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祝,肖詩英,萬端極
(1.湖北工業(yè)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2.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
綠原酸是植物體在有氧呼吸過程中合成的一種苯丙素類物質,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菌消炎、抗病毒、降糖、降血脂、保肝利膽等多種功效,已成為天然提取物的研究熱點之一[1,2]。
液膜分離技術是一項高效、快速、節(jié)能的新型分離技術。與固體膜相比,液膜具有選擇性高、傳質面積大、通量大及傳質速率快等明顯的技術特色,因此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廣泛應用于濕法冶金、石油化工、環(huán)境保護、氣體分離、有機物分離、生物制品分離與生物醫(yī)學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4]。作者在此采用液膜法提取杜仲葉中綠原酸,并對液膜的制備工藝和綠原酸的提取工藝進行研究,以期尋找最佳的工藝條件,為進一步開發(fā)利用綠原酸提供依據(jù)。
杜仲葉,購自武漢市中藥材市場。
NaOH(分析純),吐溫-20,十二烷基磺酸鈉,汽油,蒸餾水,液體石蠟。
CL-4型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UV-1800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
1.2.1 液膜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
以液膜的損失率為主要指標,選擇NaOH濃度、吐溫-20質量分數(shù)和攪拌速度為考察因素,每個因素確定3個水平,進行L9(33)正交實驗,以優(yōu)化油包水型乳狀液膜的制備工藝。正交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1 液膜制備的正交實驗因素與水平
液膜損失率(η)按下式計算:
式中:V為乳液和油的最終體積和;V′為乳液和油的初始體積和;V0為乳液的初始體積。
1.2.2 綠原酸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
將杜仲葉粉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將制備好的液膜按一定比例與提取液混合,在一定的轉速下攪拌一定時間,形成W/O/W型液膜體系,倒入萃取瓶中放置一段時間后將乳水分開,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綠原酸的含量。以外相提取液中綠原酸的含量表征提取效果,綠原酸含量越低,提取效果越好。
以外相提取液中綠原酸含量為考核指標,以混合時間、乳水比(體積比,下同)、攪拌速度、油內比(體積比,下同)為考察因素,進行L9(34)正交實驗,以優(yōu)化綠原酸的提取工藝。正交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2。
表2 液膜法提取綠原酸的正交實驗因素與水平
表3 液膜制備的正交實驗結果與分析
由表3可見,液膜制備的最佳工藝條件為A3B3C3,即NaOH濃度為4 mol·L-1、吐溫-20質量分數(shù)為8%、攪拌速度為350 r·min-1。由極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對液膜損失率的影響大小依次為:NaOH濃度>攪拌速度>吐溫-20質量分數(shù),即NaOH濃度對實驗的影響較大,吐溫-20質量分數(shù)、攪拌速度對實驗的影響較小。在NaOH濃度為4 mol·L-1、吐溫-20質量分數(shù)為8%、攪拌速度為350 r·min-1的條件下進行驗證實驗,液膜損失率僅為0.41%。
表4 液膜法提取綠原酸的正交實驗結果與分析
由表4可見,液膜法提取綠原酸的最佳工藝條件為A1B1C1D3,即混合時間8 min、乳水比1∶2、攪拌速度100 r·min-1、油內比3∶1。由極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對綠原酸提取效果的影響大小依次為:油內比>混合時間>乳水比>攪拌速度,即油內比對綠原酸提取的影響較大,而其它因素對綠原酸提取的影響較小。
將液膜技術應用于杜仲葉中綠原酸的提取,通過正交實驗確定液膜制備的最佳工藝條件為:NaOH濃度4 mol·L-1、吐溫-20質量分數(shù)8%、攪拌速度350 r·min-1;綠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混合時間8 min、乳水比1∶2、攪拌速度100 r·min-1、油內比3∶1。實現(xiàn)了對綠原酸的提取和濃縮??梢灶A見隨著液膜技術的進一步完善,液膜分離技術將會得到大規(guī)模的應用。
[1]高錦明,張鞍靈,趙曉明,等.綠原酸分布、提取與生物活性研究綜述[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9,14(2):73-78.
[2]龔偉,詹文君,劉軍海.綠原酸提取工藝的研究進展[J].江蘇食品與發(fā)酵,2009,(1):21-25.
[3]石國亮,李增波,郭雨.液膜分離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化學工程師,2009,23(5):48-50.
[4]Kulkarni P S ,Mukhopadhyay S, Bellary M P,et al.Studies on membrane stability and recovery of uranium(Ⅵ)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 liquid emulsion membrane process[J].Hydrometallurgy ,2002 ,64(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