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從國
學校舉行隆重的新學年開學典禮,對過去一年表現(xiàn)突出的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進行表彰。在這個理應高興的日子里,大部分學生的神情卻有些黯然,有的學生甚至一臉沮喪。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鏡頭呢?調查發(fā)現(xiàn):一是評選的名額太少,評選的比例大多為10%-15%,大部分學生與之無緣,激勵的是少數(shù),挫敗的是多數(shù),激勵作用難以凸顯;二是在評選過程中,“德”的評選標準比較籠統(tǒng),往往是學習成績起決定作用,導向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三是在表彰范圍上,由于注重學習成績,多數(shù)表彰對象年年都是老面孔,表彰大會成了少數(shù)學生的“出眾秀”;四是評選注重結果,不重過程,使評選效果大打折扣。
著名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評選表彰不要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而要盡可能地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盡可能地讓那些平日有特長、有特點卻因為成績不冒尖而缺乏自信的學生登臺亮相,展現(xiàn)自我,彰顯個性,弘揚主體。
根據(jù)這一認識,學校創(chuàng)新開展“星級學生”的評選活動,把《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以及小學階段德育的標準細化為文明禮貌星、熱愛集體星、勞動衛(wèi)生星、勤奮學習星、遵守紀律星、體育達標星、愛護公物星、工作負責星、團結互助星、尊敬師長星。每顆星有相應的爭創(chuàng)評選標準,每一名學生只要在某一個方面特別突出,達到了某一顆星的評選標準,即可按程序申報星級學生的評選。
評選活動堅持主體性原則,體現(xiàn)全員參與、自我教育的特點;堅持激勵性原則,體現(xiàn)對兒童的尊重和愛護,通過教師的教育行為挖掘和彰顯學生鮮活的生命價值。評選內容涉及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從整體出發(fā),全面策劃,構建了“學校—家庭—社區(qū)”“學生—教師—家長”三維立體式教育網(wǎng)絡,使學生的行為受到多方的關注。評選方式包括自評、小組評、隊干部評、老師評、家長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各班級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了不同的爭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
激勵對象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促使教育的功能日益凸顯。衡量更全面。星級內容涉及學校、家庭、社會三個層面,關注學生學習、做人、交際以及傳統(tǒng)美德、現(xiàn)代理性等方方面面,有力促進學生在品質、行為、能力等方面均衡發(fā)展。操作更簡便??荚u方式采取對照標準自我申報、小組評、班級評、老師評、家長評,做到有據(jù)可依、有章可循、易于操作,而且測評程序自下而上、自外而內,既自主又民主,既客觀又公正。激勵更有效。學生參與評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過程,也是家長與子女情感交流,同學與同學信息溝通,學生與老師積極接觸的過程。學生在評選過程中相互對照,以他人為鑒,縱向聯(lián)系,橫向比較,不斷進行自我矯正,自我激勵,積極爭取上進,每一次評選都成了促進學生品德內化的過程?;痈芮小Tu選過程是學生直面交流的過程,通過師生交流、生生監(jiān)督,把對學生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主觀意愿和自覺行動,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家長、老師與學生建立起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