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江蘇省溧陽市人民醫(yī)院,江蘇溧陽,21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是一種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患,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其發(fā)病多為老年人,在感染的因素作用下進入急性發(fā)作期,在原有阻塞性病變的基礎(chǔ)上,痰液更加粘稠,更不容易咳出,氣道梗阻癥狀進一步加重,常合并Ⅱ型呼吸衰竭。COPD患者由于缺氧和(或)胃腸道淤血,常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突出表現(xiàn)為體重下降,60%的患者體重低于理想體重,營養(yǎng)不良可造成對機體多方面的影響,營養(yǎng)不良可以改變呼吸肌代謝和結(jié)構(gòu),使呼吸肌纖維強度降低和功能受損,造成呼吸肌儲備能力下降,導致通氣功能障礙,呼吸肌疲勞是引起COPD患者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1]。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極其重要的治療措施是在解痙、平喘、抗感染、興奮呼吸、改善通氣的治療基礎(chǔ)上有效排痰,主要為多飲水、胸部叩擊、霧化吸入、指導有效咳嗽,但因呼吸肌疲勞和痰液粘稠原因痰液難以咳出。經(jīng)口、鼻吸痰在臨床上存在著吸痰不徹底的問題。本院于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經(jīng)口咽通氣道吸痰,達到滿意效果,現(xiàn)將兩種吸痰方法的比較觀察報告如下。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平均年齡 78.3歲,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pH≥7.25、指氧分壓(PO2)<60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壓(PCO2)>50 mmHg。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包括血氣分析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常規(guī)經(jīng)口、鼻腔直接插入吸痰管吸痰,實驗組安置口咽通氣管經(jīng)口咽通氣道吸痰。放置口咽通氣道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合作[2]。指導患者勿過度緊張、囑患者張口,有義齒應取出,必要時清潔口腔,如果患者有喉頭水腫、咽反射亢進等禁用口咽通氣道。
口咽通氣管的選擇:選擇型號適宜的半硬式口咽通氣管,避免口咽通氣管太短不能延伸到舌根,起不到開放氣道的作用,型號為8~11號,插入深度為患者從下頜角或鼻翼至耳垂的長度,正確的位置是口咽通氣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將舌根與咽后壁分開[3]。
體位:患者去枕平臥,中立位,肩下墊軟枕,頭稍后仰,放置時動作輕、穩(wěn)準,操作時由另一名護士將口咽通氣管固定。
吸痰的護理:吸痰時選用前端多側(cè)孔的吸痰管,正壓進,負壓出,吸痰動作應輕柔[4],插入氣道內(nèi)深度15~18 cm,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次,吸痰前后充分吸氧。
監(jiān)測生命體征:置口咽通氣道后觀察呼吸頻率、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5]。如血樣飽和度持續(xù)下降、呼吸明顯減慢、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應暫停吸痰,立即給予吸氧,待癥狀緩解后再吸。
刺激患者主動咳嗽:吸痰操作時,由另一名護士用大拇指指腹按壓并環(huán)行按摩患者氣管環(huán)軟骨處,刺激其主動咳嗽,使小氣道的分泌物咳到大氣道,將分泌物徹底吸盡[6]。
每次吸痰后立即取出口咽通氣管,浸泡于消毒液中30 min,清水洗凈晾干備用,專人專用。
觀察指標:①吸痰效果;②血氣分析指標:PO2、PCO2。
實驗組患者吸痰后的呼吸困難明顯減輕,肺部聽診痰鳴音減少或消失,血氣分析值明顯改善。見表 1、2。
表1 兩組患者吸痰效果主訴和查體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吸痰前后PO2、PC O2值比較(mmHg)
對于不能依靠有效咳嗽、咳痰維持氣道通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只有借助有效吸痰才能解決痰液潴留的問題,護士要采取正確的吸痰方式,掌握正確的吸痰技術(shù),才能有效、徹底吸痰、減輕患者痛苦,避免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口咽通氣道是一種非氣管導管性通氣管道,能迅速開放氣道,獲得有效通氣[7],具有無創(chuàng)性。經(jīng)口咽通氣道吸痰減少了從口、鼻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較經(jīng)口、鼻腔吸痰插入的深5~6 cm,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較強[8],患者借助刺激性反射容易將氣道深部的痰咳至上呼吸道,能將分泌物徹底吸盡患者主訴呼吸困難明顯緩解,聽診肺部痰鳴音明顯減少或消失。
[1] 朱解琳,李 清,曹秀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yǎng)狀況與病情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12.
[2] 王 丹,張小馮.兩種吸痰方式在經(jīng)口腔無創(chuàng)吸痰中的對比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3):2121
[3] 黃孝邁,秦文瀚,孫玉鶚.現(xiàn)代胸外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7:211.
[4] 黎銀崧.昏迷患者應用口咽通氣管吸痰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17(1):100.
[5] 陳桂蘭,潘鵬飛,陳懷祥,等.口咽通氣道在院前急救與轉(zhuǎn)運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修雜志,2011,26(4):346.
[6] 曾定芬,向明芳,張 萱,等.48例開胸術(shù)后排痰困難患者經(jīng)口咽通氣管吸痰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4):339.
[7] 吳紅梅,蔡建英.口咽通氣管在神經(jīng)內(nèi)科重癥昏迷患者救護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75.
[8] 許希嘉,許雪芝,李愛霞,等.人工氣道機械通氣的護理進展[J].現(xiàn)代護理,2004,10(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