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初珍
(廣東省樂昌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樂昌 512200)
子宮肌瘤是很多具有生育能力婦女常見的良性腫瘤,并且發(fā)生的概率在一年比一年增多?,F(xiàn)將筆者所在醫(yī)院2002年到2009年所收治的79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性的研究分析,研究的內容如下。
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共有79例,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是31歲。這些患者當中初產婦50例占到總數(shù)的62%,經(jīng)產婦29例占到總數(shù)的38%。
肌瘤單發(fā)42例,多發(fā)37例;漿膜下有20例,肌壁間50例,黏膜下肌瘤出現(xiàn)5例,宮頸部位出現(xiàn)肌瘤4例;肌瘤中直徑最大的有8厘米。
剖宮產49例,其中進行肌瘤剔除術的有32例,肌瘤直徑大約是2~5cm.剖宮產加子宮次全切除術有1例。純粹的剖宮產16例,這之中10例是肌壁間肌瘤,直徑約為5~8cm,穿透黏膜,為防止剔除肌瘤導致大出血而未處置。有3例肌瘤靠近宮角部,3例比較靠近子宮動靜脈旁,通過與患者本人及家屬的協(xié)商,認為須等到產后子宮恢復正常后再行處理。有30例患者實施了陰道分娩。
16例純粹的剖宮產的平均手術時間是40min左右,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失血量約為100mL。32例剖宮產同時實施肌瘤剔除術的平均手術時間是45min左右,患者的失血量約為130mL。兩組手術時間與患者失血量比較差距都沒有明顯的意義(P<0.05)。
32例病理標本都是子宮平滑肌瘤,這之中有肌瘤紅色變性3例。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比較表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占到肌瘤發(fā)病率的0.5~1%,占到妊娠情況的0.3%~0.5%[1],是發(fā)生比例較高的妊娠并發(fā)癥,為了母嬰安全,應當?shù)玫綃D產科醫(yī)生重視,科學正確的處理,降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子宮肌瘤對妊娠的影響根據(jù)肌瘤的大小及它的生長部位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宮頸肌瘤可阻礙先露下降,影響陰道分娩.黏膜下肌瘤會導致宮腔變形、宮內膜感染影響到受精卵著床或者是因為子宮內膜血供不充分而導致的流產。在孕期也會由于壁間肌瘤快速增大,而導致宮腔變形或者是機械性壓迫而導致的流產?;颊呱a的時候不利于子宮收縮而造成宮縮乏力、產后出血和產褥感染以及產后子宮復原狀況不好的現(xiàn)象。
隨著妊娠進展,懷孕周期的增加,子宮體積會逐步的增大,子宮肌瘤細胞演變成肥大水腫,變大的肌瘤內血循環(huán)不良,導致肌瘤的變性,通常是紅色變性。并且妊娠期子宮肌瘤易導致急慢性蒂扭轉與肌瘤包膜血管破裂以及壞死感染等狀況的發(fā)生。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手術時是否應該一起作肌瘤剔除,一直是醫(yī)學界討論的熱點。有些專家認為[2],在妊娠期間,肌瘤核結構不清,子宮肌壁血供充分,手術時容易導致出血,而且此時進行肌瘤剜除術會增大術后感染與產后出血的概率,所以不提倡同時實施肌瘤剜除術,醫(yī)學界多數(shù)人還是主張實施第二次手術比較保險。通過我院的臨床資料對剖宮產術中同時實施子宮肌瘤剔除是可以的。而肌瘤保留者反而會有產褥期大出血危險。
而筆者覺得剖宮產時是否進行剔除肌瘤的手術,應依據(jù)肌瘤大小和部位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并確定手術技巧是行得通的。手術的意義在于:防止了短期內再次實施手術的可能,防止患者身心受到損傷和降低他們經(jīng)濟負擔;防止肌瘤影響子宮縮復,降低產后出血與盆腔感染的概率。總之,肌瘤對于妊娠的影響已經(jīng)顯著的下降了。
可是術中的最主要的問題是怎樣防止和降低術中出血。具體的想法,有下面幾種狀況的暫不適宜進行肌瘤剔除術;特殊子宮部位:如出現(xiàn)在子宮下段、宮角的大肌瘤.穿透黏膜的較大肌壁間肌瘤;子宮出現(xiàn)收縮乏力的狀況時;重度病癥患者,例如妊娠合并心臟病、子癇和重肌壁間肌瘤度貧血等。
手術應當注意的事項:術前與患者及家屬做好全面具體的溝通,說清利害關系;準備好血源;手術過程中注重宮縮劑的合理使用;術后一般要加長使用宮縮劑的時間,以避免術后出血[3]??偠灾?,只要實施手術的醫(yī)生專業(yè)技術熟練,醫(yī)院有充足完備的輸血及急救設施,剖宮產同時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能夠有效保護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降低再次進行手術的費用,減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性。
[1]韋瀟.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30例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6,12,(8):22-23.
[2]蔣忠仆.子宮肌瘤介入治療若干問題的探討[A].全國非血管性與血管性介入新技術學術研討大會(第二屆介入放射學新技術提高班、第二屆河南省腫瘤介入診療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4.
[3]麥燕,麥燕婷,麥丁尹.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130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7(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