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朝冠 清代皇太子禮服之一。穿禮服時(shí)佩戴。分冬、夏兩式。冬冠檐以薰貂或黑狐皮為質(zhì)。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始戴薰貂皮冠,十一月朔至上元換戴青孤皮冠。冬冠周檐上仰,上綴朱緯長及檐,冠頂金龍兩層,飾東珠13顆,上銜大東珠1顆,檐兩側(cè)垂帶交項(xiàng)下。夏冠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石青片金緣,紅片金或紅紗里,上綴朱緯,檐敞,前綴金佛飾東珠13顆,后綴舍林飾東珠6顆,頂飾如冬冠。
▲皇太子朝珠 清代皇太子佩飾。穿禮服或吉服時(shí),均佩掛朝珠1盤。108顆珠,以細(xì)繩貫串。絳用明黃色,珊瑚、綠松石、青金石隨所用,佛頭、記念、背云、大小墜珍寶雜飾各惟其宜。
▲皇太子端罩 清代皇太子禮服之一。冬季罩在龍袍外穿著,以代龍褂。黑狐皮對襟長褂,皮毛翻露于外,無領(lǐng),袖長過肘,衣長及膝,杏黃緞里,左右垂帶各2條,下端寬而銳,色與里同。
▲皇太后儀駕 清代皇太后之儀仗隊(duì)。太皇太后儀駕與之同。初稱鹵簿,乾隆年間改稱儀駕。設(shè)有輦、車、輿、蓋、拂,爐、盆、壺、椅、傘、扇、節(jié)、旗、瓜、仗等儀物,用龍鳳紋飾。凡萬壽節(jié)、元旦、冬至諸慶典時(shí)設(shè)。千秋節(jié),陳諸內(nèi)宮。
▲皇太后禮服 清代皇太后服飾。遇宮廷祭祀或舉行重大慶典時(shí),戴朝冠,系朝裙,穿朝袍,外罩朝褂,佩掛朝珠3盤。其制式均與皇后禮服同。
▲皇太后吉服 清代皇太后服飾。多在喜慶場合穿著,佩掛朝珠1盤。包括吉服冠、龍褂、龍袍,其制式均與皇后吉服同。
▲皇太后佩飾 清代皇族佩飾。遇宮廷祭祀日或舉行重大慶典時(shí),穿禮服,頭戴金約、朝冠,耳戴3鉗,頸間佩掛領(lǐng)約(俗稱“項(xiàng)圈”)及朝珠3盤,袍褂上佩帶綵帨,其制式均與皇后佩飾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