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妮 (寶雞文理學院 陜西寶雞 721000)
愛情是《聊齋志異》的中心話語,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愛情一直以來被作為永恒的話題。在封建社會里,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與婚姻大都是與悲劇聯(lián)系在一起。在男權(quán)統(tǒng)治的社會里,女性僅能充當逆來順受的奴隸和生育后代的工具?!读凝S志異》中塑造了許多勇于追求幸福愛情的女性,她們或以花妖狐鬼的形象閃現(xiàn),或以平民女子的身份出現(xiàn),或以煙花柳巷女子的地位登場,對待愛情,她們顯現(xiàn)出難能可貴的自覺意識。
《聊齋》中出現(xiàn)的一些掙脫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束縛,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女性在自我意識覺醒后的第一聲吶喊便是爭取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孩兒的婚事應(yīng)當由孩兒自己做主!”[1]《聊齋》正因為這方面具有獨特性,才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湮滅。在封建禮教束縛森嚴的社會里,青年男女間的結(jié)合完全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婚姻是建立在門弟、財產(chǎn)之上的,男女之間的自由交往被視為反常與異端?!读凝S》中女性在選擇對象的標準上卻沖破了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女子成了求偶的主動者,常是無媒自嫁,這種情況在《聊齋》中比比皆是?!都t玉》中的女主角紅玉主動爬上馮家的墻頭,對馮生含笑傳情,《翩翩》中的翩翩主動向意中人示愛,這些個例說明《聊齋》對于女性情愛心理的昭示較之以前有了顯著的進步。
以往的以男性為中心的男權(quán)統(tǒng)治以及“菲勒斯”①中心話語以及由此形成的“男尊女卑”的集體意識,女性往往被動地承受。而在《聊齋》中,女子對于追求愛情則更趨于“有意為之”如小說中多處渲染狐仙精魅們大膽示愛、自薦枕席等情節(jié),雖不免給人輕薄張狂之嫌,但的確實昭示出女性愛情意識的逐漸清醒。從完全被動地接受到積極主動地爭取,盡管這種追求夾雜著某些盲目性及非理性,但由于它是透過幾千年男性社會的重重壓力而迸發(fā)的吶喊,因而彌足珍貴?!度鹪啤分校鹪撇回潙佟案簧藤F賈”而選擇了賀生這個“才名夙著”的窮士,展示了她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精神境界,她傾心賀生的是他那“惟有癡情可獻知己”的誠意,賀生追求瑞云,不同予以玩弄女性為樂事的公子哥兒,不是傾心于她的美色。因此,當瑞云的容貌突然變得“丑狀類鬼”后,他仍不改初忠,堅持不復(fù)另娶,說“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時猶能知我,我豈以衰故忘卿哉”,鮮明地指出情侶之間重要的是相知,不以貌取人,不偏重金錢、地位,體現(xiàn)了一種超越世俗窠臼的新型的愛情觀和道德觀。
情可以超越一切,戰(zhàn)勝一切,沖破人世間的一切樊籬,生死、地位、貧富,階級統(tǒng)統(tǒng)消失了界限,男女主人公只看重“情”字?!皭矍槭悄腥说囊恍〔糠?,卻是女人的全部”。[2]女性對情感有依賴性,為了情感可以拋棄一切,她們追求的是情感的永恒,這就必然導(dǎo)致了女性對男性身心上的依附——情感依附。更何況在封建社會女子沒有自己擇偶的權(quán)利,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更不感奢想因婚姻不幸而舍男人?!读凝S志異》中的女性敢愛、敢恨、敢為,她們珍視愛情卻不沉溺于愛情,封建的“男尊女卑”“門當戶對”的倫理道德在她們身上不起任何作用。
《聊齋志異》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這些題材廣泛、情節(jié)各異的愛情故事大多是美麗的女子主動下顧貧寒的書生,從而獲得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作家肯定這些具有大膽追求愛情精神的女子。中國封建社會的女性,其命運可以用一個“從”字來概括,在家從父,即嫁從夫,夫死從子?;橐鍪侨松拇笫?,卻只能從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在蒲松齡筆下,這些桎梏被打破了。女性被挑選、被贈送、被掠奪的命運在《聊齋志異》中得到了改變,女性的主動求愛的方式開始擺脫“從”的命運,《張鴻漸》中的施舜華在張落難時多次相助,使他絕處逢生,舜華敬其好學,愛其忠厚,乃以身相許,直到張鴻漸厄運結(jié)束時,她自覺人狐殊途,飄然而去。施舜華選擇人生道路時的謹慎和理智,追求愛情的熱烈與主動,對待情人的忠貞與無私在清初的文學中無疑代表了一種新的氣象。
在作品中,女性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對封建倫理綱常的極大蔑視?!缎≈x》中的女鬼小謝、秋容戲弄陶生,在封建社會里女子對一個陌生男子的這種無所顧及的嬉戲,可以說是違背倫常,但我們會為小謝那份天真浪漫所感動。蓮香》中的蓮香為了追求桑生,竟自稱是西鄰的妓女,并主動“息燈登床,綢繆甚至?!焙笊I鸀殛帤馑鶄刮VH,她不顧前嫌,與女鬼李氏攜手以求救桑生,如此大膽地不顧封建倫理綱常,追求幸福的愛情,體現(xiàn)了其對于封建宗教的蔑視。
《聊齋志異》的中心問題就是愛情問題,近四分之一的篇什描寫男女的愛情與婚戀。蒲松齡在自己的著作中是大力標舉“情”的,他曾經(jīng)說自己“情雖為盡,力則有窮”[3]指出這正是自己常常用“磊塊愁”“恨不休”的主要原因,他還寫下了許多“情”字使用頻率很高的詩句,以“鐘情原自屬吾儕”自嘲。
“愛情意味看朝向一個目標而努力,即求得被愛者用愛情作回報?!盵4]愛情所聯(lián)系起來的男人和女人互相愛慕,各個獻出真愛以酬答對方。“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边@是一種永久的、恒定的、甚至超超生死的情感。喬生對連城、喬女不忘記孟生、賀生不嫌棄瑞云都是如此,他們演繹著至死不渝、不離不棄的情感。這種情感比之那些貌似愛情而不是愛情的逢場作戲、三心二意、朝秦暮楚要高尚的多?!栋殹分兄魅斯们橹畬W钅艽騽尤诵模?/p>
女喜而撲之,鎖其肘,飼以麻子。大呼曰:“姐姐勿鎖!我孫子楚也!”女大駭,解其縛,亦不去。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fù)圓?”鳥云:“得近苦澤,于愿已足?!彼孙曋皇?;女自飼之,則食。女坐,則集其膝;臥,則依其床。如是三日。女甚憐之,陰使人瞰生,生則僵臥,氣絕已三日,但心頭未冰耳。女又祝曰:“君能復(fù)為人,當誓死相從?!?/p>
描寫愛情中的審美情感在以往的文言小說中很少,但這在《聊齋志異》中則是愛情故事的重要內(nèi)容,這也體現(xiàn)了蒲松齡筆下愛情的高品位。審美情感在《聊齋志異》所描寫的愛情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紅袖添香夜讀書,女主人公的青睞是在世間飽受不平的士子們的一劑情感良藥,也是士子們忘卻現(xiàn)實的最好借口,這里面滲透著中下層知識分子在遭受挫折后的心理需求,維護了這些男性的自尊,也是蒲松齡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蒲松齡時代,文人無法解決的困惑就是無法將社會需求和個體欲望統(tǒng)一在一起,當人的社會價值得不到滿足時候,便會自覺不自覺地去尋求另外一種精神寄托——情感寄托,而大量篇幅的愛情故事的描寫正好可以消解文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挫折造成的心理苦痛。
《聊齋志異》以其獨特的貢獻成為中國文學史冊中不朽的名著。作者用較多的篇幅描寫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彰顯了當時的青年男女在重重壓抑和摧殘下所產(chǎn)生的沖破樊籬,打破桎梏的愿望和行動,張揚了女性的愛情獨立意識,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封建與反禮教的叛逆色彩,同時顯現(xiàn)出作家進步的、積極的愛情觀。
注釋:
①“菲勒斯”.phallus的音譯.“菲勒斯”中心話語意即男權(quán)中心話語.
[1]胡適,終身大事.胡適文存[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2]巴爾扎克.巴爾扎克論文集[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3]蒲松齡.聊齋自志[A].聊齋志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李澤厚.悲劇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