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光
高血壓腦出血的發(fā)生是因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病造成患者腦實質內發(fā)生出血現(xiàn)象,由于該病具有起病急驟、病情危重和致殘率及死亡率高等特點且該病的發(fā)生率占到腦血管病的10% ~30%[1],所以對于高血壓腦出血采取積極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我們本次對高血壓腦出血者采取相應治療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選取30例高血壓腦出血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神經外科學》[2]以及小骨窗開顱手術指征,同時對于存在以下情況者給予排除:由于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或是凝血功能發(fā)生障礙而造成的腦出血者以及腦干出血和腦疝晚期患者。另外30例研究對象基礎資料顯示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齡55~74歲,Glasgow評分:3~8分7例、9~12分16例、13~15分7例。發(fā)病至手術時間為2 h~9 h、平均(4.00±1.00)h。
1.2 研究方法 于同期選取20例高血壓腦出血采取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者(對照組)且對30例高血壓腦出血采取小骨窗開顱手術者(試驗組)和20例高血壓腦出血采取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者(對照組)基礎資料進行回顧性觀察與分析,經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后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同時由專人負責對兩組患者手術方法和效果及相關事項進行觀察與數(shù)據整理、統(tǒng)計分析。
1.3 手術方法 對于試驗組患者來說采取小骨窗開顱術,主要包括:麻醉方式采取全麻插管、根據血腫部位給予5~6 cm直切口、撐開頭皮、鉆孔咬開骨窗其直徑在3 cm左右,然后按照“十”字型剪開硬腦膜且避開腦功能區(qū)域,選取血管較少區(qū)域利用腦針穿刺血腫定位后對腦皮層進行切開處理后進入血腫腔對血腫實施清除、對于剩余血腫則應置管留置,待術后注入尿激酶2~4萬U溶化血腫,夾閉引流管2~3 h左右放開低位引流;同時根據血腫情況進行個體化沖洗和注藥次數(shù),當血腫全部或是基本消除后將引流管拔除,置管時間多在3~5 d不等。
對于對照組患者來說采取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主要包括麻醉方式與試驗組相同,然后根據血腫情況(如大小、位置)等采取馬蹄狀或是擴大翼點入路的方式實施相應切口,其骨瓣大小8 cm×6 cm或更大,按照弧形對硬腦膜進行剪開,同時經顳中回或是外側裂入路對血腫進行清除,然后給予止血處理和縫合硬腦膜等,根據情況進行骨瓣復位或去除骨瓣,頭皮縫合。
1.4 手術效果評定標準 參考《神經外科學》[3]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級,即Ⅰ級:患者完全恢復正常生活;Ⅱ級:患者部分或是可獨立生活;Ⅲ級:患者需他人幫助、扶拐可走;Ⅳ級:患者臥床、意識清楚;Ⅴ級:植物狀態(tài)。其中Ⅰ級-Ⅲ級可視為恢復,Ⅳ級-Ⅴ級則視為重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對于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利用U檢驗;對于計數(shù)資料采取卡方檢驗,P<0.05視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見表1所示。
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2.00±1.00)d,對照組為(43.00±2.00)d,二者相比 t=17.04、P <0.05,提示試驗組患者機體功能恢復較快;試驗組恢復28例、占93.33%,重殘1例、占3.33%;對照組恢復18例、占90.00%,重殘1例、占5.00%。兩組患者恢復率相比P>0.05,重殘率相比 P>0.05,提示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詳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fā)癥統(tǒng)計結果見表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fā)癥統(tǒng)計結果(例,%)
近年來隨著高血壓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該病所導致的靶器官受損也隨之升高(據相關數(shù)據顯示高血壓病導致的心、腦、腎臟器受損致死者已愈1200萬人[4]),同時高血壓腦出血常常導致腦組織直接受壓、受損且所引發(fā)的腦水腫又會產生大量化學性物質對神經細胞產生破壞,所以積極消除血腫、緩解腦水腫對神經細胞的損害對阻止病情進一步進展至關重要[5]。
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治療方法很多,效果也各有優(yōu)劣,鑒于此種情況,我們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了不同手術治療方案且對兩種方案進行對比觀察與分析,從表1中所得數(shù)據可知兩種治療方案在效果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表2中兩種方案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卻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小骨窗開顱術發(fā)生率為6.67%、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術為35.00%),說明小骨窗開顱手術總體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這是因為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雖然清除血腫效果良好,但是具有創(chuàng)傷大、手術時間長等缺點,所以,患者恢復較慢,后遺癥也較多;而小骨窗開顱手術具有較為適宜的手術入路方式且通過大小較為合理的開顱(骨窗的大小根據血腫情況決定)能夠對血腫進行消除,但不要求完全清除血腫,同樣能夠進行術中止血,部分清除血腫達到減壓的目的,所以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后遺癥較少,且避免了再次顱骨修補手術,因此對減少患者痛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小骨窗開顱術具有以上優(yōu)點,但是還應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及在術中注意事項:例如腦功能區(qū)域和大血管等部位的回避、患者血壓的合理控制(血壓在160/100 mm Hg以下)、血腫的清除速度、止血方法,以及比較合適的病例選擇等。
總之,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顯著,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
[1]顧瑞磊,許正國,韓正地,等.小骨窗開顱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0 例臨床分析.醫(yī)學信息,2010,23(12):84-85.
[2]章翔.臨床神經外科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374-380.
[3]楊樹源.神經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04-1112.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試行本).高血壓雜志,2000,8(1):91-102.
[5]葉宏權,朱永正,謝崢,等.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2例.安徽醫(yī)學,2011,3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