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榮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shù)(glycemic index,GI)是指一種食物能引起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因為血糖指數(shù)來自人體試驗,而多數(shù)評價食物的方法是化學方法,所以我們常說,食物的血糖指數(shù)是一種生理參數(shù)[1]。高GI的食物消化后迅速進入胃腸道吸收率,快速釋放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高峰,高血糖上升高;低GI食物,在胃腸道吸收率的停留時間長,緩慢釋放葡萄糖,高峰進入血液中葡萄糖的低,下降速度是緩慢的,簡單的說是血糖比較低的。本文旨在分析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確診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45例,年齡37~72歲。患者被隨機分成兩個組:觀察組和對照組,50例/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差異無顯著性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1)觀察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飲食控制,使其認識到治療糖尿病的意義。每日總熱量125.52千焦耳/公斤體重。總熱量的60%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15%,脂肪25%,蔬菜500~750克/天。主食是面粉,玉米粉,高品質的蛋白質,大豆蛋白。
(2)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3.實驗檢查入院時及干預后4周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t檢驗,運用SAS軟件包進行分析。
飲食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飲食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根據(jù)年齡,性別,職業(yè),體重標準(身高-100)×0.9估計每日總熱量的需要。男性比女性熱量需要每天約多5%[2]。年齡不同的熱量需要是不同的,一般每公斤體重>歲的青年>中所需的卡路里數(shù)量,平均每公斤體重/天的高5%至10%。千卡不同手冊的日常能源消耗也不同。合理調整三大營養(yǎng)素的比例飲食中糖,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yǎng)素的比例,并調整,要合理安排。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也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第一次定量的飲食是關鍵。臨床采用部分小麥淀粉飲食作為主要能量來源,代替大米和面粉。大米和面粉等非高品質的植物蛋白含有較高的數(shù)額(每50克含有約4克),而小麥淀粉植物中的蛋白質含量是最小的。但小麥淀粉生產是不容易的,所以也可以用來代替玉米粉的銷售市場。這樣可以節(jié)省量的植物蛋白,動物蛋白的補充,從而更有利于滿足人體的生理需求[3]。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含量高,使用率最高,最好的營養(yǎng)價值。因此,早期Ⅱ型糖尿病的預防,除控制糖代謝,選用優(yōu)質蛋白質飲食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比較(±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比較(±s)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組別 例數(shù)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6.7 ±1.2 4.8 ±1.3*# 10.5 ±2.1 7.8 ±1.5*#對照組 50 6.6 ±1.3 6.2 ±1.1 10.2 ±1.8 9.8 ±1.7
1 周曉燕,楊杰.糖尿病教育在防治中的重要性淺析[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9;17(2):71-72.
2 劉新民主編.實用內分泌疾病診療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300.
3 侯祥川,顧景范,邵繼智,等.臨床營養(yǎng)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419.