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宇 顏懷安 孫德金
(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yī)院ICU,江蘇 宿遷 223700)
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集中了全院各科室的危重患者,ICU患者大多伴有嚴重的基礎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各種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廣譜應用,ICU患者極易發(fā)生感染和出現(xiàn)耐藥菌株流行。
2010年1 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院綜合ICU患者送檢的各類標本,包括痰、血、尿、膿液、胸腹水、腦脊液、導管等。98例患者共199份標本均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病原菌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共檢出致病菌105株,檢出率為52.7%。
采用篩選常規(guī)培養(yǎng),分離鑒定用HX-21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進行菌株的鑒定。藥物敏感實驗采用K- B 紙片擴散法,藥敏結果判斷及質量控制采用美國CLSI當年標準,所有藥敏結果均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2000年制定的標準判定。
送檢標本痰120份、尿18份、血32份、導管25份,共分離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蘭陰性菌52株,革蘭陽性菌37株,真菌16株。痰液標本中分離的病原菌79株,居首位,陽性率65.8%,其后依次為尿、導管、血,各檢出病原菌8株、8株、9株,陽性率分別為44.4%、32%、28.2%。
革蘭陰性菌52株中主要的有鮑曼不動桿菌14株、醋酸不動桿菌11株、大腸埃希氏菌6株、洛非不動桿菌 6株、銅綠假單胞菌 5株;革蘭陽性菌37株中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葡 菌(MRSA)10株、溶血葡萄球菌 6株、表皮葡萄球菌 6株、D群鏈球菌3株、屎腸球菌3株;真菌16株株中白色念珠菌8株、近平滑念珠菌4株、曲霉菌 4株。其他革蘭陰性菌有蜂房哈夫菌3株、嗜麥芽窄食單胞菌3株、類產(chǎn)堿假單胞菌2株、淺黃華麗單胞1株; 革蘭陽性菌有肺炎鏈球菌3株、人型葡萄球2株、孔氏葡萄球菌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2株。
見表1。
見表2。
3.1 ICU內感染仍以呼吸道、泌尿系、導管相關感染占多。本組分析顯示我院ICU分離的105株病原菌中,其分離細菌的標本來源中痰液陽性率65.8%,居首位,這與文獻報道相一致[1]。這與ICU患者多人工開放氣道、機械通氣、鎮(zhèn)靜劑抑酸劑的使用、反流、鼻胃管置入、長期期臥床等導致肺部感染率高有關。
表1 常見革蘭陰性桿菌對常用抗菌素敏感株數(shù)
表2 常見革蘭陽性球菌的對抗菌素敏感株數(shù)
3.2 ICU感染仍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革蘭陽性菌及真菌感染有上升趨勢,與報導相似[2]。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前五位是鮑曼不動桿菌、醋酸不動桿菌、大腸埃希氏菌(產(chǎn)ESBLs占60%)、洛非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
3.3 藥敏監(jiān)測結果顯示,非發(fā)酵菌中洛非(醋酸)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丁胺卡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低,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較高,且有上升趨勢[3]。大腸埃希菌是產(chǎn)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常見菌,其與醋酸(洛非)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敏感率達90%以上。
本研究顯示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為主。真菌藥敏試驗調查顯示對兩性霉素B完全敏感,白念、近平滑念珠菌對氟康唑敏感,可作為危重癥患者真菌感染治療基本藥物,特別是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因為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凈價格昂貴。對長期應用抗菌藥物、昏迷、置管、住院時間超過10d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建議預防性抗真
菌治療。
3.4 臨床上不根據(jù)病原學藥敏結果選擇抗菌藥物、不按時間依賴性與濃度依賴性抗菌素代謝規(guī)律給藥等是導致耐藥細菌產(chǎn)生和繼發(fā)真菌感染重要原因。
3.5 加強重癥病房管理,嚴防交叉感染亦是防治ICU感染的前提。包括一系列院感制度的執(zhí)行,標準預防與有效洗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合理的醫(yī)療流向,減少侵入性導管植入的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加強ICU醫(yī)療垃圾管理,才能有效的預防與控制ICU的醫(yī)院感染。
[1]陳民鈞,王輝.中國重癥監(jiān)護病房革蘭陰性菌耐藥性連續(xù)7年監(jiān)測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5):375-381.
[2]汪復.2006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8,8(1):1-9.
[3]張志強,錢遠宇.2005~2007北京市5家三甲醫(yī)院急診科感染患者G-菌藥敏變遷情況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9,21(12):738-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