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婦幼保健院(110005) 張 丹
自然流產連續(xù)發(fā)生3次或 3次以上稱為習慣性流產(HA),近年來國際上已用反復自然流產(RSA)代替原有名稱,并將定義改為自然流產連續(xù)發(fā)生 2次或 2次以上[1],中醫(yī)稱為“滑胎”、“數墮胎”,是一種常見的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病率占育齡婦女0.4%~0.8%[2]。PSA的病因復雜,有資料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因素居首位,占 65.0%以上,其次為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生殖道解剖異常、感染、環(huán)境因素,原因不明者占 23.0%。
近年來隨著免疫學的研究進展,免疫因素在不孕不育中起的作用逐漸被重視,免疫性 RSA可分為[3]:Ⅰ型(母-胎免疫識別低下型)表現為封閉抗體的缺乏;Ⅱ型(母-胎免疫識別過度型)表現為抗心磷脂抗體(ACA)、抗精子抗體(ASA)、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抗卵巢抗體(AoAb)、抗透明帶抗體(AzpAb)、抗滋養(yǎng)層抗體(ActAb)、抗絨毛膜抗體(AhcGAb)等增高;Ⅲ型(母-胎免疫識別紊亂型)表現為既有封閉抗體的缺乏,又有自身免疫或同種免疫異常。各種抗體在免疫性 RSA中的作用已被大量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證實。研究表明,40%的反復自然流產與自身免疫有關,以早孕多見。
本文以Ⅱ型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活血化瘀中藥復方-消抗Ⅱ號對免疫異常增高性 RSA抗體系列陽性效價的改變,為該藥在臨床上治療免疫性 RSA提供可靠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07年 10月 ~2010年 10月就診于遼寧省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免疫異常增高型 RSA患者共 60例。按就診順序 2∶1隨機分為兩組進行觀察治療。由于對照組療效不明顯,中途終止治療5例,共收集 55例。研究組 40例,平均年齡 29.1歲,平均流產次數 2.6次;對照組 15例,平均年齡30.1歲,平均流產次數 2.7次。兩組病例在年齡、病情等方面均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1)。
1.1.1 診斷標準 1)主證:自然流產連續(xù)發(fā)生 2次或 2次以上者 。 2)抗體 :ACA、ASA、EMAb、AoAb、AzpAb、AtcAb、AhcGAb至少有 1種為弱陽性 。 3)次證:行經有血塊,或經行滯澀不暢,或伴腹痛;舌質暗,或有瘀點瘀癍,或舌下脈絡青紫;脈象澀或沉細。
1.1.2 主要觀察指標積分標準[4]1)抗體(IgG∕IgM):陰性為(-)0分 ;弱陽性(±)為 0.5分;陽性(﹢)為 1分。 2)癥狀:①痛經:無痛經(-)為 0分;痛可忍,無需服藥(±)為 0.5分;痛不可忍,需服藥(﹢)為 1分 。 ②經血血塊:無血塊(-)為 0分;少量血塊(±)為 0.5分;大量血塊為(﹢)1分。 ③經血顏色:色紅(-)為 0分;色暗(﹢)為 0.5分。④經行不暢:通暢(-)為 0分;不暢(﹢)為 0.5分。⑤舌質:正常(-)為 0分;舌質暗或有瘀點(﹢)為0.5分。⑥脈象:正常(-)為 0分;脈澀或沉細(﹢)為 0.5分 。
1.1.3 納入標準 具備主證、次證兩項,癥狀積分≥1分;抗體系列至少有 1項弱陽性,抗體積分≥0.5分;年齡 23~43歲,符合中醫(yī)血瘀證型。
1.1.4 排除標準 1)年齡 <21歲或 >43歲。2)生殖器官疾病,黃體功能不全,染色體異常。3)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4)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研究組服用活血化瘀中藥湯劑-消抗Ⅱ號(丹參、桃仁、紅花、川芎、赤芍、莪術、澤蘭、牛膝、枳殼、蜂房、白芍、益母草)100mL,每日 2次,口服。對照組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阿斯匹林,50mg,每晚 1次。以上兩組均經期停藥,服藥期間嚴格應用避孕套,2個月為 1個療程。
1.2.2 療效判定標準 1)臨床治愈:3個療程后復查抗體陽性轉陰,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積分為 0分。2)好轉:3個療程后復查抗體陽性效價降低,癥狀、體征有改善。積分變化≥1分。3)無效:3個療程后復查抗體陽性效價及癥狀、體征無改善,積分無變化。
全部患者經實驗室免疫學檢查,研究組 40例共檢測出抗體 114例次,對照組 15例共檢測出抗體38例次,兩組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前后抗體的變化,見表 1。治療前后癥狀的變化,見表 2。
表 1 用藥前后兩組血清抗體積分變化(x-±s)
表 2 用藥前后兩組癥狀變化(x-±s)
研究組 40例,治愈 26例,好轉 8例,無效 6例,有效率為 85.0%。對照組 15例,治愈 2例,好轉 6例,無效 7例,有效率為 53.3%。
3.1活血化瘀法是治療免疫性 RSA的重要方法 本方以活血化瘀為主,是由名老中醫(yī)洪家鐵經過多年臨床觀察,發(fā)現免疫異常增高型 RSA患者以實癥多見,虛癥較少,大多有血瘀癥狀,如:痛經,經血有血塊,經行滯澀不暢,舌質暗有瘀點,脈多沉細等。洪教授認為:免疫異常增高性 RSA是由于經期、產后余血未凈,陰陽交合,邪毒內侵,毒留而血絡易于受損,進而瘀毒內阻,使沖任胞宮損傷,胞脈胞絡失其通暢條達,邪毒或濕熱與血相搏結,擾亂沖任、氣血,而致流產;或臟腑功能不足,氣血不和,瘀積沖任胞宮,沖任胞絡失暢,不能孕養(yǎng)胞宮,胎失所養(yǎng),而屢孕屢墮。邪毒瘀血內結于胞宮則見:痛經,經行不暢,經血色黯夾有血塊。瘀于全身則見:舌質暗,或有瘀點瘀癍,或舌下脈絡青紫;脈象澀或沉細。因此治以活血化瘀為主,旨在活血通絡,化瘀祛邪,調和氣血,抑制免疫反應,改善胚胎生存的環(huán)境。
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藥具有以下作用:1)改善血流動力學。2)改善血液流變學和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環(huán)。4)抑制炎癥。5)調節(jié)免疫功能?;钛鲋兴帉w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一定調節(jié)作用。它既能“祛邪”,又有調整體內“正氣”的作用,一些活血化瘀藥可抑制抗體形成細胞及抗體的產生,減弱特異性免疫,具有類似免疫抑制劑的作用。
3.2 消抗Ⅱ號治療免疫異常增高型 RSA的機理[5-7]
從現代藥理學分析,消抗Ⅱ號有較顯著的 5個特點:1)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丹參煎劑益母草水浸液可抑制多種細菌;蜂房有一定抗菌、類似氫化可的松的作用;赤芍、川芎對真菌、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2)調節(jié)子宮收縮功能。川芎、牛膝、枳殼、益母草等有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促進子宮內膜增生,為受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為安胎起到了較好的效果。3)增強免疫力。益母草祛瘀排毒生新血,即能減少已生成的抗體,且能抑制抗體的形成。白芍能調節(jié)機體免疫系統(tǒng),改善體質。丹參活血化瘀,改善子宮微循環(huán),且有補“沖脈之血”和“任脈之血“的功能。 4)抵御外來抗原。桃仁、紅花、澤蘭活血化瘀,有抗炎作用,而且還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消除體內的異種抗原,起到了免疫抑制的作用。5)抑制血栓形成,促進血栓溶解。丹參有明顯的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促進纖溶活性。川芎嗪、益母草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血液流變性。
綜上所述,消抗Ⅱ號方中諸藥促使免疫異常增高型 RSA抗體從陽性轉陰性的機理,主要是在調節(jié)機體反應的基礎上改善微循環(huán),抗凝血,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血塊吸收,改善組織營養(yǎng),并直接或間接起到抗菌作用,促進局部炎癥吸收,抑制循環(huán)血中抗體,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消除炎癥感染,阻斷異種抗原的增生,從而達到恢復正常生育功能的目的。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55
[2] 倪婷婷.中醫(yī)治療復發(fā)性自然流產的安全性研究進展[J].中醫(yī)研究,2010,23(12):68
[3] 李大金.RSA免疫病因分型及意義[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2,18(2),117
[4] 全松.抗磷脂抗體與人類生殖障礙[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分冊,1998,17(2):85
[5] 馬子密,傅延齡.歷代本草藥性匯解[M].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10
[6] 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
[7] 駱和生,羅鼎輝.免疫中藥學-中藥免疫藥理與臨床[M].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