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薇/文
上 秋聲圖之八 紙本設色 30cmx30cm 2010年 饒薇
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立意”與具體的技巧之間堪稱一對既融通又矛盾的統(tǒng)一體。“立意”不是“預設”和“刻意”,而是基于對題材深入理解基礎上的“開悟”。我覺得,要做到、做好這一點,最切實可行的途徑是回到生活中去,從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地認識、理解自己所要表現的對象,加強與它們心靈上的溝通。
我最初的創(chuàng)作題材比較廣泛,花、鳥、蟲、魚,幾乎獵涉殆遍。泛泛之作,其實效果平平。此后,偶爾畫成的一幅《蟋蟀圖》,受到了一些好評。其實,畫這幅畫時,我雖然也在構圖、線條、色彩上苦苦思索過,但與先前不同的是,兒時斗蟋蟀的情景不由自主地浮上了心頭——或許,這就是經常強調的生活,這不經意間所捕捉到的,或許正是這種真實的、童真的意趣!那幅《蟋蟀圖》未必是理想之作,但正是這次可貴的機遇,讓我找到了些許令人怦然心動的“感覺”。此后的創(chuàng)作,草、蟲、蔬、果和藤竹、陶瓷日用器皿逐步成為我的重要表現素材。農貿市場里令人目不暇接的蔬菜、瓜果、魚蟹,大街小巷菜農擔內的鮮藕、葡萄,都是出入尋常百姓家的常備之物,把它們由餐桌轉移到畫作里,在我看來,既有生活情趣,又有創(chuàng)作意趣。同時,這些常見的素材還不時勾起我兒時捉蛐蛐,逗蟋蟀,與同學結伴采摘松果、荷葉、紅菱的情景。這些與生活相伴的鮮活之物,只要是能入畫的,我都會以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情感,嘗試在畫中表現出來。
下 秋色圖之二 紙本設色 30cmx130cm 2011年 饒薇
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不斷再豐富、再認識的復雜過程,僅僅停留在生活層面當然不行,只有進一步用藝術的規(guī)范和理念作指導,才有望不斷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作,其中,對古人和名家作品的解讀、與他們“對話”不失為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蔬果草蟲是中國畫創(chuàng)作題材的一個組成部分。宋代《宣和畫譜》將宮廷所藏繪畫分十大類,其中第十類即為蔬果。元、明、清三代的錢選、徐渭、沈周、陳淳、朱耷、石濤、惲南田、吳昌碩、虛谷等把蔬果草蟲畫創(chuàng)作推向了一個高峰。齊白石則是中國繪畫史上為草蟲寫照種類最多的畫家。在他的草蟲微觀世界里,寄托著對眾生平等的博大摯情,充溢著熾熱的生命意識。經他描繪的百余種草蟲,“翻者摺翅能見動作,飛者振羽如臨風聲”,看來頓覺平和祥靜、妙趣橫生、生機盎然,率真的童心和淳樸的鄉(xiāng)情撲面而來。白石老人的草蟲畫豐富和發(fā)展了花鳥畫的表現領域,極大地提高了草蟲畫在中國畫中的地位,為這一畫種樣式樹立了成功范例。
秋實之二 紙本設色 38cmx48cm 2008年 饒薇
其實,無論是宋人趙昌的《寫生蛺蝶圖》、元人錢選的《草蟲圖》,還是白石老人的“蛾子油燈”、“螳螂稻穗”和“芙蓉蝴蝶”,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造型準確、形象生動,而內在的精神則是對所表現的草蟲及其背景物像的情感投入。北京畫院收藏一幀白石老人的《出居聲響圖》,畫面的中部偏右以工筆畫出一只蟈蟈,旁邊則用大寫意補畫一個開蓋的草蟲葫蘆,而蟈蟈前左邊空白卻占據了畫面的約三分之二。大片空白無疑是老人給蟈蟈留出的跳躍空間——老人和這只蟈蟈進行“心靈”溝通的空間。這不由使人想起他在一部草蟲冊頁后的一段題記:“從師少小學雕蟲,棄鑿揮毫學畫蟲。莫道野蟲皆俗陋,蟲入藤溪是雅君。春蟲繞卉添春意,夏日蟲鳴覺夏濃。唧唧秋蟲知多少,冬蟲藏在本草中?!薄吧揭安菹x余每每熟視細觀之,深不以古人之輕描淡寫為然。嘗以斯意請教諸師友,皆深贊許之?!笨梢姲资先瞬粌H非常注重觀察和寫生,更視草蟲為“雅君”,對它們懷有真摯而深厚的情感。
題材是“感悟”的對象物?;B草蟲、飛禽走獸,千百年來,被多少畫家反復表現過,并仍在不斷地表現下去,其成與敗、高與下,關鍵也取決于領悟的好壞與深淺。青藤畫石榴,能將與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與“深山熟石榴”有機聯系起來;同樣是荷花,八大有八大的感悟,有他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同一種秋蟲,在不同場合、不同心境下,白石、雪濤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藝術語言的傳達。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對所要表現的對象自有不同的感悟。顯然,通過對表現對象的深入體察,與它們深入“對話”,把自己所獲得的理解和感悟表達出來,才是創(chuàng)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秋趣之五 紙本設色 42cmx42cm 2006年 饒薇
青享圖之二 紙本設色 50cmx20cm 2007年 饒薇
將大千世界中的草蟲、果蔬、花葉和藤竹、陶瓷器皿等搬入斗室,在咫尺天地中傳達我與它們的對話,是我今后繼續(xù)進行藝術探索的一個主要領域。就客觀條件而言,我以它們?yōu)椤案形颉睂ο罂赡艽嬖诘谋憷蛢?yōu)勢在于,首先,對草蟲及其背景物像的熟悉和把握?!靶巍钡臏蚀_是造型藝術的基點所在,我堅信,它是不會失去生命力的。正如白石老人的草蟲獲得雅俗共賞的美譽那樣,大眾所理解的“畫得好”,首先是畫得像。其次,蔬果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平常景致”,有著非同尋常的親和力,我相信它們也是雅俗共賞的對象??梢栽O想,將草蟲、蔬果、花葉與藤竹、陶瓷等日用器皿進行組合,不僅意趣無窮,也與山水、花鳥等藝術樣式一樣,充溢著生活的興味和自然生命的韻律。
魚樂圖 紙本設色 67cmx67cm 2009年 饒薇
在筆法、用色與構圖等藝術技巧上,古人和近現代許多大師已為我們提供了眾多范例,它們既為構建自己的風格和繪畫語言形成了難度和挑戰(zhàn),同時也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鑒。我以為,圍繞“感悟”這個創(chuàng)作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對圖式的塑造上,可以將白石老人的重對比作為重要參照——不是以工細草蟲與大寫意背景為對比,而是用我的方式,以塊面與線條的有機互變?yōu)閷Ρ?。風格上,白石老人作品洋溢著的健康、歡樂、詼諧、倔強、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是我心目中的典范,我將盡可能使之成為自己作品的內在精神,但我更想用適合我的純凈、平和、秀雅的意境和格調呈現出來,并以寧靜乃至古典式的意趣為圖式和風格上的追求。
當然,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立自己獨特風格的根基千差萬別。白石老人特殊的農村生活經歷和深刻而敏銳的感悟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個性。在近代大畫家中,唯有他把個人的氣質、個性、天才、人生經歷與感受,通過繪畫發(fā)揮到了極致。白石老人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繪畫成就是我們難以企及的,但我們未嘗不能從古人和近代大家的藝術經歷和藝術精神中獲得啟迪和感悟。
圖1 秋聲圖之一 紙本設色 30cmx30cm 2010年 饒薇
圖2 秋聲圖之三 紙本設色 30cmx30cm 2010年 饒薇
圖3 秋聲圖之七 紙本設色 30cmx30cm 2010年 饒薇
圖4 秋聲圖之五 紙本設色 30cmx30cm 2010年 饒薇
青享圖之五 紙本設色 50cmx20cm 2007年 饒薇
青享圖之一 紙本設色 50cmx20cm 2007年 饒薇
青享圖之十 紙本設色 50cmx20cm 2007年 饒薇
青享圖之十一 紙本設色 50cmx20cm 2007年 饒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