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冠英
視神經萎縮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視網(wǎng)膜神經節(jié)細胞軸索廣泛損害,出現(xiàn)萎縮變性,是一類慢性進行性眼底疾病,以視功能損害、視盤蒼白和視野相應改變?yōu)橹饕卣?,是諸多內障眼病的最終結局〔1〕。臨床上根據(jù)病因及視盤表現(xiàn)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由于視神經受損后組織結構和傳導功能的恢復十分困難,故臨床治療相當棘手。筆者于2004年5月~2010年2月采用自擬方補腎益氣湯治療視神經萎縮,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視神經萎縮患者71例(92只眼),均來自本院眼科門診,隨機分為2組。中醫(yī)治療組36例(47只眼),男17例,女19例;雙眼患病11例,單眼患病25例;年齡16~64歲,平均年齡38.77歲;病程2~49個月,平均15.2個月;視力為3.58±0.28。西醫(yī)對照組35例(45只眼),男18例,女17例;雙眼患病10例,單眼患病25例;年齡15~65歲,平均年齡37.83歲;病程1~43個月,平均14.93個月;視力為3.61±0.24。2組性別、年齡、病因、體征及病程等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經影像學檢查,除外顱內占位性病變和視神經脫髓鞘病變。
參照 《中醫(yī)眼科學》〔1〕、《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和《實用眼科學》〔3〕綜合擬定:①單眼或雙眼視力逐漸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無痛癢,外眼輪廓無異常。②眼底檢查:視盤色淡或蒼白或青淡灰白甚則蠟黃,邊界清楚或模糊,血管變細。③視野檢查:視野缺損,以向心性縮小為多,亦可有中心暗點,鼻側缺損,顳側島狀視野,管狀視野,雙顳側偏盲,象限盲等。④瞳孔直接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⑤色覺障礙:色覺減退表現(xiàn)為先紅后綠順序,對紅色視標最為敏感。⑥視覺誘發(fā)電位顯示:P波峰時延時或振幅嚴重下降。
1.3.1 中醫(yī)治療組:采用自擬方補腎益氣湯治療。枸杞子 20 g,炙黃芪 20 g,黨參 15 g,白術 10 g,山茱萸10 g,密蒙花 15 g,丹參 15 g,蘇木 10 g,當歸 10 g,白芍 10 g,石菖蒲 10 g,升麻 5 g,柴胡 10 g,炙甘草 5 g。每日1劑,加水400 ml,先武火,后文火,煎至200 ml,共煎3次,兌均勻,分3次服。
1.3.2 西醫(yī)對照組:①能量合劑(三磷酸腺苷40 mg+輔酶A 100 U+維生素B60.1 g+維生素C 2.0 g+5%葡萄糖500 ml)及維腦路通(維腦路通0.4 g+5%葡萄糖25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②維生素B1100 mg 及維生素 B12500μg,肌注,日 1 次。
2組均以3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待3個療程結束后1周進行治療后的各項檢查。
以視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視野平均缺損(mean defect,MD)、P-VEP 的 P100潛時為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的各項??茩z查均由同一儀器和醫(yī)師完成。
參照《中醫(y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中新藥(中藥)治療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自擬。
1.5.1 視力療效:①顯效:視力提高≥4行;②有效:視力提高≥2行,<4行;③無效:視力提高<2行或下降。視力在4.0以下者以0.02為1行。
1.5.2 視野療效:①顯效:MD減小≥8 dB;②有效:MD減小≥4 dB,<8 dB;③無效:MD減?。? dB或增加。
1.5.3 VEP療效:①顯效:P100潛時縮短≥21 ms;②有效:P100潛時縮短≥3 ms,<21 ms;③無效:P100潛時縮短<3 ms或延長。
采用Excel 2003建立數(shù)據(jù)庫,應用SPSS 16.0和DP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醫(yī)治療組總有效率80.9%,好于西醫(yī)對照組的 53.3%,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2組視力療效比較(眼數(shù),%)
2.2.1 視野MD值比較:2組治療后的MD值均較治療前減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中醫(yī)治療組MD的改善情況好于西醫(yī)對照組(P<0.05)(表 2)。
表2 2組治療前后的視野平均缺損比較 (dB,)
表2 2組治療前后的視野平均缺損比較 (dB,)
注:①各組治療前后自身比較,P<0.05;②2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眼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中醫(yī)治療組 47 9.53±3.28 5.62±1.54① 3.91±2.64②西醫(yī)對照組 45 9.62±2.63 6.92±1.39① 2.70±1.84
2.2.2 視野療效比較:中、西醫(yī)組視野療效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2.9%和55.6%,前者療效好于后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3)。
表3 2組視野療效比較 (眼數(shù),%)
2.3.1 VEP潛時比較:2組治療后的P100潛時均較治療前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醫(yī)治療組改善情況好于西醫(yī)對照組(P<0.05)(表4)。
表4 2 組治療前后 VEP P100潛時比較 (ms,)
表4 2 組治療前后 VEP P100潛時比較 (ms,)
注:①各組治療前后自身比較,P<0.05;②2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眼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中醫(yī)治療組 47 131.20±13.33 111.59±13.57① 19.60±11.88②西醫(yī)對照組 45 127.60±14.90 118.02±13.99① 9.58±8.85
2.3.2 VEP療效比較:中、西醫(yī)組VEP療效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4.5%和51.1%,前者療效好于后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5)。
表5 2組VEP療效比較 (眼數(shù),%)
視神經萎縮是指外側膝狀體以前的視神經纖維、神經節(jié)細胞及其軸索因各種疾病所致的傳導功能障礙〔5〕,該病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原因和疾病累及并損害視神經后,造成神經纖維喪失及神經膠質增生后的最終結局〔6〕,是致盲眼病中發(fā)病率較高,危害性較大的眼病之一。目前西醫(yī)藥治療本病多以增強代謝功能、擴張血管及營養(yǎng)神經的藥物為主,并配合手術、激素、高壓氧及體外反搏等方法,療效并不十分理想。
本病屬于中醫(yī)的“青盲”范疇,主要由目系失于精、氣、血的濡養(yǎng),神光不得發(fā)越所致。目為精之所聚,腎主藏精,內應瞳神,腎主骨生髓養(yǎng)腦,腦連目系。腎為先天之本,腎虛精虧無以上承濡目,神光遂沒。足厥陰肝經連目系,肝開竅于目。肝氣通于目,以脾胃為后天之本,古人亦有 “治萎獨取陽明”之說,調理脾胃即改善氣血生化之源,氣旺血充,清陽升運達目而明視?!秾徱暚幒吩疲骸罢婢?,乃先后二天元氣所化之清汁,先起于腎,次施于膽,而后及乎瞳神也?!薄赌拷洿蟪伞罚骸霸鋈胫繁恍岸粢郑坏冒l(fā)此靈明,目雖有,若無矣?!币虼耍静∝熤谀I、脾、肝三臟,以陰血精微不足為本,脈絡瘀阻,玄府閉塞為標,當以補腎、益氣、健脾、解郁、活血為法,擬方補腎益氣湯。
方中重用枸杞子、黃芪為君藥,脾腎雙補,充養(yǎng)先后二天。黨參、白術、山茱萸、密蒙花為臣藥,共助君藥補益脾腎,益氣明目,其中黨參,白術補氣健脾,合黃芪共治氣血之本;山茱萸既可助枸杞子補腎,又能收斂元氣,通利九竅,乃行而能補之品;密蒙花為厥陰肝家正藥,可以清肝養(yǎng)血明目(《本草經疏》)。丹參、蘇木、當歸、白芍、石菖蒲、升麻為佐藥,丹參、蘇木活血祛瘀、滌陳生新;當歸養(yǎng)血活血,補肝體,和肝用,補而不滯;白芍配柴胡能疏肝解郁而宣暢氣血,配石菖蒲通利玄府以聰耳目;升麻為輕揚升散之品,可奏通關升清之效。柴胡、炙甘草為使藥。縱觀全方,切中病機,一方之中囊括諸型,標本兼顧,用藥精辟,藥性平和,既無滋膩礙胃之品,又無溫燥傷陰之嫌,適宜久服。
現(xiàn)代藥理學〔7〕研究表明:枸杞子、黃芪、黨參、白術、白芍均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巨噬細胞功能,增強干擾素誘生,清除自由基,減輕其對機體組織的破壞,延緩組織衰老,并能增強造血功能,黨參還有抗常壓下組織細胞及微循環(huán)缺血缺氧的作用。丹參、蘇木、當歸可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組織灌流量,有利于解除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狀態(tài),緩解組織水腫,保留尚存的處于抑制狀態(tài)下的神經纖維,使其恢復新陳代謝,并促進軸漿運輸〔8〕。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已逐步認識到視神經萎縮的病人視神經細胞并非都已死亡,大多數(shù)是處于受損或抑制狀態(tài),當血流改善后,受損神經的生理功能有可能恢復。方中諸藥從多個方面促進受損的視神經細胞修復,以提高患者視功能。結果表明,補腎益氣湯治療組在視力、視野、VEP潛時改善方面均好于西醫(yī)治療組,顯示了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
本病一般病程冗長,病情嚴重,既有局部原因,更有全身因素,病機復雜,治療困難,中醫(yī)藥治療多從全局出發(fā),以整體辨證為基礎,突出局部辨證特色,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的同時,又能夠將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盡早治療,阻止病變進展,最大程度保持現(xiàn)有視力是目前本病治療的主要目標,而實踐證明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在臨床上有相當?shù)膬?yōu)勢和良好的前景,值得同仁們共同探討。
[1]李傳課.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中醫(yī)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84-685.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3.
[3]劉家琦.實用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54.
[4]王凈凈.中醫(y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237-405.
[5]葛 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33.
[6]韋企平,莊曾淵,高健生,等.成人視神經萎縮的病因和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00,10(3):153.
[7]黃春林,朱曉新.中藥藥理與臨床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26-694.
[8]季宇彬.中藥復方化學與藥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4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