吉慶街一起成了這個城市的絆腳石,不斷地被曝光、被追蹤。來雙揚的艱難與辛酸,不是一般的生活中的煩惱和困難,而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說不清、想不透的親情苦惱。
第二,與阿九妹友情:傳統(tǒng)與偏見。關于來雙揚與九妹的友情模糊而明晰。來雙揚眼里的九妹:鄉(xiāng)下妹子,沒錢,沒背景,文化素養(yǎng)低,在吉慶街自己的店里生活不過幾年時間,向往都市生活,向往金錢的引誘,幻想著成為來雙揚并嫁給久久;書中有句寫來雙揚的心里話:“她是在利用九妹,可九妹也利用了她”。來雙揚為了弟弟、侄子和自己的將來,必須得到老房產,于是情愿低頭親自拜訪自己一向反對與父親在一起的范滬芳,又需要張所長的同意,需要九妹嫁給張所長的傻兒子來達到互利目的;而九妹一直迷戀久久,來雙揚就需要讓她死心。于是來雙揚特意讓九妹看她攜毒和她一起探訪久久。九妹在目睹了久久的現(xiàn)狀——英俊的模樣不在了,呆滯的眼神、萎靡不振的軀殼里只有毒品的魅力和姐姐扭曲的關愛,九妹的希望猶如肥皂泡般破滅了。在來雙揚的催促與勸說下,權衡利弊,九妹終于答應了婚事。接下來,來雙揚的一切也如愿以償。九妹沒機會嫁給都市優(yōu)秀的男性,嫁給了張所長的傻兒子,吃穿不愁,又能滿足她對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家寫生活的細節(jié)總是客觀冷靜、細致入微的,但是有時不免刻薄,就是總讓小說的角色有些淡淡的不幸或悠悠的悲哀。幸好九妹在無奈和沒有選擇的生活后,總算得到了她物質補償和一絲溫情的結局,比如拍婚紗照時張家傻兒子流露出對九妹這媳婦的疼愛。這些人生故事,很現(xiàn)實地告訴我們生活不為人左右。來雙揚帶著偏見的思想——瞧不起九妹,同時為了弟弟和自己的利益,極力游說安排九妹嫁給張所長的傻兒子,不得不把九妹當作棋子走出有份量的一步以求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第三,與卓雄洲的愛情:理智與虛幻。關于來雙揚的愛情生活,她一直在主觀地努力著:最初她嫁給了一個大學生,因為“那時候就覺得大學生好”,但是這段婚姻除了留給她一段不清晰的回憶和一本托爾斯泰的《復活》,再沒有別的。一個叫做卓雄洲的男人,天天光顧來雙揚的“久久”酒店,一聲不吭地坐在旁邊,吃著鴨脖子,喝著啤酒,欣賞著來雙揚的一舉一動,暗暗愛慕著來雙揚。卓雄洲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著,他象在欣賞一件藝術品一樣看著眼前這個賣鴨脖子的女老板,他有一種極其強烈得到她的欲望,但是他表現(xiàn)得又極其冷靜沉著。他想點燃這支優(yōu)雅的香煙,狠狠地吸兩口,眼前的女人就和她手里的那支香煙一樣散發(fā)著一股不可抗拒的氣息,他知道點燃那支香煙就等于點燃了那個女人的欲火。
對卓雄洲的愛慕之心,來雙揚心知肚明。她不對卓有任何抵觸,甚至在不得不面對的時刻,在對卓雄洲有了一點好感的前提下,她甚至決定獻身以感謝卓雄洲的關愛。二人賓館獨處時,卓雄洲對來雙揚傾訴著愛慕,于是也導致了他們的分手,因為來雙揚發(fā)現(xiàn)卓雄洲喜歡的不是她,卓雄洲喜歡的是他心中幻想出來的一個完美的女性,并把這個幻想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來雙揚細微的心理改變使得來雙揚意識到兩人都不是對方互相衷腸的那個人,接下來雪上加霜的尷尬交歡。卓雄洲是一個商人,商人的眼里只有既得利益和不可錯失的良機,商人的本質就是利益的獲取,沒有利益就沒有價值。卓雄洲在來雙揚這里獲得了享受的利益、欣賞的利益、占有的利益,一旦這些利益結束,便注定了來雙揚愛情夢想的破滅,向往傳統(tǒng)美好婚姻生活的虛幻影像就會消失殆盡。
來雙揚雖然精明能干,卻始終沒能理清自己的情感生活,在小說結尾也沒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與家人的親情、與阿九妹的友情、與卓雄洲的愛情狀況,一直生活在迷“情”的生活秀里,她看不清楚自己想要尋找的出路在哪里,迷失在自我的“迷情”狀態(tài)中,只能“生意就這么做著,人生就這么過著。雨天湖的風景,吉慶街的月亮,都被來雙揚深深埋藏在心里,沒有什么好說的,說什么呢?正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無法言表的細微末節(jié),描繪著一個人的形象,來雙揚的風韻,似乎又被增添了幾筆,這幾筆是冷色,含著略略的凄清。”一如既往地過著“原生態(tài)”的生活,無論是明天,還是后天,大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