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秋萍 方國妍
(武漢市醫(yī)療救治中心 武漢 430000)
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jù)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同一類患者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示。我科主要收治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鞘內注射是結腦患者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但此種損傷性操作給患者帶來難以言狀的恐懼和痛苦,甚至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由于結腦患者病程長且抵抗力低容易反復感染、并發(fā)癥多,其生理、心理受到的壓力大于其它患者。鑒此,針對鞘內注射的特殊要求,筆者對結腦行鞘內注射的患者及家屬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多樣化健康教育,效果較好。
病例入選標準:(1)確診結腦、需行鞘內注射治療的患者;(2)能承受鞘內注射治療者。排除標準:出現(xiàn)異常及藥物毒副反應需要停藥者、不愿堅持鞘內注射治療者。選擇我科結腦并行鞘內注射治療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齡21~58歲。隨機分為2組,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式[1],即對患者不指定專職人員隨機由夜班護士憑借個人經驗和知識水平對患者進行宣教。護理計劃、時間、步驟不做統(tǒng)一規(guī)定,實驗組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 組建路徑小組 對路徑小組人員的要求:必須具有護師以上職稱并經過臨床護理路徑知識和健康教育知識培訓者,且有較好的專業(yè)水平和溝通協(xié)調能力。路徑小組由1名護士長、2名責任組長、8名責任護士組成。護士長負責參與課堂教育、科研、鞘內注射治療的決策、為小組提供專業(yè)指導;組長負責組織教育活動、協(xié)調醫(yī)護配合的關系、進行疑難問題的咨詢與解決;根據(jù)路徑表培訓護理人員,使之能熟練運用路徑表;責任護士按照路徑表的指示實施護理。
1.2.2 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 為了使臨床護理路徑成為護士對鞘內注射治療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查閱有關資料[2~3],并結合治療計劃、患者在不同階段存在的不同健康問題和需求,制定了臨床護理路徑表,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征求患者、醫(yī)生、護士的意見,進行修訂、補充與完善。
1.2.3 健康教育實施方法 對照組口頭介紹條文式的內容,實驗組則采用多種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1)治療準備期,評估患者并與其家屬交談,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介紹科室技術力量;自制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冊;建立宣傳欄,增強患者的學習興趣;(2)治療前1d,對患者利用示范法做一些技能性、操作性的配合指導,如訓練其做深呼吸、練習體位擺放等,使患者熟悉操作過程;向家屬解釋鞘內注射治療用藥的目的、意義和必要性,告之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對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解釋,減輕家屬的顧慮,以取得家屬的理解、信任;(3)治療當天,對患者進行心理支持,鞘內注射前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使患者了解鞘內注射藥物可以有效根治結腦,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對哭喊、掙扎、拒絕穿刺者予以耐心勸說、疏導和適當鼓勵,使患者理解該操作無法避免,使其配合;操作中盡量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其緊張情緒;(4)鞘內注射后協(xié)助患者去枕平臥6h,密切觀察不良反應。(5)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規(guī)范治療的意義。
(1)健康知識采用問卷調查法。量表包括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防治態(tài)度等共有12個項目,每項內容從知道、基本知道、知道很少,分為3個等級,分別記3、2、1分。(2)滿意度調查表在參照有關資料的基礎上[4~5],個別條目作了修改,按滿意、一般、不滿意三級評分,分別記3、2、1分,分數(shù)越高,滿意程度越高?;颊叱鲈呵坝韶熑巫o士發(fā)放滿意度問卷調查表。(3)觀察患者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改變,記錄住院日。比較患者的滿意度、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住院日。
表1 2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滿意情況、住院日比較
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鞘內注射是治療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具有局部濃度高、起效快和用藥量小等特點。隨著對神經系統(tǒng)疾病診治水平的不斷提高,鞘內注射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顱內感染性疾病,以往常規(guī)治療是應用大劑量抗生素胃腸外給藥,但由于以下因素,常使治療效果不太理想:(1)血腦屏障存在,使腦脊液中不能達到有效抗菌濃度;(2)顱內感染的致病菌對大多數(shù)抗生素耐藥;(3)感染的腦脊液中殺菌活性缺乏,需要殺菌而非抑菌藥物;(4)高額的治療費用,常使部分病人中止治療。鞘內注射由于操作簡單、療效肯定,逐漸在臨床普及。結核性腦膜炎是常見顱內感染性疾病,基本的病理性改變是腦膜的結核性滲出性炎癥,鞘內注射皮質激素和抗結核藥物是降低結核病死率和致殘率的最佳治療方案,具有療程短,起效快,近期療效顯著、操作簡單、經濟、不良反應少等特點,但作為一種介入性、反復性操作,應小心謹慎:(1)嚴格無菌操作;(2)嚴格掌握注入藥物劑量、方法及適應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3)嚴格執(zhí)行告知制度。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護理人員一次性地將健康教育內容灌輸給患者,使患者無法接受,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后,護理人員沿著路徑表主動向患者提供全面、系統(tǒng)的治療護理,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介紹同類成功病例,可降低患者的焦慮心理,使患者對疾病有了全面認識,明確了配合治療的意義和方法,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縮短了平均住院日,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臨床護理路徑也為低年資醫(yī)護人員提供了合適的指導,確保了醫(yī)療護理質量。
[1]朱紅霞.醫(yī)院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7):947~948.
[2]高亞麗,楊紅梅,魚海嬌.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心臟手術病人進行健康教育[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8):1079.
[3]方立珍.臨床路徑-全新的臨床服務模式[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55.
[4]王桂蘭,劉義蘭,趙光紅,等.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30~731.
[5]馮志英,王建榮,張黎明,等.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