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重慶 400000)
在人們眼睛的世界里,色彩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人生存的環(huán)境中只要有適當的光線和正常的視覺,就會被色彩所包圍。實驗證明,人在正常狀態(tài)下觀察物體時,首先引起注意的肯定是色彩,其次才是質感、形狀、文字等等。色彩在景觀設計中是無處不在的,它依附于建筑物、公共設施、植物、地面而存在,也依賴于自身的屬性:明度、純度、色相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及情感。因此,色彩在景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色彩是一種視覺元素, 是視覺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 它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先聲奪人的, 如果色彩協調優(yōu)美,就會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刺激, 引起視覺的興奮, 進而影響心理感受[1]。景觀色彩和平時我們學的基礎色彩存在區(qū)別,基礎色彩只是針對二維平面色彩規(guī)律的基礎性研究, 而景觀色彩則是針對三維和多維空間色彩與行為、心理、文化進行研究。景觀色彩是基礎色彩在多維環(huán)境的色彩研究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
1.在景觀設計中色彩體現時代性與現代感
在景觀設計中,應綜合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理念去規(guī)劃城市,更能引導城市景觀色彩體現時代性和現代感。例如:中國美術學院的建筑景觀設計,繼承了江南地區(qū)白墻灰瓦的文脈色彩,其主色調使用黑、白、灰,但在建筑的材料、尺度、比例、細節(jié)等其他構成因素上卻進行了現代詮釋。設計師把現代大學建筑景觀的重構設計與傳統(tǒng)民居相對比,盡管建筑空間有所不同,但建筑風格卻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時代感。
2.色彩對景觀地域性的表現
地域性是指不同地域的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經濟現象,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地域分異和組合特征[2]。我們可以將地域性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等自然條件;二是當地的文化產物。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背景,因為地域氣候條件是當地人們建造居住以適應自然所需面對的要素之一。又由于當地材料的運用,色彩的地域性就更加凸顯,因此氣候成為某些地區(qū)色彩形成的主導要素。例如我國北方的色彩體系則比南方的濃重,陜北黃土高原孕育出以黃色為主系的建筑色彩,與古城的整體環(huán)境協調,突顯了西北黃土高原鮮明的地域特色;北京則是以金碧輝煌的皇宮建筑與灰系民居的襯映相結合,突出了皇城的威嚴。中國江南地區(qū)的白墻灰瓦,似一卷江南水墨畫。
不同的文化產物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個性。例如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顏色被裝點成“中國紅”,館體紅顏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淺,能在白晝不同陽光折射和夜間燈光投射及不同視覺高度等條件下,形成統(tǒng)一的具有沉穩(wěn)、經典視覺效果的紅色。此外,中國館紅板采用燈芯絨狀肌理方案,不僅為中國館穿上了更具質感的“外衣”,也為原本張揚、跳躍的紅色賦予了穩(wěn)重、大氣的印象。試想,如果我們把最終設計出來中國館外觀換成其他的顏色,我們還能賦予其這么多寓意內涵嗎?可見,色彩對我們中國館的設計內涵表達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例如還有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修建的奧林匹克下沉花園分為5個主題花園:其中,“御道宮門”它以故宮午門前廣場為設計意象,用紅色的城墻宮門來對廣場空間進行圍合,是一個舉行儀式的露天禮堂,也是布置儀式禮節(jié)用的空間。設計師用“紅色”宮門來再現北京紫禁城午門廣場的空間意象,充分體現了北京的地域文化活動與現代精神的結合?!巴咴骸币跃哂写硇缘闹袊鴤鹘y(tǒng)的“灰色”瓦片作為景觀設計的素材來詮釋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觀片段,體現了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岸Y樂重門”主題是迎接遠方來的客人,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想到了色彩:大紅、金黃、銅綠,代表了中國的富麗堂皇。于是,在這里設計師設計了紅墻,但不是用灰磚紅墻,而是用紅色的鋼構支起上百面響鼓,鼓內藏燈,白天是鼓,晚上是燈,無比的美麗。甬路旁邊立起一排排金色的“銅蕭”管上有孔,風過可鳴。為遠方來的客人們提供輕松悠閑的休息環(huán)境,欣賞那隨風飄來的東方禮樂,不亦樂乎。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工程中色彩因素的應用融合了多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文化形象,在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中充分發(fā)揮作用,烘托了熱烈歡愉的賽事氛圍。
3.色彩的心里暗示作用
色彩在一定條件下與一些象征事物相聯系, 使人產生復雜的心理情緒和感情。色彩還可以刺激人們想起與它有關的事物。例如:紅色是最強有力的色彩,熱烈沖動;黃色不僅能夠象征尊貴,而且在傳統(tǒng)上還被用來表示羞恥和屈辱;黑色包容了高貴、神秘、肅穆、悲傷等等。景觀設計師可以利用色彩的象征性設計出有場所特征、能引起人們某種感情共鳴的景觀。例如建筑師林櫻所設計的越戰(zhàn)紀念碑,黑色的大理石矮墻被嵌入在大片的草地中,就像大地上的一道傷痕,參觀者在沿著斜坡而下時,望著兩面黑得發(fā)光的巖體,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zhàn)爭的歷史書,在這里,黑色、光滑的巖體表面及在巖體上反映出來的自己的影子,讓死者與參觀人的影像實現了無語的交流[3]。當然,城市中的主體是人, 所以設計師在城市景觀的改造設計中必須注意色彩的心理暗示效應的存在。
4.色彩的節(jié)能作用
色彩還具有節(jié)能效應, 其主要是指對太陽光的反射。從物理學看, 不同深淺的顏色有著各自的熱吸收值。對于封閉式的商業(yè)建筑及政府建筑, 宜采用白色、灰色的石材外立面或者玻璃幕墻, 較大程度的反射陽光, 降低熱能吸收, 減少能耗。民居建筑可以根據建筑環(huán)境及社區(qū)檔次設計的色彩多樣化一些。
色彩作為景觀視覺表達的重要元素,在承載景觀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景觀設計師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的時候視野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在布局手法、體態(tài)形式上尋找出路,而更應該注重景觀色彩的開發(fā)。因為色彩無處不在,它是一座城市的感官標志物,是地方語言的直接表達,是人類眼球體驗的第一反射物。顯然,構建城市地域性色彩,不僅是城市視覺形態(tài)塑造的有意識選擇,而且也體現出當地的市民精神[4]。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色彩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日益重要。在實踐中,我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根據每座城市自然景觀環(huán)境和人工景觀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尊重當地的地域文脈歷史、文化,使其在城市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呈現出別種韻味。
[1]李野夫.色彩?剪輯?組合[J].時尚家居,2004,2.
[1]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華夏出版社,2001,4.
[3]王小文.城市色彩規(guī)劃與設計初探[J].山西建筑, 2009,63-64.
[4][美]洛伊絲?斯文諾芙著.城市色彩[M]—一種國際化的視角.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